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間房CEO劉岩:互聯網只是流量生意,2018年將成IP大年

12月15日, 2017 WeMedia第四屆中國自媒體年會, 在北京盛大開幕。 本次大會以“X”為主題, 意見領袖、行業精英、國內知名媒體、自媒體大咖大咖齊聚一堂, 共同探討行業趨勢, 共同展望未來互聯網風雲變幻。

參會的企業領袖覆蓋新零售、新消費、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商業時代的潮流領域, 既有成功轉型的老牌巨頭, 更有乘勢而上的新生力量, 各行業精英共同描繪出未來的藍圖。

互聯網行業老兵、六間房創始人兼CEO劉岩出席了這場大會, 並做主題演講。 劉岩總結, 此前外界過度解讀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一直都在流量生意, 並不神秘。 現在, UGC的年代已經過去了;2018年, 大家應該多關注IP的價值。

互聯網不神秘, 只是流量生意而已

劉岩指出, 過去兩年人們過度解讀互聯網, 其實互聯網沒那麼大價值, 也並不神秘, 只是個流量生意、空氣生意而已。

劉岩將所有的互聯網生意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做流量買流量, 最典型的是網路媒體, 通過廣告賺錢;第二類是組織流量套現, 電商、遊戲都是如此。

劉岩認為, 現在不具備流量組織能力、或沒有流量母體的存在, 任何創新都沒有意義。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近期在視頻行業表現強勁的產品——抖音,

便來自流量母體今日頭條。

不過, 劉岩也指出了這其中的一些特例——“今年讓我興奮的是摩拜和ofo”, 他們不依賴互聯網流量, 但仍然成功了。

互聯網內容管道二元論升級, IP成為第三元

製造流量與流量變現, 催生了互聯網行業另一個新的難題——內容為王還是管道為王。 劉岩認為, 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並沒有給出最終答案。 但劉岩認為, 2017年一個新的現象出現, 內容與管道之間的二元競爭開始演化為三元競爭, IP出來了。

劉岩以其在網路視頻行業多年經驗舉例。 近年來, 網路視頻行業者常常抱怨, 他們的內容版權投入越來越大, 在2016年, 各大視頻網站的版權採買費用達到了每家100億的水準;2017年, 這個數字變成了150億。

這些錢到哪裡去了?答案很簡單——影視藝人。

劉岩表示, 現在的藝人即是IP。 有了強勢IP, 內容與管道都不重要。

劉岩判斷, 2018年將會成為IP大年, 互聯網創業要考慮能否占到IP紅利。 此外, 劉岩同時指出了IP目前存在的問題——成本過高。 與此同時, 這也意味著UGC的時代即將過去, 2018年將會成為PGC的年代。

我是UGC的鼓吹者, 但是我在今年沒辦法, 我也是堅定的跨入到PGC的陣容裡面。

以下為劉岩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 年底很多會, 都是在講總結講預期這些東西, “窒息2017”, 不是賈躍亭的為夢想而窒息, 而是真實的窒息。

我在行業裡面很少出來開會, 今天是一個特例。 原因是什麼?我沒到站到這個臺上的時候, 無論視頻還是直播很多模式的開拓是我在做的, 包括秀場之前。

2007年我寫了百度百科裡面的粉絲經濟, 先定義了這個行業的邏輯, 之後才做的產品。 我們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在這裡面沒有收穫最大那桶金, 站在這個臺上還差那麼一點, 我不太願意出來講。

過去十年我一直是這樣的狀態, 尤其最近兩三年, 自己們頭做自己的很多產品很多事情。 除了一個專案以外, 大概有20款產品, 19個產品不會出來, 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窒息, 不是我本人的窒息, 是全行業的窒息。

360產品線不複雜, 但是有幾千人, 做一個一個新產品, 但是沒有聽到360發佈什麼新的產品, 有什麼好的東西出來, 都沒有。 在過去2017年, 幾乎所有的出來的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APP有一個共性, 都有一個流量的母體。

最近比較火的抖音是今日頭條的, 沒有流量母體的APP都出不來。我們直播行業更是這樣,所有大的直播網站都有流量問題,YY不用講了。今天不具備流量組織能力或者沒有流量母體的話,任何創新都沒有意義。

這是2017年給自己定義的關鍵字,窒息,做什麼都出不來,做多好的東西出不來。過去講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今天結束了,酒再香,巷子太深了,還是出不來。

我有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簡單回顧一下這些歷史的行業。我在96年做跟互聯網相關的事情,早期做投資,早期的新浪、亞信投融資是我參與的,98年做了第一家視頻公司,02年和王志東做點擊科技,一直到06年做六間房。

這些年我經歷了互聯網每一年的高潮,在互聯網每一年都有起起伏伏的潮汐,資本追逐熱點,用戶追逐熱點,創業者依然追逐熱點。

我06年做視頻網站的時候競爭對手是土豆、酷6、優酷,我和古永鏘,李善友現在做混沌也做得非常好,當年都是一起混戰的兄弟,現在經常一起見面聊天。除了我以外,他們大部分在追逐潮汐,並不是對視頻有什麼使命。

我跟下一撥的團購者講,應該感謝我們,我們不做視頻的話,所有人會沉澱到團購裡面,古永鏘不做視頻做優酷肯定做團購,帶著當時所有的資本資源進入到團購裡面。你們覺得百團大戰已經廝殺夠慘烈,沒有視頻這撥人去幫你們攔住第一波資本第一波尖端創業者,那百團大戰會更慘烈。

不管媒體還是資本還是我們的創業者每年都要去追逐熱點,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2017年的熱點不用講了,沒有太大的讓人興奮的地方,短期像今日頭條、快手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通過內容的篩選,有其它的方式套現,這是唯一看到有收益的。當然電商不用講了,電商人工智慧間接在變現。

今年比較興奮的是摩拜、ofo這些東西,不依賴互聯網流量。我為什麼窒息?空氣窒息。我做那麼多的創新,今天拿來無法跟大家分享,壓在我的箱底,沒有流量,酒再香也出不了這太巷子,這是我內心壓抑的地方。ofo、摩拜不依賴線上流量,沒有空氣做得再好也出不來,所以我感到窒息。

2018年做什麼?互聯網裡面什麼是窒息,什麼是流量,什麼是互聯網的生意?互聯網思維前兩年大熱,人們過度解讀互聯網,互聯網沒那麼大價值,也不神秘。20年裡面我都在這個行業裡面,互聯網就是一個做流量的生意,就是做空氣的生意。

互聯網所有的公司都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做流量賣流量,所有做媒體做廣告的人員,我組織流量然後再去賣流量。第二,組織流量套現,電商也好,遊戲也好,就這兩類。

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從業者,你缺乏流量,在這個行業裡面沒法生存,流量像我們的空氣一樣。我在思考之後,現在有一個個人結論跟大家分享,也可能講完這一頁,後面沒什麼太大意義去聊。

我們一直在過去的20年裡面或者10面裡面掙扎的問題,雞生蛋和蛋生雞,內容為王還是管道為王,尤其今天在座的自媒體大V,你們是管道也是內容,你們出生的時候混淆過內容和管道的關係。

總體來講,過去所有互聯網的創業都是圍繞著今年是管道厲害那我們就去鋪管道,比如在社交當道的時候,你會看到陌陌出來挑戰騰訊或者我們看到早期的YY也是在挑戰騰訊,都是在搶管道。

當你佔有管道的時候會發現,什麼內容好拿什麼內容,我就是第一。不管你哪款遊戲好,不管什麼內容好,你離開我的管道推都不是最尖端的內容。

同樣在電視裡面也是這樣的,電視一直講,反正上星台就那麼幾個,大家去選台,內容給台帶來價值還是台烘托出內容來,這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一直在爭論。隨著潮汐,每年的熱點不一樣。

2017年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發現其實二元的競爭變成三元了。雞和蛋是兩元,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管道造就內容還是內容烘托管道,這是兩元的故事,今年開始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出現三元模式,IP出來了。

不是所有的同仁都有感受,我給大家講一個兩星期前我有一個比們會議。每年在成都有一個中國視頻互聯網大會,在這個會上所有的視頻老大都在,我今年參加是第七年,有一個慣例廣電總局的田部長請視頻行業的CEO吃頓飯,開個閉門會。

這個會一般十個人,從七年前第一次會有我、古永鏘、李善友這些數的出來的人,後來愛奇藝的龔宇進來,還有張朝陽進來,誰做視頻誰進來,有些老人出去了,去年開始最老的古永鏘也走了,今年就剩我了。

在這個會上非常有意思,人們都在抱怨,這個會每年都是創業者向政府抱怨的會,去年抱怨版權成本太高,三家騰訊、阿裡、百度三家,雖然前臺的名字叫愛奇藝、優酷。2016年買片的成本每一家100億人民幣,聽起來有點荒謬,更可怕的是100億人民幣背後每家賠50億人民幣,不是買了伺服器擱在這兒明年可以繼續折舊攤銷用,明年再來50億人民幣。

2017年是150億,三家加起來將近500億人民幣買片。在藝人領域,有好多負面,藝人去自殺、吸毒,其實藝人分兩類,一類音樂的藝人,一類是影視藝人。自殺的吸毒的都是音樂藝人,影視藝人都不自殺,因為他們生活太好了,這幾百億就在養這些影視藝人。

多少流到影視藝人去?50%以上,頭部內容裡面很可能達到70%—80%。看跑男或者大的綜藝或者電影,這裡面頭部藝人身上花的錢占到整個片子投資成本的70%—80%。

這些藝人是什麼?這些藝人就是我要講的IP,當大佬們抱怨藝人成本太高的時候,這個痛是行業的痛,背後也是機會。這背後有行業的變化在裡面,這個變化就是大家不適應的地方。

我過去掌握管道,我是愛奇藝我有管道,你有好片子必須找我才能發行成。現在不是這樣了,他自己要做內容,他覺得內容為王,我自己自製內容做好就好。

自製內容明明我掌握管道,但是我還要買大的IP找明星進來,把大部分錢給明星,這些錢我是賠錢的,賠那麼多錢。二元的管道和內容,我們在裡面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IP因素,而它實實在在紮痛從業裡面的每個人。

另外一個變化,頭部的變化,很多年互聯網講長尾,這兩年開始講頭部、腰部。2017年買股票買小股票、創新性股票都不掙錢,不如買阿裡,不如買騰訊,恐怕2018年還是這樣。

投資裡面今年2017年投資整體市場融資量非常大,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非常困難,創新型的項目幾乎融不到錢,這些錢都流到行業頭部裡面去。2018年除了IP為王,還有一個很大的確定性的現實就是頭部會越來越頭部,頭部包括了頭部公司、頭部IP、頭部內容。

回到雞生蛋、蛋生雞,什麼是頭部的雞蛋?我有一個好朋友秦勇,黑豹樂隊的主創,他在順義有一個小莊園,他們家養了很多雞,說我這個雞蛋好,你拿回家吃。有什麼不同?全是受精卵。50只雞裡面有5只公雞,欺負這些母雞,雞蛋是受精卵,營養價值高。我拿這個受精的雞蛋跟大家講,受精的雞蛋就是我們講的頭部內容。

在雞生蛋、蛋生雞裡面忽略了精子的價值,精子就是IP,有頭部IP的內容影響力,頭部IP原來我們認為視頻網站買了《甄嬛傳》就是當年的流量第一,內容為王。也有一個時段,只要這個片子去湖南衛視發,什麼爛片子都是收視第一。

今天不對了,這個片子裡面有沒有頭部的明星,有沒有鹿晗,不是一般的明星,有沒有偶像級的明星,這個雞蛋是不是一個受精的雞蛋,現在變成了2018年可以確定性的事實。諸位如果在這個行業裡面創業的話,要去感受一下這個行業的變化,如果還踩在過去的邏輯裡面很可能踩空。

我自己的判斷,2018年會是IP大年,做的所有事情所有的創業,寫的文章,跟互聯網相關的說有事情一定要考慮你們是不是占到頭部IP的紅利,如果沒有的話,未來不用去做了。

當然頭部IP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成本巨高,長尾的半場過去了,UGC的時代也過去了,2018年是PGC的年份。我本人是做視頻分享出身的,我是UGC的鼓吹者,但是我在今年沒辦法,我也是堅定的跨入到PGC的陣容裡面。

2018年還沒開始,我在最近一兩個月裡面做的事情,把我過去幾年跟IP無關的創新項目停掉了,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做沒有意義,我做的所有事情跟IP相關。

2018年我會多出來月臺,不像過去這兩年出來的少,會為我的新項目月臺,我在做虛擬偶像。偶像經濟裡面分了幾個層次,網紅這個行當是我們締造的,我很熟悉網紅這個行當,網紅、明星、偶像是不同的層次。

偶像才是藝人領域的頭部IP,但是在藝人行當看到鹿晗掙那麼多錢,背後有很多小鹿晗沒有出來,看到的是個別明星,實際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在裡面。真人偶像產業我覺得今天有太多的歷史瑕疵導致我們很難踏入,隨著年輕人的崛起,大家對偶像的需求在虛擬偶像領域。

2018年是不是元年不知道,我經歷過很多元年,2016年出來做視頻網站,大家說視頻元年。2016年直播火起來,大家講直播元年。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會經歷更多的元年,明年是IP大年,但是不能講是元年,針對虛擬偶像是不是元年我不知道。

可能諸位對虛擬偶像不是那麼熟悉,但是你們一定會在2018年通過各種管道這個詞彙再次紮進你們的耳朵,我會重倉全力推這樣的事情,這個市場到來了,背後有我剛才說的這套邏輯。

時間有限不太多交流,最後重複一下,希望大家能夠記住我今天講到的頭部IP和IP的三元變化,明年如果有機會我還能來這裡的時候,我來跟各位驗證一下我的判斷。

謝謝大家!

沒有流量母體的APP都出不來。我們直播行業更是這樣,所有大的直播網站都有流量問題,YY不用講了。今天不具備流量組織能力或者沒有流量母體的話,任何創新都沒有意義。

這是2017年給自己定義的關鍵字,窒息,做什麼都出不來,做多好的東西出不來。過去講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今天結束了,酒再香,巷子太深了,還是出不來。

我有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簡單回顧一下這些歷史的行業。我在96年做跟互聯網相關的事情,早期做投資,早期的新浪、亞信投融資是我參與的,98年做了第一家視頻公司,02年和王志東做點擊科技,一直到06年做六間房。

這些年我經歷了互聯網每一年的高潮,在互聯網每一年都有起起伏伏的潮汐,資本追逐熱點,用戶追逐熱點,創業者依然追逐熱點。

我06年做視頻網站的時候競爭對手是土豆、酷6、優酷,我和古永鏘,李善友現在做混沌也做得非常好,當年都是一起混戰的兄弟,現在經常一起見面聊天。除了我以外,他們大部分在追逐潮汐,並不是對視頻有什麼使命。

我跟下一撥的團購者講,應該感謝我們,我們不做視頻的話,所有人會沉澱到團購裡面,古永鏘不做視頻做優酷肯定做團購,帶著當時所有的資本資源進入到團購裡面。你們覺得百團大戰已經廝殺夠慘烈,沒有視頻這撥人去幫你們攔住第一波資本第一波尖端創業者,那百團大戰會更慘烈。

不管媒體還是資本還是我們的創業者每年都要去追逐熱點,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2017年的熱點不用講了,沒有太大的讓人興奮的地方,短期像今日頭條、快手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通過內容的篩選,有其它的方式套現,這是唯一看到有收益的。當然電商不用講了,電商人工智慧間接在變現。

今年比較興奮的是摩拜、ofo這些東西,不依賴互聯網流量。我為什麼窒息?空氣窒息。我做那麼多的創新,今天拿來無法跟大家分享,壓在我的箱底,沒有流量,酒再香也出不了這太巷子,這是我內心壓抑的地方。ofo、摩拜不依賴線上流量,沒有空氣做得再好也出不來,所以我感到窒息。

2018年做什麼?互聯網裡面什麼是窒息,什麼是流量,什麼是互聯網的生意?互聯網思維前兩年大熱,人們過度解讀互聯網,互聯網沒那麼大價值,也不神秘。20年裡面我都在這個行業裡面,互聯網就是一個做流量的生意,就是做空氣的生意。

互聯網所有的公司都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做流量賣流量,所有做媒體做廣告的人員,我組織流量然後再去賣流量。第二,組織流量套現,電商也好,遊戲也好,就這兩類。

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從業者,你缺乏流量,在這個行業裡面沒法生存,流量像我們的空氣一樣。我在思考之後,現在有一個個人結論跟大家分享,也可能講完這一頁,後面沒什麼太大意義去聊。

我們一直在過去的20年裡面或者10面裡面掙扎的問題,雞生蛋和蛋生雞,內容為王還是管道為王,尤其今天在座的自媒體大V,你們是管道也是內容,你們出生的時候混淆過內容和管道的關係。

總體來講,過去所有互聯網的創業都是圍繞著今年是管道厲害那我們就去鋪管道,比如在社交當道的時候,你會看到陌陌出來挑戰騰訊或者我們看到早期的YY也是在挑戰騰訊,都是在搶管道。

當你佔有管道的時候會發現,什麼內容好拿什麼內容,我就是第一。不管你哪款遊戲好,不管什麼內容好,你離開我的管道推都不是最尖端的內容。

同樣在電視裡面也是這樣的,電視一直講,反正上星台就那麼幾個,大家去選台,內容給台帶來價值還是台烘托出內容來,這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一直在爭論。隨著潮汐,每年的熱點不一樣。

2017年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發現其實二元的競爭變成三元了。雞和蛋是兩元,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管道造就內容還是內容烘托管道,這是兩元的故事,今年開始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出現三元模式,IP出來了。

不是所有的同仁都有感受,我給大家講一個兩星期前我有一個比們會議。每年在成都有一個中國視頻互聯網大會,在這個會上所有的視頻老大都在,我今年參加是第七年,有一個慣例廣電總局的田部長請視頻行業的CEO吃頓飯,開個閉門會。

這個會一般十個人,從七年前第一次會有我、古永鏘、李善友這些數的出來的人,後來愛奇藝的龔宇進來,還有張朝陽進來,誰做視頻誰進來,有些老人出去了,去年開始最老的古永鏘也走了,今年就剩我了。

在這個會上非常有意思,人們都在抱怨,這個會每年都是創業者向政府抱怨的會,去年抱怨版權成本太高,三家騰訊、阿裡、百度三家,雖然前臺的名字叫愛奇藝、優酷。2016年買片的成本每一家100億人民幣,聽起來有點荒謬,更可怕的是100億人民幣背後每家賠50億人民幣,不是買了伺服器擱在這兒明年可以繼續折舊攤銷用,明年再來50億人民幣。

2017年是150億,三家加起來將近500億人民幣買片。在藝人領域,有好多負面,藝人去自殺、吸毒,其實藝人分兩類,一類音樂的藝人,一類是影視藝人。自殺的吸毒的都是音樂藝人,影視藝人都不自殺,因為他們生活太好了,這幾百億就在養這些影視藝人。

多少流到影視藝人去?50%以上,頭部內容裡面很可能達到70%—80%。看跑男或者大的綜藝或者電影,這裡面頭部藝人身上花的錢占到整個片子投資成本的70%—80%。

這些藝人是什麼?這些藝人就是我要講的IP,當大佬們抱怨藝人成本太高的時候,這個痛是行業的痛,背後也是機會。這背後有行業的變化在裡面,這個變化就是大家不適應的地方。

我過去掌握管道,我是愛奇藝我有管道,你有好片子必須找我才能發行成。現在不是這樣了,他自己要做內容,他覺得內容為王,我自己自製內容做好就好。

自製內容明明我掌握管道,但是我還要買大的IP找明星進來,把大部分錢給明星,這些錢我是賠錢的,賠那麼多錢。二元的管道和內容,我們在裡面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IP因素,而它實實在在紮痛從業裡面的每個人。

另外一個變化,頭部的變化,很多年互聯網講長尾,這兩年開始講頭部、腰部。2017年買股票買小股票、創新性股票都不掙錢,不如買阿裡,不如買騰訊,恐怕2018年還是這樣。

投資裡面今年2017年投資整體市場融資量非常大,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非常困難,創新型的項目幾乎融不到錢,這些錢都流到行業頭部裡面去。2018年除了IP為王,還有一個很大的確定性的現實就是頭部會越來越頭部,頭部包括了頭部公司、頭部IP、頭部內容。

回到雞生蛋、蛋生雞,什麼是頭部的雞蛋?我有一個好朋友秦勇,黑豹樂隊的主創,他在順義有一個小莊園,他們家養了很多雞,說我這個雞蛋好,你拿回家吃。有什麼不同?全是受精卵。50只雞裡面有5只公雞,欺負這些母雞,雞蛋是受精卵,營養價值高。我拿這個受精的雞蛋跟大家講,受精的雞蛋就是我們講的頭部內容。

在雞生蛋、蛋生雞裡面忽略了精子的價值,精子就是IP,有頭部IP的內容影響力,頭部IP原來我們認為視頻網站買了《甄嬛傳》就是當年的流量第一,內容為王。也有一個時段,只要這個片子去湖南衛視發,什麼爛片子都是收視第一。

今天不對了,這個片子裡面有沒有頭部的明星,有沒有鹿晗,不是一般的明星,有沒有偶像級的明星,這個雞蛋是不是一個受精的雞蛋,現在變成了2018年可以確定性的事實。諸位如果在這個行業裡面創業的話,要去感受一下這個行業的變化,如果還踩在過去的邏輯裡面很可能踩空。

我自己的判斷,2018年會是IP大年,做的所有事情所有的創業,寫的文章,跟互聯網相關的說有事情一定要考慮你們是不是占到頭部IP的紅利,如果沒有的話,未來不用去做了。

當然頭部IP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成本巨高,長尾的半場過去了,UGC的時代也過去了,2018年是PGC的年份。我本人是做視頻分享出身的,我是UGC的鼓吹者,但是我在今年沒辦法,我也是堅定的跨入到PGC的陣容裡面。

2018年還沒開始,我在最近一兩個月裡面做的事情,把我過去幾年跟IP無關的創新項目停掉了,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做沒有意義,我做的所有事情跟IP相關。

2018年我會多出來月臺,不像過去這兩年出來的少,會為我的新項目月臺,我在做虛擬偶像。偶像經濟裡面分了幾個層次,網紅這個行當是我們締造的,我很熟悉網紅這個行當,網紅、明星、偶像是不同的層次。

偶像才是藝人領域的頭部IP,但是在藝人行當看到鹿晗掙那麼多錢,背後有很多小鹿晗沒有出來,看到的是個別明星,實際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在裡面。真人偶像產業我覺得今天有太多的歷史瑕疵導致我們很難踏入,隨著年輕人的崛起,大家對偶像的需求在虛擬偶像領域。

2018年是不是元年不知道,我經歷過很多元年,2016年出來做視頻網站,大家說視頻元年。2016年直播火起來,大家講直播元年。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會經歷更多的元年,明年是IP大年,但是不能講是元年,針對虛擬偶像是不是元年我不知道。

可能諸位對虛擬偶像不是那麼熟悉,但是你們一定會在2018年通過各種管道這個詞彙再次紮進你們的耳朵,我會重倉全力推這樣的事情,這個市場到來了,背後有我剛才說的這套邏輯。

時間有限不太多交流,最後重複一下,希望大家能夠記住我今天講到的頭部IP和IP的三元變化,明年如果有機會我還能來這裡的時候,我來跟各位驗證一下我的判斷。

謝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