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父母的“遙控教育”是否會最終得不償失

在農村小學, 一到上下學, 老人接送孩子五彩繽紛的帶蓬三輪車便蜂湧成學校門口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車一孩一老人”, 對應著千百個有適齡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家庭, 這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老少組合”, 這是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孩子接受基礎教育成長出現的特殊風景。

這種風景遠觀迷人, 近看傷心, 風景是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呈現著令人擔憂淒涼的色彩, 是一種“風險結合體”:未成年的“弱智”孩子與成年過剩“弱體”的老人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老少殘疾組合”。

這種組合困難多多, 隱患無窮:

首先, 六七十歲體弱多病的老人, 夕陽餘熱地還在為稚嫩蓬勃成長的孩子手握著行進的“方向盤”, 老人搖搖晃晃的雙手和昏花的雙眼令人擔心害怕, 深埋安全隱患。

其次, 老人教孩子說的話太“老成”隨便。 老人與孩子朝夕相處,

難免要進行語言交流, 老人高興時:“我的小祖宗, 咱家以後就指望你有出息了!”;生氣時“混帳東西, 你NN的, 我打死你!”;哄吃飯時:“再不吃就喂狗了!”……這些跨世紀的“古董”“老成”語言, 對孩子課堂上學的普通話有很大的沖淡作用, “耳濡目染”久了, 孩子語言不變成“普通話”才怪呢。

其三, 以錢滿足孩子一切要求, 以錢代替一定的“懲戒”教育。 老人都寵孩子過分, 有成績時多給錢誇大表揚, 有錯誤時不敢打不敢罵, 用“不給錢”懲戒。 “吃喝玩”都以“錢”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無形中縱容孩子在“物欲”的環境中成長, 對孩子以後的身體和精神成長都是不利的。

第四, 家庭作業幾乎“零檢查”。 而且如今的小學課本內容難度比以前增大, 很多老人根本也無法輔導。

“爸爸媽媽”們打工掙錢很必要, 但在孩子人生成長的關鍵期, 遠離或“遙控”孩子, 把養育子女的責任甩給年邁的老人, 即使自己掙下很多錢, 可能也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愚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