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南大學發現《齊民要術》《蟲薈》等罕見線裝書

年輕人喜歡看穿越劇, 其實, 哪裡用得著看那些清宮戲, 只要你面對一本發黃的、甚至已經破爛的古舊圖書, 你立馬就感覺到時光倒流了。 近日, 根據國家有關普查民國文獻專案的檔要求, 西南大學開始對全校圖書資源進行清查。 工作人員在南區的崇實圖書館(即合校前的原西南農大圖書館), 發現了清光緒刻本《蟲薈》, 還有《齊民要術》《牡丹史》《魯迅手稿選編》等罕見線裝書。

線裝書豐富學校圖書館館藏

在西南大學本次對圖書的清查中, 西南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張惠玲看到一本清光緒年間刻本時,

眼前一亮, 發出了由衷的感歎。

張惠玲介紹, 近年來, 隨著國家對民國文獻保護和利用的重視, 國家圖書館推動開展全國範圍內的民國文獻普查。 西南大學圖書館現有館藏民國文獻3萬餘冊, 為做好這批文獻的整理和保護, 圖書館最近又啟動了民國文獻的普查工作。

11月下旬, 圖書館特藏部工作人員在崇實圖書館開展了圖書清理。 工作人員輕輕拂去書上厚厚的灰塵, 一排排、一列列地仔細查找、比對書籍的出版資訊, 經過多日清查, 共尋得清代線裝書3冊、民國時期線裝書6冊、解放後線裝書83冊、民國文獻1000餘冊。

這批新清理出的文獻中包括《蟲薈》《齊民要術》《毛澤東選集》《魯迅手稿選編》《牡丹史》《宋本十三家注孫子》等線裝書12部,

豐富了學校圖書館的線裝書館藏。

“這些書的出版時間跨度從晚清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成立後, 查證他們的版本資訊、收藏資訊, 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裡面有歷史, 有故事, 更有深情。 這些書很多雖已殘破不堪, 稍稍翻閱一下便有紙屑脫落, 書頁也泛著黃, 但是捧它們在手裡, 閉上眼仿佛可以穿越百年, 去想像它們背後的故事, 它們曾經屬於誰, 是不是曾經也有一個少年在暖暖的燈光下靜靜地翻閱它, 我想這就是歲月的魅力, 這就是書的魅力。 ”張惠玲不無詩意地說。

《蟲薈》記載一千多種蟲類

根據初步鑒定, 其中的《蟲薈》一書為清光緒刻本, 尤為珍貴。 該書全稱是《聽鐘軒蟲薈》, 作者為晚清博物學家方旭[1857—1921, 浙江建德縣梅城鎮(亦署睦州)人。

原名承鼎, 字調卿, 又字曉卿]。 書中錄寫蟲類一千餘種, 分羽蟲、毛蟲、昆蟲、鱗蟲、介蟲五類, 備受藏家珍視。 周作人的《知堂書話》曾寫道:“《蟲薈》收羅材料頗不少, 可以算是關於動物的一部類書, 特別是蛇的一部分, 讀去仿佛是聽講希奇故事, 也頗有意思。 ”此書為民國時期研究病蟲害的專家劉君諤所收藏, 書中亦有劉君諤所作的筆記。 目前, 《蟲薈》一書已交由圖書館古籍修復師進行修復, 以實現對其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將出版民國鄉村相關叢書

此外, 本次清查還尋獲了王兆泰贈送給晏陽初的《實用養雞學》一書。 王兆泰曾為清華大學教授, 擔任清華大學農科雞場主任, 後受聘于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此書為其多年研究成果集結而成,

於1931年7月出版, 書中印有晏陽初的“晏氏藏書”章, 極為珍貴。

有趣的是, 圖書館老師在翻閱《齊民要術》的過程中, 看到了侯光炯院士的借書記錄, 借閱日期為1964年11月16日, “當時已近60歲的侯老先生仍堅持讀書, 真的令我們很是敬佩。 ”

此次清理中還發現了大批上世紀出版的關於農學、蠶桑、植物學的日文書籍, 對相關學科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如今, 圖書館特藏部正在對這批文獻逐一進行整理和資料錄入。

據悉, 今年西南大學圖書館已獲得國家民國文獻保護中心的項目支持, 將以本校圖書館館藏為基礎, 整理出版《民國時期鄉村教育與鄉村建設史料叢刊》, 這批資料的發現十分及時, 為叢書出版增添了不少素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