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篇報告文學《他鄉是故鄉》在昭首發(圖)

電站移民的遷徙史 浸透鄉愁的故土歌

文學審視高峽出平湖的滄桑巨變;深情回顧永善溪洛渡電站的移民歷程。 12月15日, 由永善縣委、縣政府, 昭通市文聯主辦, 永善縣委宣傳部、昭通市作家協會承辦的長篇報告文學《他鄉是故鄉》首發式在昭通文學藝術家創作中心舉行。

《他鄉是故鄉》是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永善縣委、縣政府策劃的一部重要作品。 全書以溪洛渡水電站移民為主線, 抒寫了電站從開工建設到投產運行十年來發生的感人故事。 為支援電站建設, 庫區群眾舍小家, 顧大家, 依依不捨地讓出賴以生存的土地與家園, 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廣大移民幹部排除千難萬險, 以執著頑強的精神、認真細緻的作風, 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波瀾壯闊的移民工程, 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移民壯歌。 為了將永善人民可歌可泣、大無畏的移民精神呈現出來,

永善縣委、縣政府邀請昭通本土作家沈洋、沈力創作了這部報告文學作品。 接到寫作任務後, 兩位作者歷經艱辛, 一步一個腳印, 深入鄉村、移民庫區, 輾轉昭通、普洱等地, 採訪移民群眾、縣鄉村幹部兩百余人, 行程上萬公里, 歷時兩年完成了這部30余萬字的報告文學, 將這場聲勢浩大的國家重大工程面前發生的感人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真實地記錄下來, 再現了永善人民惜別故土再創新業的遷徙歷程。

首發式上, 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胡性能講話, 他說, 《他鄉是故鄉》在結構上, 打破了報告文學寫作貫常的單線推進或者塊面呈現的傳統手法, 而是採用雙線並行的結構推進, 使得整個報告文學有對比, 有反思, 有觀照, 有碰撞;在寫作手法上, 作品也作了有益的嘗試, 實現了詩歌、散文、日記、紀實、敘述、說明、議論水乳交融的跨文體寫作, 使整部書稿讀來不枯燥, 不僵化, 更顯靈動和豐富。

市文聯主席呂亞平發言予以肯定。 他說, 這部作品以非虛構創作的方式, 為昭通文學創作拓展了視野, 豐富了題材, 提升了內涵, 抒寫了一個時代, 提練了一個重大主題, 弘揚了移民精神, 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是一部研究溪洛渡水電站建設和移民搬遷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 也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偉大號召的新實踐、新成果。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產辦主任鄭萍說, 《他鄉是故鄉》是繼作家曾令雲先生創作報告文學《溪洛渡》之後的又一力作, 作品對繁榮地方文化藝術, 助推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希望沈洋、沈力兩位作家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保持貼近大地、貼近人民的書寫,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也希望昭通作家群守望心靈家園,不忘文學初心,深入昭通脫貧攻堅火熱的生活現場,再譜新篇,再出佳績。

曾令雲、陳孝寧、夏天敏、呂翼、劉洪芸等領導和作家參加了首發式並發言。與會領導和作家還分別向市圖書館、昭通學院圖書館以及作者、讀者代表贈送了《他鄉是故鄉》。

作者簡介

沈洋,70後,雲南昭通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在《中國作家》《中國校園文學》《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文學》《廣州文藝》《黃河文學》《綠洲》《橄欖綠》《散文選刊》《邊疆文學》《滇池》等報刊發表作品百余萬字。已出版小說集《紅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陽光》、長篇小說《大救駕》《萬物生》、長篇紀實文學《彝良大地震》《遙遠的洛澤河》《他鄉是故鄉》

報告文學的又一力作!

希望沈洋、沈力兩位作家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保持貼近大地、貼近人民的書寫,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也希望昭通作家群守望心靈家園,不忘文學初心,深入昭通脫貧攻堅火熱的生活現場,再譜新篇,再出佳績。

曾令雲、陳孝寧、夏天敏、呂翼、劉洪芸等領導和作家參加了首發式並發言。與會領導和作家還分別向市圖書館、昭通學院圖書館以及作者、讀者代表贈送了《他鄉是故鄉》。

作者簡介

沈洋,70後,雲南昭通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在《中國作家》《中國校園文學》《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文學》《廣州文藝》《黃河文學》《綠洲》《橄欖綠》《散文選刊》《邊疆文學》《滇池》等報刊發表作品百余萬字。已出版小說集《紅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陽光》、長篇小說《大救駕》《萬物生》、長篇紀實文學《彝良大地震》《遙遠的洛澤河》《他鄉是故鄉》

報告文學的又一力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