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U23新政解讀:24歲球員真成“最倒楣”一代?

記者陳永武漢報導

“武漢會議”分組討論會之前, 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局長馬成全給總經理們說:“關於聯賽新政, 大家再最後討論一下。

”但在分組討論會上, U23新政和外援新政並沒有成為總經理們的討論重點,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政已經經過廣泛的溝通和討論, 最終出臺的新政也是各方協調後的結果。

但在新政出臺之後, 爭議聲音仍舊存在, 一種聲音是一直都存在的, 那就是U23新政對於職業聯賽品質有較大的影響, 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 2018賽季的U23新政很可能對24歲的球員造成極大的衝擊和傷害。 前一種聲音其實已經沒有討論的意義, 而後一種聲音在很大程度上是誤讀。

至於球迷普遍擔心的俱樂部鑽政策漏洞的問題, 其實也不必過於緊張, 鑽漏洞的後果其實很嚴重, 意味著球隊將主動放棄臨場調整的機會, 對此俱樂部必須予以斟酌。

2017賽季開始實施的U23新政, 在最初遭受了普遍的非議, 但隨著U23新政的效果逐漸顯現, U23球員開始出現在國家隊舞臺並且有了出色的表現, 反對的聲音也隨之減弱, 但2017賽季的U23新政, 包括外援新政仍舊存在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倉促決策, 倉促出臺, 儘管其出發點是好的,

效果也不錯, 但程式上卻存在明顯的問題。

2018賽季全新的U23新政和外援新政, 則盡可能避免程式問題:首先, 全新的新政在2017賽季中期便已經開始向俱樂部徵求意見, 並且提供了多個方案進行探討, 在2017賽季結束後, 足協和俱樂部的溝通也非常頻繁。

U23新政的方案原本有多個版本:其一就是如今公佈的版本, 而另一個版本是, 一場比賽要始終保持至少一名U23球員在場上, 其他附帶的內容還包括註冊限制, 所以, 必然有很多球員遭受衝擊而失去上場機會。

目前普遍存在的說法是:U24球員很倒楣, 他們要失業了。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要注意到一下幾點:

其一, 如果在享受U23新政期間不能證明自己, 那麼這名球員在24歲的時候被淘汰實際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消息顯示, 部分24歲球員可能會流向低級別聯賽, 這很正常, 如果沒有U23新政, 1994年齡段的球員甚至連機會都沒有, 到了2018賽季, 他們仍舊會被出售。

其二, U23新政畢竟給了年輕球員更多的機會, 必然會有很多球員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24歲之後, 一部分球員仍舊是球隊的主力, 像劉奕鳴等, 而另一部分球員出場時間可能會減少, 比如恒大的徐新、權健的鄭達倫等, 但球隊仍舊會重點培養, 俱樂部總是要保持合理的年齡結構的。

其三, 真正受影響的其實不是哪個年齡的球員, 而是球隊的邊緣球員, 目前中超聯賽一支球隊一個賽季下來出場人數在22人左右, 隨著U23球員獲得機會, 喪失機會的將是18人名單中的邊緣球員, 類似於球隊第19順位到第22順位的球員, 他們可能是24歲的球員, 也可能是34歲的球員。

其實, 中超18人名單的邊緣球員流向低級別聯賽對於中國足球反而有利, 他們原本在中超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到中甲去, 到中乙去, 反而會提升低級別聯賽的品質,目前中國足協一直進行的是中乙擴軍,隨後是中甲擴軍,正需要大批量的球員來充實低級別聯賽。

反而會提升低級別聯賽的品質,目前中國足協一直進行的是中乙擴軍,隨後是中甲擴軍,正需要大批量的球員來充實低級別聯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