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42歲工程師被失業後跳樓自殺:中國白領無法逃避的中年危機

這幾天頭條上最多的文章一個是袁立和《演員的誕生》節目組不斷升級的明爭暗鬥, 再一個就是關於中興42歲工程師的自殺。

看過事情經過之後, 我陷入了沉思:是什麼使得一個擁有高學歷(南開大學碩士), 良好的工作履歷(先後在華為和中興工作多年), 高智商(能做程式師的人, 智商都不會差)的正值壯年的男人無法面對, 要以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人生呢?

看過幾篇其他相關的文章, 有說他不思進取, 貪圖安逸的, 最直接的例證就是原本在華為, 工作強度大, 薪資高, 發展前景可觀, 後來去了中興, 工作強度小, 相對舒適, 但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我們不知道他從華為跳槽的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從時間上判斷, 他在華為工作多年, 跳槽到中興的時候應該已經結婚並有了孩子, 也許是為了更方便的照顧家庭, 畢竟沒有什麼比家庭更重要的,

有很大工作忙或者常年出差在外, 最後家庭婚姻破裂的人, 為了賺錢犧牲照顧家庭的責任, 就是正確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開, 他跳槽的目的就很可以理解了, 甚至是值得肯定的。

也有人說他技能單一, 除了自己幹的一攤工作, 接觸不到其他的, 一旦從事多年的技能過期了, 轉型困難。 這倒也是實情, 但是不是指責的理由。 這也是大公司的“通病”吧, 大公司有個特點:分工細緻, 任何一個員工都是從事某一部分的工作, 也就是所謂的“螺絲釘”, 這也就導致了大型企業的員工只能幾年如一日地處理自己的本職工作, 對於工作之外的其他內容, 也是兩眼一抹黑的。 一旦公司面臨轉型, 或者以往的技能已經慢慢被新技術取代(在IT行業裡更是如此),

公司肯定優先招募新生力量, 至於腦力體力都日益下降的老員工, 只能是被犧牲掉了。

唯一可以說的就是, 他內心比較脆弱, 在經歷中年事業崩塌之後, 心理無法支持, 拋棄年邁的父母, 相隨多年的妻子, 年幼的兩個孩子于不顧, 選擇了自殺這樣一個極端的方式來逃避自己的責任。

從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上面, 我們似乎能發現一些不那麼特例的, 甚至廣泛存在的東西, 那就是中國白領都無法逃避的中年危機。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社會, 沒有哪個職業或者企業能夠長遠地預測自己的未來,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止一次地上演:從90年代的國企改制, 工人下崗到如今的事業編制改革, 醫院、學校取消事業編制,

每一次或被動或主動的改革都牽涉很多人的前途和命運。 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時代命運。 相比國企和事業編, 白領的身份往往更加尷尬, 他們或是在民營企業, 或是在外資企業, 面臨的是比國企和事業編更加不確定的職場環境。

那麼, 既然知道無法逃避, 我們就必須去面對。 我認為最好的面對方式, 就是使自己保持隨時可以離開的能力。

我今年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人, 都在未雨綢繆地給自己構建工作之外的東西:有某大學輔導員週一到週五上班, 週六周日經營自己的培訓機構的、有工作之外利用自己的專長做兼職的、也有很多工作忙的人還在晚上學習到深夜考建造師和消防工程師的, 這樣的人很多, 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以後謀劃其他的出路。 就拿這個自殺的資深工程師來說, 如果他在平時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 去一些培訓機構給學生們講講程式設計, 或者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個個人工作室接一些單子, 都是不錯的方式, 日積月累, 也能取得一番成績,至少比突然被公司勸退,毫無準備,倉皇失措選擇自殺要強百倍。

斯人已逝,我們只能希望他的家人們能走出悲傷,儘快振作起來,畢竟頂樑柱走了,父母,孩子,妻子就得把他本該承擔而沒有承擔的那部分責任擔負起來,對於外人而已,在唏噓惋惜的同時,也要警醒自己:倘若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了自己頭上,我們有能力面對嗎?

也能取得一番成績,至少比突然被公司勸退,毫無準備,倉皇失措選擇自殺要強百倍。

斯人已逝,我們只能希望他的家人們能走出悲傷,儘快振作起來,畢竟頂樑柱走了,父母,孩子,妻子就得把他本該承擔而沒有承擔的那部分責任擔負起來,對於外人而已,在唏噓惋惜的同時,也要警醒自己:倘若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了自己頭上,我們有能力面對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