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巨頭重回線下,有場景優勢的體育產業怎麼抓住機會?

線下的風險肯定是大於線上的, 線下代表了行為, 伴隨著這種行為會產生新的風險, 所以我們的一個業務重點就是場景風險。

中國球迷現在處於不同的階段, 要把看熱鬧的球迷轉化成看門道的球迷。

之前是沒有任何一個健身艙的形態的, 我們是生生硬造出來的。

最近一個月, 互聯網巨頭在新零售“戰場”上的爭奪越發白熱化。 在這方面, 阿裡巴巴佈局最早。 從2016年10月馬雲在阿裡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新零售概念開始, 阿裡巴巴先後入股了銀泰商業、新華都等。 今年11月, 阿裡巴巴宣佈入股歐尚和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

並在半個月多後即對高鑫零售提出私有化。 12月11日, 永輝超市發佈公告稱, 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擬通過協定轉讓方式受讓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5%股份;同日, 京東和五星電器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線下場景重回巨頭們視線的核心原因在於,

線上紅利期早已過去, 線下價值被重新挖掘。 而在所有消費場景裡, 天然和線下緊密相連的體育是獲取高性價比流量的最佳入口之一。 大的風潮之下, 傳統體育中以運動品牌、體育培訓、戶外等為代表的領域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其中的服務提升和產品優化都存在機會;新興的體育項目中, 健身、電競等也湧現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如何在細分領域中找到新的消費場景?如何挖掘傳統產業裡的新機會?懶熊體育找到幾家在“特殊”賽道的公司創始人, 聽聽他們怎麼說。

晁曉娟, 保准牛創始人

其實一直到今年年初我們才開始真正推出體育保險, 發現這裡面的需求是很大的。

我們找細分的方向主要看三個方面:第一是看大趨勢往上走的,

體育現在就是這樣, 從政策到全民的意識都是向上的;第二個我們要看這個剛需是不是足夠剛;第三就是看供給, 市場上有沒有足夠的產品在提供。

體育是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個領域, 對我們來說是有先發優勢的。

保險現在屬於體育的後市場, 傳統的保險業對新生的產品去做定制化會很麻煩。 很多標準化產品通常不匹配需求, 去做定制化的產品又得去對接技術人員, 產品推出的時間週期就更長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解構, 去把產品的運營模型給拆解出來, 然後定制產品。

對我們來說的一個好處是, 現在新零售起來了。 這裡面的核心是什麼?是線下流量更便宜。

移動互聯網過去這麼年的紅利已經沒了, 但是線下像辦公室的零食貨架這些, 只要你把產品放進去就會有流量進來, 所以你發現發起新零售概念的那幫人就是做線上的那一批, 線上洗完了以後返回來再把線下洗一遍。

大家從線下去找新場景和流量入口。 對我們來說, 線下的風險肯定是大於線上的, 線下代表了行為, 伴隨著這種行為會產生新的風險, 所以我們的一個業務重點就是場景風險。 我們的優勢也是這個, 基於新興的場景去定制場景的專屬風險。

梅良, 天眾體育創始人

數字競猜是個新興的市場, 對這個市場裡的玩家來說先要一起邁出這一步。 現在新的消費方式的改變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多好處的,

比如移動互聯網降低了支付門檻, 大家對於移動支付會比較習慣, 支付方式也就更加順利。

前期其實有很多基礎設施沒有完善, 大家走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我們的第一步還是球迷, 是一個to C的過程, 通過範特西的玩法來聚集球迷。 現在就是把我們自己的內容結合到現有的消費中去形成閉環, 比如我們和騰訊合作, 就使用騰訊內部的K幣, 對騰訊的用戶來說就沒有任何消費障礙。

對我們來說, 近兩年就是要培養用戶, 從金字塔的底端培養到頂端。 中國球迷現在處於不同的階段, 天眾體育要做的是把看熱鬧的球迷轉化成看門道的球迷。 我相信這樣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 中國可能還是有一段時間要走, 但我相信這個時間會短一點。

一個例子是,2009年我在耐克的時候簽了一個馬拉松賽事,最後是把票送到很多媒體才勉強人數達到預定的80%,現在半專業的馬拉松選手都已經排不上號了。既然跑步這種枯燥的運動能轉變成一種風尚,相信我們這種資料競猜也會走出來。

畢振,覓跑科技創始人

消費趨勢的變化和升級對覓跑來說有一定的鼓勵,包括現在的大環境和國家政策方針的方向都是有好處的。各種維度的變化讓消費者消費更加關注自身,運動人群的增量一定是越來越大的。

體育本身就是重線下的,不可能在網上去鍛煉身體。現在互聯網公司也在學著做重,只有做重了才會有一定門檻,才不會一夜之間被顛覆或反超,之前那種通過線上流量統一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線下是一個門檻和商業模式的積累,對業務模式的發展也是一個壁壘保障。線下的量起來以後規模效應就出來了。

各種商業模式的本質一定要有需求,基於這個商業模型才會有創新。覓跑之前是沒有任何一個健身艙的形態的,我們是生生硬造出來的,這個形態就是一種創新形式。在找到新的需求點以後,就是在創新過程中解決一些問題,我們現在解決的就是一些基本的運動需求,往後就是根據大家的需求去做提升或者是服務。

所以我們定義自己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希望打造一個產品來改變大家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本質上就是希望覓跑從一個名字變成一個動詞,存在於大家的生活之中。比如說你想到運動,你會說“到樓下去覓跑吧”。我們是希望做成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叫自己覓跑運動艙,是希望拉低健身這個門檻,拉低到運動和鍛煉的範疇,讓人們先動起來,然後向更廣泛的方向去發展,本質上和健身零售化有一定出入。覓跑現在做的幾個方向中,一個是城市的擴張,圈地打市場,再就是注重使用者的體驗和產品的反覆運算,這個是目前來說最關注的兩個方向。

12月22日,懶熊體育將在2017中國體育產業嘉年華上舉辦「大消費時代的體育創業風險與機遇」主題論壇,覓跑創始人畢振、天眾體育創始人梅良、保准牛創始人晁曉娟和探路者董事長王靜,將與現場的100多家投資機構、近千名創業公司共同探討和分享他們的經歷和思考。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www.lanxiongsports.com

一個例子是,2009年我在耐克的時候簽了一個馬拉松賽事,最後是把票送到很多媒體才勉強人數達到預定的80%,現在半專業的馬拉松選手都已經排不上號了。既然跑步這種枯燥的運動能轉變成一種風尚,相信我們這種資料競猜也會走出來。

畢振,覓跑科技創始人

消費趨勢的變化和升級對覓跑來說有一定的鼓勵,包括現在的大環境和國家政策方針的方向都是有好處的。各種維度的變化讓消費者消費更加關注自身,運動人群的增量一定是越來越大的。

體育本身就是重線下的,不可能在網上去鍛煉身體。現在互聯網公司也在學著做重,只有做重了才會有一定門檻,才不會一夜之間被顛覆或反超,之前那種通過線上流量統一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線下是一個門檻和商業模式的積累,對業務模式的發展也是一個壁壘保障。線下的量起來以後規模效應就出來了。

各種商業模式的本質一定要有需求,基於這個商業模型才會有創新。覓跑之前是沒有任何一個健身艙的形態的,我們是生生硬造出來的,這個形態就是一種創新形式。在找到新的需求點以後,就是在創新過程中解決一些問題,我們現在解決的就是一些基本的運動需求,往後就是根據大家的需求去做提升或者是服務。

所以我們定義自己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希望打造一個產品來改變大家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本質上就是希望覓跑從一個名字變成一個動詞,存在於大家的生活之中。比如說你想到運動,你會說“到樓下去覓跑吧”。我們是希望做成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叫自己覓跑運動艙,是希望拉低健身這個門檻,拉低到運動和鍛煉的範疇,讓人們先動起來,然後向更廣泛的方向去發展,本質上和健身零售化有一定出入。覓跑現在做的幾個方向中,一個是城市的擴張,圈地打市場,再就是注重使用者的體驗和產品的反覆運算,這個是目前來說最關注的兩個方向。

12月22日,懶熊體育將在2017中國體育產業嘉年華上舉辦「大消費時代的體育創業風險與機遇」主題論壇,覓跑創始人畢振、天眾體育創始人梅良、保准牛創始人晁曉娟和探路者董事長王靜,將與現場的100多家投資機構、近千名創業公司共同探討和分享他們的經歷和思考。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www.lanxiongsports.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