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可以申請提前退休,而且退休待遇不受影響有這幾類人!

我國現行企業職工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的退休年齡, 是從上世紀50年代頒佈《勞動保險條例》後實施的, 當時我國的人均壽命不足50歲。 同時, 對因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和部分從事特殊工種崗位的職工適當降低了退休年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 退休年齡偏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相應推遲退休年齡, 不僅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不斷下降的趨勢, 有利於延長中國人口紅利期, 有利於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並有效利用, 也有利於增加勞動者退休後的收入, 適當減輕養老金支付壓力, 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一、對於繁重體力勞動者等群體, 目前實施提前退休政策

按照現行政策,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 連續工作滿10年的, 可以按規定辦理提前退休。 與此同時, 有關企業應加大投入, 通過改進生產流程、改善用工環境, 降低勞動強度、內部調整崗位等措施來加強勞動保護, 減少對職工身體的直接傷害, 並通過提高工資待遇、實行特崗補貼、定期體檢療養等措施,

予以適當的事後補償。

二、對於女幹部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實行延遲退休政策

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中的正、副縣處級及相應職務層次的女幹部, 事業單位中擔任黨務、行政管理工作的相當於正、副處級的女幹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

年滿60周歲退休, 這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男女同齡60周歲退休。 但是, 這些女幹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如本人申請, 可以在年滿55周歲時自願退休。

張老師是一位女教師, 具有高級教師職稱, 今年已經年滿55歲了。 張老師考慮到自己身體還好, 孩子已經在外地成家。 退休後也沒什麼事做, 可能反而很孤單。 再加上現在在職教師每年都有一筆較為可觀的績效工資。 於是張老師向學校校長申請延遲幾年退休, 沒想到學校校長竟然同意了。 而同樣今年55歲的王老師也去申請延遲退休, 校長卻沒有答應, 原因是王老師還是一級教師職稱。 因為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

要年滿60周歲退休, 但是可以申請55歲退休。

公務員面試熱點:江歌案引發的思考

【熱點背景】

一年多以前, 發生了留日女生遇害案, 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中野家中遇害事件。 事發後日本警方對案件進行調查, 24日晚間, 日本警方對外通報稱, 以殺人罪對中國籍男性留學生陳世峰發佈逮捕令, 指控其殺害了中國女留學生江歌。 日本警方也證實了江歌母親的懷疑, 犯罪嫌疑人陳世峰正是江歌室友的前男友。 一年以後, 由《局面》拍攝的江歌母親江歌室友劉鑫對話的採訪視頻讓江歌案重回了大眾視野, 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

【綜合分析】

這個案件法律事實目前還不盡明瞭, 但道德層面的是非曲直卻也值得討論。 道德評判與道德審判的界限在哪?輿論介入與輿論審判的平衡點在哪裡?我們共同追求的正義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實現?而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各大媒體都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人民日報作為政府門戶網站也參與了其中的討論。大概有以下幾種聲音:

一、案發至今,其實產生了兩件相互關聯但又彼此獨立的事件:一件是江歌被害案,這是法律事件,由日本管轄,當然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可根據中國法律予以追訴;另一件是劉鑫及其父母在案發後的表現,這是一個道德事件。目前網上討論集中在後者,這是觸動大家敏感神經的關鍵,劉鑫一家的事後行為擊穿了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線。

二、圍觀群眾有一種樸素的直觀的正義感,也能對人心世道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是道德觀的基礎,也說明是非曲直有一種直觀的、基本的判斷標準。不過具體到個案上,不單指江歌劉鑫這個個案,而是所有的個案,我們評價時,或許都還需要更多審視複雜微妙的情境,防止簡單粗暴的情緒,哪怕這種情緒是以正義之名的。

三、“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還有一個問題,對於輿論道德譴責的壓力,有些人也許早已經自我原諒、麻木不仁了。我們說,“法律是底線的道德”,就是要把那些突破人倫底線的行為,納入到法律規範懲治的範圍中來。社會治理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包括法律,也包括道德。

【中公點評】

此熱點事件很有可能成為一道面試考題:對於留日學生江歌被殺案,其母親向案件當事人之一江歌室友發起了人肉搜索,以期她能夠正面回應此問題,你怎麼看?那麼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廣大考生切忌,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對於事件清晰的判斷和站在政府中立角度的獨立思考。而上面中公教育給大家歸納的三點可以作為大家回答這道題目的參考內容。

人民日報作為政府門戶網站也參與了其中的討論。大概有以下幾種聲音:

一、案發至今,其實產生了兩件相互關聯但又彼此獨立的事件:一件是江歌被害案,這是法律事件,由日本管轄,當然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可根據中國法律予以追訴;另一件是劉鑫及其父母在案發後的表現,這是一個道德事件。目前網上討論集中在後者,這是觸動大家敏感神經的關鍵,劉鑫一家的事後行為擊穿了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線。

二、圍觀群眾有一種樸素的直觀的正義感,也能對人心世道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是道德觀的基礎,也說明是非曲直有一種直觀的、基本的判斷標準。不過具體到個案上,不單指江歌劉鑫這個個案,而是所有的個案,我們評價時,或許都還需要更多審視複雜微妙的情境,防止簡單粗暴的情緒,哪怕這種情緒是以正義之名的。

三、“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還有一個問題,對於輿論道德譴責的壓力,有些人也許早已經自我原諒、麻木不仁了。我們說,“法律是底線的道德”,就是要把那些突破人倫底線的行為,納入到法律規範懲治的範圍中來。社會治理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包括法律,也包括道德。

【中公點評】

此熱點事件很有可能成為一道面試考題:對於留日學生江歌被殺案,其母親向案件當事人之一江歌室友發起了人肉搜索,以期她能夠正面回應此問題,你怎麼看?那麼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廣大考生切忌,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對於事件清晰的判斷和站在政府中立角度的獨立思考。而上面中公教育給大家歸納的三點可以作為大家回答這道題目的參考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