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淘票票做平臺背後的邏輯:從增量切入,爭奪使用者規模第一

文|朱曉培

過去幾年, 中國的電影票務平臺成功的完成了一件事, 把用戶的購票習慣從櫃檯轉移到了線上。 資料顯示, 截止到2017年國慶檔,

中國電影票房的83%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售出的。

而經過了團購、票補、流量入口等各種方式的激烈競爭後, 中國的核心電影票務平臺最終也只剩下了兩家:貓眼和淘票票。 他們占到了市場份額的90%。

然而, 在成為行業巨頭後, 他們也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的問題: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過了快速增長的時間。 從快速增長的紅利期, 到緩慢增長的下半場, 線上票務平臺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覺得, 中國電影到了下半場的時間點。 500億到1000億的難度比100億到500億的難度要大N倍。 ” 阿裡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在近日的公開演講中表示, 電影公司、電影院再加上中間的關聯產業, 全國有近10萬家公司擠在這個500億的市場中。 最大的現實問題是,

大家寧願在這個小市場中相互競爭, 卻不願意考慮如何通過創新把這個市場做成增量的市場。

“跟阿裡的理念有關, 阿裡堅定的認為, 任何市場若沒有增量, 阿裡是不會進去的。 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 你去拿一部分份額是沒用的, 因為最好的產業是大家都賺到錢。 ” 在李捷看來,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增量應該來源於內容、宣發和體驗的三個維度的升級。

中國電影的下半場

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 2012年到2015年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資料顯示, 2012年, 全國電影票房170.73億元, 到201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440億元。 而這三年也是線上票務平臺蓬勃發展的三年, 線上票務平臺享受到了增量市場的紅利, 也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但是,

從2015年到現在, 中國的電影票房進入到了緩慢增長的階段。 資料統計, 直到2017年11月, 中國電影票房才突破500億元, 比預想的時間晚了大概半年到一年, 這還多虧了《戰狼2》50多億元的貢獻。

中國電影到了500億, 是標誌性的事件, 擁有將近5萬塊的螢幕, 9千多家的電影院, 無論在基礎設施還是票房上, 可以預計很快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但是, 在李捷看來, 中國電影在今年遇到了極大的新挑戰,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上座率和場均人次的不足。

2016年和2017年的資料顯示, 雖然中國用戶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是在上升的, 但年均觀影頻次是下降的, 從平均的7.36%頻次下降到5.8%。 而影院的上座率在2015年達到17%的高峰後, 就一直在往下掉, 今年只有約13%。 “中國觀影市場的500億非常不容易,

實際上是通過大量的影院的擴建和內容的供應驅動的,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人的觀影意願在下降,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李捷說。

用戶觀影意願的下降, 原因可能是電影作為娛樂時間受到了其他方式的擠壓。 “網路包括網路視頻、音樂、遊戲、社交正在和院線電影爭奪娛樂時間。 ”不過, 在李捷看來, 影院跟網路視頻最大的區別是, 有場景。

淘票票研究發現, 看電影的細節, 無非是三種:一種是跟朋友, 一種是跟家人, 一種是跟因為某一些活動或者是同學聚會, 或者說是參加一個派對去看電影。 本質上, 電影在泛娛樂產業中是極其有社交和儀式感的內容消費的產品, 相對來講電影是一個線下的重運營的業務。

“下一步, 票務平臺就不僅僅是票務平臺。 ”李捷自己去了好幾個百貨公司、商場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調研, 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 現在的百貨商場只剩下四個業態活得很好, 電影院, 圍繞著電影院的樓上樓下的吃喝玩樂, 奢侈品, 和兒童體驗中心和樂園。

以前是百貨公司給電影院帶流量, 現在是電影院幫賣場、商場帶人流。 但是相對餐廳, 電影院卻是升級最慢的一個場景。 因此, 淘票票下一步想要挖掘電影院場景的價值, 創造出500億以外的增量市場。

500億以外的增量

怎樣做增量市場?

“現在的賣品的豐富度、品質都不夠,所以可以創造增量。內容創新的本質就是要大體量投入和小體量的電影都可以入院線。所以,上座率、內容供應和使用者體驗服務是三大塊。”

而對於影院來說,由於櫃檯的服務時間下降了,也可以降低成本,用戶就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

“我們想推動賣品直接像發眼鏡一樣,入場的時候直接取,你把票根給他,他就把賣品給你,我們現在在說服電影院做這個,這是我們經常講的影院體驗。”李捷說。

4月份的時候,淘票票發行《一條狗的使命》,李捷想去體驗一下觀影效果。由於是獨自觀影,只訂了一張票,他崩潰的發現幾乎找不到一個好的中間的座位,只能選擇兩邊或者前排。於是,2017年的七夕,淘票票推出了針對單身人群的“脫單電影院”。

幾年來,淘票票嘗試做了大量的產品和商業的測試,“脫單電影院”,是其中之一。資料現實,今年中國電影上座率平均13%,但是雙十一跟國慶檔的兩個脫單場的嘗試中高達37%,而且都是沒有補貼的影票,並不便宜。

到現在,“脫單電影院”總共開了96場,覆蓋了26個城市,有4000多人進入了脫單電影院,播放的影片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烽火芳菲》、《雷神》、《精靈寶可夢》。資料顯示,脫單電影院最受歡迎的是二三線城市,上座率最高的三個城市,哈爾濱、南寧和西安,在哈爾濱地區,上座率甚至達了73%。而在用戶上,男女比例是56:44。

“小聚場”是另外一種嘗試,允許用戶針對特定的電影發起眾籌,一起去看電影,湊夠50人就開場。雙十一期間,他們做了兩個片子的測試,一個是《甲方乙方》,一個是《鋼的琴》,開了100多場,都達到了30%以上的上座率。

李捷透露說,寒假期間,淘票票計畫開一個親子的動畫場。每天的上午9點半開一個動畫節目,賣家庭套票,讓父母帶著孩子來看《大鬧天宮》、《黑貓警長》這樣的動畫片。

“脫單是社交,小聚場是經典電影,動畫是親子。我們目的很清晰,把那些不常看電影的拉過來。”李捷說。

“所有在電影中的儀式感、社交和溫度這個產品的體驗沒有被大家做到。所以,我們在做這兩個產品。互聯網的下半場不再是連接搜索,互聯網的下半場會變得更重,會變得更線下,線下的體驗可能會更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近日提出中國電影2020年的目標,票房達到700億。李捷做了一個測算,在目前電影院擴建的規模將被大大壓縮想的情況下,只要觀影人次和上座率提高到20%,700億很快可以實現。

還是要做到規模第一

“我們想做的不是入口,是平臺。”李捷說,如果中國電影每年有5%-6%的速度增長,淘票票也願意去搶入口。但現實情況是,中國電影已經是非高速增長的產業,增量嚴重不足,行業只有20%的從業者能賺到錢。

入口型公司,希望通過規模賺取超額利潤。因為規模最大,定價權就會越高。而平臺型公司,體量同樣重要。平臺必須是規模化的,能夠觸達所有的影院。

在李捷看來,貓眼是入口型的,淘票票是平臺型的,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要份額第一。只是採用的戰術不一樣的,淘票票更希望從增量作為切入點。“如果我只能觸達30%-40%的用戶,我沒辦法提升上座率,所以我們需要把使用者第一做起來。”

做增量是阿裡的一貫邏輯,從阿裡雲、螞蟻金服都是在增量市場上產生的。淘票票平臺2017年確定了一個願景,希望創造中國500億以外的增量市場。他們認為,互聯網平臺的加入,不應該是去搶奪現在500億市場中僅有的不賺錢的宣發的費用,而應該去搶奪的是未來為中國電影創造出新500億的增量的市場。

李捷認為,未來,中國電影票務平臺肯定不會是一家獨大,因為市場太大,只剩一家肯定是災難。“當然剩一家的可能性也會有,當我把增量做出來了,一定會有優勢。我們覺得每個行業都要創造增長,如果不創造增長就會沒有發展前景。”

500億以外的增量

怎樣做增量市場?

“現在的賣品的豐富度、品質都不夠,所以可以創造增量。內容創新的本質就是要大體量投入和小體量的電影都可以入院線。所以,上座率、內容供應和使用者體驗服務是三大塊。”

而對於影院來說,由於櫃檯的服務時間下降了,也可以降低成本,用戶就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

“我們想推動賣品直接像發眼鏡一樣,入場的時候直接取,你把票根給他,他就把賣品給你,我們現在在說服電影院做這個,這是我們經常講的影院體驗。”李捷說。

4月份的時候,淘票票發行《一條狗的使命》,李捷想去體驗一下觀影效果。由於是獨自觀影,只訂了一張票,他崩潰的發現幾乎找不到一個好的中間的座位,只能選擇兩邊或者前排。於是,2017年的七夕,淘票票推出了針對單身人群的“脫單電影院”。

幾年來,淘票票嘗試做了大量的產品和商業的測試,“脫單電影院”,是其中之一。資料現實,今年中國電影上座率平均13%,但是雙十一跟國慶檔的兩個脫單場的嘗試中高達37%,而且都是沒有補貼的影票,並不便宜。

到現在,“脫單電影院”總共開了96場,覆蓋了26個城市,有4000多人進入了脫單電影院,播放的影片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烽火芳菲》、《雷神》、《精靈寶可夢》。資料顯示,脫單電影院最受歡迎的是二三線城市,上座率最高的三個城市,哈爾濱、南寧和西安,在哈爾濱地區,上座率甚至達了73%。而在用戶上,男女比例是56:44。

“小聚場”是另外一種嘗試,允許用戶針對特定的電影發起眾籌,一起去看電影,湊夠50人就開場。雙十一期間,他們做了兩個片子的測試,一個是《甲方乙方》,一個是《鋼的琴》,開了100多場,都達到了30%以上的上座率。

李捷透露說,寒假期間,淘票票計畫開一個親子的動畫場。每天的上午9點半開一個動畫節目,賣家庭套票,讓父母帶著孩子來看《大鬧天宮》、《黑貓警長》這樣的動畫片。

“脫單是社交,小聚場是經典電影,動畫是親子。我們目的很清晰,把那些不常看電影的拉過來。”李捷說。

“所有在電影中的儀式感、社交和溫度這個產品的體驗沒有被大家做到。所以,我們在做這兩個產品。互聯網的下半場不再是連接搜索,互聯網的下半場會變得更重,會變得更線下,線下的體驗可能會更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近日提出中國電影2020年的目標,票房達到700億。李捷做了一個測算,在目前電影院擴建的規模將被大大壓縮想的情況下,只要觀影人次和上座率提高到20%,700億很快可以實現。

還是要做到規模第一

“我們想做的不是入口,是平臺。”李捷說,如果中國電影每年有5%-6%的速度增長,淘票票也願意去搶入口。但現實情況是,中國電影已經是非高速增長的產業,增量嚴重不足,行業只有20%的從業者能賺到錢。

入口型公司,希望通過規模賺取超額利潤。因為規模最大,定價權就會越高。而平臺型公司,體量同樣重要。平臺必須是規模化的,能夠觸達所有的影院。

在李捷看來,貓眼是入口型的,淘票票是平臺型的,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要份額第一。只是採用的戰術不一樣的,淘票票更希望從增量作為切入點。“如果我只能觸達30%-40%的用戶,我沒辦法提升上座率,所以我們需要把使用者第一做起來。”

做增量是阿裡的一貫邏輯,從阿裡雲、螞蟻金服都是在增量市場上產生的。淘票票平臺2017年確定了一個願景,希望創造中國500億以外的增量市場。他們認為,互聯網平臺的加入,不應該是去搶奪現在500億市場中僅有的不賺錢的宣發的費用,而應該去搶奪的是未來為中國電影創造出新500億的增量的市場。

李捷認為,未來,中國電影票務平臺肯定不會是一家獨大,因為市場太大,只剩一家肯定是災難。“當然剩一家的可能性也會有,當我把增量做出來了,一定會有優勢。我們覺得每個行業都要創造增長,如果不創造增長就會沒有發展前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