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一機三首飛 航空遙感系統終於有了中國飛機的身影

4月7日, 新舟60遙感飛機機身外掛綜合型在西安首飛成功, 這已經是該機的第三次首飛了, 表明該機的研發試飛工作告一段落,

由此正式進入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取證階段。

據瞭解, 新舟60遙感飛機是以新舟60飛機為基礎改裝設計的航空遙感對地觀測特種飛機。 為滿足遙感飛機搭載不同功能設備及觀測目的多樣化的需求, 相對原機體結構進行了較大工作量的改動。 同時, 為了保證遙感飛機儘早發揮其服務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與中國科學院按照民航當局相關要求, 在改裝新舟60飛機的基礎上形成新舟60遙感飛機基本型、增掛副油箱型和機身外掛綜合型等不同狀態, 並需先後進行三次首飛任務驗證, 進而分別取得三次補充型號合格證, 參研團隊形象地稱之為“一機三證三首飛”。

機身外掛綜合型

本次試飛的是機身外掛綜合型, 可以看到其機腹下面有配備有大型的對地觀測用合成孔徑雷達。 同時機身兩側也裝有相應的電子設備。 當其進行遙感作業時, 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 可選裝(或組合配置)不同的遙感設備, 以滿足執行科學實驗和國家航空遙感基礎資料獲取的任務需要。

在其試飛之前, 基本型和增掛副油箱型已經在上個月完成了首飛。

基本型

在新舟60遙感飛機服役之前, 我國的航空遙感主力一直是兩架美制的“獎狀S/II”型遙感飛機, 一架以光學、紅外遙感實驗為主, 另一架以微波遙感實驗為主, 迄今已經服役了30餘年。

無論是歷次長江特大洪水, 還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 中科院的“獎狀”高空遙感飛機都緊急趕赴災區, 獲取大量高品質遙感探測資料, 為中央決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和科學依據。 當然, 中科院的遙感飛機執行搶險救災只是副業, 它的主業還是通過多種航空遙感設備滿足農業、林業、探礦、環境、交通、城市和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對遙感產品的需求, 為國民經濟和科研環保做出重要的貢獻。

增掛副油箱型

隨著新舟60的即將服役, 它會成為我國目前飛行性能最好、遙感設備集成度最高、觀測效率最高、空中作業時間最長、航程最大、具有在我國大部分領土飛行作業能力的遙感飛機。 航空遙感系統也終於有了中國飛機的身影。 (利刃信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