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興資本年度最受歡迎觀點

在過去的一年裡, 華興資本像過去的十三年一樣, 繼續搭建最優秀的創業者與一線投資人的溝通平臺。 我們籌辦了9場閉門會議,

有1769位華興的朋友們參與其中, 其中201位華興的朋友們來與我們分享了最新思考。 這些思考圍繞著宏觀經濟、人工智慧、生命科技、長租公寓等熱門話題展開, 在會議現場與會後傳播中都受到熱烈歡迎。

有價值的思考, 經得起時間考驗。 歲末之際, 我們精選過去一年在華興閉門會議中最受歡迎的三篇華興朋友分享, 獻給各位。

◆包凡對話王興、張一鳴:怎麼看待與BAT的關係?

這個對話發生在4月20日第三屆“一π即合·華興π對”上, 現場還有來自滴滴的程維與我們分享了同樣話題的不同思考。 這是繼2016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之後 TMD 三位CEO的首次公開聚首。 這段對話內容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裡閱讀量超過了23萬, 視頻點擊量超過12.5萬。

在眼下日漸浮出水面的互聯網巨頭縱橫捭闔戰局間,

這發生在8個月前的對話, 王興與張一鳴如何看待與BAT的關係, 如何看待對方以及其對競爭的理解格外值得重溫。

王興/美團點評CEO

我們的出發點不是看同行, 看競爭對手, 在美團我們反復講要以客戶為中心, 這不是一句空話。 競爭這個詞經常放在一起說, 就變成思維定勢了, 但其實競和爭不一樣, 同向為競, 相向為爭, 所以我覺得我們是競技。

張一鳴/今日頭條CEO

當初各個公司都在圍繞一些舊戰場或過渡站場在競爭, 沒有往前看。 現在看來, 應用商店、PC、傳統的搜尋引擎業務等都是過渡戰場, 他們還是太迷戀舊的戰場或者舊的事物。 現在也是一樣, 他們倒回來跟頭條競爭, 是不是影響了注意力看新的事情?

◆俞德超: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

過去的一年, 中國乃至全球醫療領域都取得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成果, 許多新的技術在行業中不斷湧現, 而醫療與生命科技是華興資本從2009年就開始關注並深耕的領域。 這篇內容是信達生物創始人俞德超博士在11月2日第五屆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會上的主題演講全文。

俞博士是中國生物製藥的先行者, 全球腫瘤病毒療法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61項專利(包括38項美國專利)的擁有者;他是少數既有很強藥物創新能力, 又能將創新藥物開發上市惠及廣大患者的國內科學家之一。 這篇主題演講在峰會現場受到聽眾雷動掌聲響應, 會後僅三周閱讀量就超過16萬。

華興很榮幸能夠有這樣立足中國造福人類的科學家朋友, 再次把這篇不可多得的精彩演講分享給大家。

俞德超/信達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

2016年賣得最好的十個藥裡面八個是生物藥, 到2025年生物藥將在全球賣得最好的一百個藥裡面佔據57個。 中國到現在還是生理鹽水、葡萄糖賣得最好。 中國有沒有生物藥?有, 有一百多個。 有創新藥沒有?有, 有四個。

為什麼中國那麼落後呢?首先自主創新不行, 再就是中國人造的藥品質不行, 到現在為止中國造的生物藥出口是零。 第三個中國生物製藥產業規模小。 這是中國整個生物醫療行業的現狀。

在下一波創新生物藥可能的發展趨勢中, CAR-T、基因治療、用 mRNA 做藥、Gene Editing(基因編輯)、CAR-T+Gene Editing將會是5個主要方向,

中國今天的生物技術藥物雖然仍很落後, 但前途光明, 生物藥是我們的希望, 也是投資機會所在。

◆尋路人工智慧:黑科技催化的產業變革

人工智慧被視為“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風口, 近年越來越受各方關注, 但巨大的藍海背後, 行業仍面臨應用前景不明、估值過高等諸多痛點, 一系列問題有待解答。 人工智慧演變到什麼階段?是否存在泡沫?小公司如何彎道超車?這篇分享來自4月20日“一π即合·華興π對”的人工智慧分論壇。 現場對話從1個小時被臺上台下的熱烈互動延長至3個小時, 整理出的文字內容閱讀量也在兩周之內達到10萬。 看到如下嘉賓名單, 你就理解, 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不容錯過的一場對話。

傅盛/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兼CEO

關於人工智慧的應用,我認為基礎是技術,但技術不是唯一的決定力。第二是產品,你要思考在不完美的情況下怎麼組合你的產品,包括重組你對產品的思路。第三是需求,產品和技術的結合是為了滿足需求,哪個大的需求一定發生,它就一定能倒逼技術重構。

黃明明/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

一種商業模式能否説明原有行業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我們判斷其是否有價值的關鍵點。小公司的機會,在於專注,把力量用到一點。要在垂直應用場景紮得足夠深,自己可以產生資料,然後正向回饋,這是BAT沒有的,小公司可以從這方面去尋找機會。

鄺子平/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

人工智慧已經到了可以大規模商用的階段,現在人工智慧就進入了棋盤的第二半,每一次的平方所產生的效率都是巨大的。最近確實存在很多偽AI,這確實造成了目前行業的一些虛火。從機會上講,現在還是蠻令人興奮的一個時間點,還能夠找得到純技術的平臺公司,而不是應用+AI。

汪華/創新工廠創始人、管理合夥人

AI 由兩條腿驅動。一條腿是技術驅動,深度學習、GPU 等的出現成就了很多黑科技企業,但受制於科技、演算法,產品大規模應用於生活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黑科技領域更容易產生獨立的公司。另一條腿是需求驅動,龐大的資料處理需要由機器自動化處理,將效率大大提升。這個領域產生的公司很難是純粹意義上的 AI 公司,大多是 AI+場景或者 AI+業務。

吳甘沙/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小公司可以做一些事情:首先,試錯要做到更好,試錯成本要低。其次,可以有一些創新的策略,第一,邊緣創新,找主流市場邊緣的垂直細分市場;第二,差異化創新,不一定比大公司做得更好,但做不同的東西;第三,協同創新,兩個大公司之間合作往往很困難,但小公司放低身段非常容易進行合作。

徐立/商湯科技CEO

如果創業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形成壁壘,而且在某個行業裡面具備關鍵要素,那就需要在這個領域垂直打通,形成需求、資料、行業的回路,打通閉環。如果核心要素不都具備,就要找准合作夥伴。技術公司做垂直應用,第一要把產品深紮進去,第二需要大量的基礎投入和長期的行業沉澱。

余凱/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CEO

對小公司來說,一定要讓自己的商業模式在大公司的射程範圍之外。兩個因素:對資料資源的獨佔性,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資源;資料轉換成價值的效率,這往往不是大公司的優勢,因為一些核心的技術,從零開始投入到最後形成戰鬥力,需要至少三年時間。對投資人來說,做成比貴不貴更重要。對創業者來說,拿到足夠資源比估值高低更重要。

2017年比往年更加波譎雲詭,我們在2016年年終盤點時曾提出“未來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只能放棄對將來的短期預測,但這不代表我們隨波逐流。恰恰在這麼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應該專注在自己看得清值得做的事情上。”我們幸運地看到華興的朋友們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在過去的一年各有思考各有收穫,並給市場和社會帶來許多正向推動,華興與有榮焉。

在接下來的一周,華興將為大家奉上華興這一年的成績單與思考,敬請期待!

傅盛/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兼CEO

關於人工智慧的應用,我認為基礎是技術,但技術不是唯一的決定力。第二是產品,你要思考在不完美的情況下怎麼組合你的產品,包括重組你對產品的思路。第三是需求,產品和技術的結合是為了滿足需求,哪個大的需求一定發生,它就一定能倒逼技術重構。

黃明明/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

一種商業模式能否説明原有行業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我們判斷其是否有價值的關鍵點。小公司的機會,在於專注,把力量用到一點。要在垂直應用場景紮得足夠深,自己可以產生資料,然後正向回饋,這是BAT沒有的,小公司可以從這方面去尋找機會。

鄺子平/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

人工智慧已經到了可以大規模商用的階段,現在人工智慧就進入了棋盤的第二半,每一次的平方所產生的效率都是巨大的。最近確實存在很多偽AI,這確實造成了目前行業的一些虛火。從機會上講,現在還是蠻令人興奮的一個時間點,還能夠找得到純技術的平臺公司,而不是應用+AI。

汪華/創新工廠創始人、管理合夥人

AI 由兩條腿驅動。一條腿是技術驅動,深度學習、GPU 等的出現成就了很多黑科技企業,但受制於科技、演算法,產品大規模應用於生活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黑科技領域更容易產生獨立的公司。另一條腿是需求驅動,龐大的資料處理需要由機器自動化處理,將效率大大提升。這個領域產生的公司很難是純粹意義上的 AI 公司,大多是 AI+場景或者 AI+業務。

吳甘沙/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小公司可以做一些事情:首先,試錯要做到更好,試錯成本要低。其次,可以有一些創新的策略,第一,邊緣創新,找主流市場邊緣的垂直細分市場;第二,差異化創新,不一定比大公司做得更好,但做不同的東西;第三,協同創新,兩個大公司之間合作往往很困難,但小公司放低身段非常容易進行合作。

徐立/商湯科技CEO

如果創業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形成壁壘,而且在某個行業裡面具備關鍵要素,那就需要在這個領域垂直打通,形成需求、資料、行業的回路,打通閉環。如果核心要素不都具備,就要找准合作夥伴。技術公司做垂直應用,第一要把產品深紮進去,第二需要大量的基礎投入和長期的行業沉澱。

余凱/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CEO

對小公司來說,一定要讓自己的商業模式在大公司的射程範圍之外。兩個因素:對資料資源的獨佔性,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資源;資料轉換成價值的效率,這往往不是大公司的優勢,因為一些核心的技術,從零開始投入到最後形成戰鬥力,需要至少三年時間。對投資人來說,做成比貴不貴更重要。對創業者來說,拿到足夠資源比估值高低更重要。

2017年比往年更加波譎雲詭,我們在2016年年終盤點時曾提出“未來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只能放棄對將來的短期預測,但這不代表我們隨波逐流。恰恰在這麼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應該專注在自己看得清值得做的事情上。”我們幸運地看到華興的朋友們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在過去的一年各有思考各有收穫,並給市場和社會帶來許多正向推動,華興與有榮焉。

在接下來的一周,華興將為大家奉上華興這一年的成績單與思考,敬請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