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 種增加馬拉松耐力的戰術

令人期待又具有考驗的比賽日即將到來, 在理論上我們都知道, 在賽前幾周那些令人緊張不安的情況下, 很難說服自己, 將練習的速度壓低或降低跑步頻率, 因為此時心裡只有一個聲音:「會不會無法完賽呢?」如果不調整這樣的心態和練習狀態, 很容易忽視整體的生理變化, 而這種變化只有當你平衡了正常訓練的壓力和跑步速度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舉一個例子來說:當你正常訓練時, 腿部肌肉實際上會變得更強大。 一項泰勒大學對越野跑者的研究發現, 在肌肉收縮期間, 肌肉大小相關基因的訓練後反應會增加兩倍。 其他好處還包括提高攜氧紅細胞和減少壓力荷爾蒙, 因此能夠讓比賽時間提高2至4個百分點。

所以, 要想在休息和保持健康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 你必須考慮要花多長時間逐漸減少訓練量, 其中包括減少多少公里數,

多長時間跑一次, 以及在這段時間裡會做多大的努力。 把這些規劃和理想寫成一張計畫表, 你就能贏在起跑線。 並充分將這些過去的努力都使用在這個比賽中, 以下4個關於訓練期間的規劃可供各位參考。

1 跑步頻率

減少歷程並不代表停止練習。 這個目的是為了保持相同的頻率和艱苦的訓練, 只是縮短訓練量。 例如:如果你平時的訓練方式是10×400公尺, 在比賽日前兩周, 可以調整8×400公尺, 最後一周調整6×400公尺。

2 鍛煉強度

這個又比頻率更難一些, 但仍要保持配速的穩定度, 尤其是在逐漸減少訓練與艱苦的鍛煉之間。 即使減少了訓練時間, 但仍要維持連續性, 這對於避免在跑步的過程中失去體能是至關重要的。

3 持續時間

在馬拉松的前一到三周, 通常跑者們會逐漸縮短訓練持續時間。 但正確長度取決於你訓練的多少, 你積累的疲勞越多, 所需要恢復的時間越長。 嘗試不同的持續時間, 直到比賽開始的前幾天, 你會漸漸發現自己已經找到一個適合的強度了。

4 訓練量

Meta Analysis針對27種不同的強度研究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最好的結果是將里程減少到正常負荷的40到60%。 若你比賽時的里程越高, 你的訓練量就越需要減少。 在一個穩定的強度下, 逐漸減少里程。 例如, 在第一周跑80%的里程, 最後一周就跑60%即可。

此外, 跑馬拉松需要的肌肉,

透過跑步來訓練是最好的。 練習時間越少的人, 越是要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跑步上。 在睡前10分鐘、洗完澡的5分鐘或在一些無法跑步的時間裡, 可以做一些不只是腳步、而是強化全身的肌力訓練, 這樣能跑出更好的成績。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秒懂馬拉松入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