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只因這七個問題,基層軍官想轉業!

本文所稱“基層軍官”是指工作在野戰部隊、邊海防部隊旅(團)以下單位, 駐地在縣城以下的軍官, 駐京滬及省會城市的直屬單位軍官不在討論之列。 另外, 本文也不討論理想信念、奉獻意識等精神層面的問題, 只從現實層面分析。

2017年1月22日, 西藏阿裡, 巡邏官兵手腳並用向前爬行。 劉曉東/視覺中國

有人總結了地方公司員工不想幹的原因, 不外乎“錢少事多離家遠, 位低權輕責任重”, 或者“錢給少了, 心受委屈了”, 這些原因放在基層軍官身上也同樣適用, 不過由於軍隊的特殊性, 還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 我總結了一下, 反映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無法照顧家庭, 虧欠家人太多

基層幹部兩地分居的現象十分普遍, 且越偏遠的地方比例越高, 無法照顧家人成為他們心頭揮之不去的痛。 天南海北每年只能休假回家見老婆一次面, 夫妻長期不在一起感情自然會淡漠;有了孩子以後,

無法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中, 只能看著孩子在手機中長大, 等了一年回趟家孩子把自己叫“叔叔”;年邁的雙親疾病纏身, 自己也不能在身邊盡孝。

邊境、海島、深山這些地方是不具備隨軍條件的, 家屬若隨軍無法生活、無法工作, 孩子無法讀書, 只能選擇兩地分居。 如果能在城市工作這些就不是問題了, 家屬有地方上班, 孩子有學校上學, 父母也可以接到身邊照顧, 下班回家一家人其樂融融。 基層幹部一年到頭只能一個人生活, 沒有愛人、孩子、父母在身邊, 沒有一個完整的家。

2

職務晉升緩慢前途渺茫

基層幹部晉升難是眾所周知的, 不像機關院所一個崗位可以從副連幹到副團, 基層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沒有崗位你就只能在原職務踏步等著。 機關等單位能夠保證三年一調, 甚至相當一部分可以提前調職, 但是基層很多幹部到離開部隊也才只是從副連幹到了正連, 還有個別從畢業到轉業都是副連。 在基層, 有幹到35歲超齡的連長指導員, 有超過十五年軍齡資歷章已經無法掛下的連職幹部。 並不是他們不夠優秀, 而是確實人多崗位少, 能晉升的少之又少。

機關院所幹部的職務晉升則相對順利, 年限到了自然晉升, 同樣是30歲, 在基層很多是正連、副連, 在機關院所多是正營、副營。 而且年齡對晉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一次落後次次落後, 年齡偏大了在以後的晉升中就更加不會被考慮。 在這樣的形勢下,

基層軍官看不到晉升的希望, 選擇轉業是最明智的做法。

3

享受不到各種福利待遇

從工資上來看, 條件越艱苦的地方工資越高, 駐艱苦地區的基層幹部比機關院所的幹部每個月要多一兩千元的補助(高原會高很多)。 但是在福利待遇上的差別卻遠遠不是這一兩千元能彌補的:

經濟適用房, 駐城市的機關院所醫院等單位才可能有, 支付成本價就可以買到, 一套房子就節省了上百萬, 基層幹部沒有機會享受;

各類補助, 院校教員有課時費, 醫院軍醫有績效工資, 研究所有科研獎勵等, 而基層幹部訓練再苦再累也只有工資, 真正到手的收入遠遠落後於機關院所等單位的幹部;

子女教育, 駐城市的大單位會有所屬幼稚園、學校,

以低廉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 基層幹部的子女就享受不到這種教育的便利和優惠;

轉業安置, 大城市工作的幹部可以安置在所在城市延續穩定的生活, 基層的幹部駐地通常是經濟落後環境惡劣, 多數還是要安置回老家, 辛辛苦苦幹那麼多年依然沒有進入大城市的機會;

即便是面向全體軍人免費的公交地鐵, 也只有駐城市的同志才能享受到吧, 基層軍官也就每年休假有機會體驗一次。 邊海防的軍官, 從連隊到縣城來回一趟的車費都要幾百元;

……

福利待遇有很多, 然而基層軍官幾乎都沒有機會享受。 基層軍官得到的只有每年只有幾萬塊錢的工資, 處於付出最多獲得最少、工作最苦待遇最差的尷尬境地。 與“好單位”的那些戰友們相比,他們只有羡慕的份,難免會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4

與社會隔絕生活環境差

很多基層單位駐紮在非常偏遠的地方,或荒漠戈壁,或高山海島,至少也是遠離城市。“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是對生活的真實寫照,官兵生活的是只能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具備水、電、通信的地方,放眼望去周邊除了山就是海,電影院、步行街、快遞、外賣這些只能存在於想像中。

基層軍官長期遠離城市,享受不到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他們生活在邊疆、高原、海島、深山,沒有機會與地方的人員交往,沒有朋友,無法積累人脈資源,離開營區後認識的就只有家人。他們的觀念也會遠遠落後於社會,說出來怕大家不信,很多的基層軍官根本沒有用過手機支付,沒有騎過共用單車,不知道什麼是滴滴打車,更加沒有用手機訂過外賣,這種觀念上的落後才是真的可悲又可憐。

這些基層軍官在考入大學的時候都也想的是以後能在城市安家立業,結果發現工作的環境還不如自己兒時想要逃離的農村,生活條件還比不上農民,便會像讀書時想要離開農村一樣想著離開基層。

5

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

基層幹部是要直接管兵帶兵的,除了每年休假那一個月,其餘時間是24小時工作,承擔著訓練、管理、教育等所有工作的責任,又當爹又當媽,一項工作沒考慮周全或者安排不好就會被劈頭蓋臉一頓罵。一日生活制度也好,官兵五同也罷,這些都是基本要求。軍事訓練貼近實戰,政治教育常講常新,上邊千條線,基層一根針。督導檢查評比彙報,整頓清查試點集訓,考核比武拉動演練,還要擔心手下誰給你冒了泡闖了禍承擔管理責任。

哪個基層幹部不羡慕一週五天每天八小時按時上下班的生活,誰又願意二十四小時像緊繃的弦隨時待命,然而工作是不能有絲毫鬆懈的,只能像個陀螺不停的旋轉,因為一停下就意味著倒下。軍隊的制度是惟上且等級森嚴的,這讓基層幾乎承擔起所有的壓力,但責權不相稱。所有的工作等著你去落實,所有的責任你都要承擔,手中只有一點點權利,沒有一點周轉的空間。

6

婚戀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在婚戀中,駐地偏遠給基層幹部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發生了很多因距離遙遠導致的分手悲劇和婚姻破裂。當前願意接受長期分居的女生越來越少,願意放棄工作隨軍到艱苦地區的家屬也越來越少。而且由於環境所限基層幹部沒有機會接觸到地方上的女青年,戀愛結婚的主要途徑就是家人和戰友介紹相親,很多成了大齡未婚青年。很多人年齡大了沒辦法,在老家或駐地找個條件一般的就將就了。現實就是,很多基層軍官家屬學歷不高沒有工作,與城市軍官家屬平均水準差距巨大。

試想一下,一個在城市工作的軍官婚後可以和愛人生活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家,而另一個在高山海島工作的軍官一年只能回家見一次面,你是女孩會選哪個?而且在城市工作戀愛上很佔優勢,周邊有無數優秀的女孩,有時間接觸瞭解;在基層工作就只能熟人介紹然後電話聯繫確定關係。很多的基層幹部,認識女孩後別人一聽說在很偏遠的地方就不聯繫了,還有去駐地見面車都沒下扭頭就走的——環境太惡劣,女孩子無法接受。

7

所學無用,早離開可以重新開始

我們的很多基層幹部都是高學歷人才,大學時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到了基層工作後,博士碩士也都是戰士,日常工作多是跑步、抄筆記、打掃衛生、養豬種菜,專業知識很少能用上,慢慢的就荒廢了,變得什麼都不會。與機關院校科研單位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的知識是軍地通用的,基層軍官的技能離開了部隊對口的就只有保安和保潔。

基層部隊晉升是金字塔型的,大多數人到了一定時間總是要轉業的,不像別的地方可以一個崗位幹到退休。基層軍官研究的是打仗,這些技能放到日常環境中就是屠龍之術,沒有用武之地。早轉業還有二次學習的能力,趁著年輕還能拼搏,也才可能有發展的空間。從長遠職業規劃的角度將,早轉業是現狀下最優的選擇。

號召我們“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一線作戰部隊去”,這些地方最需要人才,也是條件最艱苦的地方。然而一些人內心真實的想法是“到機關去,到院校去,到北上廣深省會城市去”,這是人之常情,如同畢業的大學生會選擇在城市上班而不是去農村種地一樣。機關院所與基層相比就像是城市與農村,機關幹部與基層幹部就像是白領與民工,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人們自然會選擇逃離條件差的地方。

基層幹部想要轉業是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當前資源配置不平衡下的無奈選擇。如果現實困難能夠解決,付出能看到回報,努力能看到希望,基層幹部自然就會紮根基層安心工作了。

我們必須承認,艱苦地區和作戰部隊的基層幹部處在守邊固防、備戰打仗的一線,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做出了更大的奉獻。他們樸實而堅毅,平凡而偉大,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部隊建設,為了國家捨棄小家。即便一些人基於現實的考慮想要離開,他們依然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我們沒有理由去說他們不安心不稱職。畢竟,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要求別人,在自己享受權利的時候去批評別人沒有盡好義務,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卻要求別人做得開心快樂。

無論是基層還是機關院校,都是為部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做貢獻,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各有各的苦和累,在看到自己犧牲的同時也要看到別人的付出,不必爭論到底誰付出的多誰得到的少。現實中大家在選擇用腳投票,待遇優厚環境好的單位大家更容易安下心來長久工作,環境惡劣難以滿足願望就會有人想著轉業離開。可以通過完善政策措施、調節資源配置來引導人員流動的方向,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與“好單位”的那些戰友們相比,他們只有羡慕的份,難免會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4

與社會隔絕生活環境差

很多基層單位駐紮在非常偏遠的地方,或荒漠戈壁,或高山海島,至少也是遠離城市。“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是對生活的真實寫照,官兵生活的是只能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具備水、電、通信的地方,放眼望去周邊除了山就是海,電影院、步行街、快遞、外賣這些只能存在於想像中。

基層軍官長期遠離城市,享受不到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他們生活在邊疆、高原、海島、深山,沒有機會與地方的人員交往,沒有朋友,無法積累人脈資源,離開營區後認識的就只有家人。他們的觀念也會遠遠落後於社會,說出來怕大家不信,很多的基層軍官根本沒有用過手機支付,沒有騎過共用單車,不知道什麼是滴滴打車,更加沒有用手機訂過外賣,這種觀念上的落後才是真的可悲又可憐。

這些基層軍官在考入大學的時候都也想的是以後能在城市安家立業,結果發現工作的環境還不如自己兒時想要逃離的農村,生活條件還比不上農民,便會像讀書時想要離開農村一樣想著離開基層。

5

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

基層幹部是要直接管兵帶兵的,除了每年休假那一個月,其餘時間是24小時工作,承擔著訓練、管理、教育等所有工作的責任,又當爹又當媽,一項工作沒考慮周全或者安排不好就會被劈頭蓋臉一頓罵。一日生活制度也好,官兵五同也罷,這些都是基本要求。軍事訓練貼近實戰,政治教育常講常新,上邊千條線,基層一根針。督導檢查評比彙報,整頓清查試點集訓,考核比武拉動演練,還要擔心手下誰給你冒了泡闖了禍承擔管理責任。

哪個基層幹部不羡慕一週五天每天八小時按時上下班的生活,誰又願意二十四小時像緊繃的弦隨時待命,然而工作是不能有絲毫鬆懈的,只能像個陀螺不停的旋轉,因為一停下就意味著倒下。軍隊的制度是惟上且等級森嚴的,這讓基層幾乎承擔起所有的壓力,但責權不相稱。所有的工作等著你去落實,所有的責任你都要承擔,手中只有一點點權利,沒有一點周轉的空間。

6

婚戀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在婚戀中,駐地偏遠給基層幹部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發生了很多因距離遙遠導致的分手悲劇和婚姻破裂。當前願意接受長期分居的女生越來越少,願意放棄工作隨軍到艱苦地區的家屬也越來越少。而且由於環境所限基層幹部沒有機會接觸到地方上的女青年,戀愛結婚的主要途徑就是家人和戰友介紹相親,很多成了大齡未婚青年。很多人年齡大了沒辦法,在老家或駐地找個條件一般的就將就了。現實就是,很多基層軍官家屬學歷不高沒有工作,與城市軍官家屬平均水準差距巨大。

試想一下,一個在城市工作的軍官婚後可以和愛人生活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家,而另一個在高山海島工作的軍官一年只能回家見一次面,你是女孩會選哪個?而且在城市工作戀愛上很佔優勢,周邊有無數優秀的女孩,有時間接觸瞭解;在基層工作就只能熟人介紹然後電話聯繫確定關係。很多的基層幹部,認識女孩後別人一聽說在很偏遠的地方就不聯繫了,還有去駐地見面車都沒下扭頭就走的——環境太惡劣,女孩子無法接受。

7

所學無用,早離開可以重新開始

我們的很多基層幹部都是高學歷人才,大學時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到了基層工作後,博士碩士也都是戰士,日常工作多是跑步、抄筆記、打掃衛生、養豬種菜,專業知識很少能用上,慢慢的就荒廢了,變得什麼都不會。與機關院校科研單位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的知識是軍地通用的,基層軍官的技能離開了部隊對口的就只有保安和保潔。

基層部隊晉升是金字塔型的,大多數人到了一定時間總是要轉業的,不像別的地方可以一個崗位幹到退休。基層軍官研究的是打仗,這些技能放到日常環境中就是屠龍之術,沒有用武之地。早轉業還有二次學習的能力,趁著年輕還能拼搏,也才可能有發展的空間。從長遠職業規劃的角度將,早轉業是現狀下最優的選擇。

號召我們“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一線作戰部隊去”,這些地方最需要人才,也是條件最艱苦的地方。然而一些人內心真實的想法是“到機關去,到院校去,到北上廣深省會城市去”,這是人之常情,如同畢業的大學生會選擇在城市上班而不是去農村種地一樣。機關院所與基層相比就像是城市與農村,機關幹部與基層幹部就像是白領與民工,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人們自然會選擇逃離條件差的地方。

基層幹部想要轉業是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當前資源配置不平衡下的無奈選擇。如果現實困難能夠解決,付出能看到回報,努力能看到希望,基層幹部自然就會紮根基層安心工作了。

我們必須承認,艱苦地區和作戰部隊的基層幹部處在守邊固防、備戰打仗的一線,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做出了更大的奉獻。他們樸實而堅毅,平凡而偉大,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部隊建設,為了國家捨棄小家。即便一些人基於現實的考慮想要離開,他們依然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我們沒有理由去說他們不安心不稱職。畢竟,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要求別人,在自己享受權利的時候去批評別人沒有盡好義務,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卻要求別人做得開心快樂。

無論是基層還是機關院校,都是為部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做貢獻,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各有各的苦和累,在看到自己犧牲的同時也要看到別人的付出,不必爭論到底誰付出的多誰得到的少。現實中大家在選擇用腳投票,待遇優厚環境好的單位大家更容易安下心來長久工作,環境惡劣難以滿足願望就會有人想著轉業離開。可以通過完善政策措施、調節資源配置來引導人員流動的方向,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