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遊熱”持續升溫,出版業和影視業合作不斷拓展中尼人文交流駛上快車道

當地小學生在尼泊爾中國文化中心參觀展覽。 本報記者苑基榮攝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 中國和尼泊爾人文交流駛上了快車道。

“旅遊熱”持續升溫, 出版業和影視業合作不斷拓展。 交流形式日趨多樣化, 交流內容不斷豐富——兩國人文交流逐漸成為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柱, 滋潤著兩國人民的心田。

“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經驗”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南麓與我國接壤的內陸國家, 中尼交往歷史悠久。 西元5世紀初期, 中國高僧法顯訪尼、尼泊爾高僧佛陀跋陀羅來華翻譯佛教經典《華嚴經》, 兩國千年友誼經受了時間的考驗, 歷久彌新。

在尼泊爾“唐人街”泰米爾街, 專營尼泊爾高山茶的格拉的店內, 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塊中文書寫的招牌, 介紹店內賣的各種茶葉名字, “中國人喜歡我的茶葉, 來買的中國遊客不少。 ”店主格拉說。

位於泰米爾街繁華地段的拉薩之家西藏中心內有一家天利書店,

店內擺放著以藏文為主的各類書籍。 作為西藏自治區出版行業首家“走出去”的企業, 成立於2014年的尼泊爾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已在尼泊爾出版發行了30多種書籍, 創辦的雜誌《喜馬拉雅故事》、與西藏日報社合作出版發行的藏文週報《今日西藏》等在尼泊爾很受歡迎。

徒步遠行旅行社是金曉東2011年在尼泊爾成立的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旅行社。 他告訴本報記者, 隨著來尼泊爾旅行的中國遊客人數迅速攀升, 他的旅行社每天要接待3個旅行團。 中國遊客的到來不僅有力推動了尼泊爾旅遊業發展, 而且拉動了尼泊爾經濟。 “以前尼泊爾的中文導遊收入很少。 現在, 尼泊爾掀起‘中文熱’,

其他導遊紛紛改學中文了”, 金曉東告訴記者。

隨著中尼兩國友好關係的不斷深入發展, 越來越多的尼泊爾朋友願意學習中文和瞭解中華文化。 今年2月, 尼泊爾教育部初級漢語培訓班正式開課, 20多名教育部官員在下班後趕到加德滿都大學孔子學院集體上課學習中文。 據介紹, 除教育部外, 孔子學院還為尼泊爾外交部, 文化、旅遊和民航部以及尼泊爾軍隊總部3個部門專門開設了培訓班。

“尼泊爾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經驗, 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6年, 尼泊爾時任總理奧利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 將‘一帶一路’譽為‘繁榮之路、發展之路和貿易之路’。 2016年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尼泊爾文版在尼泊爾總統府舉行首發式,

班達裡總統親自出席並致辭。 尼官方媒體《新興尼泊爾報》借用《共產黨宣言》中的著名句式, 刊登題為‘與中國在一起, 尼泊爾失去的只是鎖鏈’的文章, 道出了加強對華合作的強烈願望。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于紅認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尼泊爾文版的出版發行是兩國出版業合作的典型案例。 不久前, 尼泊爾知名出版機構同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在北京簽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國際合作翻譯出版備忘錄, 共同翻譯出版尼泊爾文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打開瞭解現代中國的視窗”

“非常開心在學校教室裡就能看到中國電影。 我喜歡中國電影, 尤其是成龍的電影。 中國功夫非常棒!”尼泊爾珠峰英語學校8年級學生阿尤什在觀影結束後興奮地說。

尼泊爾中國文化中心今年7月舉辦第二屆尼泊爾校園中國電影節, 走進尼泊爾20餘所院校, 為學生們帶去了《夏洛特煩惱》《戰狼》《熊嶺雄風》等10餘部中國電影。 文化中心主任尹坤松介紹說, 文化中心還在尼泊爾著名旅遊城市博卡拉舉辦了年度中國電影節。 這些電影節正逐漸在當地形成品牌效應。

在加德滿都賓館打開電視機, 記者發現, 兩個尼泊爾電視臺正在播放1986年版中國電視劇《西遊記》。 由留學中國的尼泊爾醫生組建的阿尼哥協會2016年完成了對《西遊記》的翻譯和配音工作。 在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的全力支援下, 協會組織了6位元專家, 僅文字翻譯就耗時半年以上, 翻譯工作還得到了在尼泊爾教授中文的中國志願者的幫助。 協會主席塔姆告訴記者,他對中國電影《大唐玄奘》的翻譯即將完成。

此外,由中國投資的大型音樂劇《佛祖的一生》正在尼泊爾國家大劇院演出。於紅表示,這是近兩年中尼共同推動影視合作的結果。

喜歡中國電影的《加德滿都郵報》記者薩吉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電視劇和電影裡的故事打動了我們,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與中國觀眾的心靈相通。它們豐富了我們的娛樂生活,更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現代中國的視窗。”

除了中國影視作品,已舉辦了7屆的尼泊爾“中國節”累計吸引了21萬多人次尼泊爾觀眾參與,成為在尼泊爾的一張中國文化名片。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於紅表示,中尼是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尼兩國人文交流越來越呈現出寬領域、多層次特點,覆蓋越來越廣,人文交流基礎越來越厚實。教育、旅遊、影視、出版、媒體、青年、醫療衛生等文化產業各領域蓬勃發展,春風化雨,滋養著“一帶一路”建設。(本報赴尼泊爾特派記者苑基榮)

(本報加德滿都12月25日電)

《人民日報》( 2017年12月26日03版)

協會主席塔姆告訴記者,他對中國電影《大唐玄奘》的翻譯即將完成。

此外,由中國投資的大型音樂劇《佛祖的一生》正在尼泊爾國家大劇院演出。於紅表示,這是近兩年中尼共同推動影視合作的結果。

喜歡中國電影的《加德滿都郵報》記者薩吉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電視劇和電影裡的故事打動了我們,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我們與中國觀眾的心靈相通。它們豐富了我們的娛樂生活,更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現代中國的視窗。”

除了中國影視作品,已舉辦了7屆的尼泊爾“中國節”累計吸引了21萬多人次尼泊爾觀眾參與,成為在尼泊爾的一張中國文化名片。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於紅表示,中尼是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尼兩國人文交流越來越呈現出寬領域、多層次特點,覆蓋越來越廣,人文交流基礎越來越厚實。教育、旅遊、影視、出版、媒體、青年、醫療衛生等文化產業各領域蓬勃發展,春風化雨,滋養著“一帶一路”建設。(本報赴尼泊爾特派記者苑基榮)

(本報加德滿都12月25日電)

《人民日報》( 2017年12月26日03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