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虎湯的靈活運用「413期」

今日練習

梁某, 男, 28歲。

患者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已有6日, 發熱, 體溫40.3℃, 腹滿微硬, 噦聲連續, 目赤不閉, 無汗, 手足妄動, 煩躁不寧, 有欲狂之勢,

神昏譫語, 四肢微厥, 昨日下利純青黑水。 舌苔穢膩, 色不老黃, 脈沉數有力。

處方:__湯。

服藥後, 諸證豁然, 再以他藥調理而愈。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白虎東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 僅供參考

上一期:痰濁壅塞症治醫案【412期】

上期原醫案

朱某某, 男, 25歲, 1986年12月5日診。

患者手足、鼻部汗出溱溱已達八年之久。 身無汗, 寐則汗收、寤則汗出, 不分四季。 近二年來, 汗症更甚, 特別是握筆書寫, 轉瞬間紙即透濕, 不堪言。

多方治療, 乏效。 檢視前方, 不外益氣斂汗, 調養心神之品。

刻下:舌質淡, 苔薄黃, 脈弦緩。 余先處桂枝湯, 不效;次擬單方木通、紅棗, 亦不效;再予補中益氣湯合牡蠣散, 更無小效。

乃持脈沉思:

1.患者雖自汗年久, 然其語聲洪亮, 身體壯實, 雙目炯炯有神,

其脈按之良久, 亦覺弦緩有力, 遂認定本證是實證, 而非虛證。

2.脾主四肢, 鼻為肺之竅、胃經之所過, 患者獨以手足、鼻部自汗不止, 餘處無汗, 其病位當在肺、脾(包括胃)兩髒·前已採用溫補脾肺之法, 無效, 今宜從清泄入手。

3. 《傷寒論》224條說:“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力仲師既有明訓, 方中膏、知又為清泄肺胃之品, 甚是對症, 當用之。 然恐大寒大涼之品, 易敗脾胃, 遂于原方中加一味黃芪, 既能益氣固衛, 又防寒涼敗胃。

旋擬下方:生石膏45克, 知母、懷山藥各1 8克, 炙甘草6克, 生黃芪30克。 服3劑, 手足、鼻部自汗較前稍減。

又按前方服6劑後, 汗出較前明顯減少, 但增大便稀溏。 酌減膏、知藥量, 加陳皮6克、桑葉9克, 續服本方1 5劑後, 幾年痼疾, 競蕩然無存矣。 (林家坤醫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76條:傷寒脈浮滑, 此表有寒, 裡有熱, 白虎湯主之。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 腹滿, 身重, 難以轉側, 口不仁, 面垢, 發汗則譫語, 遺尿。 下之則額上生汗, 手足厥冷。 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傷寒論》第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 裡有熱也, 白虎湯主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