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竹山教師分享留守兒童勵志故事 助力形成優良教風(圖)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張雲朝、喻聰)12月11日, 竹山縣竹坪中學開展了一場生動的“講家訪故事, 促優良教風”活動。 教師們通過相互講述家訪故事, 從而展現邊遠山區學生, 特別是留守兒童克服重重困難, 認真讀書的動人事蹟, 分享教師個人感悟, 從而更進一步促進優良教風的形成。

“溫暖的陽光沐浴著我的心房, 孩子們純真的臉龐映入我的眼簾。 我們是如此的平凡, 卻又如此的陽光, 因我們擁有世界上最最可愛的586張笑顏如花的面龐……在這樣寒冷的冬日裡, 思緒全被孩子們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學習的精神的感動所包圍著。

”竹山縣竹坪中學年輕教師喻聰家訪之後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據悉, 近期以來, 竹山縣竹坪中學全體教職工行走在竹坪鄉的各條街道、各村、各組、各家庭, 大力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 他們放棄了週末休息的時間, 只為把教育更真實的一面傳達給家長。

通過課外訪萬家活動的開展, 讓廣大教師走出校門, 走進學生的家裡, 從而走進家長的心中, 走進學生的心中, 找到“學困生”為什麼“學困”的原因, 找到“德困生”為什麼“德困”的原因, 從而找到打開學生心扉的金鑰匙, 因材施教,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了分享教師們課訪萬家活動的成果, 竹坪中學特意組織了講家訪故事活動。

餘霞:特殊的家訪

11月12日一大早, 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對家住竹坪鄉偏遠地區的店坪村九組陳嬌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訪。 在陳嬌的家裡, 我頒發給陳嬌的兩張獎狀, “進步之星”和“學科標兵”, 親自遞到陳嬌的母親手中。 他的父親看了又看, 然後深有感觸地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家訪, 即讓家長及時瞭解了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 又給了孩子中肯的評價, 希望今後這樣的家訪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是呀, 教師的一個小小的舉措, 帶給孩子家長無限的希望。

喻聰:愛的穿越

12月9日下午, 茂密的樹林竹叢掩映著幾間木瓦房, 那就是竹坪鄉陳家河向陽溝陳丹娜同學的家。 其中有一間木瓦房, 雖然外邊牆壁在新農村建設的裝修下顯得乾淨整潔,

但室內卻是寒酸得很--屋子中間是一小只蜂窩煤爐子, 靠房子左面的木板牆壁下堆著四五十坨蜂窩煤, 樓枕上掛著幾串玉米, 用幾塊拆開的蛇皮塑膠袋遮著。 雖然擺放著幾件陳舊的傢俱, 但都沒有上漆。 一面牆壁上的獎狀倒成了她家裡唯一的亮色。 巧妙的是, 在這面貼滿獎狀的牆壁邊放置了一個可供攀登的樓梯, 似乎帶給人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這是我在陳丹娜家裡看到的景象。

我坐在屋前院子裡, 認真傾聽著一位老人(陳丹娜的奶奶)的訴說。

奶奶說:“這個娃兒命太苦了。 在幾年前母親去世, 他父親就常年外出打工。 留下我一人照看, 這孩子兩歲多就來這裡跟著我一起生活。 娃兒很懂事很聽話,

農活幹得很不錯, 讀小學時就學會打豬草喂豬。 它每次跟著我幹農活都要背起書包去地裡, 一得閒就看書……”

一番毫無修飾的真切話語, 聽得我幾乎落淚, 聯想到那些飽食終日卻無所事事甚至危害社會的富家兒, 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想, 已用不著太多的鏡頭和話語來感悟孩子學習的不易。

一路的奔波, 一路的跋涉, 一路的感動, 一路的關懷, 這是最好的責任心的見證與最有力量的愛的穿越!我家訪之後這樣想著。

蔡姣:回訪偶得

2017年11月23日上午09:00, 我首先來到陳家河8組進行回訪。 回訪的物件是自己班的陳生同學, 由於已經進行過家訪, 所以輕車熟路, 很快就來到陳生的家裡。

由於事先也沒有聯繫, 孩子的奶奶在家,

一聽到老師來了, 趕忙放下手中的活, 起身迎接我。 走進家門, 老人便連忙搬板凳、倒開水。 奶奶說, 家裡以前太窮, 孩子的爸爸中學沒有上完就輟學了, 現在兒子、媳婦都在外地打工。 我向孩子奶奶說明了來意, 彙報了孩子在校的表現, 詢問了孩子在家的情況, 同時也介紹了該校開展“校外訪萬家”活動的具體情況。 孩子奶奶對於我的到來非常高興, 起初她以為自己的孫子成績不好, 老師是來告狀的, 就沒有當回事, 事實卻不是這樣, 她痛恨自己過去家裡太窮, 兒子上不起學, 耽誤了兒子的一生。 不太重視孫子的教育, 並表示以後一定盡全力配合學校努力提高孫子的學習成績。

談話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過去了將近20分鐘, 但對於教育孩子的話題,孩子的奶奶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由於我還要到其他學生家裡去回訪,只好告辭,並相約下次再交流。孩子的奶奶熱情地把她們送出了家門。

接著我又來到另一位元家訪物件--陳春燕同學的家裡,孩子的母親在家,孩子的父親在武漢打工,這位聰慧的大姐趕緊倒水。孩子的母親滿懷歉意地告訴老師,由於自己平時忙於照看年幼的兒子,無暇顧及女子的管教,給老師們添了很多麻煩,希望老師們對孩子嚴加管教,自己以後也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陪孩子,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家庭和學校一起將孩子培養成才。

時間很快到又過去了30分鐘,我們又得告辭了,在去下一家的路上,我們感慨良多,家長的表現讓我們感到意外,也讓我們無比感動。

“一戶一戶地走進學生家庭,總會聽到孩子的鄰居或家人議論:‘多好的學校,多負責的老師!’”讓我們也為之臉紅,原本普通尋常的工作,卻讓我們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獎,可見家訪工作不僅僅是聯繫家長的一種途徑,更是一種對工作負責的體現,有著家長來校或手機聯繫那些硬邦邦溝通中無法比擬的人性化,家訪使學校和教師更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這種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產生的矛盾。"蔡姣老師這樣感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師回饋孩子在校的情況,需要他們眼中的教育專家給他們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處於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學校和我們老師的關愛,而我們卻往忽視了這一點,也許我們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動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成為他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希望家校之間能夠真正加強溝通,成為孩子成長的沃土。”喻聰這樣談家訪心得體會。

圖為喻聰老師家訪時看到的景象:在這面貼滿獎狀的牆壁邊放置了一個可供攀登的樓梯,似乎帶給人們一些有益的啟示。喻聰 攝。

圖為:剛入職的年輕教師蔡姣家訪時的情景。喻聰 攝

圖為:講家訪故事現場。喻聰 攝

但對於教育孩子的話題,孩子的奶奶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由於我還要到其他學生家裡去回訪,只好告辭,並相約下次再交流。孩子的奶奶熱情地把她們送出了家門。

接著我又來到另一位元家訪物件--陳春燕同學的家裡,孩子的母親在家,孩子的父親在武漢打工,這位聰慧的大姐趕緊倒水。孩子的母親滿懷歉意地告訴老師,由於自己平時忙於照看年幼的兒子,無暇顧及女子的管教,給老師們添了很多麻煩,希望老師們對孩子嚴加管教,自己以後也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陪孩子,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家庭和學校一起將孩子培養成才。

時間很快到又過去了30分鐘,我們又得告辭了,在去下一家的路上,我們感慨良多,家長的表現讓我們感到意外,也讓我們無比感動。

“一戶一戶地走進學生家庭,總會聽到孩子的鄰居或家人議論:‘多好的學校,多負責的老師!’”讓我們也為之臉紅,原本普通尋常的工作,卻讓我們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獎,可見家訪工作不僅僅是聯繫家長的一種途徑,更是一種對工作負責的體現,有著家長來校或手機聯繫那些硬邦邦溝通中無法比擬的人性化,家訪使學校和教師更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這種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產生的矛盾。"蔡姣老師這樣感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師回饋孩子在校的情況,需要他們眼中的教育專家給他們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處於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學校和我們老師的關愛,而我們卻往忽視了這一點,也許我們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動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成為他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希望家校之間能夠真正加強溝通,成為孩子成長的沃土。”喻聰這樣談家訪心得體會。

圖為喻聰老師家訪時看到的景象:在這面貼滿獎狀的牆壁邊放置了一個可供攀登的樓梯,似乎帶給人們一些有益的啟示。喻聰 攝。

圖為:剛入職的年輕教師蔡姣家訪時的情景。喻聰 攝

圖為:講家訪故事現場。喻聰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