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HTC U11+ 體驗:這個加號能幫助 HTC 重回第二梯隊嗎?

話說前幾天在北京出差時, 我用 HTC U11+ 拍攝了一些樣張曬到朋友圈上, 並提到其由 HTC U11+ 拍攝。 過了不久, 在評論區就出現了下面這樣一段對話:

某朋友:HTC 還沒倒閉啊?

我:這部手機現在賣 4000 多。 。 。

某朋友:。 。 。 。

其實看到這句評論時, 除了當作笑資笑一笑之外, 內心還是起了些波瀾。 HTC 應該是我接觸到的最早的安卓手機, 在我的那個高中時代 HTC 可以說是 Android 界「大佬」, 身邊的朋友、同學如果要換新機的話, 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會是 HTC 手機。

HTC One (photo by @林十兄)

但是近幾年, HTC 卻漸漸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中。 缺少大紅大紫的旗艦產品、拋棄 One M 系列後開創的 U 系列也一直不溫不火、將旗下手機代工團隊出售給穀歌。 大家都在好奇, 當年的那個 HTC 去哪了?

面對外界的疑問和「腸粉」(指 HTC 粉絲) 們的期待。 今年九月上旬, HTC 在廣州舉辦了一場媒體座談會, 數字尾巴也受邀出席。 在這場座談會上, 陳文俊 (HTC 全球營運長兼研發長)講起了 HTC 近幾年的發展狀況 —— 由於之前對大陸市場不夠重視, 導致了 HTC 近幾年錯失了很多機遇。 但是未來 HTC 將多來大陸與本地團隊、媒體以及用戶進行溝通。 同時他也談起了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手機市場, 說到 HTC 的首款「全面屏」手機將會在近期發佈, 而第二款全面屏手機也將在 2018 年春節前後推出。

現在看來, HTC U11+ 應該就是會上提到的首部「全面屏」手機。 那 U11+ 是否能幫助 HTC 重新回到曾經的「第二梯隊」呢?

由命名的加號「+」說起

11 月初至今, HTC U11+ 已經發佈了一個多月。 沒有啟用新的產品命名, 僅僅在 U11 後添了個加號「+」, HTC 內心也十分清楚, U11+ 可能還達不到為其重新命名的高度, 但是這個加號卻為 U11+ 帶來了許多新東西。

首先是最直觀的「螢幕+」。 在 OLED 螢幕大行其道的時代, U11+ 採用了一塊 LCD 螢幕, 這也與 U11 一致, 但是 HTC 給 U11+ 的螢幕升了個級。 如支援 DCI-P3 寬色域、採用 Super LCD 6、高達 537 的 ppi、Quad HD+ 技術(1440 × 2880 解析度)。 實際的體驗下來就是「看字更清晰, 看片更真實」。

U11+ 的螢幕表現完全達到了旗艦水準

縱觀目前的全面屏手機市場, 18:9 的「全面屏」仍然是業內的首選方案, 而作為全面屏領域的後來者, HTC 的首部全面屏手機 U11+ 也難免落入俗套。 U11+ 亮屏後仍可看到兩側明顯的黑邊、交互也僅僅停留在虛擬導航鍵, 而且全面屏也帶來了一個通病,那就是看視頻時,橫屏狀態下左右會出現黑邊。

但轉念一想,HTC 在 U11+ 上引入「 18:9 全面屏」也可以理解,畢竟全面屏是當下最熱的手機賣點之一,而 18:9 全面屏作為最容易實現的方案,自然成為大多數廠商的首選。然而相信和我一樣,眾多腸粉可能更希望看到 HTC 未來在全面屏手機上做出突破,畢竟 HTC 的手機設計在行業內還是有一定水準的。

拋開 18:9 全面屏的噱頭,U11+ 這塊螢幕本身的素質還是很值票價的,Always on display 等小功能更是提升了螢幕的體驗感受。

外觀上,U11+ 的整體風格依舊延續了 U11 的 3D 水漾玻璃機身設計,握持感還是一如既往的舒適。如果非要說出一些不同,那就是 U11+ 的機身背面 LOGO 做了特別處理,看起來像是「藏」在玻璃下。

如果你不想每天都面對這樣的情況,還是乖乖套上保護套吧 Orz

至於配色方面,U11+ 沒有像 U11 一樣提供那麼多的配色選擇,但新引入了透視黑是一大亮點。由於這次沒有機會試玩透視黑配色,所以下面引用了@羅賴爾特在臺灣參加發佈會時的試玩心得:

photo by @羅賴爾特

上面這兩張圖中背部帶線圈的就是透視黑配色啦,它的背殼其實是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狀態,且顏色也不是完全的黑色,而是帶有一些墨綠色的感覺。不過首批的 HTC U11+ 中你不會看到它的身影,因為在工藝上它的良品率還有待提高,後續如果能夠擴大相應的產品,HTC 也會考慮將其放進其他 HTC 的手機中。對了,U11 那個廣受好評的紅色,也將於 2018 年農曆春節前後與我們相見。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要吐槽了,憑什麼加個顏色就算是升級?其實一開始我也很糾結,但是當你通過手機的半透明背面看到內部構造,內心的「窺探欲」被滿足時,相信你就會明白 U11+ 的外觀對得起這個「+」。

外觀和螢幕來了個不大不小的升級,那性能呢?

從上面的一張 U11+ 的配置圖可以看出,U11+ 採用的是驍龍 835 處理器,所以性能上 U11+ 和 U11 並沒有拉開差距。 得益于驍龍 835 的性能,在 U11+ 上幾乎不會有應用卡頓的情況,運行高幀率遊戲也不在話下。

在 U11+ 的拍照體驗上,HTC 偷懶了

在發佈時 HTC 就明確說明 U11+ 的攝像頭模組與前代 U11 一致,這也意味著 U11+ 採用的仍然是單攝,而且不支持人像(大光圈背景虛化)模式,也沒有光學變焦。

但由於沒有體驗過 U11,我還是用 U11+ 拍攝了一些樣張,來驗證這個 DXOMark 得分 90 的攝像頭是否具備應有的素質。

(注:評測中所使用的樣片使用均使用 U11+ 全自動模式拍攝,不做任何後期,個別樣張作裁切和水準調整。)

從上面的樣張可以看出,U11+ 在白天的表現值得肯定。除了在一些光線較為複雜的場景下需要手動調節曝光之外,自動模式下的曝光還是可以信賴的,而且色彩還原也比較準確。另外圖五可以看到開啟 HDR 後的成像效果。動態範圍尚可,亮部和暗部的細節保留都較為完整,開啟 HDR 之後,幾乎感受不到 U11+ 的後期處理等待時間。

要說 U11+ 的缺點,那就是夜景表現一般。從上面的樣張可以看出,畫面中的亮部過曝一片死白,銳度也一般,同時噪點控制也只是中等水準,樹木樹葉由於塗抹幾乎「融合」在了一起。

而且這次帶著 U11+ 在北京拍攝的過程中,對於用慣了具有光學變焦雙攝手機的我來說,每次到了一些需要光學變焦派上用場的場景時,看了看手頭的 U11+,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油然而生。除此之外,HTC 自帶相冊的照片編輯功能還停留在幾年的水準,無論是 UI 還是濾鏡的風格都還有進步的空間。雖然應用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照片後期 App 能做到完成大部分照片編輯功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就可以不重視手機自帶相冊的編輯功能。

濾鏡的風格和整體的 UI 設計還有進步空間

在幾個月之前,HTC U11 DXOMark 90 分的得分(目前與 Google Pixel、小米 Note 3 並列第七)看起來還比較理想,但隨著各類新機的發佈,90 分的攝像頭可能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競爭力。畢竟當別人都在前進時,你卻想著「吃老本」,在氣勢上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其他方面,如果你嫌 HTC 那略顯油膩的 UI 醜,那就更換主題壁紙和圖示唄。我現在使用的是「Android 7.0 圖示」,這些主題資源也不難獲取,直接在內置的主題商店下載即可,而且都是免費的。

U11+ UI HTC Sense

通過更換圖示和壁紙之後就好多了

至於「邊緣觸控」,雖然 HTC 早在 U11 時就帶來了這個功能,但 U11+ 的這個「邊緣觸控」除了可以設置快速啟動相機、相機快門、截圖、播放/暫停等功能,還引入了 Edge Launcher 。

具體來說 Edge Launcher 就像是「任意門」,你可以將一些常用的 App 和系統設置(如開啟/關閉 WLAN)添加進來,這樣就可以在 Edge Launcher 上快速調用,省去了其他多餘的操作步驟。但說實話,這個功能的存在感並不高,我也僅僅是在剛接觸時用了幾次,後來還是將「邊緣觸控」改回了快速啟動相機。

新加入的 Edge Launcher 功能

U11+ 是 HTC 打響回歸戰的第一槍,這一槍在我看來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因為在價格上 HTC 可能就先敗下陣來了。

縱觀目前國內的「18:9 全面屏」手機,價格一般都在 2000 元 ~ 4000 元的範圍內,其中也不乏一些搭載了驍龍 835 的手機,更甚者還有主打「千元全面屏」的手機。這樣一對比,同是「18:9 全面屏」的 U11+ 那將近 5K 的價格就顯得有些「高高在上」了。

目前 U11+ 只提供了 6G+128GB 的版本,如果後續推出 6G+64GB (U11+ 支持最高 2TB 擴展)等價格較低的版本,相信性價比會更佳。

而且全面屏也帶來了一個通病,那就是看視頻時,橫屏狀態下左右會出現黑邊。

但轉念一想,HTC 在 U11+ 上引入「 18:9 全面屏」也可以理解,畢竟全面屏是當下最熱的手機賣點之一,而 18:9 全面屏作為最容易實現的方案,自然成為大多數廠商的首選。然而相信和我一樣,眾多腸粉可能更希望看到 HTC 未來在全面屏手機上做出突破,畢竟 HTC 的手機設計在行業內還是有一定水準的。

拋開 18:9 全面屏的噱頭,U11+ 這塊螢幕本身的素質還是很值票價的,Always on display 等小功能更是提升了螢幕的體驗感受。

外觀上,U11+ 的整體風格依舊延續了 U11 的 3D 水漾玻璃機身設計,握持感還是一如既往的舒適。如果非要說出一些不同,那就是 U11+ 的機身背面 LOGO 做了特別處理,看起來像是「藏」在玻璃下。

如果你不想每天都面對這樣的情況,還是乖乖套上保護套吧 Orz

至於配色方面,U11+ 沒有像 U11 一樣提供那麼多的配色選擇,但新引入了透視黑是一大亮點。由於這次沒有機會試玩透視黑配色,所以下面引用了@羅賴爾特在臺灣參加發佈會時的試玩心得:

photo by @羅賴爾特

上面這兩張圖中背部帶線圈的就是透視黑配色啦,它的背殼其實是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狀態,且顏色也不是完全的黑色,而是帶有一些墨綠色的感覺。不過首批的 HTC U11+ 中你不會看到它的身影,因為在工藝上它的良品率還有待提高,後續如果能夠擴大相應的產品,HTC 也會考慮將其放進其他 HTC 的手機中。對了,U11 那個廣受好評的紅色,也將於 2018 年農曆春節前後與我們相見。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要吐槽了,憑什麼加個顏色就算是升級?其實一開始我也很糾結,但是當你通過手機的半透明背面看到內部構造,內心的「窺探欲」被滿足時,相信你就會明白 U11+ 的外觀對得起這個「+」。

外觀和螢幕來了個不大不小的升級,那性能呢?

從上面的一張 U11+ 的配置圖可以看出,U11+ 採用的是驍龍 835 處理器,所以性能上 U11+ 和 U11 並沒有拉開差距。 得益于驍龍 835 的性能,在 U11+ 上幾乎不會有應用卡頓的情況,運行高幀率遊戲也不在話下。

在 U11+ 的拍照體驗上,HTC 偷懶了

在發佈時 HTC 就明確說明 U11+ 的攝像頭模組與前代 U11 一致,這也意味著 U11+ 採用的仍然是單攝,而且不支持人像(大光圈背景虛化)模式,也沒有光學變焦。

但由於沒有體驗過 U11,我還是用 U11+ 拍攝了一些樣張,來驗證這個 DXOMark 得分 90 的攝像頭是否具備應有的素質。

(注:評測中所使用的樣片使用均使用 U11+ 全自動模式拍攝,不做任何後期,個別樣張作裁切和水準調整。)

從上面的樣張可以看出,U11+ 在白天的表現值得肯定。除了在一些光線較為複雜的場景下需要手動調節曝光之外,自動模式下的曝光還是可以信賴的,而且色彩還原也比較準確。另外圖五可以看到開啟 HDR 後的成像效果。動態範圍尚可,亮部和暗部的細節保留都較為完整,開啟 HDR 之後,幾乎感受不到 U11+ 的後期處理等待時間。

要說 U11+ 的缺點,那就是夜景表現一般。從上面的樣張可以看出,畫面中的亮部過曝一片死白,銳度也一般,同時噪點控制也只是中等水準,樹木樹葉由於塗抹幾乎「融合」在了一起。

而且這次帶著 U11+ 在北京拍攝的過程中,對於用慣了具有光學變焦雙攝手機的我來說,每次到了一些需要光學變焦派上用場的場景時,看了看手頭的 U11+,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油然而生。除此之外,HTC 自帶相冊的照片編輯功能還停留在幾年的水準,無論是 UI 還是濾鏡的風格都還有進步的空間。雖然應用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照片後期 App 能做到完成大部分照片編輯功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就可以不重視手機自帶相冊的編輯功能。

濾鏡的風格和整體的 UI 設計還有進步空間

在幾個月之前,HTC U11 DXOMark 90 分的得分(目前與 Google Pixel、小米 Note 3 並列第七)看起來還比較理想,但隨著各類新機的發佈,90 分的攝像頭可能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競爭力。畢竟當別人都在前進時,你卻想著「吃老本」,在氣勢上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其他方面,如果你嫌 HTC 那略顯油膩的 UI 醜,那就更換主題壁紙和圖示唄。我現在使用的是「Android 7.0 圖示」,這些主題資源也不難獲取,直接在內置的主題商店下載即可,而且都是免費的。

U11+ UI HTC Sense

通過更換圖示和壁紙之後就好多了

至於「邊緣觸控」,雖然 HTC 早在 U11 時就帶來了這個功能,但 U11+ 的這個「邊緣觸控」除了可以設置快速啟動相機、相機快門、截圖、播放/暫停等功能,還引入了 Edge Launcher 。

具體來說 Edge Launcher 就像是「任意門」,你可以將一些常用的 App 和系統設置(如開啟/關閉 WLAN)添加進來,這樣就可以在 Edge Launcher 上快速調用,省去了其他多餘的操作步驟。但說實話,這個功能的存在感並不高,我也僅僅是在剛接觸時用了幾次,後來還是將「邊緣觸控」改回了快速啟動相機。

新加入的 Edge Launcher 功能

U11+ 是 HTC 打響回歸戰的第一槍,這一槍在我看來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因為在價格上 HTC 可能就先敗下陣來了。

縱觀目前國內的「18:9 全面屏」手機,價格一般都在 2000 元 ~ 4000 元的範圍內,其中也不乏一些搭載了驍龍 835 的手機,更甚者還有主打「千元全面屏」的手機。這樣一對比,同是「18:9 全面屏」的 U11+ 那將近 5K 的價格就顯得有些「高高在上」了。

目前 U11+ 只提供了 6G+128GB 的版本,如果後續推出 6G+64GB (U11+ 支持最高 2TB 擴展)等價格較低的版本,相信性價比會更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