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第五屆“冬日針愛”走進巫山 愛心織物送給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

帶上愛心織物, 孩子們更美了。 記者 羅嘉 攝

21日, 第五屆紅櫻桃“冬日針愛”進巫山縣錢家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暨“不忘初心·溫暖你我”關愛活動舉行, 巴南區文明辦志願者帶來200多套圍巾、手套、背心等愛心織物送給孩子, 讓他們上學路上更溫暖。 志願者們一共將為巫山縣雙龍鎮鄉村孩子、孤寡老人送出1844套愛心織物。

戴上愛心織物, 孩子們開心極了。 記者 羅嘉 攝

高山阻擋不了愛心抵達

位於巫山縣雙龍鎮的錢家小學創建於1939年, 是一所有78年歷史的鄉村小學。 學校有小學、幼稚園, 幅射周邊安坪村、白坪村、興鳳村、毛架村4個村, 有近200個山裡孩子在這裡念書。

第五屆紅櫻桃冬日針愛走進巫山。 記者 羅嘉 攝

離學校最遠的是筆架村, 村裡在錢家小學讀書的有10多個孩子, 每天, 他們要走一個小時左右的山路到學校。 錢家小學有85%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 父母在外地打工, 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才回家一趟, 平時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感受到溫暖, 孩子們露出了笑容。 記者 羅嘉 攝

已進入深冬, 濃霧在山裡久久不能散去, 上山的路也結起了冰。 來自巴南區文明辦的志願者, 一早就帶著愛心織物出發, 雖然上山道路濕滑, 也阻擋不了愛心抵達。

孤寡老人收到了禮物。 記者 羅嘉 攝

巴南區文明辦負責人夏偉介紹, 紅櫻桃“冬日針愛”行動中巴南區對口幫扶巫山雙龍鎮, 從22個鎮街招募了近千名志願者, 由“編織義工”織了1884套圍巾、手套、背心, 送給山裡孩子和孤寡老人。 其中有750套由重慶德普外國語學校的孩子和家長, 通過“冬日針愛”義賣獲得的善款捐贈。 這次送到錢家小學的有200余套, 其餘的將陸續送到其他鄉村學校孩子手中。

孩子們歡迎志願者們的到來。記者 羅嘉 攝

陽光在臉上溫暖在心裡

8歲的石蓉蓉在錢家小學念書,她的父母在福建打工,過年才回來一次,自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孩子們收到禮物。記者 羅嘉 攝

“老師說會有愛心叔叔阿姨到學校,給我們一個驚喜,我已經高興了好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石蓉蓉一臉興奮。當志願者把“編織義工”手工編織的帽子、圍巾給石蓉蓉戴上後,她開心地笑了,她還收到了書包等學習用品。

滿滿的禮物,滿滿的愛心。記者 羅嘉 攝

在裝愛心織物的袋子裡,石蓉蓉找到了一封信。這是“編織義工”彭啟蘭寫的:“寒冬已至,為了讓你們溫暖過冬,我為你編織了這套織物,希望能帶給溫暖和關懷。雖然我們不相識,但紅櫻桃活動將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

“這些帽子、圍巾戴上好暖和啊,快過年了,爸爸媽媽也要回來了,我好想他們,我也會把這件高興的事告訴他們”,石蓉蓉說。

記者瞭解到,彭啟蘭來自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今年63歲了,已連續當了兩年“編織義工”,今年不僅給山裡孩子織了圍巾、手套,還給孤寡老人織了毛線背心。彭啟蘭說,女兒小時候的衣服都是自己給她編織的,如今女兒長大去工作了,“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給山裡孩子獻愛心,也是舉手之勞。”

志願者給孩子們送去了溫暖禮包。記者 羅嘉 攝

山裡的濃霧漸漸散去,陽光照在孩子們的臉上,溫暖留在他們的心裡。

在心理上幫助留守兒童

“除了愛心人士送來禮物,我們還要從心理上、精神上去幫助這些留守兒童”,錢家小學校長劉德平說,由於父母離得遠、回家少,很多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不夠,也缺乏關父母關愛,因此他們通過教師家訪、對口幫扶等方式,去説明孩子健康成長。

五年級老師馬畔福就發現,班裡學生陳杭不愛與人交流,成績也下滑厲害。原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未歸,他對父母產生了抵觸情緒。馬畔福去家訪了3次,通過多次溝通,母親也答應回來照顧小杭,如今有了母親的照顧,孩子開朗多了,學習進步也很大。

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的志願者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禮物。記者 羅嘉 攝

活動現場,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重慶市少兒圖書館、重慶市科技館的工作人員,還與孩子們一起玩互動科技遊戲。

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秘書長曾劍介紹,市少兒圖書館、市科技館、重慶陪你成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華生園等協會會員單位為孩子精心準備了流動書車、科普大篷車、科學實驗室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送去了3萬元的少兒書籍、科學盒子、蛋糕等,“我們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用愛心陪伴孩子成長。”

巫山縣文明辦主任何洪介紹,2011年以來,巫山縣已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4所,山裡孩子可以學知識、學技能,還開設了不少興趣班,“這讓孩子在知識技能、道德素養、身體素質、文明習慣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學習生活也更充實了。”

孩子們歡迎志願者們的到來。記者 羅嘉 攝

陽光在臉上溫暖在心裡

8歲的石蓉蓉在錢家小學念書,她的父母在福建打工,過年才回來一次,自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孩子們收到禮物。記者 羅嘉 攝

“老師說會有愛心叔叔阿姨到學校,給我們一個驚喜,我已經高興了好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石蓉蓉一臉興奮。當志願者把“編織義工”手工編織的帽子、圍巾給石蓉蓉戴上後,她開心地笑了,她還收到了書包等學習用品。

滿滿的禮物,滿滿的愛心。記者 羅嘉 攝

在裝愛心織物的袋子裡,石蓉蓉找到了一封信。這是“編織義工”彭啟蘭寫的:“寒冬已至,為了讓你們溫暖過冬,我為你編織了這套織物,希望能帶給溫暖和關懷。雖然我們不相識,但紅櫻桃活動將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

“這些帽子、圍巾戴上好暖和啊,快過年了,爸爸媽媽也要回來了,我好想他們,我也會把這件高興的事告訴他們”,石蓉蓉說。

記者瞭解到,彭啟蘭來自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今年63歲了,已連續當了兩年“編織義工”,今年不僅給山裡孩子織了圍巾、手套,還給孤寡老人織了毛線背心。彭啟蘭說,女兒小時候的衣服都是自己給她編織的,如今女兒長大去工作了,“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給山裡孩子獻愛心,也是舉手之勞。”

志願者給孩子們送去了溫暖禮包。記者 羅嘉 攝

山裡的濃霧漸漸散去,陽光照在孩子們的臉上,溫暖留在他們的心裡。

在心理上幫助留守兒童

“除了愛心人士送來禮物,我們還要從心理上、精神上去幫助這些留守兒童”,錢家小學校長劉德平說,由於父母離得遠、回家少,很多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不夠,也缺乏關父母關愛,因此他們通過教師家訪、對口幫扶等方式,去説明孩子健康成長。

五年級老師馬畔福就發現,班裡學生陳杭不愛與人交流,成績也下滑厲害。原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未歸,他對父母產生了抵觸情緒。馬畔福去家訪了3次,通過多次溝通,母親也答應回來照顧小杭,如今有了母親的照顧,孩子開朗多了,學習進步也很大。

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的志願者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禮物。記者 羅嘉 攝

活動現場,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重慶市少兒圖書館、重慶市科技館的工作人員,還與孩子們一起玩互動科技遊戲。

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秘書長曾劍介紹,市少兒圖書館、市科技館、重慶陪你成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華生園等協會會員單位為孩子精心準備了流動書車、科普大篷車、科學實驗室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送去了3萬元的少兒書籍、科學盒子、蛋糕等,“我們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用愛心陪伴孩子成長。”

巫山縣文明辦主任何洪介紹,2011年以來,巫山縣已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4所,山裡孩子可以學知識、學技能,還開設了不少興趣班,“這讓孩子在知識技能、道德素養、身體素質、文明習慣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學習生活也更充實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