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西大學新年論壇舉行 郭譯仁論文受到專家學者廣泛讚譽

為貫徹落實中央扶貧攻堅政策和山西省委省政府資源轉型升級旅遊拉動經濟帶動精准扶貧的戰略部署, 2017年12月23日, 山西大學和山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舉辦以"鍛造黃河.長城.太行文化旅遊新品牌"為主題的新年論壇在百年老校山西大學隆重開幕, 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省市旅遊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出席會議, 民盟山西省委委員、法制委員會主任、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長治城鄉發展研究院院長郭譯仁博士應邀列席會議並作大會發言。 郭譯仁博士調研撰寫的論文"太行文旅產業發展思考與對策"被收入山西大學新年論壇論文集。

郭譯仁博士的論文重點分析了山西太行山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廣泛讚譽!

發言稿原文如下:

郭譯仁博士

太行文旅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旅遊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的步伐, 富裕起來的人們, 對於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 休閒時代就此到來, 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休閒的需求, 各地旅遊部門都下足了功夫, 但由於受投資和創新瓶頸的制約, 太行山老區旅遊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後, 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加大投資力度, 創新管理和行銷模式, 以滿足廣大遊客對旅遊消費品質的需求。 為了適應旅遊市場的需求, 旅遊業應當由過去單一的觀光模式轉型升級為觀光休閒度假綜合式複合型產業模式, 以增強旅遊產業市場競爭力。 當前, 太行山地區紛紛推出了迎合時代特點的旅遊形式,

一批特色旅遊、商務休閒會所、鄉村度假、體育娛樂健身、文化創意、民間特色文化、農活體驗、生態科普、健康養老等休閒旅遊項目如百花齊放, 爭奇鬥豔。 不少景區企圖把自身打造成為一個綜合觀光、度假、休閒、娛樂、人文、養生和實地體驗於一體的旅遊產業鏈, 但因為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導致各旅遊景點各自為政, 景區建設趨同化比較嚴重, 進而影響太行山文旅產業的發展步伐。

山西省太行山區旅遊資源分析

(一)太行山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太行山天然林地分佈廣泛, 溝壑縱深, 風景獨特。 太行區內的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以及自然保護區資源豐富多樣, 生機勃勃。

大自然鬼斧神工, 鍛造出巍巍太行, 秀麗山河。

(二)太行山人文景觀星羅棋佈, 舉不勝舉。 太行山是一座人文歷史豐碑。 在遠古時代, 就有人類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在太行山實現了由遊牧轉向定居, 由游獵到農耕的重大變革。

太行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太行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太行山不僅存在古老的人類文明, 還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寶藏。 沿太行山脈兩側, 眾多歷史文化名城無不散發著古香古色的文化魅力, 山西省地面的古代建築佔據了全國古建的73%左右, 其中太行山區就達到了一半以上。

山西省太行山區旅遊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一)由於區域經濟發展比較落後, 太行山旅遊開發自身缺乏投資能力,

旅遊產業發展相對滯後, 旅遊市場行銷策略還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遊客資源開發利用還存在技術障礙和市場壁壘, 異地互動, 資源整合, 協同發展, 模式創新明顯不足, 國際市場開發也面臨同樣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產業規模跟不上去, 導致現階段山西省太行山區的旅遊還處於一個比較狹義的觀光階段。

(二)山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

景區道路交通、垃圾處理、給排水工程以及通訊工程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餐飲住宿基礎設施以及地面服務人員水平均處於較低水準。 遊客在景區逗留時間較短, 回頭率較低。

(三)缺乏統一規劃, 開發建設能力低下

由於沒有統一的規劃與管理, 不少景區出現了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不良現象,旅遊產品重複建設尤為突出,吸引遊客的能力也在不斷下降。景區開發建設和管理模式簡單,創新不足,有的甚至是生搬硬套,項目趨同化嚴重,很多旅遊產品檔次較低,遊客觀感體驗較差。

(四)景區環境品質嚴重下降影響可持續發展

山區本來就是一個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帶,伴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遊客人數的急劇增加,對景區以及山區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其次,景區周邊農村人口的無序遷徙給景區或風景小鎮徒增壓力,由於小鎮工業化水準較低,很多資源無法充分利用和回收,以致造成環境污染。

(五)管理體制不健全

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權力過於分散,缺乏統一管理,從而喪失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合理調控的能力。

推動太行山旅遊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資源整合力度,發揮自身優勢,努力適應市場需要,在轉型升級的同時,要做好太行山區旅遊開發和資源配置的規劃設計,防止景區建設雷同化。

(二)打造文旅產業航母群,搶灘資本市場,拓展海外上市管道,強化融資能力。建議成立太行文旅產業發展聯盟,整合太行山沿線晉、冀、豫三省旅遊資源,協調發展,資源互補,市場共用,為發展大太行文旅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三)打好旅遊組合拳。

太行紅色旅遊和自然景觀產業開發要起駕並驅,取長補短。要充分重視“私家車”旅行族遊客資源的開發,加速建設自駕遊接待基地,提升服務水準,滿足市場需求。

總而言之,太行山旅遊產業發展既面臨挑戰又存在機遇,要重視發展存在的問題,廣泛徵集社情民意,搞好頂層設計,發揮晉、冀、豫三省資源優勢,協調發展,資源分享,取長補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互惠互利,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太行山旅遊市場抗風險能力。

編輯:宋宇軒

不少景區出現了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不良現象,旅遊產品重複建設尤為突出,吸引遊客的能力也在不斷下降。景區開發建設和管理模式簡單,創新不足,有的甚至是生搬硬套,項目趨同化嚴重,很多旅遊產品檔次較低,遊客觀感體驗較差。

(四)景區環境品質嚴重下降影響可持續發展

山區本來就是一個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帶,伴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遊客人數的急劇增加,對景區以及山區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其次,景區周邊農村人口的無序遷徙給景區或風景小鎮徒增壓力,由於小鎮工業化水準較低,很多資源無法充分利用和回收,以致造成環境污染。

(五)管理體制不健全

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權力過於分散,缺乏統一管理,從而喪失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合理調控的能力。

推動太行山旅遊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資源整合力度,發揮自身優勢,努力適應市場需要,在轉型升級的同時,要做好太行山區旅遊開發和資源配置的規劃設計,防止景區建設雷同化。

(二)打造文旅產業航母群,搶灘資本市場,拓展海外上市管道,強化融資能力。建議成立太行文旅產業發展聯盟,整合太行山沿線晉、冀、豫三省旅遊資源,協調發展,資源互補,市場共用,為發展大太行文旅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三)打好旅遊組合拳。

太行紅色旅遊和自然景觀產業開發要起駕並驅,取長補短。要充分重視“私家車”旅行族遊客資源的開發,加速建設自駕遊接待基地,提升服務水準,滿足市場需求。

總而言之,太行山旅遊產業發展既面臨挑戰又存在機遇,要重視發展存在的問題,廣泛徵集社情民意,搞好頂層設計,發揮晉、冀、豫三省資源優勢,協調發展,資源分享,取長補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互惠互利,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太行山旅遊市場抗風險能力。

編輯:宋宇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