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除了莊園外交,夫人外交、乒乓外交、熊貓外交你瞭解嗎?

導語

美國當地時2017年4月6日, 習近平在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首次會晤。

文史e家(ID:wenshiyijia2016)原創, 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美國當地時2017年4月6日,

習近平乘專機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 在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首次會晤。

△習近平與特朗普握手。

△當地時間2013年6月8日上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第二場會晤。

當地時間4月6日至7日, 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中美兩國元首會晤, 這座位於美國南部棕櫚灘的私家莊園頓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作為美國總統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莊園外交近年來頻頻出現於國際舞臺,

這種靈活、溫馨的外交形式也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和喜愛。 其實在外交領域,除了傳統的會晤、國宴和簽訂協定等形式外,還有許多類似莊園外交這樣的特色外交, 這其中就包括新中國的夫人外交、乒乓外交和熊貓外交、

夫人外交

夫人外交始于新中國成立初期, 1950年1月15日,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在北京出席捷克駐華大使的國書遞交儀式, 這是新中國國家領導人夫人首次參加正式外交活動。

與此同時, 更為專業的駐外使節夫人的外交工作也開始啟動。 當時, 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幾百名文化素質較高的幹部到北京參加外交幹部培訓班, 其中有不少是女性, 她們與丈夫一起接受外語、國際關係知識、外交禮儀等方面的培訓,

並陸續被派遣出國工作。 外交部明確要求, 駐外使館中的女同志應把夫人外交看成是一種重要的外交活動和政治任務。

但由於觀念方面的障礙, 中央關於夫人外交的政策遭到一些女幹部的抵制。 當時根據蘇聯專家的建議, 外交官夫人一般不安排內部工作, 只是專職配合丈夫從事交際活動。 這些外交官夫人原來在國內長期與丈夫一道從事革命工作, 她們認為當“太太”是資產階級工作, 是對她們的侮辱, 因此集體向有關部門提出抗議。 這場風波後來驚動了負責外交工作的周恩來, 他委託鄧穎超向大家解釋, 鄧穎超特別強調女性在外交方面具有的先天優勢。 後來周恩來在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再次強調了夫人外交的必要性,

認為外交工作要“以巧勝人”, 外交人員要從集體主義出發, 服從使館安排。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走出國門的第一夫人, 王光美(左二)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毋庸諱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夫人外交並不盡如人意, 當時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中共中央規定幹部在党際往來中不能攜帶夫人,在國家層面的交往方面,中央雖無明文規定,但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或接待外賓時也很少攜夫人出席。1954年日內瓦會議以後,中國外交活動的重點從亞洲轉向全世界,不再局限於社會主義陣營,經歷幾年的發展後,中國的官方和民間外交也初見成效,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這種背景下,夫人外交再次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議事日程。

△1963年4月13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偕同夫人王光美(右四)出訪印尼

1963年4月13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偕同夫人王光美出訪印尼,身穿白色旗袍的王光美端莊華貴,光彩照人,改變了國外對新中國的印象,新中國“第一夫人”走向世界的歷程也從此開啟。“文革”爆發後,隨著劉少奇、王光美等人被批鬥,夫人外交被視為資產階級殘餘而遭到批判,直到1979年1月鄧小平與夫人卓琳訪問美國,新中國的夫人外交才得以重新開啟,並在20世紀80年代後全面恢復並得以制度化。

乒乓外交

△1961年4月9日,“乒乓外交”的功臣莊則棟(右)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中。

新中國的乒乓外交其實源於一起“搭錯車”的偶然事件。

1971年3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比賽期間,美國選手科恩錯上了中國隊的專車,多年以後,中國乒乓球隊隊員莊則棟對此還是記憶猶新:“中國代表團坐在開往體育館的車上,這個時候,從外頭竄上來一個長頭髮的人,大夥不知道他是誰。他一看大夥都是中國人,轉身準備下車,這時候車門關上了。此時,他一轉身,大夥看見了他背上的USA字樣。”

△1971年4月15日,曾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相遇的中國運動員楊瑞華和美國運動員迪克·邁爾斯在上海重逢。這是他們在友誼比賽前熱情握手。

當時中美關係是一個極其敏感的政治問題,出國比賽前中國代表團就專門制定了一個規定,如果我方同美國代表團官員相遇,不主動交談和寒暄,如果同美國隊比賽,隊員們可以握手致意,但不能交換隊旗。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隊員無人與搭錯車的科恩搭話,科恩也非常尷尬,這時莊則棟主動走過去,與這位美國運動員握手交談,並送給他一塊杭州織錦作為紀念。

第二天,科恩特意早早地等在了中國隊經過的地方,將一件別著美國紀念章的運動衫送給了莊則棟。隨即美國代表團副團長來到中國駐地請求接見,說他被中美兩國運動員的友誼所感染,並提出了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的要求。

△1971年4月13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行歡迎儀式,歡迎前來中國進行訪問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裡,中美兩國一直處於冷戰狀態,美國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阻撓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並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1970年代初,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潭,在與蘇聯的全球爭霸中處於守勢。當時中蘇關係也十分緊張,蘇聯在中蘇和中蒙邊境陳兵百萬,對中國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面對這種局勢,中美兩國都認識到,結束敵對狀態符合兩國的利益。而就在這時,中美乒乓球運動員先于兩國政府出人意料地有了接觸。

消息傳回國內,傳到中南海,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經過反復考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

1971年4月10日,新中國迎來了第一批來自美國的客人。幾個月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在周恩來舉行的歡送宴會上,尼克森不無驕傲地說:“我們訪問中國的這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2001年,北京,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副總理李嵐清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打乒乓球。

而所有這一切,都源於那只小小的乒乓球。

熊貓外交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時,尼克森夫人對中國的大熊貓產生了濃厚興趣。據當時的陪同人員回憶,尼克森夫人到中國第二天就去北京動物園參觀大熊貓,並親自為熊貓拍照,喂它們吃東西,臨走時還戀戀不捨,不斷稱讚熊貓可愛;上街購物時,尼克森夫人還專門買了一大堆熊貓玩具。

△1971年尼克森訪華,尼克森與周恩來的歷史性握手

尼克森夫人對熊貓的喜愛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注意,在臨別的宴會上,周恩來將一包熊貓牌香煙遞給尼克森夫人,指著熊貓圖案說,“喜歡這個嗎?北京動物園送兩隻大熊貓給美國人民。”據說尼克森夫人欣喜若狂:“天啊,大熊貓!總理要送我們大熊貓!”

中國政府隨即開始了對赴美大熊貓的甄選工作,據說當時要求非常嚴格,有四條基本標準:年齡3歲左右、身體健康、體型適中、外觀漂亮。經過反復比較,北京動物園的兩隻大熊貓“玲玲”和“興興”被選中,成為中美友誼的使者。

幾個月後,“玲玲”和“興興”跨越大洋來抵達華盛頓動物園,近萬名美國民眾冒雨迎接,尼克森夫人親自出席了動物園熊貓館的揭幕典禮。“玲玲”和“興興”公開展示時,吸引了2萬多人排隊參觀,一股“熊貓熱”席捲美國,這一年也被美國民眾稱為“熊貓年”。

其實中國的熊貓外交由來已久,據說早在唐朝武則天時代,大熊貓就曾作為禮物送給日本。日本《皇家年鑒》記載,西元685年,武則天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白熊,據大熊貓研究學者考證,當時的白熊就是今天的大熊貓。

抗戰期間,為答謝美國人民對中國的援助和支持,宋美齡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贈送了一對大熊貓,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向美國贈送大熊貓,開啟了中美兩國熊貓外交的歷程。1949年後,大熊貓作為國禮被中國政府先後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等國,直到1982年以後,大熊貓數量急劇減少,中國政府才停止了向國外贈送大熊貓的做法。

今天看來,包括夫人外交、乒乓外交和熊貓外交在內的特色外交一直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外交的魅力和軟實力。

作者 | 王凱

編輯 | 陳曉燕 楊鏑霏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中共中央規定幹部在党際往來中不能攜帶夫人,在國家層面的交往方面,中央雖無明文規定,但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或接待外賓時也很少攜夫人出席。1954年日內瓦會議以後,中國外交活動的重點從亞洲轉向全世界,不再局限於社會主義陣營,經歷幾年的發展後,中國的官方和民間外交也初見成效,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這種背景下,夫人外交再次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議事日程。

△1963年4月13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偕同夫人王光美(右四)出訪印尼

1963年4月13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偕同夫人王光美出訪印尼,身穿白色旗袍的王光美端莊華貴,光彩照人,改變了國外對新中國的印象,新中國“第一夫人”走向世界的歷程也從此開啟。“文革”爆發後,隨著劉少奇、王光美等人被批鬥,夫人外交被視為資產階級殘餘而遭到批判,直到1979年1月鄧小平與夫人卓琳訪問美國,新中國的夫人外交才得以重新開啟,並在20世紀80年代後全面恢復並得以制度化。

乒乓外交

△1961年4月9日,“乒乓外交”的功臣莊則棟(右)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中。

新中國的乒乓外交其實源於一起“搭錯車”的偶然事件。

1971年3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比賽期間,美國選手科恩錯上了中國隊的專車,多年以後,中國乒乓球隊隊員莊則棟對此還是記憶猶新:“中國代表團坐在開往體育館的車上,這個時候,從外頭竄上來一個長頭髮的人,大夥不知道他是誰。他一看大夥都是中國人,轉身準備下車,這時候車門關上了。此時,他一轉身,大夥看見了他背上的USA字樣。”

△1971年4月15日,曾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相遇的中國運動員楊瑞華和美國運動員迪克·邁爾斯在上海重逢。這是他們在友誼比賽前熱情握手。

當時中美關係是一個極其敏感的政治問題,出國比賽前中國代表團就專門制定了一個規定,如果我方同美國代表團官員相遇,不主動交談和寒暄,如果同美國隊比賽,隊員們可以握手致意,但不能交換隊旗。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隊員無人與搭錯車的科恩搭話,科恩也非常尷尬,這時莊則棟主動走過去,與這位美國運動員握手交談,並送給他一塊杭州織錦作為紀念。

第二天,科恩特意早早地等在了中國隊經過的地方,將一件別著美國紀念章的運動衫送給了莊則棟。隨即美國代表團副團長來到中國駐地請求接見,說他被中美兩國運動員的友誼所感染,並提出了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的要求。

△1971年4月13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行歡迎儀式,歡迎前來中國進行訪問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裡,中美兩國一直處於冷戰狀態,美國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阻撓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並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1970年代初,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潭,在與蘇聯的全球爭霸中處於守勢。當時中蘇關係也十分緊張,蘇聯在中蘇和中蒙邊境陳兵百萬,對中國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面對這種局勢,中美兩國都認識到,結束敵對狀態符合兩國的利益。而就在這時,中美乒乓球運動員先于兩國政府出人意料地有了接觸。

消息傳回國內,傳到中南海,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經過反復考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

1971年4月10日,新中國迎來了第一批來自美國的客人。幾個月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在周恩來舉行的歡送宴會上,尼克森不無驕傲地說:“我們訪問中國的這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2001年,北京,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副總理李嵐清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打乒乓球。

而所有這一切,都源於那只小小的乒乓球。

熊貓外交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時,尼克森夫人對中國的大熊貓產生了濃厚興趣。據當時的陪同人員回憶,尼克森夫人到中國第二天就去北京動物園參觀大熊貓,並親自為熊貓拍照,喂它們吃東西,臨走時還戀戀不捨,不斷稱讚熊貓可愛;上街購物時,尼克森夫人還專門買了一大堆熊貓玩具。

△1971年尼克森訪華,尼克森與周恩來的歷史性握手

尼克森夫人對熊貓的喜愛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注意,在臨別的宴會上,周恩來將一包熊貓牌香煙遞給尼克森夫人,指著熊貓圖案說,“喜歡這個嗎?北京動物園送兩隻大熊貓給美國人民。”據說尼克森夫人欣喜若狂:“天啊,大熊貓!總理要送我們大熊貓!”

中國政府隨即開始了對赴美大熊貓的甄選工作,據說當時要求非常嚴格,有四條基本標準:年齡3歲左右、身體健康、體型適中、外觀漂亮。經過反復比較,北京動物園的兩隻大熊貓“玲玲”和“興興”被選中,成為中美友誼的使者。

幾個月後,“玲玲”和“興興”跨越大洋來抵達華盛頓動物園,近萬名美國民眾冒雨迎接,尼克森夫人親自出席了動物園熊貓館的揭幕典禮。“玲玲”和“興興”公開展示時,吸引了2萬多人排隊參觀,一股“熊貓熱”席捲美國,這一年也被美國民眾稱為“熊貓年”。

其實中國的熊貓外交由來已久,據說早在唐朝武則天時代,大熊貓就曾作為禮物送給日本。日本《皇家年鑒》記載,西元685年,武則天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白熊,據大熊貓研究學者考證,當時的白熊就是今天的大熊貓。

抗戰期間,為答謝美國人民對中國的援助和支持,宋美齡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贈送了一對大熊貓,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向美國贈送大熊貓,開啟了中美兩國熊貓外交的歷程。1949年後,大熊貓作為國禮被中國政府先後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等國,直到1982年以後,大熊貓數量急劇減少,中國政府才停止了向國外贈送大熊貓的做法。

今天看來,包括夫人外交、乒乓外交和熊貓外交在內的特色外交一直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外交的魅力和軟實力。

作者 | 王凱

編輯 | 陳曉燕 楊鏑霏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