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說參同契(六)人欲能平嗎

講到做人難, 現在做人是不太容易, 不過這個生命也是來之不易, 因此說, “下手速修猶太遲”。 可是老年的修, 超過這個卦氣怎麼辦呢?只有加倍下工夫了。

道家幾乎沒有一個不通醫藥的, 也沒有一個不懂軍事的, 都懂!你要修道, 在莊子的觀念稱為“心兵”, 是天理人欲之爭。 人的欲望非常大, 把這個欲望淨化了, 才走上道業的路。 所以佛經有句話, “染緣易就”, 這個欲望 一旦黏染住了, 越來越嚴重, 道業就難成。 所以修道做工夫, 心裡頭有干戈之相, 天理人欲之爭, 只有人欲平了, 那個所謂天理, 道的境界才能出現。

我常跟青年人說, 我們有些錯誤的情緒思想, 不完全是心理的, 而是生理的變化限制了人。 所以道家的方法與佛家不同, 第一步先要把生理變化了, 也就是從物理開始轉起, 把你轉過來。 有些密宗講氣脈也是走這個路線, 先改變了血肉之軀的生理氣質, 然後打坐得定就很容易了。 也就是自己心中對自己不再鬥爭, 在佛家講是妄念平息。 儒家的理學家也引用來講理, 但我們經常說, 理學家的名詞很好聽, 但只是空話, 能做到很難。 理學家得什麼道呢?儒家孔孟之道是“人欲淨盡, 天理流行”, 妄念雜想平靜淨化了,

就達到道的境界。 這是把佛道的主旨用孔孟的觀念思想“人欲淨盡, 天理流行”。 這個人欲淨盡談何容易!天人合一境界是人欲淨盡了, 天理才能流行。 理學家也用道家、佛家、禪宗的方法靜坐, 從靜來人手, 可以達到“人欲淨盡, 天理流行”的境界。 不過他們是不盤腿的, 打坐就是正襟危坐, 這是儒家坐法。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家裡有老師教書, 去找老師時一看老師坐在那裡, 大家不敢動了。 為什麼?因為老師在入定, 不是老僧入定, 他們是靜坐, 每天也規定時間。

那麼, “人欲淨盡”何以能夠做到呢?理學家講變化氣質, 這個變化氣質也是從佛家、道家裡頭拿出來的。 氣質就是這個肉體生命實際的東西, 怎麼把它變得過來呢?道家所謂真正修道要修到自己脫胎換骨, 整個肉體都轉換了, 這也就是變化氣質。 道家把七歲做一個單元, 這裡就告訴諸位要懂中國醫學的兒童保健了。 要培養小孩子身體健康, 七歲到八歲是一個階段。 二七十四到十六, 所謂少年的煩惱時代, 身體變化這個階段也要注意。

女性是七的數位, 男性是八的數字, 所以我們講:你這個人七七八八的, 亂七八糟, 不三不四……都是《易經》數理的觀念。 不三不四, 因為第三爻第四爻最難辦, 這是由內卦到外卦;亂七八糟, 是說七不能亂, 八也不能糟, 七七八八就形容糟亂了。 所以這些俗語俗話, 都有很多的哲學道理在內。 男女兩性的保養觀念, 可以從七年縮小至七天一個變化, 再縮小至七個時辰, 也就是十四個鐘頭, 乃至於七秒鐘都變一次。 我們現代醫學也知道, 一個人七年之中身體大部分都換新細胞了。 十二年一紀, 從內到外沒一個東西沒有換的。 我們今天坐在這裡, 假定十二年以後我們還坐在這裡, 你是你還不是你?這個生理的變化有它的法則, 我經常說修道學佛是個科學,先要把理論搞清楚才能下手修。有許多人以為這個修道做工夫,打坐就是了,何必懂那些理論!不懂理論叫做盲修瞎煉,盲修瞎煉有沒有用處?當然也有用處,但那等於是保養一台機器一樣,你少用一點,經常給它抹抹油,經常把它包起來,也就可以拖長一點才壞。但是,那可不叫修道!(本文節選于南懷瑾大師的《我說參同契》,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小編頭條號)

我經常說修道學佛是個科學,先要把理論搞清楚才能下手修。有許多人以為這個修道做工夫,打坐就是了,何必懂那些理論!不懂理論叫做盲修瞎煉,盲修瞎煉有沒有用處?當然也有用處,但那等於是保養一台機器一樣,你少用一點,經常給它抹抹油,經常把它包起來,也就可以拖長一點才壞。但是,那可不叫修道!(本文節選于南懷瑾大師的《我說參同契》,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小編頭條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