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行合一的投資之道

炒股知行不一的瓶頸困惑, 相信是大多數股民的共性存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答案吧。

先且請看一則關於烏龜和蠍子的伊索寓言。

話說蠍子想讓烏龜背其過河, 烏龜擔心被咬故而不幹, 蠍子給它講道理“我看你白活了這麼多年, 你連基本的邏輯都不懂, 要是在河中咬死了你, 那我不也會跟著淹死嗎?”烏龜想想是這個道理, 就同意了。 結果剛過河中央, 蠍子還是咬了它。 中招之後, 烏龜很氣憤, 說蠍子瘋了, 臨死前質問蠍子“你的邏輯哪去了?”蠍子說, 咬你我也後悔, 因為我也不想死, 但這不是邏輯的問題, 我可以那樣說, 道理我也懂, 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上述烏龜和蠍子的寓言故事, 耐人尋味。 是啊, 現實中為何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呢?炒股中為何總是知行不一呢?我想問題的根本在於, 只因我們是凡人, 認知與心性修為遠遠不夠(特別是後者),

否則就悟道成佛了。 所以事實上, 短線炒股知行不一的毛病斷難根治, 知行合一斷難做到, 但可通過堅持不斷的認知提升與堅持不懈的心性修為, 並借助一套適合自己的短投理念技法和交易心態系統, 漸漸達成。

對此, 印度神秘家奧修的進化論(個人覺得它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廣延深刻), 或許能給我們指一條明路。 按照奧修的觀點, 整個宇宙進化的過程, 就是從無意識進化到有意識的過程。 無機物石頭是完全的無意識, 植物已經有了一點意識, 動物裡面的意識更多, 所以更活躍。 到了人的階段, 意識變得更多一些, 但人內在是分裂的, 意識和無意識之間常常衝突, 而最後占上風的卻又往往是後者, 所以人是最痛苦的。

人一旦把自己內在的無意識完全轉變為有意識, 他就開悟成佛(生命進化的頂點), 不再進入現象界即生死輪回中, 這就是涅槃。 一個人意識的成分越多, 那麼他內在無意識的成分就越少。 無意識是內在的黑暗與混亂, 意識是一種內在的清晰與和諧, 而人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意識並降低無意識的, 除了專業認知的不斷提升, 哲學、禪道、宗教、藝術、音樂等層面的心性修為, 更能有效提升人的智慧、悟性和意識狀態, 知行合一終能達成。

以上論述雖然有些玄妙, 但個人覺得不無道理, 並頗受啟發。 意識是人認知、理智、理性的那部分, 人有意識的部分, 不是先天就具有的, 也不是內在的自然增長, 而是來自後天的培養(如禮儀、社會規範、觀念、理念以及學習教育),

它只是一個面具, 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力量, 而且通常不太穩定, 經常處於搖擺、猶豫不決的狀態。 而無意識則是一種盲目的衝動, 是一種習慣或習性, 佛教把它稱為無明或業力, 非理性、易受噪音干擾, 它是與生俱來的習氣並有著強大的力量, 我們內在的貪婪、恐懼、心急、心虛、狂躁、嫉妒、憤怒、暴力、性欲等等, 這些都屬於無意識。 這些習性, 是文明社會所譴責的, 所以這些無意識被壓抑在內心深處, 但它們仍然在內部沸騰, 隨時躍躍欲試要掙扎出來。

通常, 人的意識部分只占10%, 無意識卻占90%, 無意識就像冰山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所以, 我們既是控制者, 同時更多的卻是被控制者。 人們常說“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個我就是有意識的頭腦, 而這個自己則是內在無意識的衝動。 人的行動往往出自無意識, 而非有意識的決定, 這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恰恰相反。 我們所有的理論、分析、策略、計畫、預案等這些理性的部分, 只屬於有意識的頭腦, 但這部分很脆弱。 而非理性、意欲、無意識的衝動, 卻是強有力的, 它有它自己的願意和不願意, 喜歡和不喜歡, 通常我們只是它的奴隸, 這就是我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能自拔。 理性的頭腦只能建議, 但決策權和行動的能力屬於非理性的部分。 這就好比專家沒有決策權, 而掌握決策權的人又什麼都不懂。 我們理性的部分, 有意識的努力, 就像一個菜農, 小心而勤勞地耕種照料自己的那塊菜地。 而我們內在無意識的衝動,猶如一頭狂躁的野豬,隨時都會闖進這塊菜地,並把整個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

大多數情況下,人非理性、無意識、衝動的部分,無法約束自己,就像伊索那個寓言裡的蠍子,它常常不是根據理智上的對錯,事實上的對錯來行動,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來行動。我們明明知道逆勢而為不對,與市場賭氣不好,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不這樣。無意識的衝動,對交易活動的最終結果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其實野豬和菜農都是我們內在的部分,誰佔據主導地位直接決定投資成敗。

再來看看我們的交易過程。建立頭寸之前,一般人通常能夠保持相對客觀。人是過去所有經驗、積累的產物,每個人受過去的經驗、積累制約。故此,有人偏樂觀,有人偏悲觀。樂觀的人熱衷於做多,悲觀則做空。但建立頭寸後,我們甚至無法保持相對的客觀(大多數絕對主觀),智力被意欲收買,這時頭腦已無法再理性的思維,也無法再客觀公正的分析市場。相反,意欲操縱了思維,意欲開始傾向於對自己的錯誤決定給予支援,並向頭腦思維尋求合理化(例如止損,我們常常無法執行事先計畫好的止損,而且還會為自己不止損尋找理由,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放縱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損,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後造成重大損失)。這時的頭腦思維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開展工作——它排斥任何相反的觀點,對任何不利於自己頭寸的盤面跡象和信號視而不見,此時思維已有明顯傾向,因為染上意欲的色彩。

意識是一種內在的清晰與和諧,無意識是內在的黑暗與混亂。可惜,就目前而言,我們的內在是有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湊而成,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叫囂,我們的內在是一個烏合之眾,我們還沒有一個中心能夠真正做出決定,我們常常做出一個決定,但很快又後悔了,或又突然冒出一個新的決定予以否定。我們有時無法入睡,就是因為各種矛盾的思想在頭腦裡不停撞擊。不僅如此,如果你過分渴望一個東西,我們的頭腦還會製造幻覺蒙蔽你、欺騙你、或是安慰你,給你一個虛假的滿足。我們晚上做的很多夢,就是頭腦給你的一個安慰,你白天不能滿足的,頭腦就創造夢境來滿足你,以緩解你的緊張和焦慮。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智力受意欲的操控,尤其在你涉入願望和情感的情況下。

我們正是帶著這樣一個有意識但被經常被扭曲、主觀臆斷並能製造幻覺的頭腦,和一群無意識的烏合之眾貿然進入市場,自然難免不被紛繁詭異的市場衝擊得頭昏眼花、七零八落。所以為了避免被沖散了架,交易前的認知、計畫、策略至關重要(比如,專精定格一些獨特奇勝的短投理念技法,並嘗試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心態系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就內在而言,我們不僅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態上下功夫,更要努力通過其他途徑來提高有意識並降低無意識(比如,哲學、禪道、宗教、藝術、音樂等層面的心性修為,對於提升人的智慧、悟性和意識狀態的,就顯得格外重要)。

哲學的任務是認識你自己,認識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關係。哲學素養的培養,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性意識、大局觀、整體感。交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一個交易者不僅要能觀察市場盤面的動向,更要能洞察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態變化。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變化,都能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如果我們經常的欣賞音樂,是有助於達成我們內在的和諧的。那如果我們再適當的接觸藝術,則將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柔韌性、敏感性和悟性,只因我們的心已在欲望的粗濁中變得過於遲鈍和堅硬,我們本性中的細膩、敏感和靈悟的那部分已被埋沒,多接觸藝術可能讓你一下子就對很多事情開竅了,這就像禪宗的開悟。宗教直接在我們的欲望上下功夫,當一個人有了宗教意識,他的欲望自然就會淡化,他內在的那頭野豬自然就不再那麼狂躁。當我們不再那麼狂躁焦慮,當我們不再那麼急功近利,我們自然就會更加客觀冷靜,我們的智力自然就會更加清晰,知行合一終能達成。

但求心靜心淨超然,唯有修煉修為超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我們內在無意識的衝動,猶如一頭狂躁的野豬,隨時都會闖進這塊菜地,並把整個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

大多數情況下,人非理性、無意識、衝動的部分,無法約束自己,就像伊索那個寓言裡的蠍子,它常常不是根據理智上的對錯,事實上的對錯來行動,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來行動。我們明明知道逆勢而為不對,與市場賭氣不好,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不這樣。無意識的衝動,對交易活動的最終結果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其實野豬和菜農都是我們內在的部分,誰佔據主導地位直接決定投資成敗。

再來看看我們的交易過程。建立頭寸之前,一般人通常能夠保持相對客觀。人是過去所有經驗、積累的產物,每個人受過去的經驗、積累制約。故此,有人偏樂觀,有人偏悲觀。樂觀的人熱衷於做多,悲觀則做空。但建立頭寸後,我們甚至無法保持相對的客觀(大多數絕對主觀),智力被意欲收買,這時頭腦已無法再理性的思維,也無法再客觀公正的分析市場。相反,意欲操縱了思維,意欲開始傾向於對自己的錯誤決定給予支援,並向頭腦思維尋求合理化(例如止損,我們常常無法執行事先計畫好的止損,而且還會為自己不止損尋找理由,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放縱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損,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後造成重大損失)。這時的頭腦思維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開展工作——它排斥任何相反的觀點,對任何不利於自己頭寸的盤面跡象和信號視而不見,此時思維已有明顯傾向,因為染上意欲的色彩。

意識是一種內在的清晰與和諧,無意識是內在的黑暗與混亂。可惜,就目前而言,我們的內在是有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湊而成,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叫囂,我們的內在是一個烏合之眾,我們還沒有一個中心能夠真正做出決定,我們常常做出一個決定,但很快又後悔了,或又突然冒出一個新的決定予以否定。我們有時無法入睡,就是因為各種矛盾的思想在頭腦裡不停撞擊。不僅如此,如果你過分渴望一個東西,我們的頭腦還會製造幻覺蒙蔽你、欺騙你、或是安慰你,給你一個虛假的滿足。我們晚上做的很多夢,就是頭腦給你的一個安慰,你白天不能滿足的,頭腦就創造夢境來滿足你,以緩解你的緊張和焦慮。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智力受意欲的操控,尤其在你涉入願望和情感的情況下。

我們正是帶著這樣一個有意識但被經常被扭曲、主觀臆斷並能製造幻覺的頭腦,和一群無意識的烏合之眾貿然進入市場,自然難免不被紛繁詭異的市場衝擊得頭昏眼花、七零八落。所以為了避免被沖散了架,交易前的認知、計畫、策略至關重要(比如,專精定格一些獨特奇勝的短投理念技法,並嘗試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心態系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就內在而言,我們不僅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態上下功夫,更要努力通過其他途徑來提高有意識並降低無意識(比如,哲學、禪道、宗教、藝術、音樂等層面的心性修為,對於提升人的智慧、悟性和意識狀態的,就顯得格外重要)。

哲學的任務是認識你自己,認識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關係。哲學素養的培養,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性意識、大局觀、整體感。交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一個交易者不僅要能觀察市場盤面的動向,更要能洞察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態變化。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變化,都能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如果我們經常的欣賞音樂,是有助於達成我們內在的和諧的。那如果我們再適當的接觸藝術,則將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柔韌性、敏感性和悟性,只因我們的心已在欲望的粗濁中變得過於遲鈍和堅硬,我們本性中的細膩、敏感和靈悟的那部分已被埋沒,多接觸藝術可能讓你一下子就對很多事情開竅了,這就像禪宗的開悟。宗教直接在我們的欲望上下功夫,當一個人有了宗教意識,他的欲望自然就會淡化,他內在的那頭野豬自然就不再那麼狂躁。當我們不再那麼狂躁焦慮,當我們不再那麼急功近利,我們自然就會更加客觀冷靜,我們的智力自然就會更加清晰,知行合一終能達成。

但求心靜心淨超然,唯有修煉修為超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