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虎牙從鬥魚挖再多的韋神也沒用 鬥魚已經形成平臺效應會越來越強

2014年, 以鬥魚正式從Acfun獨立為開端, 截止至今, 遊戲直播產業已經發展了4年, 在這4年當中, 潮起潮落, 從最早的鬥魚、虎牙、戰旗的三強格局, 到中期的熊貓、全民TV的強勢進入, 以及後期如觸手、企鵝電競等立足於移動的直播平臺的出現, 可以說遊戲直播產業這4年精彩紛呈。

但是, 最終我們發現, 當一切歸於平靜, 當下的遊戲直播產業只剩下鬥魚與虎牙這兩強之間的競爭, 其餘的已經逐漸掉隊, 且各有各的問題, 而即便是虎牙在與鬥魚的競爭當中, 單就遊戲直播這個方面, 虎牙比之鬥魚也相去甚遠。

01

實際上,

存在於直播產業的一個疑問在於, 直播產業是否與視頻產業太過相似了。

這樣的疑問伴隨著2015年熊貓TV的面世達到了頂峰, 根據百度指數的資料, 熊貓TV一登場, 便迅速的趕超了此前遊戲直播產業的三巨頭的虎牙, 我們可以看到, 在2015年9月到2016年年終的時間段, 熊貓TV甚至隱隱有向老大鬥魚發起挑戰的姿態。

而其中的秘密就在於, 熊貓TV在剛剛推出之時, 以資本作為支點, 從各大平臺挖來了數量龐大的頂級主播, 如若風、小蒼、週二珂、PDD等。

這樣的做法使得熊貓TV瞬間起勢, 並且看上去不可阻擋, 這樣的打法同樣延續到了全民TV的身上, 依舊是以資本作為支點, 瘋狂的挖大主播, 以此迅速的帶動流量的上升。

這讓遊戲直播看上去像極了視頻產業,

在視頻行業當中, 一個共識在於, 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去買內容, 那麼你必然會獲得相應的流量。

所以, 我們看到的是截至今天, 儘管視頻產業只剩下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三大巨頭, 但這三家卻依舊在持續虧損當中。

據此前愛奇藝披露的資料, 從2013年到2016年, 愛奇藝的虧損超過70億元。 而今年8月, 阿裡巴巴公佈的2017年4月到6月的業績顯示, 其數位媒體和娛樂業務運營虧損達33.88億元。

持續虧損最大的原因在於內容採購成本的居高不下, 根據愛奇藝的的招股書資料, 2016年愛奇藝營收為113億元, 同比增長113.1%, 然而其內容成本同比增長達到121.7%。

買來好的內容, 讓使用者跟著內容來到平臺, 或成為VIP, 或為播放量做出貢獻賣出好的廣告價格,

這基本就是視頻網站的主要商業模式。

輻射至遊戲直播產業, 這裡的內容我們可以認為就是遊戲主播, 頂級的遊戲主播代表的就是頂級的內容, 相應的就會帶來頂級的流量。

這一點上, 鬥魚在發展的早期就是這麼做的, 遊戲主播的簽約金模式, 就是當時瘋狂挖人的產物, 這樣做法使得鬥魚快速的超越了YY直播的遊戲區, 戰旗、熊貓、全民, 此後無一不沿用此模式, 快速增長。

02

看上去, 遊戲直播產業的走勢是與視頻一致的, 視頻產業格局這麼多年依舊有三家在競爭, 並且樂視儘管已經推出, 但是蘇寧入主的PPTV又靠資金成為了攪局者, 拿下了諸多頭部的體育內容, 看上去互相抬高價格買內容的模式還將持續。

而遊戲直播市場上依舊有幾家不缺乏資金實力,

並且會不會有如阿裡、百度這樣資金雄厚的主進入, 再次沿用這樣的模式殺入市場, 這個誰也無法保證。

但是事實往往與猜測呈現兩個極端, 根據Alexa最新的資料, 鬥魚的日均PV達到了8000多萬, 而第二名只有400多萬, 相差20倍。

PC端之外, 再看移動端, 自協力廠商資料統計機構易觀千帆發佈的2017年8、9月視頻直播類APP榜單顯示, 在遊戲直播領域鬥魚在8月與9月分別以1328萬、1525萬移動端月活用戶位居行業第一。 排在第二的是最大競爭對手的虎牙, 其8、9兩個月的移動端月活分別為907萬、995萬, 月活環比增速為0.65%、9.68%。 而到了第三的熊貓, 移動端月活變為了538萬、514萬。

而在整體的百度指數上,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 鬥魚所形成的領先優勢已經逐漸的無法撼動, 熊貓重新被虎牙超越。

熊貓TV、全民TV, 在迅速的獲得流量之後快速的開始下滑, 如果說全民TV受制於資金的問題尚可理解, 但是熊貓TV的下滑就讓人無法理解。

另外一方面, 鬥魚在保持自己領頭羊位置的時候, 在最近更是宣佈自己已經進入盈利狀態, 而虎牙在2017年Q3財報當中透露,當季虧損也僅為1000多萬,大幅收窄。

遊戲直播產業與視頻產業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砸錢似乎並不管用。

分析其中之原因,或許最大的區別在於,視頻網站所採購的內容本質上是每一部內容都呈現著巨大差別的,也就是差異性,而遊戲直播的在發展了幾年後,用戶們逐漸發現,實際上主播之間儘管有區別,但是內容的差異性並沒有那麼大,舉例來說兩個《英雄聯盟》的主播,都在播英雄聯盟,主播儘管不同,但是用戶更多的時候是《英雄聯盟》的粉絲。

這個當中,內容呈現巨大差異性的是遊戲內容本身,而不是主播,也就是說,如果鬥魚買下了《英雄聯盟》的版權只有自己能播,而虎牙買下了《王者榮耀》的版權只有自己能播,這才是內容上趨於視頻網站的差異性。

然而遊戲產業終究始於視頻內容不同的,視頻內容在按月,甚至按天呈現內容的熱度之差,但是遊戲的穩定性太強,同時遊戲本身的版權至少現在遊戲廠商還未大規模的出手。

所以,這決定了遊戲直播發展到後期與視頻的差異性,在遊戲直播發展的早期,的確是主播帶動平臺的發展,因為這還是一個新鮮的失誤,大主播們自帶的明星效應可以起到作用,但是發展到後期,大主播們的確依舊可以帶來流量,但是是有限的,只有這些主播們的忠實鐵粉,而其它的用戶因為在某個平臺形成了社交習慣,以及在這個平臺並不是只看這個主播的直播,所以這個大主播的離開,並不會動搖直播平臺的根本,用戶會選擇繼續留在平臺,觀看其他主播。

這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遊戲主播的內容和遊戲內容本質的差別。

03

以鬥魚舉例,鬥魚發展的早期是靠著瘋狂的挖主播帶來了流量上的激增,但是在其它平臺崛起,並從鬥魚平臺瘋狂挖主播的時候,鬥魚的上升態勢並未收到影響,反倒是那些離開鬥魚的主播們熱度下降。

在鬥魚發展的過程當中,僅一哥級別的任務出現了多位,如穩健棍、蛋糕等人,這些主播在離開鬥魚後,在發展上都不太如意。

再比如,當初,在鬥魚有四位人氣相差無幾的女主播,其中兩位選擇了離開,甚至其中一位在離開時人氣是最高的,但是此後我們看到截然相反的兩個發展曲線,留在鬥魚的兩位是綠線和橙色的線,而離開的那位是藍色的。

而最為明顯的就是爐石專區,在最為瘋狂的那段日子裡,鬥魚的《爐石傳說》版塊的幾位大主播幾乎被各大直播平臺給瓜分殆盡,但最終鬥魚的爐石板塊流量並未比其它平臺差,狗賊、啦啦啦、濤妹等接連上位,而那幾位離開的主播人氣大幅度的下滑。

在頂級主播離開之後,很奇怪的是鬥魚總能有其他主播頂上,今年爆紅的《英雄聯盟》區的大司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新主播培養,尤其是遊戲區的新主播培養上,鬥魚總是有源源不斷的主播頂上。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一個情況是,今年下半年開始,其它平臺再一次向鬥魚發起了猛烈的衝擊,但是除了韋神跳槽虎牙之外,所走的基本都是娛樂版塊的主播,如被譽為鬥魚四小花旦的三位女主播,在比如Mini等人。

也就是說,鬥魚真正的核心區的遊戲台塊的主播對於鬥魚平臺幫助自身的發展上是認可的,所以相反的是包括蛇哥、嗨氏、張大仙等頂級主播紛紛從原有平臺跳槽至鬥魚,蛇哥在跳槽時直言,“我有我自己的野心”等等,嗨氏在張大仙跳槽鬥魚後緊隨其後,而根本原因在於當時嗨氏擔心張大仙在跳槽鬥魚後影響當時身為《王者榮耀》一哥的他,所以加入鬥魚與張大仙處於同平臺之下競爭。

僅從遊戲去看,實際上虎牙也不具備鬥魚的實力,蛇哥、嗨氏紛紛跳槽鬥魚背後已經很能說明問題,而虎牙反擊從鬥魚簽下了韋神,但更多的是撬動的鬥魚的娛樂版塊,丸子喲、趙小臭,四小花旦虎牙從鬥魚挖來了兩個。

而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脫離於YY的虎牙,本質上就帶著非常濃厚的秀場基因,在娛樂版塊具備一定的優勢,如土豪用戶的習慣,公會的模式等等運營經驗。

因此,儘管整體上,虎牙越來越趨向於鬥魚,但虎牙所瓜分的市場是YY本身就已經獨大的秀場模式,在新興的遊戲上,虎牙不具備和鬥魚分庭抗禮的資本。

就以最近沸沸揚揚的五五開事件為例,我們從側面去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鬥魚的一個主播五五開會引發如此劇烈的震盪,其熱度甚至比之當紅的明星都很高,為什麼五五開這樣熱度的主播是出自鬥魚。

實際上,五五開在剛剛直播時,他與若風、草莓等職業選手退役當主播的起點是一樣的,但最終五五開在鬥魚平臺成為了遊戲主播行業最大的那顆星。

在不去討論五五開事件本身的情況下,能夠培養出五五開這樣不亞于明星熱度的主播,已經說明了鬥魚在培養遊戲主播上的確有著其獨特的核心優勢。

或許五五開會倒下或許不會,但是下一個“五五開”級別的主播必定依舊出自鬥魚。

04

鬥魚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效應,這是很多人的問題。

我們從鬥魚的發展去看,在野蠻式的借助資本獲取了初期的流量後,鬥魚開始了快速的轉變,挖人帶來流量僅僅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鬥魚依靠一系列方式將這初期的流量得以保留了下來。

一方面在社交沉澱上,鬥魚打造的一系列使用者等級體系,使得使用者遷徙的成本是很高的,徹底的轉到其它平臺意味著你之前在該平臺的付出徹底的歸0。

這一點也是與視頻不同的,所以鬥魚在出去獲得了最大的流量之後,這部分流量得以盡可能的得以保留,並在之後為其所形成的馬太效應加碼。

除了使用者等級之外,是使用者的社交體系的沉澱,用戶在鬥魚平臺逐漸的形成了社交關係,依託於鬥魚魚吧等的推出,以及用戶在直播間與主播,與用戶之間彼此形成的社交沉澱,社交實際上是直播時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說,看直播內容本質是沒區別的,所以如何建立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對於用戶的沉澱是極為重要的。

而在視頻當中,是沒有這樣的社交和使用者等級體系的沉澱的,用戶的遷徙成本極低,即便是VIP選項,更多的使用者是選擇的包月,為的就是降低遷徙的成本。

此外,伴隨著“直播+”等生態內容上寬度的拉升,鬥魚逐漸的使得用戶在平臺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從遊戲直播工具,徹底的轉變為遊戲直播平臺。

隨著鬥魚的多元化內容運營,以及對於平臺生態的打造,鬥魚的用戶不再是單個大牌主播的粉絲,這同時意味著主播遷移的成本會逐漸增高。就像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臺越多人就越不願離開沙發。

而對於主播來說,其所在平臺越大,覆蓋面越廣,產業鏈越長,他所能在單純直播外所獲得的收益機會也就越多。一個簡單的例子是,NBA的球星在簽約時往往願意選擇洛杉磯、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即便這些城市球隊為他們開出薪水不如別的球隊高。原因無他,在這些大城市彙聚了更多的資源,能獲得更多的曝光量。和這些資源的結合又會提高球星本身的商業價值。

互聯網的大部分業態終究是遵循馬太效應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是互聯網業最無情也最真實的邏輯,大平臺提供更多的資源,而更多的資源拉來更多的用戶,反過來更多的用戶彙聚更多的資源。

所以,鬥魚獲得了D輪融資,並且實現了盈利,距離上市越來越近,本質上,鬥魚在遊戲直播領域已經一家獨大,這個獨大不是說隨便什麼資本的進入就會摧毀,也不是一小部分的主播變動就會摧毀,因為他已經形成了平臺級別的效應。

而虎牙在2017年Q3財報當中透露,當季虧損也僅為1000多萬,大幅收窄。

遊戲直播產業與視頻產業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砸錢似乎並不管用。

分析其中之原因,或許最大的區別在於,視頻網站所採購的內容本質上是每一部內容都呈現著巨大差別的,也就是差異性,而遊戲直播的在發展了幾年後,用戶們逐漸發現,實際上主播之間儘管有區別,但是內容的差異性並沒有那麼大,舉例來說兩個《英雄聯盟》的主播,都在播英雄聯盟,主播儘管不同,但是用戶更多的時候是《英雄聯盟》的粉絲。

這個當中,內容呈現巨大差異性的是遊戲內容本身,而不是主播,也就是說,如果鬥魚買下了《英雄聯盟》的版權只有自己能播,而虎牙買下了《王者榮耀》的版權只有自己能播,這才是內容上趨於視頻網站的差異性。

然而遊戲產業終究始於視頻內容不同的,視頻內容在按月,甚至按天呈現內容的熱度之差,但是遊戲的穩定性太強,同時遊戲本身的版權至少現在遊戲廠商還未大規模的出手。

所以,這決定了遊戲直播發展到後期與視頻的差異性,在遊戲直播發展的早期,的確是主播帶動平臺的發展,因為這還是一個新鮮的失誤,大主播們自帶的明星效應可以起到作用,但是發展到後期,大主播們的確依舊可以帶來流量,但是是有限的,只有這些主播們的忠實鐵粉,而其它的用戶因為在某個平臺形成了社交習慣,以及在這個平臺並不是只看這個主播的直播,所以這個大主播的離開,並不會動搖直播平臺的根本,用戶會選擇繼續留在平臺,觀看其他主播。

這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遊戲主播的內容和遊戲內容本質的差別。

03

以鬥魚舉例,鬥魚發展的早期是靠著瘋狂的挖主播帶來了流量上的激增,但是在其它平臺崛起,並從鬥魚平臺瘋狂挖主播的時候,鬥魚的上升態勢並未收到影響,反倒是那些離開鬥魚的主播們熱度下降。

在鬥魚發展的過程當中,僅一哥級別的任務出現了多位,如穩健棍、蛋糕等人,這些主播在離開鬥魚後,在發展上都不太如意。

再比如,當初,在鬥魚有四位人氣相差無幾的女主播,其中兩位選擇了離開,甚至其中一位在離開時人氣是最高的,但是此後我們看到截然相反的兩個發展曲線,留在鬥魚的兩位是綠線和橙色的線,而離開的那位是藍色的。

而最為明顯的就是爐石專區,在最為瘋狂的那段日子裡,鬥魚的《爐石傳說》版塊的幾位大主播幾乎被各大直播平臺給瓜分殆盡,但最終鬥魚的爐石板塊流量並未比其它平臺差,狗賊、啦啦啦、濤妹等接連上位,而那幾位離開的主播人氣大幅度的下滑。

在頂級主播離開之後,很奇怪的是鬥魚總能有其他主播頂上,今年爆紅的《英雄聯盟》區的大司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新主播培養,尤其是遊戲區的新主播培養上,鬥魚總是有源源不斷的主播頂上。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一個情況是,今年下半年開始,其它平臺再一次向鬥魚發起了猛烈的衝擊,但是除了韋神跳槽虎牙之外,所走的基本都是娛樂版塊的主播,如被譽為鬥魚四小花旦的三位女主播,在比如Mini等人。

也就是說,鬥魚真正的核心區的遊戲台塊的主播對於鬥魚平臺幫助自身的發展上是認可的,所以相反的是包括蛇哥、嗨氏、張大仙等頂級主播紛紛從原有平臺跳槽至鬥魚,蛇哥在跳槽時直言,“我有我自己的野心”等等,嗨氏在張大仙跳槽鬥魚後緊隨其後,而根本原因在於當時嗨氏擔心張大仙在跳槽鬥魚後影響當時身為《王者榮耀》一哥的他,所以加入鬥魚與張大仙處於同平臺之下競爭。

僅從遊戲去看,實際上虎牙也不具備鬥魚的實力,蛇哥、嗨氏紛紛跳槽鬥魚背後已經很能說明問題,而虎牙反擊從鬥魚簽下了韋神,但更多的是撬動的鬥魚的娛樂版塊,丸子喲、趙小臭,四小花旦虎牙從鬥魚挖來了兩個。

而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脫離於YY的虎牙,本質上就帶著非常濃厚的秀場基因,在娛樂版塊具備一定的優勢,如土豪用戶的習慣,公會的模式等等運營經驗。

因此,儘管整體上,虎牙越來越趨向於鬥魚,但虎牙所瓜分的市場是YY本身就已經獨大的秀場模式,在新興的遊戲上,虎牙不具備和鬥魚分庭抗禮的資本。

就以最近沸沸揚揚的五五開事件為例,我們從側面去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鬥魚的一個主播五五開會引發如此劇烈的震盪,其熱度甚至比之當紅的明星都很高,為什麼五五開這樣熱度的主播是出自鬥魚。

實際上,五五開在剛剛直播時,他與若風、草莓等職業選手退役當主播的起點是一樣的,但最終五五開在鬥魚平臺成為了遊戲主播行業最大的那顆星。

在不去討論五五開事件本身的情況下,能夠培養出五五開這樣不亞于明星熱度的主播,已經說明了鬥魚在培養遊戲主播上的確有著其獨特的核心優勢。

或許五五開會倒下或許不會,但是下一個“五五開”級別的主播必定依舊出自鬥魚。

04

鬥魚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效應,這是很多人的問題。

我們從鬥魚的發展去看,在野蠻式的借助資本獲取了初期的流量後,鬥魚開始了快速的轉變,挖人帶來流量僅僅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鬥魚依靠一系列方式將這初期的流量得以保留了下來。

一方面在社交沉澱上,鬥魚打造的一系列使用者等級體系,使得使用者遷徙的成本是很高的,徹底的轉到其它平臺意味著你之前在該平臺的付出徹底的歸0。

這一點也是與視頻不同的,所以鬥魚在出去獲得了最大的流量之後,這部分流量得以盡可能的得以保留,並在之後為其所形成的馬太效應加碼。

除了使用者等級之外,是使用者的社交體系的沉澱,用戶在鬥魚平臺逐漸的形成了社交關係,依託於鬥魚魚吧等的推出,以及用戶在直播間與主播,與用戶之間彼此形成的社交沉澱,社交實際上是直播時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說,看直播內容本質是沒區別的,所以如何建立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對於用戶的沉澱是極為重要的。

而在視頻當中,是沒有這樣的社交和使用者等級體系的沉澱的,用戶的遷徙成本極低,即便是VIP選項,更多的使用者是選擇的包月,為的就是降低遷徙的成本。

此外,伴隨著“直播+”等生態內容上寬度的拉升,鬥魚逐漸的使得用戶在平臺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從遊戲直播工具,徹底的轉變為遊戲直播平臺。

隨著鬥魚的多元化內容運營,以及對於平臺生態的打造,鬥魚的用戶不再是單個大牌主播的粉絲,這同時意味著主播遷移的成本會逐漸增高。就像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臺越多人就越不願離開沙發。

而對於主播來說,其所在平臺越大,覆蓋面越廣,產業鏈越長,他所能在單純直播外所獲得的收益機會也就越多。一個簡單的例子是,NBA的球星在簽約時往往願意選擇洛杉磯、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即便這些城市球隊為他們開出薪水不如別的球隊高。原因無他,在這些大城市彙聚了更多的資源,能獲得更多的曝光量。和這些資源的結合又會提高球星本身的商業價值。

互聯網的大部分業態終究是遵循馬太效應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是互聯網業最無情也最真實的邏輯,大平臺提供更多的資源,而更多的資源拉來更多的用戶,反過來更多的用戶彙聚更多的資源。

所以,鬥魚獲得了D輪融資,並且實現了盈利,距離上市越來越近,本質上,鬥魚在遊戲直播領域已經一家獨大,這個獨大不是說隨便什麼資本的進入就會摧毀,也不是一小部分的主播變動就會摧毀,因為他已經形成了平臺級別的效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