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 歷史性跨越還需邁過五道“坎”

提到濟南, 很多人都習慣用“南依泰山, 北枕黃河”來形容它的地理形勢。 東西狹長的濟南, 對北跨發展有著急迫的現實需求。 日前召開的濟南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在報告中提到, 要努力實現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的歷史性跨越。 這個美好藍圖讓濟南市民感到振奮, 也引發了參會政協委員們的熱議。

“攜河”發展還需邁過五道“坎”

“‘攜河’發展不僅找到了破解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途徑, 還必將帶動濟南在發展理念上的優化提升, 黃河之於濟南就像長江之於上海, 攜河發展為濟南打開了豁然開朗的新局面。

”市政協委員樊瑞認為, “攜河”發展的提出, 給濟南發展帶來新機遇。 不過規劃之後, 還應該看清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在樊瑞看來, “攜河”發展還需邁過五道“坎”——

第一道坎, 區域發展缺乏高定位、高標準的規劃。 樊瑞在提案中提到, 濟南新區建設涉及到槐蔭、天橋、濟陽、曆城等幾個縣區, “攜河”發展如何做到和諧發展, 如何統籌落實黃河發展帶的規劃目標, 使黃河兩岸交相輝映、共同繁榮, 區域發展還沒有立體清晰高規格的詳細規劃。

第二道坎, 交通仍是最大障礙。 不少市政協委員在談到“攜河”發展時, 都提到最大的制約因素是交通, 打破交通瓶頸是濟南推進“攜河”發展的突破點。 記者瞭解到, 目前, 濟南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對魯A牌照小汽車免費已一年,

而貨車依然在收費行列。 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及商業中心大部分都集中在黃河以南的區域, 導致黃河北區域內的工業品、農產品及大宗商品的流轉運輸所需要的貨車, 每天都要通過大橋幾次, 多者能達到十幾次, 而每次過橋都要交納一定的費用, 長此以往給黃河北的居民、企業、貨車經營者等都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及經營壓力, 交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第三道坎, 土地性質問題。 樊瑞認為, 黃河北大部分土地是基本農田, 土地所有權都在農民手裡, 建築用地基本沒有, 而國家對於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控制又很嚴格, 土地價格按照濟南市劃定的標準執行, 比起鄰近的齊河縣要高5-6倍,

對於一些好的項目來說, 黃河北的競爭力低了很多。 因此如果土地這一制約因素不能解決, “攜河”發展就很難落到實處。

第四道坎, 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受到土地因素的限制, 黃河北經濟發展必要的道路、水、電、暖、氣、教育、醫療衛生、商業配套、體育場館、居民健身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很滯後, 這不僅無法滿足群眾的多元生活需求, 而且嚴重影響了很多項目和企業的入駐, 制約了農業產業化調整和黃河北第三產業的發展。 樊瑞表示, 這些制約因素環環相扣, 不利於城市集群的聚集和北部新城的打造。

第五道坎, 缺乏大專案帶動的有效載體。 樊瑞認為, 在濟南市發展的五大戰略中, “東拓”乘著全運會的東風,

以建設奧體文博片區為載體, 打造了東部新城;“西進”以建設西客站和迎接十藝節為契機, 構建起西客站片區的整體框架;而“北跨”卻一直沒有這樣一個大型項目的推動, 缺乏有效載體帶動。

構建“攜河”發展“大交通”體系

針對“攜河”發展現如今面臨的問題, 委員們也紛紛“支招”。

樊瑞建議, 首先要建立市級層面的“攜河”發展戰略領導小組, 由市級主要領導親自掛帥, 各相關縣區主要領導參與, 各相關部門有關人員組成。 統籌協調天橋、槐蔭、曆城、濟陽等相關區域實施“攜河”發展戰略, 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目前, “攜河”發展的規劃設計已經啟動, 他建議根據領導和相關專家的要求, 進一步優化、完成總體設計工作。

做足“顯山露水”的文章, 保存好黃河兩岸的自然山水格局, 努力把濟南新區打造成繁華時尚、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濟北新城。

在解決交通瓶頸問題上, 市政協委員齊濱昌建議, 要向省政府爭取濟濱城際鐵路按北線方案建設, 並在商河設站, 同時加快推進濟樂高速南延線工程建設。 建議對濟南牌照車輛通行青銀高速黃河大橋全部實行免費, 根據黃河大橋承載能力的不斷提升, 有序放開對濟南牌照營運客車以及營運貨車的免費政策。 樊瑞也提到, 要構建“攜河”發展“大交通”體系, 需加大跨黃通道的投資力度, 除了尚在建設中的濟齊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和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之外, 濟南跨黃通道的數量再有所增加。

對於黃河北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樊瑞認為,要由濟南新區建設領導機構,統一制定濟南新區範圍內的基礎設施與“攜河”發展相適應的配套建設規劃。儘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做好黃河北土地規劃的修編問題,以解決好土地指標的集中供給問題。

在專案引進上,市政協委員郭冬梅認為,黃河貫穿濟南西北部,在濟南境內全長約183公里,是濟南市重要的歷史文化帶和生態景觀。可以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沿黃旅遊開發項目,引導建設一批具有核心吸引力的黃河文化旅遊新亮點。

市政協委員董建霞則認為,將來新區建設不缺少高樓大廈,缺少的是歷史文化底蘊,因此既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濟南黃河歷史文化資源,又要為新區建設注入更多的文化支撐。

對於黃河北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樊瑞認為,要由濟南新區建設領導機構,統一制定濟南新區範圍內的基礎設施與“攜河”發展相適應的配套建設規劃。儘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做好黃河北土地規劃的修編問題,以解決好土地指標的集中供給問題。

在專案引進上,市政協委員郭冬梅認為,黃河貫穿濟南西北部,在濟南境內全長約183公里,是濟南市重要的歷史文化帶和生態景觀。可以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沿黃旅遊開發項目,引導建設一批具有核心吸引力的黃河文化旅遊新亮點。

市政協委員董建霞則認為,將來新區建設不缺少高樓大廈,缺少的是歷史文化底蘊,因此既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濟南黃河歷史文化資源,又要為新區建設注入更多的文化支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