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物丨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

善德人物榜 第196期“善德行者”:侯晶晶

上榜理由:

人, 可以認輸但絕不可以放棄!她11歲雙腿殘疾、13歲自學中學課程、22歲以優異成績通過英語本科17門自學考試、23歲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26歲以專業方向第一的成績考上南師大教科院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生,

29歲博士畢業留校任教直至成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她不僅用堅強和拼搏, 點亮了自己的人生, 還積極探索著幫助改善其他殘疾人生活的途徑。 她就是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安徽當塗人侯晶晶, 一位“在輪椅上書寫人生華章”的善德行者。

善言慧語:

◆精彩的人生, 既不會因殘疾而自卑, 也不因各種榮譽加身而自傲。

◆能以我的一點點所學服務社會, 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也是一種別樣的幸福。

◆人生似波浪起伏, 有波峰波谷。 無論處於何種境遇中, 都應該儘量沉下心來做點事情, 不要迷失方向。

行者小傳:

侯晶晶, 女, 漢族, 1975年11月生,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人,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 1986年, 因為誤診導致下肢癱瘓, 被迫輟學。 她毅然迎戰生理上、心理上和學業上的三重考驗, 在家堅持自學10年, 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南師大錄取為碩士生和博士生, 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 被評為“優秀碩士、博士畢業生”, 並留校任教。 她曾獲全國自強模範、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被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辦公室樹為時代先鋒。

善德故事:

●一次誤診:1975年, 侯晶晶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 因為從小迷戀讀書寫字, 4歲時就被父母送進小學。 讓大家驚訝的是, 在第一個單元測驗中, 她就得了雙百。 很快, 侯晶晶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11歲那年, 這個活潑的小女孩因為一次誤診,

從此失去行動能力, 癱瘓在床, 不得不告別校園。 侯晶晶坦言自己當時也曾很低落、絕望, 但家人的愛給了她極大的支持。 父母從未在她面前歎息流淚, 總是樂觀地告訴她不要放棄希望。 遠方的姑父姑媽長年與她通信, 鼓勵她自學成才。 最終, 親人的疼愛和鼓勵使她走出“生命中的黑暗”;她聽從了姑媽建議, 決定自強。

●自學之路:雙腿癱瘓後, 侯晶晶在長達10年的自學歷程裡, 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坐在專用沙發上看書, 時間久了下肢會因血流不暢而浮腫, 每隔一兩個小時侯晶晶就必須把腿放直, 讓母親按摩一會兒。 最難熬的還是冬季, 由於下肢沒有知覺, 晚上睡覺時, 她的腿經常被放在被褥裡的熱水袋燙得血肉模糊, 幾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蛻痂。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輪椅上進入自學考試的考場,這幾乎也是她癱瘓後第一次出門,當時她雖然既激動又緊張,但《基礎英語》3個小時的考試她只用了1個多小時就自信地交卷,《大學語文》也考得非常順利。最終侯晶晶的《基礎英語》獲得了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績。

●圓夢教師:1998年,侯晶晶以外語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結束了10年自學生涯,她開始了最大限度挑戰體能與耐力的學校生活。由於控制不了上廁所的時間,又無法用一般的公共設施,每次離開宿舍去聽課,她都提前幾小時禁水。即便如此,為了以防萬一,她總是背著一個大書包,裡面裝著用來方便的器具。後來,侯晶晶終於圓了小時候的“教師夢”,成為南京師大的一名教師。提起這些“事蹟”,認識侯晶晶的人都評價她“意志如鋼”,她則淡淡地說:“認准一個正確的價值方向,化為點滴行動,堅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這樣做。”

●衷情講臺:從雙腿殘疾的小女孩到輪椅上的女博士,再到執教大學講臺,侯晶晶深感“教育對人的生命力有著一種巨大的喚醒力量”,也因此對有品質地帶教學生格外看重。2013年1月,侯晶晶申請到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一年的機會。“不能因為訪學耽誤指導學生。”侯晶晶這樣要求自己。於是,“白+黑”成了她這段時間的工作常態:白天,她忙於訪學和研究工作,深夜11時許則開啟跨洋指導模式,通過SKYPE軟體適時對話交流或發郵件。如此持續一兩個小時是常事,睡眠時間因此屢屢被壓縮,但她無怨無悔。

●平視讚譽:侯晶晶對殘疾人群體的生存發展狀況一直格外關注,工作之余,少管所、兒童福利院是侯晶晶常去的地方,每一場幫教活動都可以看見侯晶晶推著輪椅、充滿熱情的身影。曾經,侯晶晶從自己的工資裡拿出1000元捐給少管所作為“圖書專用資金”,又把自己的600元“全國自強模範”獎金添上400元捐給了家鄉的聾人學校,直到受助單位把電話打到學校,同事和領導們才知道……對於這些,她一直以一種從容冷靜的態度對待種種讚譽,她說:“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無論處於何種境遇中,都應該儘量沉下心來做點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人生感悟:作為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對於自己的經歷,他曾接受過一家媒體的採訪。採訪中,記者問她:“被誤診而導致下肢癱瘓,並失去了上學機會後,面對不可避免的自卑和絕望,您是怎麼克服的?”她說:“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兩條完全一樣的人生道路。既然自卑已經出現了,就要想辦法去戰勝它。沒法上學,我就自學。”她還說:“自卑就像是一座大冰山。自卑的冰山會隨著自信的萌芽而慢慢消融,每朝每夕的消融,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達到質的突破。量的積累,需要的是意志和毅力。”

善史氏曰:

戰勝惡運者,皆意志堅強人。正如《韓非子》所說: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幾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蛻痂。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輪椅上進入自學考試的考場,這幾乎也是她癱瘓後第一次出門,當時她雖然既激動又緊張,但《基礎英語》3個小時的考試她只用了1個多小時就自信地交卷,《大學語文》也考得非常順利。最終侯晶晶的《基礎英語》獲得了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績。

●圓夢教師:1998年,侯晶晶以外語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結束了10年自學生涯,她開始了最大限度挑戰體能與耐力的學校生活。由於控制不了上廁所的時間,又無法用一般的公共設施,每次離開宿舍去聽課,她都提前幾小時禁水。即便如此,為了以防萬一,她總是背著一個大書包,裡面裝著用來方便的器具。後來,侯晶晶終於圓了小時候的“教師夢”,成為南京師大的一名教師。提起這些“事蹟”,認識侯晶晶的人都評價她“意志如鋼”,她則淡淡地說:“認准一個正確的價值方向,化為點滴行動,堅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這樣做。”

●衷情講臺:從雙腿殘疾的小女孩到輪椅上的女博士,再到執教大學講臺,侯晶晶深感“教育對人的生命力有著一種巨大的喚醒力量”,也因此對有品質地帶教學生格外看重。2013年1月,侯晶晶申請到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一年的機會。“不能因為訪學耽誤指導學生。”侯晶晶這樣要求自己。於是,“白+黑”成了她這段時間的工作常態:白天,她忙於訪學和研究工作,深夜11時許則開啟跨洋指導模式,通過SKYPE軟體適時對話交流或發郵件。如此持續一兩個小時是常事,睡眠時間因此屢屢被壓縮,但她無怨無悔。

●平視讚譽:侯晶晶對殘疾人群體的生存發展狀況一直格外關注,工作之余,少管所、兒童福利院是侯晶晶常去的地方,每一場幫教活動都可以看見侯晶晶推著輪椅、充滿熱情的身影。曾經,侯晶晶從自己的工資裡拿出1000元捐給少管所作為“圖書專用資金”,又把自己的600元“全國自強模範”獎金添上400元捐給了家鄉的聾人學校,直到受助單位把電話打到學校,同事和領導們才知道……對於這些,她一直以一種從容冷靜的態度對待種種讚譽,她說:“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無論處於何種境遇中,都應該儘量沉下心來做點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人生感悟:作為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對於自己的經歷,他曾接受過一家媒體的採訪。採訪中,記者問她:“被誤診而導致下肢癱瘓,並失去了上學機會後,面對不可避免的自卑和絕望,您是怎麼克服的?”她說:“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兩條完全一樣的人生道路。既然自卑已經出現了,就要想辦法去戰勝它。沒法上學,我就自學。”她還說:“自卑就像是一座大冰山。自卑的冰山會隨著自信的萌芽而慢慢消融,每朝每夕的消融,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達到質的突破。量的積累,需要的是意志和毅力。”

善史氏曰:

戰勝惡運者,皆意志堅強人。正如《韓非子》所說: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