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真新論|浙大教授沈華清:大學生應從技、道、心三個層次來認識學習

編者按: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 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 本期, 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沈華清副教授的《“技道心”三層次的學習之道》一文。 觀點的碰撞, 智慧的交鋒, 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作為一個八十年代從農村上來的大學生, 讀過物理, 讀過工科, 幹過十年廣告, 做了近十五年的教師, 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和思考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大學裡的學習, “技、道、心”既是個人學習的體會總結, 也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把握的原則和立場。

讀大學時, 學生常常疑惑, 為何我們要學習這麼多東西?學習了這麼多東西有用嗎?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 等到了三十多歲我沒有了疑惑, 但是依然沒有考慮清楚如何說服學生, 也沒有清晰地理出如何理解、如何看待這些課程內容的關係, 大概在2007年, 我梳理出三個核心詞, 其實好像也看不出什麼核心, 也就是我讀了韓語《師說》裡結合之後而進行的重新闡釋。

“技道心”, 技, 立命之本;道, 融通之要;心, 度己度人。 此中的“度”可以通“渡”, 可以做擴展看。 西方開創大學之初是針對貴族教育, 而今大學絕不是只用培養貴族的方式來做藉口來阻擋技能需求的需求和重視。 無論貴族還是平民的子弟, 都有獨立的生存意識和生存能力培養, 而“技”所對應指出的就是進入社會的基本生存能力, 也就是學會怎麼養活自己, 因此, 也是首要的任務, 屬於“立命之本”。 也許當下的很多教師不屑于此, 然而, 倘若你沒有教學的本事, 你又資格站在教師這個位置上嗎?很多蔑視“技能”教學的人恰恰是無知的人,

所有人類的物質進步恰恰在於技能的進步和革新引發的。 任何一個崗位都有相對應的技能學習、訓練以及完善問題。 也可能有人說, 文科怎麼訓練“技”呢?難道寫一篇符合規範的文章不算“技”嗎?基本的寫作能力不算是技術嗎?去當一個文員或辦公室人員, 不需要你記錄、整理、彙報資料的基本技能嗎?

即使你當一個文員, 你也可以學會簡單的文字排版, 使人讀起來閱覽流暢, 一目了然, 你也可以文辭華章, 推理邏輯, 說理析事, 讓人一目了然。 你也可以擅於圖文並茂, 引經據典, 讓人嘗新悅目、心服口服。 有人甚至說, 我大不了去當農民, 一個農民的技能就簡單了?你要插秧、灌溉、除草、施肥、除蟲、收割, 更會遭遇天有不測風雲之變化, 你如何以對?你知道怎麼樣的田好?你又知道怎麼樣的大米價高呢?如果你不懂這些, 如何種出高品質的大米?也許大部分的工科學生會說, 我們學得就只是“技”, 你真的學到了“技”嗎?你學到的“技”能創造價值了嗎?學到能被社會認可的“技”了嗎?為何李克強總理宣導全社會要提高“工匠”意識和“工匠精神”呢?因為,

任何的技都有不同的境界, 當你意識到“技”的重要性, 才可能用“心”去思考;當你意識“技”的層次性, 你才可能會用“心”去提高你的技能。 當你不斷提高, 達到通達的境界, 那就是古人所說的“技, 近乎道”。

中國哲學的核心在於道,一聽到道,大家都不能理解,甚至有覺得有點“盲從古人”之感。老子的《道德經》不是“道德”一個詞的經,是道經和德經的“合訂本”。道的意識其實是陰陽一體的自然本質,也是陰陽兩向的思維方式。有陰陽,則有分辨,陰陽也是自相似的思維結構。不管你信還是不信,作為工具,陰陽雙向一體的思維方式就存在於人類的語言之中。道的意識的重要性,在於所有商品的評價都來源我們的陰陽判斷之中,這為你的技就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意識到有增有減,有快有慢。道的自相似也可以為你在不同的領域提供了適應性的快速融入的可能性和勇氣。我們的成語“庖丁解牛”就是從技上升到道的過程。宰牛看是技術活,你以為就是使用刀的問題,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牛的結構和用刀的狀態,你能遊刃有餘否?假如庖丁不能殺牛了,殺豬怎麼樣?相信庖丁也能很快地用到遊刃有餘,這就是意識到融通的意義。

《庖丁解牛》

到大學讀書時,或者說在每位讀書或工作中,大家都會聽到家長或長輩的叮囑:你讀書要多“用心”點哦。然而,你也許當一種囑咐,但是你思考過如何用“心”嗎?這裡的“心”,可以作為人自我意識用的“器具”。如果你意識到用“心”,那麼你每天經過同一地點,你會看到不同的人物與環境的變化。如果你是搞植物或生物的,你意識到草木的成長和枯萎;如果你是搞設計的,你會意識到環境景觀的審美好壞;如果你是搞建築的,你會意識到建築改造的可能;如果你是搞氣象的,你會意識到即將到來可能的氣象萬千。

如果你做到了這點,我想你應該屬於會用“心”的人,世界的萬事萬物存在普遍的聯繫,這種聯繫所表現出道的存在,你有心才會意識,才相信自己會發現的可能。這是用“心”的基礎的一面,但是我們人與人是有意識,在日常的過程中,心思起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判斷。因此,用“心”才會度人度己,也才能渡人渡己。

揣度自己的心,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思考;揣度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意識或思維的邏輯錯誤。揣度自己才有助於認識他人類似的想法和態度,這樣就容易理解了別人的態度為何如此,理解他人成熟或不成熟的原因。坐看風雲起,臥聽心語飛。只有知道了這樣的用心,你就能在心潮低落處為自己尋找新的思域,尋找心靈的舒展處。能渡己,也能渡人,幫助他人走出困惑之境。當你將上課的用“心”與生活遊樂時的用“心”結合起來,你的知與識才能合二為一,你的知識就活用起來,融通一道。

如果覺得上面有點說教,那麼你可以試著做一下用我所說的用“心”,你一定感到腦洞打開的。那麼,這三字經如何用於對待大學全面性的課程?你也許常抱怨有些課程無聊,你只要用三字去分類這門課,它屬於哪一類?同一門課中,那些內容屬於“技”的層面,哪些屬於“道”的層面,哪些又屬於“心”的層面。如果這樣去想,這些課就變得有意思了,即使是老師講得不那麼的精彩,你也可以想到不同的思考維度,由此,你的眼界就開闊起來,知識會融通起來。老師講得不好,你可以學得更好;老師沒有技,你可以有;老師用心,你用道。一旦你意識到可以自行深入地思考,你完全可以去自行探索這個世界了,與這個學校的任何老師聊聊你的學術思考、聊聊你的理想和人生。

本文作者:沈華清,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中國哲學的核心在於道,一聽到道,大家都不能理解,甚至有覺得有點“盲從古人”之感。老子的《道德經》不是“道德”一個詞的經,是道經和德經的“合訂本”。道的意識其實是陰陽一體的自然本質,也是陰陽兩向的思維方式。有陰陽,則有分辨,陰陽也是自相似的思維結構。不管你信還是不信,作為工具,陰陽雙向一體的思維方式就存在於人類的語言之中。道的意識的重要性,在於所有商品的評價都來源我們的陰陽判斷之中,這為你的技就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意識到有增有減,有快有慢。道的自相似也可以為你在不同的領域提供了適應性的快速融入的可能性和勇氣。我們的成語“庖丁解牛”就是從技上升到道的過程。宰牛看是技術活,你以為就是使用刀的問題,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牛的結構和用刀的狀態,你能遊刃有餘否?假如庖丁不能殺牛了,殺豬怎麼樣?相信庖丁也能很快地用到遊刃有餘,這就是意識到融通的意義。

《庖丁解牛》

到大學讀書時,或者說在每位讀書或工作中,大家都會聽到家長或長輩的叮囑:你讀書要多“用心”點哦。然而,你也許當一種囑咐,但是你思考過如何用“心”嗎?這裡的“心”,可以作為人自我意識用的“器具”。如果你意識到用“心”,那麼你每天經過同一地點,你會看到不同的人物與環境的變化。如果你是搞植物或生物的,你意識到草木的成長和枯萎;如果你是搞設計的,你會意識到環境景觀的審美好壞;如果你是搞建築的,你會意識到建築改造的可能;如果你是搞氣象的,你會意識到即將到來可能的氣象萬千。

如果你做到了這點,我想你應該屬於會用“心”的人,世界的萬事萬物存在普遍的聯繫,這種聯繫所表現出道的存在,你有心才會意識,才相信自己會發現的可能。這是用“心”的基礎的一面,但是我們人與人是有意識,在日常的過程中,心思起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判斷。因此,用“心”才會度人度己,也才能渡人渡己。

揣度自己的心,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思考;揣度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意識或思維的邏輯錯誤。揣度自己才有助於認識他人類似的想法和態度,這樣就容易理解了別人的態度為何如此,理解他人成熟或不成熟的原因。坐看風雲起,臥聽心語飛。只有知道了這樣的用心,你就能在心潮低落處為自己尋找新的思域,尋找心靈的舒展處。能渡己,也能渡人,幫助他人走出困惑之境。當你將上課的用“心”與生活遊樂時的用“心”結合起來,你的知與識才能合二為一,你的知識就活用起來,融通一道。

如果覺得上面有點說教,那麼你可以試著做一下用我所說的用“心”,你一定感到腦洞打開的。那麼,這三字經如何用於對待大學全面性的課程?你也許常抱怨有些課程無聊,你只要用三字去分類這門課,它屬於哪一類?同一門課中,那些內容屬於“技”的層面,哪些屬於“道”的層面,哪些又屬於“心”的層面。如果這樣去想,這些課就變得有意思了,即使是老師講得不那麼的精彩,你也可以想到不同的思考維度,由此,你的眼界就開闊起來,知識會融通起來。老師講得不好,你可以學得更好;老師沒有技,你可以有;老師用心,你用道。一旦你意識到可以自行深入地思考,你完全可以去自行探索這個世界了,與這個學校的任何老師聊聊你的學術思考、聊聊你的理想和人生。

本文作者:沈華清,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