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器官移植“中國模式”將在2020年位列世界第一

截至2017年12月10日, 中國已累積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移植捐獻14861例, 捐獻器官4.1萬個, 器官捐獻者志願登記人數超過36萬人, 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移植大國。 中國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獻移植體系, 器官移植捐獻的“中國模式”正已更加自信的姿態面對世界。

12月16日, “2017年中國國際器官移植捐獻大會”在廣州召開。 大會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主辦, 中山大學器官捐獻與移植免疫研究所、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電腦系統、廣東省健康管理會承辦, 共有國內外專家500余人參加會議, 以“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為主題, 旨在推動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規範化、法制化建設, 宣示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政策、法規與方案, 探討我國器官移植的突出問題, 宣傳取得的成就,

從而推動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發展。

“中國模式”是破解全球共同難題“器官短缺”的高效方案

世界移植協會現任主席Nancy L.Ascher接受採訪時表示, 器官移植在中國發生的變化是翻天覆地, “中國模式”是完全符合倫理的形式進行的, 也恪守這一原則, “言必行, 行必果”。 隨著歐洲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 中國也在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模式, 而且有可能比歐洲體系更加完善高效。 專家認為該模式是破解“器官短缺”這個全球共同難題的高效方案, 是對器官移植事業發展規律的新探索, 為世界特別是與中國有相似國情的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新模式。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電腦系統主任王海波認為, 目前器官移植涉及醫學技術、法律、倫理以及傳統觀點等多個交叉領域, 同時還需要以社會的經濟發展水準作為依託, 他認為, 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做好器官捐獻和移植, 需要非常複雜的社會各層面的配合, 這是新的社會治理要求。 我們今年突破了5000例, 是世界第二位,

但是我們的器官捐獻率, 每百萬人捐獻器官的例數只有3例。 國際的最高水準是西班牙的40多例。 ”

中國最新器官移植技術與合作協定

就目前最新技術而言, 在今年7月23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無缺血”人體肝移植術,

破解了困擾全球科學家半個世紀的難題, 這項醫療技術的突破也為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我們7月23日到現在為止已經做了14例, 病體的來源也是公民捐獻的器官, 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

此外, 今年11月9日,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與澳門衛生局簽署了器官分配與共用協定, 將顯著緩解澳門地區器官短缺的現狀, 為澳門地區終末期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全體專家一致否定全球首例“換頭術”

11月,義大利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對外宣佈,自己成功在一具遺體上實施了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因為手術是在中國實施的,“換頭術”備受國內輿論和醫學界的關注。王海波引述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的觀點,認為這起頭顱移植試驗違反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倫理準則,呼籲追究有關單位倫理審查委員會或領導的責任。“這是絕不允許的,是非常低級的解剖學實驗,根本不是器官移植。第二,我們在這個會場裡的所有器官移植的醫生、專業人員,不論是外科、內科,倫理、法律的,包括國內、國際的,都不認同這是一個移植。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其他器官移植受體的權利,對捐獻者和受體都是有害的。”

廣東科技報記者 劉豔芳 通訊員 李紹斌 彭福祥

責任編輯 姚贊原

全體專家一致否定全球首例“換頭術”

11月,義大利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對外宣佈,自己成功在一具遺體上實施了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因為手術是在中國實施的,“換頭術”備受國內輿論和醫學界的關注。王海波引述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的觀點,認為這起頭顱移植試驗違反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倫理準則,呼籲追究有關單位倫理審查委員會或領導的責任。“這是絕不允許的,是非常低級的解剖學實驗,根本不是器官移植。第二,我們在這個會場裡的所有器官移植的醫生、專業人員,不論是外科、內科,倫理、法律的,包括國內、國際的,都不認同這是一個移植。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其他器官移植受體的權利,對捐獻者和受體都是有害的。”

廣東科技報記者 劉豔芳 通訊員 李紹斌 彭福祥

責任編輯 姚贊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