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學積極應對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帶來的挑戰

中國教育線上訊 12月16日, 由中國教育線上、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主辦的“2017年新中高考改革背景下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論壇”在杭州學軍中學舉辦。

左起:陳驍、嚴一平、張禹、楊士軍、王旭東

為更深刻地探討立德樹人背景下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 由上海教育雜誌社總編輯陳驍主持的圓桌沙龍在下午舉行, 出席圓桌討論的嘉賓有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嚴一平、山東青島實驗高中副校長張禹、上海復旦附中副校長、復旦二附中校長楊士軍、浙江省溫州市教育評估院品質評價科科長、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委員會委員王旭東, 嘉賓們就如何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以及育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嚴一平:能力培養我的理解就是鍛煉, 平臺很重要, 一個人的發展關鍵是應該有健全的人格, 無論是領導力也好、合作能力也好,

積極向上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這樣才會有親和力、才會有魅力。

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也很重要, 就是自我的評價, 有的人往往評價不准, 要麼把自己看的太低, 過分的壓抑, 也有的人太看好自己, 太自大了, 這樣對將來發展都是不利的。 學生將來要發展好, 人格的健全和正確的自我定位, 再加上各種歷練, 學校應該創設一些平臺, 我們現在很關注社團, 關注學生自我管理, 關注社會實踐, 這些平臺是需要打造好的, 讓他在實踐過程當中歷練, 在自我管理的時候也可能碰到人際關係問題。 在社團活動當中, 也可能碰到合作問題, 讓學生進行體驗是更重要的。

張禹:關於這四種能力, 對於認知來說, 機器都可以做到的,

關鍵是能力。 要實現這幾個能力, 關鍵是讓孩子幹他自己願意幹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把成年人、家庭, 甚至社會的標準硬加在孩子身上, 包括現在高考改革, 是原來教育教學讓學生不願意在課堂裡呆, 大人把社會的東西一定要硬加給孩子, 很多家長讓孩子複製一個自己, 孩子不可能做你原來重複的事情。

關鍵是讓孩子做自己願意做的, 學校要構建足夠豐富的課程, 讓學生能夠參與。 如果能夠參與的活動、課程越豐富, 這個時候再回到課堂中, 最關鍵的是尊重孩子, 讓他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楊士軍:第一, 確實要給他們載體, 如果孩子就是關在教室裡開展課程, 肯定受到局限, 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給孩子提供多種可能的平臺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第二, 要有設計, 什麼樣的時間做什麼樣的事情, 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是自己管自己的設置, 把大人的思維放進去肯定不行。

上海對創新很重視, 楊浦區叫做知識創新城區, 旁邊大學、科研院所比較多, 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周圍的實驗室、先進研究院所等簽了一些基地, 這些基地的課程老師就可以利用他們業餘的時間或者課程的時間進行深入學習, 這樣把最前沿的東西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遊學很好達到。 當然, 還可以到省外去, 甚至到國外去, 一個立體化的學習, 原來我們只關注遠方, 現在我們落到實際。

王旭東:四個關鍵能力雖然剛剛提出來, 也許有的校長覺得很遙遠,

我覺得已經在發生了, 特別是浙江、上海的新高考已經提出了, 7選3, 課程的選擇和專業抓鉤、和將來的職業掛鉤, 從高一開始人生規劃, 一直到高考結束、高考志願填好, 都要去做。

三位一體的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 這裡高校的招生主要考四個關鍵能力, 自主招生也側重這個能力, 而且分值很大, 自主招生獲得資格相當於20-90分的加分, 三分一體占30%的分數, 這個就需要考創新能力, 自主招生有兩個加分:一是學科特長;二是創新, 而這一些都是學校要做的, 名校要做, 普通學校也要做。 2016年清華北大這些好的學校在浙江招生的時候, 裸考只招70人左右, 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600多人, 清華北大在浙江裸考23個, 三位一體招了200多個, 2017年一些名校, 像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在浙江計畫數910,裸考只有62個,這個角度來說培養四個關鍵能力不是遙遠的事情,也不是將來的,也是現在進行時。

陳驍:嚴校長講四種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實踐來發展這樣一些能力,張校長的意見是發展能力要通過足夠豐富的課程來實現,楊校長提供很多方法、手段,也提出要培養關鍵能力,很重要的還是解決負擔的問題,解決時空的問題。王老師提供了非常多的資料,進一步強調關鍵能力的培養是有機體。

在三位校長辦學過程當中,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也好、發展學生綜合素養也好,有沒有遇到非常大的困難,這些困難是什麼,學校在用什麼方法解決?

楊士軍:我們學校比較特別,背靠復旦大學,家長學術水準都比較高,相對來說比較開明,比較認同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我們從初中開始給學生更寬廣的教育,這個和復旦大學這幾年特別注重通識教育相關,另外對基礎教育的認識,應該是全面發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第一,一定要確保現在中考和高考需要的成績,我們注重三個有效:有效的課程、有效的教學、有效的作業,讓孩子們把時間省出來,節省出來的時間是可以做一些更有利於夯實他們長遠發展的事情。

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說現在上海已經參與了國家的研學行走,學生在40個正常教學時間去的,國家要求也是這樣,這個時間怎樣協調?還有安全的問題、收費的問題,義務教育不能亂收費的,這種政策的東西,這種後續的保障我們不得不考慮。

第二,從學校實際來說,如果給上級部門提建議,大家呼聲很高,要讓教育家辦學校,外面的金箍咒稍微松一些,給願意做事情的校長或者學校更多的支持和鬆綁,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訴求。

張禹:困難各個學校基本上差不多,在現在的社會呼籲中,特別是學生的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各個學校在資源上都感覺到很缺乏,在資源上這是學校巨大的困難,學校想了很多辦法整合社會資源,但是對於學校來說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有限,這是在客觀條件上的一個最大的困難。

在做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困難,就是自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老師很難突破名校的情節,哪個學校都想多送幾個清華北大、復旦交大,而我們往往拿著這種目標在學校作為衡量,作為學生來說很受傷的,教育工作者要多考慮這些。每天清華北大,使這麼多的學生每天背負這麼大的負擔,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提醒自己,要把這個事兒放下來,這個困難來源於自身。

嚴一平:困難的事情是兩個,第一,自我定位問題。我們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什麼能力都能夠培養出來嗎?有的時候不能過度培養,這個度的把握比較難。第二,學業和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處理上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我們有一個學生會幹事,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是學習上一般,家長就會有這樣的壓力,要求孩子先把書讀好。傳統文化的衝擊還是能夠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可能要和家長交流如何來培養孩子:第一,不要過度講將來要做什麼,壓力太大,因為很多是天生的,所以千萬不要過度開發,創新人才是一個氛圍,是一個文化。第二,教育觀念需要和家庭教育聯繫起來。

陳驍:從各位校長的反應當中,學校要推進一些能力培養方面的東西帶來了一些障礙,幾位校長都在積極應對挑戰,並且有一些具體措施。

我想問一下王老師,您是一個評估專家,有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些能力培養了,我們究竟怎樣來評估或者怎樣來評價,來證明我們這些孩子能提有了長足的發展。

王旭東:評價是最難的,也是最難攻克的,評價不要在乎創新能力強弱,我更覺得參與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創造發明,不要在乎一定要發明什麼,一定要拿到專利,獲得發明創造的方法、體驗、過程比任何都重要,我們評價是評價過程參與以及積極性、收穫。包括職業教育也是一樣,現在孩子想當什麼,想當醫生,說明他不會當醫生,他有這個想法,並付之行動,我們通過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促進功能,校長要改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把四個關鍵能力的要素和活動專案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這樣我覺得就夠了。

陳驍:謝謝專家的分享,大家收穫非常多,而且我覺得到現在為止大家已經非常聚焦,非常達成共識。高考確實是一個指揮棒,引導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但是改革是一場永遠沒有盡頭的奔跑。當今社會教育價值觀遠未形成,面對外部壓力校長很難毫不妥協,但是一個堅守教育專業立場,具有高度責任感和文化自覺的教育工作者也會在觀念交織中尋找根據地,學校就是我們的根據地,從細節入手,終將形成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

像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在浙江計畫數910,裸考只有62個,這個角度來說培養四個關鍵能力不是遙遠的事情,也不是將來的,也是現在進行時。

陳驍:嚴校長講四種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實踐來發展這樣一些能力,張校長的意見是發展能力要通過足夠豐富的課程來實現,楊校長提供很多方法、手段,也提出要培養關鍵能力,很重要的還是解決負擔的問題,解決時空的問題。王老師提供了非常多的資料,進一步強調關鍵能力的培養是有機體。

在三位校長辦學過程當中,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也好、發展學生綜合素養也好,有沒有遇到非常大的困難,這些困難是什麼,學校在用什麼方法解決?

楊士軍:我們學校比較特別,背靠復旦大學,家長學術水準都比較高,相對來說比較開明,比較認同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我們從初中開始給學生更寬廣的教育,這個和復旦大學這幾年特別注重通識教育相關,另外對基礎教育的認識,應該是全面發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第一,一定要確保現在中考和高考需要的成績,我們注重三個有效:有效的課程、有效的教學、有效的作業,讓孩子們把時間省出來,節省出來的時間是可以做一些更有利於夯實他們長遠發展的事情。

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說現在上海已經參與了國家的研學行走,學生在40個正常教學時間去的,國家要求也是這樣,這個時間怎樣協調?還有安全的問題、收費的問題,義務教育不能亂收費的,這種政策的東西,這種後續的保障我們不得不考慮。

第二,從學校實際來說,如果給上級部門提建議,大家呼聲很高,要讓教育家辦學校,外面的金箍咒稍微松一些,給願意做事情的校長或者學校更多的支持和鬆綁,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訴求。

張禹:困難各個學校基本上差不多,在現在的社會呼籲中,特別是學生的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各個學校在資源上都感覺到很缺乏,在資源上這是學校巨大的困難,學校想了很多辦法整合社會資源,但是對於學校來說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有限,這是在客觀條件上的一個最大的困難。

在做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困難,就是自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老師很難突破名校的情節,哪個學校都想多送幾個清華北大、復旦交大,而我們往往拿著這種目標在學校作為衡量,作為學生來說很受傷的,教育工作者要多考慮這些。每天清華北大,使這麼多的學生每天背負這麼大的負擔,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提醒自己,要把這個事兒放下來,這個困難來源於自身。

嚴一平:困難的事情是兩個,第一,自我定位問題。我們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什麼能力都能夠培養出來嗎?有的時候不能過度培養,這個度的把握比較難。第二,學業和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處理上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我們有一個學生會幹事,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是學習上一般,家長就會有這樣的壓力,要求孩子先把書讀好。傳統文化的衝擊還是能夠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可能要和家長交流如何來培養孩子:第一,不要過度講將來要做什麼,壓力太大,因為很多是天生的,所以千萬不要過度開發,創新人才是一個氛圍,是一個文化。第二,教育觀念需要和家庭教育聯繫起來。

陳驍:從各位校長的反應當中,學校要推進一些能力培養方面的東西帶來了一些障礙,幾位校長都在積極應對挑戰,並且有一些具體措施。

我想問一下王老師,您是一個評估專家,有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些能力培養了,我們究竟怎樣來評估或者怎樣來評價,來證明我們這些孩子能提有了長足的發展。

王旭東:評價是最難的,也是最難攻克的,評價不要在乎創新能力強弱,我更覺得參與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創造發明,不要在乎一定要發明什麼,一定要拿到專利,獲得發明創造的方法、體驗、過程比任何都重要,我們評價是評價過程參與以及積極性、收穫。包括職業教育也是一樣,現在孩子想當什麼,想當醫生,說明他不會當醫生,他有這個想法,並付之行動,我們通過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促進功能,校長要改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把四個關鍵能力的要素和活動專案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這樣我覺得就夠了。

陳驍:謝謝專家的分享,大家收穫非常多,而且我覺得到現在為止大家已經非常聚焦,非常達成共識。高考確實是一個指揮棒,引導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但是改革是一場永遠沒有盡頭的奔跑。當今社會教育價值觀遠未形成,面對外部壓力校長很難毫不妥協,但是一個堅守教育專業立場,具有高度責任感和文化自覺的教育工作者也會在觀念交織中尋找根據地,學校就是我們的根據地,從細節入手,終將形成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