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2018考綱變化,事半功倍衝刺170天,方向、方法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2018高考大綱已出爐

它有哪些變化

針對這些變化

如何複習效果好

名師權威解讀

讓你在正確的方向

用正確的方法努力

全國卷各科名師權威解讀,

小金提醒考生和家長關注考綱變化, 正確地行動哦!!文章雖長, 值得細細看, 收藏仔細研讀更佳。

語文

新考綱對比分析

相較去年考綱, 無論是考核目標與要求, 還是考試範圍與要求等方面, 都沒有什麼變化, 可以認為明年全國卷語文命題將整體保持穩定, 個別地方可能微調。

比如:在能力層次要求上:

(2017年考試大綱)C.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 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資訊, 分解剖析、歸納整合相關現象和問題。 (2018年考試大綱)C.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 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資訊,

分解剖析相關現象和問題, 並予以歸納整合。 將“歸納整合提”出來, 有強化的作用, 根據往年經驗在考題的要求中可能會突出這一點。 在論述類文本閱讀和邏輯推斷題中可能表現的更突出。

閱讀模組主抓知識與方法的梳理, 抓好知識的靈活遷移與運用。 讀懂文本是關鍵, 先沉下心來, 讀進文章, 裸讀很重要, 能夠找到關鍵語句, 讀懂讀透, 再去做題就簡單了。 要有文本意識。

再是審題意識, 它是一種能主動、全面地攫取試題所包含的提示性資訊的心理傾向。 高考閱讀試題的題幹, 如簡答題的題幹, 一般包含著命題角度、閱讀範圍、答題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資訊。 為此, 重視審題訓練, 增強學生的審題意識, 使之養成主動、全面審題的習慣,

實在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原文意識”, 它指的是凡解題必定仔細推敲上下文, 在原文中尋找答案。 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架空講析和只重答案的弊端, 致使學生缺乏必備的原文意識, 這是要引以為戒的。 例如論述類文本閱讀, 整體讀懂文本、讀懂每層次的意思;比對選項和原文, 既咬文嚼字, 又不拘泥, 重在領會意思, “還是這個意思嗎?”適當歸納錯誤類型。 更重要的, 是在誤選項上下功夫, 優化思維, 由“判正為誤”到“知正之所以正”。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曹文輝

考生要繼續研究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 把握考試方向, 指導複習備考。

現代文閱讀, 要強化對作品的綜合解讀、深度解讀和個性解讀的能力。 其中論述類文本,

要注重文本的邏輯層次, 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文學類文本, 要小說、散文兼顧, 能敏銳把握文本特色, 做出個性化的鑒賞;實用類文本, 選材要涵蓋傳記、新聞、報告、非連續性文本(包含圖表), 重視對資訊的檢索、理解、概括、分析、評價甚至推斷的能力培養。

古代詩文閱讀, 繼續加強對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 重溫教材中的經典篇目, 擴充歷史文化知識, 對中國傳統節日、宗法禮俗、天文曆法、官職沿革、人才選拔、姓名稱謂等有全面梳理。 多研讀高考真題所選文言文和詩歌經典篇目, 熟悉表達習慣, 積累語感, 強化理解能力。

在寫作上, 強調保持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度。 關心時事, 及時閱讀新聞報刊, 瞭解社會動態, 知曉國家大政方針,

甚至具備全球視野, 養成思考和評價的習慣, 為閱讀和寫作積累生動鮮活豐富的素材, 形成豐富深刻的思想,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武昌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長雷蓓蕾

數學

總體來看, 《考試大綱》在指導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試範圍方面延續了2017年的要求:

1. 繼續堅持“一體四層四翼”的命題指導思想, 注重頂層設計, 繼續明確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過明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察內容以及“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察要求。

2. 在《考試大綱》的考核目標與要求方面, 對數學學科知識整體要求和能力要求延續了2017年的要求。

3. 考試範圍與要求較2017年相比依然是必考和選考內容, 文科考生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1內容,理科考生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2內容,選考內容均為選修系列4的“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等2個專題。

——來自舜網

備考建議

立足基本概念,立足基礎,將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訓練落實到位;立足課本,課本是考試素材的來源與基礎。

近幾年高考題目中,常常以課本定義、定理變換模式來加以判斷;以課本的例題,習題變換條件或變換設問方式來加以求解與證明。如選修內容,認真落實課本就行。

做到四個“防止”:防過分追求解題技巧,防片面追求兩高(複習起點高、難度高,防缺乏針對性的複習,防一味在低思維水準上的重複訓練。

——華師一附中數學高級教師、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一級教練員 胡立松

英語

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

一、瞄準方向,不跑偏

1. 牢牢抓住“穩中有變,重在穩”的特點,縱觀近幾年全國卷英語試題,皆基於英語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及核心價值命制,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選材難度水準呈階梯分佈,題目類型多樣且難易搭配合理,考查要點覆蓋面廣,但難度基本保持一致,試題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語核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平時一些模棱兩可或較難的語言現象不要糾結,堅決拋棄。一些偏難、偏怪、生詞量較大、話題太偏離學生太遠的閱讀訓練都不是正確的訓練路子。

2. 把“寶”牢牢押在核心話題和核心素養上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話題;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題;瞭解科學知識,養成科學精神和人懷關懷的話題都是英語全國卷考查的核心話題。所選閱讀和寫作話題將基於英語學科的“載體功能”進行命題,體現英語的能力載體功能、思維載體功能、文化載體功能、視野載體功能,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為命題總立意,立體浸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打牢基礎,抓落實語法和詞彙是英語學科核心基礎知識,但決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基礎知識的把握上要以普遍聯繫的方式去學習和鞏固,不可孤立在詞彙和語法上下太大功夫。

1. 詞彙分級,以篇章為載體,“多輪回”複現

(1)核心詞彙,全方位掌握在全國高考試卷的篇章和寫作中常考到的詞彙為1000個左右,大都是大家熟悉甚至在初中就學過的詞彙,對於這些詞彙要求聽說讀寫譯都得會,掌握其搭配、結構、習慣表達。

(2)閱讀詞彙,“多輪回”複現常考1000詞彙以外的2000多詞彙可視作閱讀詞彙,做到在語境中認識即可,大可不必會寫,可以通過“多輪回”方式鞏固,即每次記憶量要大,比如每天100個,結合聯想、順口溜、圖片等智慧方法,強化記憶,然後幾天後再輪回複習,以增加複現次數,強化記憶效果。

(3)閱讀篇章,提高語境識別詞彙的能力平時在訓練的過程中,會讀到很多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的篇章,在這些文章中對自己不熟悉的詞彙有意識地進行歸納、梳理和總結,甚至用小本子記錄下來,最後標明出處,帶上完整的句子,時常查看,提高語境識別詞彙的能力。

2. 核心語法,構建網路,不糾纏“偏難怪”詞法、句法、章法是語法的靈魂,對於這三個要素要形成體系,不要支離破碎地學習,儘量掌握核心內容,不要把重心放在“偏難怪”且有爭議的語法現象上。

三、科學訓練,提能力

1. 模擬訓練每次訓練,無論專項還是綜合模擬訓練,都要“真練”(限時、投入、核對、總結),堅決杜絕“假練”(不限時,做後只對答案不總結)。訓練後要認真核對答案,並認真梳理總結自己的做題情況,每考一次試之後要進行全面總結,包括經驗和教訓總結,也要對篇章中出現的重難點詞彙、句式、話題等進行詳細梳理,三分測試,七分總結,提高快慢關鍵在於總結是否充分。

2. 用好真題真題是模擬題無法比擬的,在命題思維、命題方式和選材具有極強的規律性,做好近幾年高考全國卷真題,總結做題規律和方法,尋找命題思維,有利於更好地把握考試方向,少走彎路。高考前至少要做3-5遍高考真題,要對每一套真題的內容熟諳於心,有的篇目甚至要背下來,反復琢磨,找到高考“味道”。

3. 動耳動口。很多高三的孩子只動眼和手,只顧做題,而缺少了動耳動口,所謂動耳就是要多聽,多聽英語材料,時間不允許的話,多聽、會聽高考真題聽力,對於應試聽力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另外,動口朗讀也非常關鍵。

4. 規範書寫書寫是面子,一定要留好面子。整份試卷中的書寫主要集中在語篇填空、短文改錯和寫作上,書寫一定要清晰,不要勾、塗、抹、劃,當然,寫的字要儘量美觀、大方。

英語的書寫30分鐘就能見成效,2天就能成習慣,凡寫字“不雅”的同學,可以讓老師或寫字好的同學幫助訓練,相信會為你的試卷“錦上添花”的。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英語備課組長朱崇軍

首先,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熟記考綱中3500個單詞及其詞性和相應的派生詞;瞭解重點詞彙的熟詞生義;掌握詞彙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其次,在聽力訓練時,瞭解生活中各類熟悉話題,具備獲取主旨要義、具體資訊及作者意圖的能力。

第三,閱讀重視篇章。訓練從文章中獲取中心主旨、推斷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能力,不可孤立看片段而臆斷。

第四,完形填空訓練時,考生要善於揣摩作者意圖根據上下文語境、結合詞語含義、詞語搭配及生活常識作答。

第五,填詞和改錯訓練時,掌握大綱基本語法知識和固定搭配對解此題有很大幫助。

第六,重視實用文體的寫作,如建議信、申請信、道歉信、感謝信、推薦信,邀請信和安慰信等等。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體現社會核心價值觀;語言表達做到清楚、連貫、地道、得體。

——武昌實驗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高三英語備課組長 湯麗輝

物理

與2017年比較,只有“Ⅰ.考核目標與要求”部分,在標點、個別文字上有五處變化,整體上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說明2017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的修訂和內容調整是科學的,今年把2017年考綱修訂和調整的成果固化了下來。

熱點解讀:

“3-5”內容有動量、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原子核。動量是高中物理的力學三大規律之一,適用於宏觀和微觀,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完善了學生的知識架構,讓其獲得更好的物理解題思維,實際上對於解決物理問題是有説明的,也為大學的進一步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微觀領域遵從的基本規律,不連續觀點是微觀領域的重要認識基礎,波粒二象性的學習現代物理的學習提供方法論的支援。

原子結構、原子核是研究物質存在和新能源開發的必備知識。

新考綱中“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係”考點的能力要求由原來Ⅰ變成Ⅱ,強化了電場學習的綜合應用,成為計算題的命題點。

新考綱中“氣體實驗定律”的能力要求由原來的Ⅰ變成Ⅱ,使“氣體定律”的命題難度達到中等偏上。

備考建議:

1. 認真領會新考綱的“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關注國家的科技進步,注重物理學習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注意訓練圖、表的“資訊提取能力”。

2. 重點訓練力學規律的綜合應用,適當增加力學試題的練習難度;電學部分注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熟練電學關係的解題應用。

3.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以計算題型訓練為主,熟練幾種重要的解題類型,難度控制在中等左右。

4. 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原子核,建立清晰的不連續觀點,熟悉光電效應、衰變與放射性、核反應與核能的有關規律的理解或計算。

5. 選做題以選修內容的理解和應用為主,不加大選修部分和力學規律的綜合。

——摘自舜網

備考建議

首先,注意計算能力的訓練,2017年的高考物理試卷的計算量比較大,學生在平時訓練時不能用就算器,加強運算速度的訓練。

其次,分塊突破:一輪複習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學生應將物理知識劃分成一個個的板塊,根據自己的情況,將各板塊進行突破。特別是易得分的知識點要到完全掌握,例如選修部分(選擇題、計算題),力學實驗,電學實驗,萬有引力定律及應用(選擇題),交流電(選擇題)等。

第三、規範答題:規範答題可以使學生在運算正確的情況下得到滿分,出現運算錯誤時儘量多得分。

高考預測:

2017年物理試卷沒有考萬有引力定律及應用和交流電兩部分,2018年的試卷有可能在選擇題中考到這兩部分內容,2017年24題考查機械能,25題考查帶電體在電場和重力場中的運動。18年的第24題、25題可能會考磁場、電磁感應和力學的綜合。

——武漢六中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 劉德華

化學

2018大綱相對於2017年大綱無明顯變化,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2017相對於2016年考試大綱已經加大幅度調整,今年大綱保持穩定,在情理之中。

關注主幹知識的同時,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對化學實驗與實驗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實驗裝置的選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

2. 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適當關注以下幾個部分教學:電子式、配製一定溶質品質分數溶液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劑選擇性、各種化學平衡常數進行判斷和計算並學會從化學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釋有關反應現象。

3.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部分,適當關注常見金屬、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4. 有機化學部分:根據資訊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增加“瞭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品質方面中的貢獻。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化學備課組長韓正翔

注意以下12點:

1. 結合中國古代的化學成就,考查簡單的化學原理。

2. 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載體,考查相關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3. 電化學: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離子與電子移動方向、電子守恆的有關計算。

4. 元素週期表的應用:位置與性質的關係、物質的用途、半徑比較、熔沸點高低的判斷。

5. 離子濃度關係:以圖像分析的方式考查電離和水解。

6. 利用蓋斯定律及鍵能計算焓變。

7. 化學平衡常數、電離平衡常數、水解平衡常數、溶度積常數的應用與計算,轉化率的計算,平衡移動,速率與平衡原理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8.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子守恆的應用。

9. 化學實驗:掌握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常見物質檢驗、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溶液的配製方法,能夠:①設計實驗方案;②正確選用實驗裝置;③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④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資料,得出合理結論;⑤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10. 工藝流程

①以重要化工產品製備為主題的化工流程試題:流程中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流程中涉及的原料的處理方法,改變反應速率的措施等;流程中涉及的實驗基本操作如加熱、過濾、結晶等;流程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的問題分析;計算。

②以物質分離和提純為主題的化工流程試題:化學工業流程中分離提純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流程中涉及的常見分離提純操作(如過濾、蒸發、蒸餾、萃取、分液、結晶、洗氣、滲析等)的步驟,注意常見儀器使用注意的問題;流程中涉及的離子的檢驗及除雜、反應現象等。

11. 有機化學基礎:特徵的反應條件與現象用於物質推斷,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的書寫及數目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資訊的接受、吸收、輸出(考查學習潛能),官能團的轉化與保護,酯化反應與酯的水解反應(構建有機合成題的框架)。

12. 物質結構與性質:電子排布式與軌道運算式的書寫,未成對電子數目的判斷,電離能,雜化與構型,等電子體,氫鍵,晶體類型及熔沸點高低的判斷,晶胞的有關計算。

——摘自舜網

生物

與2017年比,2018年的考試大綱生物部分在“考試目標與要求”、“考試範圍與要求”兩方面保持不變,體現了考綱制定的穩定性。

備考建議

1. 對照考綱,全面複習。對考綱列出的知識內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須心中有數,複習才有針對性。知識體系和知識網路的建立非常有必要,這也是進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必備的能力。畫概念圖是很好的建立網路的方法,將錯題整理到概念圖的相應概念處,會在最後一輪複習前清晰得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識點,以便最後利用有限的時間查缺補漏。

2. 充分重視教材,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練習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過程、規律的根本。在沒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況下去刷題,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從“問題探究”到“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從“相關資訊”到“科學前沿”,從“本節聚焦”到“本章小結”,每個細節都體現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教材對知識的內容、知識的來源、知識的應用等的表述科學而準確,能用教材語言描述的應儘量用科學規範的教材語言描述。

3. 既要充分練習,也要反思總結。一定要做往屆全國卷的真題,風格與山東卷有所不同。選擇題往往只考查相關的一個知識點,綜合性不強。非選擇題問題少,但主觀性強。全卷圖表題3-4個,不會太多。試題用的語言往往是教授的語言,專業術語往往也是將來做科研的術語,考生必須能從中獲取與解決問題相關的資訊,有些知識往往需要現學現用。複習時必須加強主觀表述題的訓練,對生物學原理的解釋、對實驗的分析和設計等, 以不斷提高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4. 重難點知識專項訓練。建議對生物膜系統、光合和呼吸、細胞分裂、遺傳規律、變異與人類健康和生物育種、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等必修的重點知識進行專題複習、專項強化訓練。選修一的難度低於選修三,選修一的微生物分離和培養、選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點。

——山東省實驗中學生物教研組長 宋菁

1.回歸教材,利用思維導圖建立主幹知識的知識網路,加強對教材中核心概念的解讀,重視章首的導言,旁欄的思考題及小資料,課後習題思維拓展等相關資訊。

2.關注科學史的複習,對教材中的經典實驗進行重點剖析。實驗的複習重在分析、對比、判斷、演繹推理,不能停留在實驗結論的記憶,重在理性思維的訓練,同時關注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

3.選修的複習在識記的基礎上更要加強理解,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

4.進行限時答題訓練,提高答題速度與答題的規範性。

5.關注生命科學熱點問題,如寨卡病毒、細胞自噬、腫瘤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

——武漢六中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 洪豔萍

政治

從《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思想政治)》來看,今年的政治命題將保持基本穩定。從能力要求、考試內容、考試結構到賦分比例,均沒有明顯變化。

一、緊跟“十九大”,深刻領會會議精神。政治學科的時代特徵鮮明,要求學生對於十九大會議主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等重要、核心內容,必須做到熟知、領會。

備考建議

摘自齊魯網

文科考生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1內容,理科考生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2內容,選考內容均為選修系列4的“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等2個專題。

——來自舜網

備考建議

立足基本概念,立足基礎,將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訓練落實到位;立足課本,課本是考試素材的來源與基礎。

近幾年高考題目中,常常以課本定義、定理變換模式來加以判斷;以課本的例題,習題變換條件或變換設問方式來加以求解與證明。如選修內容,認真落實課本就行。

做到四個“防止”:防過分追求解題技巧,防片面追求兩高(複習起點高、難度高,防缺乏針對性的複習,防一味在低思維水準上的重複訓練。

——華師一附中數學高級教師、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一級教練員 胡立松

英語

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

一、瞄準方向,不跑偏

1. 牢牢抓住“穩中有變,重在穩”的特點,縱觀近幾年全國卷英語試題,皆基於英語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及核心價值命制,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選材難度水準呈階梯分佈,題目類型多樣且難易搭配合理,考查要點覆蓋面廣,但難度基本保持一致,試題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語核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平時一些模棱兩可或較難的語言現象不要糾結,堅決拋棄。一些偏難、偏怪、生詞量較大、話題太偏離學生太遠的閱讀訓練都不是正確的訓練路子。

2. 把“寶”牢牢押在核心話題和核心素養上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話題;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題;瞭解科學知識,養成科學精神和人懷關懷的話題都是英語全國卷考查的核心話題。所選閱讀和寫作話題將基於英語學科的“載體功能”進行命題,體現英語的能力載體功能、思維載體功能、文化載體功能、視野載體功能,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為命題總立意,立體浸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打牢基礎,抓落實語法和詞彙是英語學科核心基礎知識,但決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基礎知識的把握上要以普遍聯繫的方式去學習和鞏固,不可孤立在詞彙和語法上下太大功夫。

1. 詞彙分級,以篇章為載體,“多輪回”複現

(1)核心詞彙,全方位掌握在全國高考試卷的篇章和寫作中常考到的詞彙為1000個左右,大都是大家熟悉甚至在初中就學過的詞彙,對於這些詞彙要求聽說讀寫譯都得會,掌握其搭配、結構、習慣表達。

(2)閱讀詞彙,“多輪回”複現常考1000詞彙以外的2000多詞彙可視作閱讀詞彙,做到在語境中認識即可,大可不必會寫,可以通過“多輪回”方式鞏固,即每次記憶量要大,比如每天100個,結合聯想、順口溜、圖片等智慧方法,強化記憶,然後幾天後再輪回複習,以增加複現次數,強化記憶效果。

(3)閱讀篇章,提高語境識別詞彙的能力平時在訓練的過程中,會讀到很多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的篇章,在這些文章中對自己不熟悉的詞彙有意識地進行歸納、梳理和總結,甚至用小本子記錄下來,最後標明出處,帶上完整的句子,時常查看,提高語境識別詞彙的能力。

2. 核心語法,構建網路,不糾纏“偏難怪”詞法、句法、章法是語法的靈魂,對於這三個要素要形成體系,不要支離破碎地學習,儘量掌握核心內容,不要把重心放在“偏難怪”且有爭議的語法現象上。

三、科學訓練,提能力

1. 模擬訓練每次訓練,無論專項還是綜合模擬訓練,都要“真練”(限時、投入、核對、總結),堅決杜絕“假練”(不限時,做後只對答案不總結)。訓練後要認真核對答案,並認真梳理總結自己的做題情況,每考一次試之後要進行全面總結,包括經驗和教訓總結,也要對篇章中出現的重難點詞彙、句式、話題等進行詳細梳理,三分測試,七分總結,提高快慢關鍵在於總結是否充分。

2. 用好真題真題是模擬題無法比擬的,在命題思維、命題方式和選材具有極強的規律性,做好近幾年高考全國卷真題,總結做題規律和方法,尋找命題思維,有利於更好地把握考試方向,少走彎路。高考前至少要做3-5遍高考真題,要對每一套真題的內容熟諳於心,有的篇目甚至要背下來,反復琢磨,找到高考“味道”。

3. 動耳動口。很多高三的孩子只動眼和手,只顧做題,而缺少了動耳動口,所謂動耳就是要多聽,多聽英語材料,時間不允許的話,多聽、會聽高考真題聽力,對於應試聽力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另外,動口朗讀也非常關鍵。

4. 規範書寫書寫是面子,一定要留好面子。整份試卷中的書寫主要集中在語篇填空、短文改錯和寫作上,書寫一定要清晰,不要勾、塗、抹、劃,當然,寫的字要儘量美觀、大方。

英語的書寫30分鐘就能見成效,2天就能成習慣,凡寫字“不雅”的同學,可以讓老師或寫字好的同學幫助訓練,相信會為你的試卷“錦上添花”的。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英語備課組長朱崇軍

首先,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熟記考綱中3500個單詞及其詞性和相應的派生詞;瞭解重點詞彙的熟詞生義;掌握詞彙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其次,在聽力訓練時,瞭解生活中各類熟悉話題,具備獲取主旨要義、具體資訊及作者意圖的能力。

第三,閱讀重視篇章。訓練從文章中獲取中心主旨、推斷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能力,不可孤立看片段而臆斷。

第四,完形填空訓練時,考生要善於揣摩作者意圖根據上下文語境、結合詞語含義、詞語搭配及生活常識作答。

第五,填詞和改錯訓練時,掌握大綱基本語法知識和固定搭配對解此題有很大幫助。

第六,重視實用文體的寫作,如建議信、申請信、道歉信、感謝信、推薦信,邀請信和安慰信等等。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體現社會核心價值觀;語言表達做到清楚、連貫、地道、得體。

——武昌實驗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高三英語備課組長 湯麗輝

物理

與2017年比較,只有“Ⅰ.考核目標與要求”部分,在標點、個別文字上有五處變化,整體上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說明2017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的修訂和內容調整是科學的,今年把2017年考綱修訂和調整的成果固化了下來。

熱點解讀:

“3-5”內容有動量、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原子核。動量是高中物理的力學三大規律之一,適用於宏觀和微觀,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完善了學生的知識架構,讓其獲得更好的物理解題思維,實際上對於解決物理問題是有説明的,也為大學的進一步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微觀領域遵從的基本規律,不連續觀點是微觀領域的重要認識基礎,波粒二象性的學習現代物理的學習提供方法論的支援。

原子結構、原子核是研究物質存在和新能源開發的必備知識。

新考綱中“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係”考點的能力要求由原來Ⅰ變成Ⅱ,強化了電場學習的綜合應用,成為計算題的命題點。

新考綱中“氣體實驗定律”的能力要求由原來的Ⅰ變成Ⅱ,使“氣體定律”的命題難度達到中等偏上。

備考建議:

1. 認真領會新考綱的“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關注國家的科技進步,注重物理學習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注意訓練圖、表的“資訊提取能力”。

2. 重點訓練力學規律的綜合應用,適當增加力學試題的練習難度;電學部分注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熟練電學關係的解題應用。

3. 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以計算題型訓練為主,熟練幾種重要的解題類型,難度控制在中等左右。

4. 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原子核,建立清晰的不連續觀點,熟悉光電效應、衰變與放射性、核反應與核能的有關規律的理解或計算。

5. 選做題以選修內容的理解和應用為主,不加大選修部分和力學規律的綜合。

——摘自舜網

備考建議

首先,注意計算能力的訓練,2017年的高考物理試卷的計算量比較大,學生在平時訓練時不能用就算器,加強運算速度的訓練。

其次,分塊突破:一輪複習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學生應將物理知識劃分成一個個的板塊,根據自己的情況,將各板塊進行突破。特別是易得分的知識點要到完全掌握,例如選修部分(選擇題、計算題),力學實驗,電學實驗,萬有引力定律及應用(選擇題),交流電(選擇題)等。

第三、規範答題:規範答題可以使學生在運算正確的情況下得到滿分,出現運算錯誤時儘量多得分。

高考預測:

2017年物理試卷沒有考萬有引力定律及應用和交流電兩部分,2018年的試卷有可能在選擇題中考到這兩部分內容,2017年24題考查機械能,25題考查帶電體在電場和重力場中的運動。18年的第24題、25題可能會考磁場、電磁感應和力學的綜合。

——武漢六中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 劉德華

化學

2018大綱相對於2017年大綱無明顯變化,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2017相對於2016年考試大綱已經加大幅度調整,今年大綱保持穩定,在情理之中。

關注主幹知識的同時,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對化學實驗與實驗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實驗裝置的選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

2. 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適當關注以下幾個部分教學:電子式、配製一定溶質品質分數溶液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劑選擇性、各種化學平衡常數進行判斷和計算並學會從化學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釋有關反應現象。

3.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部分,適當關注常見金屬、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4. 有機化學部分:根據資訊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增加“瞭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品質方面中的貢獻。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化學備課組長韓正翔

注意以下12點:

1. 結合中國古代的化學成就,考查簡單的化學原理。

2. 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載體,考查相關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3. 電化學: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離子與電子移動方向、電子守恆的有關計算。

4. 元素週期表的應用:位置與性質的關係、物質的用途、半徑比較、熔沸點高低的判斷。

5. 離子濃度關係:以圖像分析的方式考查電離和水解。

6. 利用蓋斯定律及鍵能計算焓變。

7. 化學平衡常數、電離平衡常數、水解平衡常數、溶度積常數的應用與計算,轉化率的計算,平衡移動,速率與平衡原理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8.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子守恆的應用。

9. 化學實驗:掌握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常見物質檢驗、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溶液的配製方法,能夠:①設計實驗方案;②正確選用實驗裝置;③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④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資料,得出合理結論;⑤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10. 工藝流程

①以重要化工產品製備為主題的化工流程試題:流程中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流程中涉及的原料的處理方法,改變反應速率的措施等;流程中涉及的實驗基本操作如加熱、過濾、結晶等;流程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的問題分析;計算。

②以物質分離和提純為主題的化工流程試題:化學工業流程中分離提純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流程中涉及的常見分離提純操作(如過濾、蒸發、蒸餾、萃取、分液、結晶、洗氣、滲析等)的步驟,注意常見儀器使用注意的問題;流程中涉及的離子的檢驗及除雜、反應現象等。

11. 有機化學基礎:特徵的反應條件與現象用於物質推斷,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的書寫及數目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資訊的接受、吸收、輸出(考查學習潛能),官能團的轉化與保護,酯化反應與酯的水解反應(構建有機合成題的框架)。

12. 物質結構與性質:電子排布式與軌道運算式的書寫,未成對電子數目的判斷,電離能,雜化與構型,等電子體,氫鍵,晶體類型及熔沸點高低的判斷,晶胞的有關計算。

——摘自舜網

生物

與2017年比,2018年的考試大綱生物部分在“考試目標與要求”、“考試範圍與要求”兩方面保持不變,體現了考綱制定的穩定性。

備考建議

1. 對照考綱,全面複習。對考綱列出的知識內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須心中有數,複習才有針對性。知識體系和知識網路的建立非常有必要,這也是進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必備的能力。畫概念圖是很好的建立網路的方法,將錯題整理到概念圖的相應概念處,會在最後一輪複習前清晰得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識點,以便最後利用有限的時間查缺補漏。

2. 充分重視教材,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練習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過程、規律的根本。在沒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況下去刷題,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從“問題探究”到“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從“相關資訊”到“科學前沿”,從“本節聚焦”到“本章小結”,每個細節都體現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教材對知識的內容、知識的來源、知識的應用等的表述科學而準確,能用教材語言描述的應儘量用科學規範的教材語言描述。

3. 既要充分練習,也要反思總結。一定要做往屆全國卷的真題,風格與山東卷有所不同。選擇題往往只考查相關的一個知識點,綜合性不強。非選擇題問題少,但主觀性強。全卷圖表題3-4個,不會太多。試題用的語言往往是教授的語言,專業術語往往也是將來做科研的術語,考生必須能從中獲取與解決問題相關的資訊,有些知識往往需要現學現用。複習時必須加強主觀表述題的訓練,對生物學原理的解釋、對實驗的分析和設計等, 以不斷提高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4. 重難點知識專項訓練。建議對生物膜系統、光合和呼吸、細胞分裂、遺傳規律、變異與人類健康和生物育種、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等必修的重點知識進行專題複習、專項強化訓練。選修一的難度低於選修三,選修一的微生物分離和培養、選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點。

——山東省實驗中學生物教研組長 宋菁

1.回歸教材,利用思維導圖建立主幹知識的知識網路,加強對教材中核心概念的解讀,重視章首的導言,旁欄的思考題及小資料,課後習題思維拓展等相關資訊。

2.關注科學史的複習,對教材中的經典實驗進行重點剖析。實驗的複習重在分析、對比、判斷、演繹推理,不能停留在實驗結論的記憶,重在理性思維的訓練,同時關注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

3.選修的複習在識記的基礎上更要加強理解,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

4.進行限時答題訓練,提高答題速度與答題的規範性。

5.關注生命科學熱點問題,如寨卡病毒、細胞自噬、腫瘤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

——武漢六中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 洪豔萍

政治

從《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思想政治)》來看,今年的政治命題將保持基本穩定。從能力要求、考試內容、考試結構到賦分比例,均沒有明顯變化。

一、緊跟“十九大”,深刻領會會議精神。政治學科的時代特徵鮮明,要求學生對於十九大會議主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等重要、核心內容,必須做到熟知、領會。

備考建議

摘自齊魯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