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學美澳,卻放棄美國先進科研條件回國?這位大師級畜牧專家的事業造福千萬養豬戶

提起豬, 不少人眼中浮現出的, 都是小豬粉嫩嬌憨的形象:拱著個小鼻子, 對著你哼哼直叫;圓滾滾的小身體, 隨著小短腿在地上跑動, 一顫一顫的, 讓人不禁心生歡喜。 最近票圈也因為一隻叫佩琪的小豬淪陷, 佩琪竟成了我們最愛的表情包!

可是, 當小豬攜帶上某種不知名的病毒, 渾身散發著惡臭, 甚至紛紛死亡, 在你眼前的不再是昔日的表情包寵兒, 而是一堆望而生畏的屍體,

你還會一如既往地靠近它們嗎?

然而, 這位浙大學長——王一成, 兩次留學國外, 放棄國外優渥生活, 毅然回國, 接近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病死豬, 成為了一名大師級的畜牧專家!

對王一成而言, 養豬場就是他的“戰場”。 因為工作過於辛勞, 王一成先生被診斷為胃癌晚期。

2017年9月12日, 因癌症去世, 年僅60歲。

一生為農, 直至生命終結。

確診後的30天——隱瞞病情, 堅持工作, 一生為農

“請如實告訴我, 還有多長時間?”拿到診斷報告後, 王一成從醫生處得到的答案是, 不治療就幾個月, 早治療也許還有幾年時間。

但是, 王一成卻沒有選擇馬上接受治療,

反而讓醫生幫助保密病情。 接下去的30天, 王一成去幹什麼了呢?

確診後的第二天, 王一成跟平常一樣出現在研究所裡, 給實驗室裡正在進行的實驗資料做記錄, 給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不同的是, 他還抽出一定時間寫在研課題的結題報告, 給課題組成員交接未盡工作……

一個月後, 王一成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吃飯, 這時他才在向所裡遞交工作以來的第一張病假條。 這時, 他手頭的工作基本都已交接完成。

王一成生前給農科院的學生講解發酵罐的使用方法

胃癌晚期!!!這個消息, 猶如晴天霹靂一般, 震驚了每一個人!“為什麼一個月前不請假, 你搞這行的, 不知道哪怕早一天都至關重要嗎?”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所所長鮑國連正激動地對王一成咆哮著。

相比周圍同事們的震驚和不理解, 王一成顯得十分“淡定”。 就在請病假的前一天, 王一成接到了海甯豬場場長華衛東的求助電話, 他立馬駕車前往。 一踏進豬場, 王一成就抓起一頭三十多斤的病豬, 右腳踩住豬後腿,左手拎起前腳,手起刀落……一上午解剖了10頭病豬,逐一取樣,一直忙到中午。華衛東回憶道,當時留王老師吃午飯,他拒絕了:“時間緊,要趕回實驗室檢測。”

其實,王一成當時胃癌腫塊堵住幽門,無法吞咽。回到杭州後,王一成已虛弱得讓家人扶著才能上床休息。請假後,王一成依舊沒放下工作。5月21日,鮑國連又在實驗室看到了他。“我知道他為什麼來,這裡有他永遠放心不下的事業。”浙江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說,即使在醫院病榻上,王一成仍掛念著實驗資料和學科團隊的建設。

他的夢境中,他顫巍的話語裡,無不是對疫病診療研究的資料、實驗:“我還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沒整理出來,研究生的論文還沒有修改好,還有很多事沒做好,人生的句號沒有畫圓。”

大師級的“屠夫”,放棄海外優渥科研條件和更容易出成果的基礎研究,轉向臨床

王一成畢業于浙江大學(原浙江農業大學獸醫專業),1988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學習。在當時,能出國訪學的科研人員鳳毛麟角。1997年,王一成又赴美國學習。

兩次出國,王一成在國際頂尖病毒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研究成果文章。共事多年的同事認為,當年以王一成的科研水準完全可以在國外的高校科研機構留任。但是王一成依舊選擇回國,並為浙江省農科院的動物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剛到農科院,王一成從事的是基礎研究。科研圈裡的人都明白,做基礎研究更有機會發文章,更容易功成名就。

多年來,王一成主持參加了30多項課題,由他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省部級成果有9項。在動物分子生物學領域,王一成絕對是浙江的大師級科學家。

但在做了近20年研究的王一成卻作出了轉向臨床的決定。這一決定源於很多疫情暴發時,養殖戶受損後絕望的眼神。

王一成的學生李軍星回憶道,“王老師總說如果人人都去做基礎研究,那些不懂技術的農民怎麼辦?基礎研究可以讓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去做。”

從實驗室轉到豬圈裡工作,對王一成的挑戰是巨大的。因為,他是一個有潔癖的人,每天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然後才坐下來。做臨床需要經常去豬圈,還要與病死豬親密接觸。就連他的妻子都難以理解,一個有潔癖的人如何能夠忍受的了又髒又臭的工作環境,還如同屠夫般不斷解剖病死豬。

就這樣,一名大師級的“屠夫”就在又髒又臭的豬圈裡誕生了!

哪裡有疫病,就往哪裡跑

“只要我們有需求,不管什麼時候去找王老師,他沒有不答應的。”溫嶺市綠牧畜禽有限公司老總林金法說。2012年農曆大年三十,豬場小豬腹瀉成批死亡,多耽誤一天就是幾萬元的損失。他只能連夜向王一成求救。

正月初一,王一成一早就開車趕往溫嶺。一到豬場,他就鑽進豬圈,拖出一頭百來斤重的病死豬現場解剖。“儘管是冬天,但這種隔天的病死豬由於太臭,連養豬的都不敢輕易動刀。”林金法說,當時王一成全程連頭都沒轉一下,一連解剖了十來頭病死豬,終於找到病因,這才控制住了疫情。

1999年12月31日晚,杭州下沙的豬場突發嚴重疫病,面臨病毒擴散風險。時任浙江省農科院畜牧所所長徐子偉、副所長鮑國連在現場焦急萬分,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王一成臨危受命,前往控制疫情。

到了養殖場,不等場裡的技術員趕來,王一成就跳進了豬圈。天寒地凍,王一成隻穿了長筒膠鞋、1件單衣、1件白大褂,等制定完防疫和處置方案,已過了淩晨2時,3個人1人1碗泡面在豬場裡迎接千禧之年。

多年後,徐子偉才知道,那天是王一成的生日。

只為養殖戶排憂解難,不曾拿過一分一厘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2014年夏天,王一成90歲的老父親病重。他連續4個多月在醫院陪夜,白天卻照常工作,不曾請過1天假。一天,衢州江山市天蓬牧業暴發疫情,總經理毛慧敏打來電話請王一成前去診斷。次日一早,他便驅車趕到江山,解剖了十幾頭病死豬,完成診斷後又當天返回杭州,繼續陪夜。

在浙江的養豬圈裡,說起王一成沒有不豎大拇指的。最讓所有養殖戶感恩的是,王一成到基層做臨床,沒收過養殖戶一分錢,沒拿過養豬戶一件禮物,更沒吃過養殖戶一次宴請。

“王老師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上虞祥盛豬場的養殖戶阮張峰說,2004年接手家裡的豬場,因暴發疫病每天都有大批的豬病死,破產在即。就在這時,王一成給予了阮張峰救命般的幫助,如今祥盛已是年產值超6000萬元的規模豬場。

“這麼多年了,王老師沒問我要過一分錢診費,我那時候都覺得王老師對我太見外了,後來才知道他對所有的養殖戶都這樣。” 阮張峰說道。

王一成深入一線瞭解農畜生長情況

多年來,王一成服務過浙江省1000多家規模養殖場,親手解剖病死豬上萬頭,化驗標本5萬余項(次),檢測血清抗體40萬項(次),多次遏制了可能造成重大疫情的動物疫病擴散。

王一成從來一心撲在工作上,在他眼裡,科研不存在8小時工作制。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說,王一成既能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又具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付出。從王一成兩次留學毅然選擇歸國、回報故土時,人們強烈感受到他不忘初心、堅守夢想的赤子深情。從美國生物科技的頂尖實驗室到生豬養殖的最前線,從基礎科學的“老海歸”到浙江豬病防治第一人,他的每一次角色轉換都是一次自我價值的昇華。

如今,王老已經離我們遠去。年事有壽而盡,生命卻無所不在。王老對於國家的無私奉獻,對於這片土地的深沉熱愛,與天地永恆,與枝葉長青。

本文內容整合自騰訊新聞、浙江新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張佳楠、禾穟

右腳踩住豬後腿,左手拎起前腳,手起刀落……一上午解剖了10頭病豬,逐一取樣,一直忙到中午。華衛東回憶道,當時留王老師吃午飯,他拒絕了:“時間緊,要趕回實驗室檢測。”

其實,王一成當時胃癌腫塊堵住幽門,無法吞咽。回到杭州後,王一成已虛弱得讓家人扶著才能上床休息。請假後,王一成依舊沒放下工作。5月21日,鮑國連又在實驗室看到了他。“我知道他為什麼來,這裡有他永遠放心不下的事業。”浙江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說,即使在醫院病榻上,王一成仍掛念著實驗資料和學科團隊的建設。

他的夢境中,他顫巍的話語裡,無不是對疫病診療研究的資料、實驗:“我還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沒整理出來,研究生的論文還沒有修改好,還有很多事沒做好,人生的句號沒有畫圓。”

大師級的“屠夫”,放棄海外優渥科研條件和更容易出成果的基礎研究,轉向臨床

王一成畢業于浙江大學(原浙江農業大學獸醫專業),1988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學習。在當時,能出國訪學的科研人員鳳毛麟角。1997年,王一成又赴美國學習。

兩次出國,王一成在國際頂尖病毒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研究成果文章。共事多年的同事認為,當年以王一成的科研水準完全可以在國外的高校科研機構留任。但是王一成依舊選擇回國,並為浙江省農科院的動物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剛到農科院,王一成從事的是基礎研究。科研圈裡的人都明白,做基礎研究更有機會發文章,更容易功成名就。

多年來,王一成主持參加了30多項課題,由他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省部級成果有9項。在動物分子生物學領域,王一成絕對是浙江的大師級科學家。

但在做了近20年研究的王一成卻作出了轉向臨床的決定。這一決定源於很多疫情暴發時,養殖戶受損後絕望的眼神。

王一成的學生李軍星回憶道,“王老師總說如果人人都去做基礎研究,那些不懂技術的農民怎麼辦?基礎研究可以讓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去做。”

從實驗室轉到豬圈裡工作,對王一成的挑戰是巨大的。因為,他是一個有潔癖的人,每天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然後才坐下來。做臨床需要經常去豬圈,還要與病死豬親密接觸。就連他的妻子都難以理解,一個有潔癖的人如何能夠忍受的了又髒又臭的工作環境,還如同屠夫般不斷解剖病死豬。

就這樣,一名大師級的“屠夫”就在又髒又臭的豬圈裡誕生了!

哪裡有疫病,就往哪裡跑

“只要我們有需求,不管什麼時候去找王老師,他沒有不答應的。”溫嶺市綠牧畜禽有限公司老總林金法說。2012年農曆大年三十,豬場小豬腹瀉成批死亡,多耽誤一天就是幾萬元的損失。他只能連夜向王一成求救。

正月初一,王一成一早就開車趕往溫嶺。一到豬場,他就鑽進豬圈,拖出一頭百來斤重的病死豬現場解剖。“儘管是冬天,但這種隔天的病死豬由於太臭,連養豬的都不敢輕易動刀。”林金法說,當時王一成全程連頭都沒轉一下,一連解剖了十來頭病死豬,終於找到病因,這才控制住了疫情。

1999年12月31日晚,杭州下沙的豬場突發嚴重疫病,面臨病毒擴散風險。時任浙江省農科院畜牧所所長徐子偉、副所長鮑國連在現場焦急萬分,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王一成臨危受命,前往控制疫情。

到了養殖場,不等場裡的技術員趕來,王一成就跳進了豬圈。天寒地凍,王一成隻穿了長筒膠鞋、1件單衣、1件白大褂,等制定完防疫和處置方案,已過了淩晨2時,3個人1人1碗泡面在豬場裡迎接千禧之年。

多年後,徐子偉才知道,那天是王一成的生日。

只為養殖戶排憂解難,不曾拿過一分一厘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2014年夏天,王一成90歲的老父親病重。他連續4個多月在醫院陪夜,白天卻照常工作,不曾請過1天假。一天,衢州江山市天蓬牧業暴發疫情,總經理毛慧敏打來電話請王一成前去診斷。次日一早,他便驅車趕到江山,解剖了十幾頭病死豬,完成診斷後又當天返回杭州,繼續陪夜。

在浙江的養豬圈裡,說起王一成沒有不豎大拇指的。最讓所有養殖戶感恩的是,王一成到基層做臨床,沒收過養殖戶一分錢,沒拿過養豬戶一件禮物,更沒吃過養殖戶一次宴請。

“王老師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上虞祥盛豬場的養殖戶阮張峰說,2004年接手家裡的豬場,因暴發疫病每天都有大批的豬病死,破產在即。就在這時,王一成給予了阮張峰救命般的幫助,如今祥盛已是年產值超6000萬元的規模豬場。

“這麼多年了,王老師沒問我要過一分錢診費,我那時候都覺得王老師對我太見外了,後來才知道他對所有的養殖戶都這樣。” 阮張峰說道。

王一成深入一線瞭解農畜生長情況

多年來,王一成服務過浙江省1000多家規模養殖場,親手解剖病死豬上萬頭,化驗標本5萬余項(次),檢測血清抗體40萬項(次),多次遏制了可能造成重大疫情的動物疫病擴散。

王一成從來一心撲在工作上,在他眼裡,科研不存在8小時工作制。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說,王一成既能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又具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付出。從王一成兩次留學毅然選擇歸國、回報故土時,人們強烈感受到他不忘初心、堅守夢想的赤子深情。從美國生物科技的頂尖實驗室到生豬養殖的最前線,從基礎科學的“老海歸”到浙江豬病防治第一人,他的每一次角色轉換都是一次自我價值的昇華。

如今,王老已經離我們遠去。年事有壽而盡,生命卻無所不在。王老對於國家的無私奉獻,對於這片土地的深沉熱愛,與天地永恆,與枝葉長青。

本文內容整合自騰訊新聞、浙江新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張佳楠、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