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周善紅建議宣導慈善和落實精准扶貧

特派記者 暉軍 鄒平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 揚州全國人大代表周善紅提出了在社會宣導慈善和落實精准扶貧, 調整部分優撫政策等建議。

在社會宣導慈善和落實精准扶貧

周善紅調研認為, 當前, 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但就整個社會來說, 精准扶貧的理念尚未得到真正貫徹落實, 精准扶貧的政策體系尚未建立, 精准扶貧的工作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精准扶貧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 周善紅建議, 加強對公益、慈善組織的監管。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 很多愛心人士仍然習慣于將善款、捐物委託給慈善機構處理。

由於很多官方、非官方的基金組織, 民間、網路等各種募捐平臺魚目混雜, 使得捐贈者不能明確可靠的捐贈途徑, 不少機構組織帳目不清, 社交平臺募集善款的去向更是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更有不少人打著“公益、慈善”的名號利用虛假資訊騙取同情, 甚至通過各種炒作手段達到騙捐、詐捐的目的。 有鑑於此, 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公益、慈善組織的監管, 促使這些機構、組織和平臺在運作上做到最大程度的公開化、透明化、規範化、法律化, 特別是對社交網站上由個人或團體發起的募捐活動應做到全程查證、有效監管, 對籌集善款數額過高的個人或平臺, 應酌情將餘款充公至慈善和扶貧的專項基金。
要加大對精准扶貧的宣傳力度, 進一步提高知曉度。 國家已經制定了統一的扶貧物件識別辦法, 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准識別、動態管理原則, 對全國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進行準確識別並逐一建檔立卡, 建立了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 使得扶持物件一目了然。 要注意方式方法, 使助學扶貧的愛心之舉更有“溫度”。 在助學扶貧上, 要充分考慮到受助物件的心理和感受, 資助過程需更加人性化、低調化, 不宜在公開場合大肆宣揚受助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 不要求孩子公開表示感謝, 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保護, 更多地體現愛心企業的人文關懷, 讓助學扶貧更有“溫度”。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周善紅調研發現, 近年來,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 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 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特別是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農村尤為突出。

周善紅認為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管理機制缺失, 過去一些地區執政者往往將精力集中於城市和重點集鎮的環境建設, 對村組以下的廣大農村環境, 缺少管理。 農民的環保意識差, 缺乏教育指導。 資金投入匱乏, 各級政府對農村缺乏應有的資金扶持, 沒有硬體上的投入。 環保監管不力, 受利益驅使, 農村相當一部分企業和家庭作坊存在長期排放廢氣、廢物、污水等嚴重影響環境衛生的現象。

周善紅建議,

要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要加強環保宣傳, 提高村民素質。 要使用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 可以集合村民觀看環境保護宣傳片, 開設環保知識講座, 既達到教育的目的, 又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對環保家庭給于表彰, 樹立典型。 要建立環保基金, 加大農村投入。 中央、省、市、縣、鄉各級政府都要撥出專門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整治, 並要注重將農村環保資金落實到位, 尤其是要保證生態環保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相關硬體上的投入, 如建設污水泵站, 鋪設排汙管道, 設立垃圾處理場等。 同時,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健全法制法規, 加大監管力度。 垃圾分類裝置分發到位, 注重廢棄物的迴圈再利用,
如秸稈回收利用, 人畜糞便還田, 村鎮河邊要修護隔汙圍堤,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處理, 安插鄉村巡查人員。 注重環保教育, 培育“生態農民”。 要嚴格執行法律, 加大懲治力度。 依法緊抓工業廠房、家庭作坊的排汙問題, 實地明察暗訪。 對違背環境保護法, 隨意排汙, 堆放污染源等行為, 必須嚴厲處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