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機拍照取景比較,18:9、16:9、4:3有哪些不同?

↓ 一張圖瞬間瞭解, 18:9、16:9、4:3的畫面感官差異。

18:9很明顯偏細長, 下圖裝最多建築的就是18:9的畫面

4:3 看起來比較寬大, 把照片下方的座位區都裝進去了

16:9 介於中間值, 都比18:9多了一點天與地、比4:3少了一些座位區

下方是一系列圖賞, 這裡先做文字說明:這次圖賞的重點主要就是針對18:9的取景方式, 在同樣的取景位置, 把相機設定調成16:9以及4:3, 並比較不同比例的畫面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 協助大家在不同場景拍照的時候, 可以依照場景特色選定自己覺得最適合、看起來最滿意的畫面比例。

↓ 場景一:湖面倒影, 這張照片我最喜歡18:9的呈現, 中間建築與樹木連成一條中線, 把天空與湖水切成像是不同畫面的兩張照片。

↓ 場景二:街道塗鴉牆, 這張我喜歡4:3的呈現, 有一點街道反而整張照片看起來更有“路過拍一張”的fu~

↓ 場景三:城市雕塑, 有名的江南style招牌手勢雕塑就這樣座落在大樓間, 這張我喜歡18:9, 讓長型的雕塑占滿整個視覺, 他就是主角。

↓ 場景四:都市大夏, 這張我喜歡18:9的呈現, 馬路被放在畫面的底端,

像是高樓大廈在壓榨他的小劇場。 (這不就事我本人拍照當下的心情嗎XD然後有人覺得中間這棟白色大樓有點像HTC新店總部?)

↓ 場景五:秋天的楓葉, 這張我喜歡18:9的長型風格, 這麼詩情畫意的場景當然能不要有圍欄出現最好~

↓ 場景六:建築一角, 這張我最喜歡18:9的畫面, 把建築的邊角特色當作天空的畫框~

↓ 場景七:屋頂與天空,18:9的長型特色,營造一種天空與建築無左右延伸,無邊無際的感覺。

↓ 場景八:頂樓咖啡廳,這張18:9跟4:3的畫面我都很喜歡。原本用18:9想要呈現咖啡廳的悠閒與外界密密麻麻的建築對比,但4:3的畫面又多了一點咖啡廳的舒適空間、天空的寬闊。把密密麻麻的建築夾在中間,又帶出另一種衝突感。

看完這一系列的圖賞,希望大家有對拍照比例設定更有感。個人覺得,影像呈現的喜好是很主觀的。有些人固定會用1:1,方便上傳,有些人會固定用4:3,方便沖印,像我自己現在就迷上手上的HTC U11+,always用18:9取景拍照。

↓ 場景七:屋頂與天空,18:9的長型特色,營造一種天空與建築無左右延伸,無邊無際的感覺。

↓ 場景八:頂樓咖啡廳,這張18:9跟4:3的畫面我都很喜歡。原本用18:9想要呈現咖啡廳的悠閒與外界密密麻麻的建築對比,但4:3的畫面又多了一點咖啡廳的舒適空間、天空的寬闊。把密密麻麻的建築夾在中間,又帶出另一種衝突感。

看完這一系列的圖賞,希望大家有對拍照比例設定更有感。個人覺得,影像呈現的喜好是很主觀的。有些人固定會用1:1,方便上傳,有些人會固定用4:3,方便沖印,像我自己現在就迷上手上的HTC U11+,always用18:9取景拍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