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T產業20年變遷」高通厚積薄發,引領創新與進步!

相對於過去20年在PC領域裡競爭得如火如荼的英特爾、AMD、NVIDIA來說, 這其中的大部分時間, 高通一直是在通信領域埋頭耕耘, 感覺頗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 但是, 當智慧手機興起之後, 用戶對於手機綜合性能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高通作為眾多基礎專利的擁有者, 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台前。 但是, 請記住, 擁有30多年技術積累的高通可不僅僅是做手機處理器的品牌, 在邁向未來智慧時代時, 它同樣是舉足輕重的重要入局者。 未來的5G爭霸, 高通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1985年7月, 七位創始人聚集在美國聖達戈的艾文·馬克·雅各博士家中創建了“QUALity COMMunications”。

他們的宏偉藍圖造就了30年後電信業中最耀眼的技術巨人之一—Qualcomm公司(高通)。

高通成立之初主要為無線通訊業提供專案研究、開發服務, 同時還涉足有限的產品製造。 自1988年貨運業採用高通公司的OmniTRACS系統至今, 該系統已成為運輸行業最大的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早期的成功使得公司更加勇於創新, 向傳統的無線技術標準發起挑戰。 1989年, 電信工業協會(TIA)認可了一項名為時分多址(TDMA)的數位技術。 而短短三個月後, 當行業還普遍持質疑態度時, 高通公司推出了用於無線和資料產品的碼分多址(CDMA)技術—它的出現永久的改變了全球無線通訊的格局。

隨後的高通, 一直在通信領域磨礪著自己的實力。

從2G時代開始, 雖然當時消費者眼中看到的手機品牌可能是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但就通信行業構建標準和基礎的公司來說, 高通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規則制定者之一。 和20年來廣為人知的英特爾、AMD以及NVIDIA相比, 直到10年前, 高通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都還只是幕後的英雄。 2007年, 蘋果第一代iPhone的發佈宣告智慧手機時代到來, 高通也因此獲得進一步爆發成長的契機。

屬於高通驍龍的大時代

從2G時代就開始的專利積累讓高通擁有強大的實力投入到研發上, 並且直接引領了3G智慧手機時代的到來, 無論蘋果還是Android陣營, 高通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夥伴。 無論手機的處理器還是通信模組, 最關鍵的技術專利裡都有高通的身影。

高通一直在通信前沿技術的研發上持續領先, 在進入4G時代之後, 驍龍800系列更是成功地成為Android陣營旗艦的代名詞。

從驍龍800、805、810、820/821到驍龍835, 高通幾乎每年一代旗艦的節奏和英特爾相映成輝。 兩大巨頭一個在手機, 一個在PC, 但是這樣各自發展的格局在未來的智慧時代顯然會有變化, 彼此的未來互相交織在一起是必然的宿命。 在今年, 基於驍龍835平臺的高通產品, 比如三星的Galaxy S8/Note 8就已經能夠通過DeX連接顯示器成為電腦形態, 而去年底就有消息稱, 下一代驍龍平臺(也就是驍龍835)還會進駐Windows 10系統。 今年5月高通再次確認, 精巧、創新且無風扇的移動PC預計將在年底成為事實。

▲高通驍龍835即將登陸Windows 10。

不止如此, 之前高通已經發佈過針對伺服器領域的相關產品, 並得到了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和雲供應商的選用。 這已經開始挑戰英特爾的根本。 畢竟, 目前來看未來的手機終端是高通的天下, 那麼後端的伺服器會不會因此發生一些變化呢?誰也說不清。 所以, 面向未來, 高通與英特爾競爭的焦點已經開始轉向5G。

5G:最新進展讓人震驚

即使是到了4G時代, 我們應用環境其實主要還是在手機上, 並沒有如當年iPhone發佈一般的革命性變化。 那麼為什麼5G時代如此讓人著迷呢?因為直到5G時代, 處理器的性能和網路的頻寬才真正能夠達到所謂萬物互聯的程度。 5G是我們即將進入的新時代。

作為一種全新的移動技術, 5G不僅能為高寬頻應用帶來利好, 還具備低時延的特點。 這對於汽車行業、系統控制及其他工業應用來說都十分重要, 因為在這些應用場景之下, 一毫秒的誤差就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5G囊括了諸多重要技術, 而關鍵在於要實現5G的可擴展性和適應性, 以應對各種極端需求。 5G不僅能實現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 還能支援關鍵業務型服務(Mission-Critical Services), 是實現海量物聯網(Massive IoT)的重要基礎。

▲高通5G原型系統特性。

10月17日,Qualcomm在其4G/5G峰會上宣佈成功“撥通”全球首個正式發佈的5G資料連接,其通過利用數個100MHz 5G載波實現了千兆級下載速率,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演示了資料連接;執行此次任務的通信利器為Qualcomm驍龍 X50數據機。驍龍X50數據機是業界首款5G新空口多模數據機,通過單晶片支援2G/3G/4G/5G多模功能,以及6GHz以下和多頻段毫米波等不同頻段。這款晶片從發佈到具備5G資料連接能力,僅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

▲高通基於5G的多樣性部署特性。

Qualcomm此次還預展了其首款5G智慧手機參考設計,以支持在手機的功耗和尺寸要求下,對5G技術進行測試和優化。也就是說,Qualcomm引領此次全球首個5G資料連接,不是“紙上談兵”,已經可以支持行業進行實際的5G測試,對5G智慧終端機的射頻前端設計、天線擺放位置和技術性能表現等進行驗證。Qualcomm宣佈,預計2019年上半年,驍龍X50 5G新空口數據機系列就能夠支援商用的5G智慧手機和網路。

▲高通驍龍X50將是其首款5G Modem。

▲高通支援各種802.11系列的最新規範。

終端側的人工智慧

而對於目前非常熱門的人工智慧來說,高通也闡釋過其人工智慧願景—即以無處不在的終端側人工智慧對雲端人工智慧實現補充。人工智慧將使終端、機器、汽車和萬物都變得更加智慧,簡化並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自2007年,Qualcomm開始探索面向電腦視覺和運動控制應用的機器學習脈衝神經方法,隨後還將其研究範圍從仿生方法拓展到了人工神經網路—主要是深度學習領域。

最近,Qualcomm Technologies宣佈收購專注於前沿機器學習技術的阿姆斯特丹大學附屬公司Scyfer B.V.,以充實其相關人才團隊。Scyfer已為全球多個不同行業的公司打造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包括製造業、醫療業和金融業。

Qualcomm Incorporated技術執行副總裁Matt Grob表示:“我們於十年前就開始了基礎研究,目前我們的現有產品支援了許多人工智慧用例:從電腦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到各種終端,如智慧手機和汽車上的惡意軟體偵測。同時,我們正在研究更廣泛的課題,例如面向無線連接、電源管理和攝影的人工智慧。”

許多公司側重於在雲端運行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負載,但Qualcomm Technologies專注於在終端側,如智慧手機、汽車和機器人等,實現人工智慧,以確保在有無網路或Wi-Fi連接的情況下都能夠完成處理。終端側人工智慧的優勢包括即時回應、可靠性提升、隱私保護增強,以及高效利用網路頻寬。毫無疑問,在這一塊高通更有優勢。

而當下,Qualcomm也正在通過終端側實現智慧,在F8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和Qualcomm宣佈展開合作,在運行于驍龍智慧手機上的所有Facebook應用中,加速基於終端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負載處理。該合作意味著雙方將合作支持Facebook開源深度學習框架Caffe2和Qualcomm驍龍神經處理引擎(NPE)框架的優化。

萬物互聯的魅力

在5G技術的支持下,我們未來將生活在龐大的物聯網中,手機、電腦、智慧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都會實現互聯。除此之外,物聯網技術還擴展到了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醫療健康領域,以及車聯網、機器人和無人機等—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未來,一個萬物互聯的未來。

在高通的規劃中,中國同樣是萬物互聯創新的重要節點。在第十三屆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產品和資訊服務交易博覽會期間,高通與中國(南京)軟體谷、南京睿誠華智科技有限公司(Nibiru)共同成立了“南京軟體谷·美國高通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配備先進的測試儀器,以物聯網和5G方向為主,為符合條件的雙創企業提供技術評估、初期研發指導及系統相容性測試。

其中的展示中心將主要展示高通的計算與連接技術,特別是物聯網相關平臺和解決方案,使參觀者能直觀地瞭解物聯網領域前沿技術及應用場景與案例,並與創新實驗室相結合,嘗試為更多雙創企業投身智慧產品開發拓展思路。採用機器學習的Qualcomm最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35,其基礎即是增強的機器學習,包括對定制神經網路層的支援,以及驍龍異構核心功耗與性能的優化。

也就是說,終端廠商以及軟體發展商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用戶體驗、提供更好的智慧功能,例如智慧攝影、強大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智慧汽車與個人助手,以及極具回應性的逼真VR和AR體驗。

包括5G在內的技術變革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這些進步正在創造引爆點—諸如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學、納米技術、大資料等技術跨越一個門檻並引發突然和重要變革的時刻。未來學家說,“在21世紀,我們不會經歷100年的進步;它會更像是2萬年的進步。”而高通,正是引領這些創新與進步的領導者之一!

是實現海量物聯網(Massive IoT)的重要基礎。

▲高通5G原型系統特性。

10月17日,Qualcomm在其4G/5G峰會上宣佈成功“撥通”全球首個正式發佈的5G資料連接,其通過利用數個100MHz 5G載波實現了千兆級下載速率,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演示了資料連接;執行此次任務的通信利器為Qualcomm驍龍 X50數據機。驍龍X50數據機是業界首款5G新空口多模數據機,通過單晶片支援2G/3G/4G/5G多模功能,以及6GHz以下和多頻段毫米波等不同頻段。這款晶片從發佈到具備5G資料連接能力,僅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

▲高通基於5G的多樣性部署特性。

Qualcomm此次還預展了其首款5G智慧手機參考設計,以支持在手機的功耗和尺寸要求下,對5G技術進行測試和優化。也就是說,Qualcomm引領此次全球首個5G資料連接,不是“紙上談兵”,已經可以支持行業進行實際的5G測試,對5G智慧終端機的射頻前端設計、天線擺放位置和技術性能表現等進行驗證。Qualcomm宣佈,預計2019年上半年,驍龍X50 5G新空口數據機系列就能夠支援商用的5G智慧手機和網路。

▲高通驍龍X50將是其首款5G Modem。

▲高通支援各種802.11系列的最新規範。

終端側的人工智慧

而對於目前非常熱門的人工智慧來說,高通也闡釋過其人工智慧願景—即以無處不在的終端側人工智慧對雲端人工智慧實現補充。人工智慧將使終端、機器、汽車和萬物都變得更加智慧,簡化並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自2007年,Qualcomm開始探索面向電腦視覺和運動控制應用的機器學習脈衝神經方法,隨後還將其研究範圍從仿生方法拓展到了人工神經網路—主要是深度學習領域。

最近,Qualcomm Technologies宣佈收購專注於前沿機器學習技術的阿姆斯特丹大學附屬公司Scyfer B.V.,以充實其相關人才團隊。Scyfer已為全球多個不同行業的公司打造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包括製造業、醫療業和金融業。

Qualcomm Incorporated技術執行副總裁Matt Grob表示:“我們於十年前就開始了基礎研究,目前我們的現有產品支援了許多人工智慧用例:從電腦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到各種終端,如智慧手機和汽車上的惡意軟體偵測。同時,我們正在研究更廣泛的課題,例如面向無線連接、電源管理和攝影的人工智慧。”

許多公司側重於在雲端運行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負載,但Qualcomm Technologies專注於在終端側,如智慧手機、汽車和機器人等,實現人工智慧,以確保在有無網路或Wi-Fi連接的情況下都能夠完成處理。終端側人工智慧的優勢包括即時回應、可靠性提升、隱私保護增強,以及高效利用網路頻寬。毫無疑問,在這一塊高通更有優勢。

而當下,Qualcomm也正在通過終端側實現智慧,在F8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和Qualcomm宣佈展開合作,在運行于驍龍智慧手機上的所有Facebook應用中,加速基於終端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負載處理。該合作意味著雙方將合作支持Facebook開源深度學習框架Caffe2和Qualcomm驍龍神經處理引擎(NPE)框架的優化。

萬物互聯的魅力

在5G技術的支持下,我們未來將生活在龐大的物聯網中,手機、電腦、智慧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都會實現互聯。除此之外,物聯網技術還擴展到了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醫療健康領域,以及車聯網、機器人和無人機等—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未來,一個萬物互聯的未來。

在高通的規劃中,中國同樣是萬物互聯創新的重要節點。在第十三屆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產品和資訊服務交易博覽會期間,高通與中國(南京)軟體谷、南京睿誠華智科技有限公司(Nibiru)共同成立了“南京軟體谷·美國高通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配備先進的測試儀器,以物聯網和5G方向為主,為符合條件的雙創企業提供技術評估、初期研發指導及系統相容性測試。

其中的展示中心將主要展示高通的計算與連接技術,特別是物聯網相關平臺和解決方案,使參觀者能直觀地瞭解物聯網領域前沿技術及應用場景與案例,並與創新實驗室相結合,嘗試為更多雙創企業投身智慧產品開發拓展思路。採用機器學習的Qualcomm最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35,其基礎即是增強的機器學習,包括對定制神經網路層的支援,以及驍龍異構核心功耗與性能的優化。

也就是說,終端廠商以及軟體發展商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用戶體驗、提供更好的智慧功能,例如智慧攝影、強大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智慧汽車與個人助手,以及極具回應性的逼真VR和AR體驗。

包括5G在內的技術變革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這些進步正在創造引爆點—諸如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學、納米技術、大資料等技術跨越一個門檻並引發突然和重要變革的時刻。未來學家說,“在21世紀,我們不會經歷100年的進步;它會更像是2萬年的進步。”而高通,正是引領這些創新與進步的領導者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