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多年分別後,他與大洋相隔的親人團聚

圖片來自《雄獅》劇照

第一次見到老卡, 我以為他是義大利人。

2010年的夏天, 在教學樓外, 一個光頭男人一邊抽著煙, 一邊舉著個復古的諾基亞手機。

他三十多歲的年紀, 膚色也不是白人那種粗糙的白, 反而透著一點古銅色, 對著電話嘟嘟囔囔, 聲音輕軟, 抑揚頓挫, 特別好聽, 就是一個字我都聽不懂。

我那時所在的城市是義大利移民根據地, 據說當年義大利黑手黨在歐洲犯了事, 都往這跑,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城市。 眼前這個男人襯衫筆挺, 褲子上連個褶都沒有, 我理所當然的以為是從總校區來的義大利裔老師。

沒想上課時, 這個光頭男人推門而入, 一屁股坐在我身邊, 跟一群二十來歲的小年輕一起一本正經的看書做筆記。 即便在加拿大, 這麼大歲數的學生也是頗為少見, 出於好奇, 下課後我拉著他來到樓外, 兩個男人一人一根煙, 很快聊了起來。

他叫卡爾, 三十歲, 不是我猜測的義大利後裔, 而是來自敘利亞。 我一直沒弄明白他的敘利亞名字到底怎麼念, 又因為歲數比我大了將近十歲, 我給他起了個更貼切的中文名字——老卡。

老卡家在二十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 家裡有兩個孩子, 全靠他在一家工廠裡面工作生活。 那時候加拿大的整體經濟環境都不是很好, 老卡說, 他希望學一些管理上的課程, 看能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畢竟那個時候, 工廠一片片倒閉破產人人自危, 老卡也不例外。

他和我們這些熊孩子不同, 得為家裡多做打算。

那個時候, 老卡每天開著一輛N手起亞車, 風塵僕僕的來, 然後風塵僕僕的去, 一天到晚匆匆忙忙, 每天上課都穿著藍色白色格子樣式的襯衫,

一看就是在SEARS裡買的廉價貨, 卻總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老卡很在意自己的打扮, 無論多便宜的衣服, 都要整理的整整齊齊, 如果不是謝頂的早, 我猜他肯定要給自己打髮油梳上電影裡才有的那種大背頭。

有段時間, 我倆經常有意無意的混在一起。 一方面我倆都不是加拿大本地人, 英語都磕磕絆絆, 我口語不怎麼樣, 老卡是讀寫不過關;另一方面, 是因為老卡的興趣愛好。

老卡是非典型中東人, 吃喝嫖賭抽, 除了不嫖, 其他四毒都占全了。 為了吃, 他曾經在復活節裡跑到教堂裡和別人一起慶祝基督教節日, 只是因為聽說那家教會復活節的食物特別好吃。

但與吃相比, 老卡最嗜好的是賭。 只要有時間, 他都要開車幾十公里跑到賭場試試手氣,

開始是玩老虎機, 然後是21點, 最後看到一群中國人玩百家樂, 從此算是進了大坑。 見了我更像是見了親人, 每天都要拉著我討論百家樂的必勝法則。 一來二去, 在我的影響下, 不光學會了百家樂, 還學會了中國國粹——麻將。

老卡的麻將技巧說心裡話那不是一般的差, 能碰就碰, 能吃就吃, 從來不管能不能胡牌。 不過我們玩的很小, 輸贏不大, 老卡並不在意, 只求快樂。 牌輸的多了, 老卡和我們也熟了起來, 樂意開始和我們斷斷續續講講他的往事。

阿勒頗是敘利亞的第二大城市, 一個陽光明媚的古城。 一座座古老的建築綿延幾公里, 錯落有致的一直連到天邊。 在老卡還是小卡的時候, 他就生活在這個城市。

對於老卡來說, 阿勒頗的一切都充滿了童年的美好。

他經常滿眼幸福的跟我們說起他小時候, 在足球場上一群孩子追著足球, 球場上沒有草坪, 摔一下就滿身的泥土。 而球場不遠的地方就是熱鬧的集市, 逼仄的小路兩邊佈滿全國各地的小商販, 小路上面是來來往往的人群, 他媽媽常常帶著他和弟弟來到集市上和小商販討價還價, 他和弟弟淘氣的跑來跑去, 一不留神跑的遠了, 媽媽在遠方大聲的叫著他和弟弟的名字, 他們倆藏在一個個小攤位背面, 等著媽媽把他們兩個人找出來呵斥一番。

城裡面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 老卡第一次見到外國人也是在那裡。 那個清真寺有千年歷史, 每天都有來自全世界的人來參觀摩拜學習經文, 有的沒有錢,就乾脆吃住都在裡面。老卡有時候跟爸爸到清真寺裡面,爸爸會指著那些白人跟他說那些人來自哪裡,有非洲人,有亞洲人,有一天爸爸指著一個白人告訴他,那是美國人。

不過那時老卡還小,美國對他來說就是個地理上的概念罷了。那段時間歲月靜好,日子過得很慢,一家四口雖然並不富足,但是卻也過的安逸。

那時候他家裡面還經營著一家小飯店,是從他爸爸的爺爺傳來下來的祖產。他說他爸爸的手藝很好,做的傳統食品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他後來給我們嘗過一次祖傳的手藝,味道雖然有些吃不習慣,但是也嘗的出來下過功夫。

安寧的生活是在老卡十五歲那年被打破的。在老卡的記憶裡面,日子不知道怎麼就突然艱難起來了。起初的時候,只是客流量減少,以前經常來吃飯的老主顧來的越來越少,他聽爸爸說,日子不好過了,好多人沒了工作。

沒有人來吃飯,連帶著老卡家裡的生活也日漸艱辛。後來不知什麼時候,流言開始在城市裡肆意傳播。有人說城外餓死人了,有人說有學生被殺了,這些流言像籠罩在城市上烏雲,弄的每個人心驚膽顫。

厄運最終還是降臨在了老卡家。老卡的一個叔叔突然被半夜抓走,從此杳無音信。老卡的爸爸到處求人打探消息,但是所有的努力仿佛石沉大海。有人說他的叔叔參與什麼示威所以被抓進了監獄,也有人說他叔叔已經死了。

後來又是一個親戚,也同樣的方式突然人間蒸發。噩耗一個接著一個,眼看著日子也愈發難以為繼,老卡爸爸決定帶著老卡離開敘利亞,到外國討生活。

關於為什麼他爸爸只帶走了老卡,我有意無意試探著問過他。他跟我說,他媽媽不願意離開家鄉,所以他爸爸只能帶走大兒子。從此,他和爸爸開始了逃亡的歷程。

從此,他和媽媽弟弟天各一方。

老卡和他爸爸是從巴勒斯坦去的加拿大。

老卡說他們離開的時候是半夜,整個旅途從開始就充滿了混亂。那時候弟弟已經睡了,爸爸匆匆忙忙收拾了行李,他緊緊的擁抱著媽媽不想走。但是離開的車子就在家附近,時間不等人,他爸爸是硬生生把他從媽媽懷裡搶走的。

他後悔沒有和媽媽說更多的話就上了車子,車子漸行漸遠,媽媽就站在原地一直望著他們,慢慢消失在黑夜裡面。爸爸把他摟在懷裡沉默不言,他默默流著眼淚沉沉睡去。

等老卡醒來的時候天早已經亮了,爸爸依然緊緊摟著他,眼睛裡面佈滿血絲。開車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胖男人,滿嘴不耐煩的念叨著敘利亞的壞話,老卡心裡不高興,但是看爸爸沒有說話自己也不敢反駁。

他望向車外,不知道什麼時候道路上都是開往同一個方向的車,排成了長長的隊伍緩緩前行,有的車頂上綁滿了大包小包。老卡這才感受到自己是在逃難的路上,他想起爸爸跟他說要帶他去一個更好的國家,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難民了。

敘利亞的道路很差,他們窩在一個小車裡面,一路顛簸了兩天,終於到了難民營。司機把他們連同行李一起攆下車,就匆匆原路返回。老卡現在想起來,那人應該是個蛇頭,靠著難民生意發財。每每提到這個人,他就一臉不開心。

後來他們就跟著四面八方的人群往一個方向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看到一排排的士兵和無數的帳篷。老卡爸爸排隊辦好了所有的手續後,他們兩個人便開始了難民營的生活。

關於難民營裡發生的事情,老卡沒有和我講太多。他只跟我說,難民營裡面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有伊拉克人,有巴勒斯坦人,也有很多敘利亞人。在他們的觀念裡面,這些中東人都是兄弟。不過老卡爸爸鄭重其事的跟他說,平時不能跑太遠,要呆在他的視線以內。

難民營裡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孩子,老卡很快就認識了不少的新朋友。每天跟這些人一起打打鬧鬧,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候的家鄉街頭。只不過每天他還是會想家,想阿勒頗的大街小巷,想自己認識的同學朋友,更想自己的媽媽和弟弟。

在難民營裡等待了半年多的時間,老卡和爸爸終於等到了加拿大的難民名額。那一年是1995年,他和爸爸開始了在加拿大的生活。

在加拿大政府的幫助下,兩人很快在小城市裡面落了根。老卡爸爸靠著當地中東移民的幫忙很快找到了一份工廠的工作,過了兩年後來又和人合夥開起了披薩店。老卡驕傲地和我們說,他爸爸的披薩店在周邊幾個街區裡面生意最好,因為有敘利亞獨特的配方。

老卡爸爸賺的錢,除了他和老卡的生活費用外,都悉數匯給了老卡媽媽和弟弟。他們離開後,家裡的重擔就落在老卡媽媽身上。老卡媽媽勉強支撐著維持小店的經營,生意擋不住的日漸蕭條。

老卡爸爸不止一次想要老卡媽媽一起過來,但是老卡媽媽始終捨不得離開家鄉,日程一再耽擱,日子久了,老卡媽媽慢慢老了,身體也經不起這樣的長途奔波。

老卡一有空就給敘利亞老家打電話,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一有開心的事情,就會和我們分享。他跟我們說,弟弟現在已經是餐廳的老闆了,手藝比他爸還要好。後來又跟我們說,弟弟老婆又懷孕了,馬上要生第二個孩子了。說這些的時候,老卡臉上就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全家人雖然被大洋隔開,但是電話牢牢的維持了一家的感情。

老卡是在來加拿大的第五年結婚的,老婆來自巴勒斯坦。和老卡一樣,她年幼時候跟父母一起遠渡重洋,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個時候老卡還在他爸爸的披薩店裡面幫襯,但是結婚之後,生活壓力陡增,於是他去學了個機械專業。

老卡所在的城市是加拿大的工業基地之一,上百家製造業工廠雲集。在工廠當技工的收入不錯,相比於在披薩店上班也清閒,能多了更多的時間陪家人。

結婚後一年,老卡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兩年後有了第二個。

老卡很愛自己的孩子,經常跟我們說自己孩子的故事,這在外國人之中很不常見。加拿大人很少會和別人聊自己孩子這些家長里短。

有時候我想,也許是因為老卡少小離家的緣故,因為對家庭格外的珍重。

2011年的時候,老卡和他媽媽有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平時柔聲細語的老卡那一天幾乎是咆哮的掛了電話,後來上課的時候,眼神落寞坐在後面半天不吭聲。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搖了搖頭告訴我:“我媽媽還是不想來加拿大。”

那時候敘利亞的局勢已經很不好了,政府軍和反對派開始內戰,國內一片混亂。新聞上每天都有人死亡,老卡天天盯著敘利亞的任何消息,每天幾個電話打給家裡。

老卡說,他媽媽和弟弟都不想來加拿大。他歎了口氣,兀自拿了根煙走出了教室。我們都知道,他很擔心家人安危。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

2011年的10月一天中午,老卡掛了電話,一反常態的什麼都沒說,坐在椅子上面對著天花板默默發呆。那一天我們上的是會計課,老卡就那樣望著頭頂一動不動坐了半節課的時間,忽然站起身走到老師面前,他微低著頭,聲音低沉略帶沙啞:“對不起,我現在必須要離開。”又頓了兩秒,“我弟弟死了。”

這話幾乎說出的同時,老卡已經轉身快步走出教室。

走過我身邊時,我看到他眼睛裡好像有淚水滑過。之後的好幾天老卡都沒出現。再見到他時,已經過了一個星期,老卡身體瘦了一圈,眼圈青黑,雙眼佈滿血絲。他弟弟是怎麼死的,他媽媽怎麼樣,我沒問過,老卡也沒有告訴我。只是從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卡像是變了一個人,每天抽煙的時候不愛說話,下課之後也不再和我們打麻將,也不再和我們說他在賭場的各種事情。

2012年的四月,我們畢業了。在畢業典禮上面,我見到了老卡的家人,他的老父親,他的老婆和一對兒女。

畢業那天老卡很開心,介紹我給他的家人認識,拉著我一起合影留念。他告訴我,他的老婆又懷孕了,他馬上就要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了。還有,他告訴我,他媽媽終於決定要來加拿大。

經過十多年的分別,他們一家終於又要團聚了。我由衷為他感到高興。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老卡,後來我離開小城去了多倫多,後來又從多倫多回了北京。但是我和老卡的聯繫一直還在,從facebook到電子郵件。每年的時候,我會發一封郵件告訴他我現在的生活。他也會告訴我他一切都好。

他們一家在加拿大生活的很好,這就夠了。畢竟,親情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無法割捨的東西。有生之年,分離的親人能團圓,是多少人盼望的幸福。

-END-

作者介紹:

李漁,互聯網從業人員。

真誠講述世間每個平凡人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帶你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有的沒有錢,就乾脆吃住都在裡面。老卡有時候跟爸爸到清真寺裡面,爸爸會指著那些白人跟他說那些人來自哪裡,有非洲人,有亞洲人,有一天爸爸指著一個白人告訴他,那是美國人。

不過那時老卡還小,美國對他來說就是個地理上的概念罷了。那段時間歲月靜好,日子過得很慢,一家四口雖然並不富足,但是卻也過的安逸。

那時候他家裡面還經營著一家小飯店,是從他爸爸的爺爺傳來下來的祖產。他說他爸爸的手藝很好,做的傳統食品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他後來給我們嘗過一次祖傳的手藝,味道雖然有些吃不習慣,但是也嘗的出來下過功夫。

安寧的生活是在老卡十五歲那年被打破的。在老卡的記憶裡面,日子不知道怎麼就突然艱難起來了。起初的時候,只是客流量減少,以前經常來吃飯的老主顧來的越來越少,他聽爸爸說,日子不好過了,好多人沒了工作。

沒有人來吃飯,連帶著老卡家裡的生活也日漸艱辛。後來不知什麼時候,流言開始在城市裡肆意傳播。有人說城外餓死人了,有人說有學生被殺了,這些流言像籠罩在城市上烏雲,弄的每個人心驚膽顫。

厄運最終還是降臨在了老卡家。老卡的一個叔叔突然被半夜抓走,從此杳無音信。老卡的爸爸到處求人打探消息,但是所有的努力仿佛石沉大海。有人說他的叔叔參與什麼示威所以被抓進了監獄,也有人說他叔叔已經死了。

後來又是一個親戚,也同樣的方式突然人間蒸發。噩耗一個接著一個,眼看著日子也愈發難以為繼,老卡爸爸決定帶著老卡離開敘利亞,到外國討生活。

關於為什麼他爸爸只帶走了老卡,我有意無意試探著問過他。他跟我說,他媽媽不願意離開家鄉,所以他爸爸只能帶走大兒子。從此,他和爸爸開始了逃亡的歷程。

從此,他和媽媽弟弟天各一方。

老卡和他爸爸是從巴勒斯坦去的加拿大。

老卡說他們離開的時候是半夜,整個旅途從開始就充滿了混亂。那時候弟弟已經睡了,爸爸匆匆忙忙收拾了行李,他緊緊的擁抱著媽媽不想走。但是離開的車子就在家附近,時間不等人,他爸爸是硬生生把他從媽媽懷裡搶走的。

他後悔沒有和媽媽說更多的話就上了車子,車子漸行漸遠,媽媽就站在原地一直望著他們,慢慢消失在黑夜裡面。爸爸把他摟在懷裡沉默不言,他默默流著眼淚沉沉睡去。

等老卡醒來的時候天早已經亮了,爸爸依然緊緊摟著他,眼睛裡面佈滿血絲。開車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胖男人,滿嘴不耐煩的念叨著敘利亞的壞話,老卡心裡不高興,但是看爸爸沒有說話自己也不敢反駁。

他望向車外,不知道什麼時候道路上都是開往同一個方向的車,排成了長長的隊伍緩緩前行,有的車頂上綁滿了大包小包。老卡這才感受到自己是在逃難的路上,他想起爸爸跟他說要帶他去一個更好的國家,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難民了。

敘利亞的道路很差,他們窩在一個小車裡面,一路顛簸了兩天,終於到了難民營。司機把他們連同行李一起攆下車,就匆匆原路返回。老卡現在想起來,那人應該是個蛇頭,靠著難民生意發財。每每提到這個人,他就一臉不開心。

後來他們就跟著四面八方的人群往一個方向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看到一排排的士兵和無數的帳篷。老卡爸爸排隊辦好了所有的手續後,他們兩個人便開始了難民營的生活。

關於難民營裡發生的事情,老卡沒有和我講太多。他只跟我說,難民營裡面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有伊拉克人,有巴勒斯坦人,也有很多敘利亞人。在他們的觀念裡面,這些中東人都是兄弟。不過老卡爸爸鄭重其事的跟他說,平時不能跑太遠,要呆在他的視線以內。

難民營裡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孩子,老卡很快就認識了不少的新朋友。每天跟這些人一起打打鬧鬧,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候的家鄉街頭。只不過每天他還是會想家,想阿勒頗的大街小巷,想自己認識的同學朋友,更想自己的媽媽和弟弟。

在難民營裡等待了半年多的時間,老卡和爸爸終於等到了加拿大的難民名額。那一年是1995年,他和爸爸開始了在加拿大的生活。

在加拿大政府的幫助下,兩人很快在小城市裡面落了根。老卡爸爸靠著當地中東移民的幫忙很快找到了一份工廠的工作,過了兩年後來又和人合夥開起了披薩店。老卡驕傲地和我們說,他爸爸的披薩店在周邊幾個街區裡面生意最好,因為有敘利亞獨特的配方。

老卡爸爸賺的錢,除了他和老卡的生活費用外,都悉數匯給了老卡媽媽和弟弟。他們離開後,家裡的重擔就落在老卡媽媽身上。老卡媽媽勉強支撐著維持小店的經營,生意擋不住的日漸蕭條。

老卡爸爸不止一次想要老卡媽媽一起過來,但是老卡媽媽始終捨不得離開家鄉,日程一再耽擱,日子久了,老卡媽媽慢慢老了,身體也經不起這樣的長途奔波。

老卡一有空就給敘利亞老家打電話,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一有開心的事情,就會和我們分享。他跟我們說,弟弟現在已經是餐廳的老闆了,手藝比他爸還要好。後來又跟我們說,弟弟老婆又懷孕了,馬上要生第二個孩子了。說這些的時候,老卡臉上就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全家人雖然被大洋隔開,但是電話牢牢的維持了一家的感情。

老卡是在來加拿大的第五年結婚的,老婆來自巴勒斯坦。和老卡一樣,她年幼時候跟父母一起遠渡重洋,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個時候老卡還在他爸爸的披薩店裡面幫襯,但是結婚之後,生活壓力陡增,於是他去學了個機械專業。

老卡所在的城市是加拿大的工業基地之一,上百家製造業工廠雲集。在工廠當技工的收入不錯,相比於在披薩店上班也清閒,能多了更多的時間陪家人。

結婚後一年,老卡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兩年後有了第二個。

老卡很愛自己的孩子,經常跟我們說自己孩子的故事,這在外國人之中很不常見。加拿大人很少會和別人聊自己孩子這些家長里短。

有時候我想,也許是因為老卡少小離家的緣故,因為對家庭格外的珍重。

2011年的時候,老卡和他媽媽有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平時柔聲細語的老卡那一天幾乎是咆哮的掛了電話,後來上課的時候,眼神落寞坐在後面半天不吭聲。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搖了搖頭告訴我:“我媽媽還是不想來加拿大。”

那時候敘利亞的局勢已經很不好了,政府軍和反對派開始內戰,國內一片混亂。新聞上每天都有人死亡,老卡天天盯著敘利亞的任何消息,每天幾個電話打給家裡。

老卡說,他媽媽和弟弟都不想來加拿大。他歎了口氣,兀自拿了根煙走出了教室。我們都知道,他很擔心家人安危。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

2011年的10月一天中午,老卡掛了電話,一反常態的什麼都沒說,坐在椅子上面對著天花板默默發呆。那一天我們上的是會計課,老卡就那樣望著頭頂一動不動坐了半節課的時間,忽然站起身走到老師面前,他微低著頭,聲音低沉略帶沙啞:“對不起,我現在必須要離開。”又頓了兩秒,“我弟弟死了。”

這話幾乎說出的同時,老卡已經轉身快步走出教室。

走過我身邊時,我看到他眼睛裡好像有淚水滑過。之後的好幾天老卡都沒出現。再見到他時,已經過了一個星期,老卡身體瘦了一圈,眼圈青黑,雙眼佈滿血絲。他弟弟是怎麼死的,他媽媽怎麼樣,我沒問過,老卡也沒有告訴我。只是從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卡像是變了一個人,每天抽煙的時候不愛說話,下課之後也不再和我們打麻將,也不再和我們說他在賭場的各種事情。

2012年的四月,我們畢業了。在畢業典禮上面,我見到了老卡的家人,他的老父親,他的老婆和一對兒女。

畢業那天老卡很開心,介紹我給他的家人認識,拉著我一起合影留念。他告訴我,他的老婆又懷孕了,他馬上就要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了。還有,他告訴我,他媽媽終於決定要來加拿大。

經過十多年的分別,他們一家終於又要團聚了。我由衷為他感到高興。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老卡,後來我離開小城去了多倫多,後來又從多倫多回了北京。但是我和老卡的聯繫一直還在,從facebook到電子郵件。每年的時候,我會發一封郵件告訴他我現在的生活。他也會告訴我他一切都好。

他們一家在加拿大生活的很好,這就夠了。畢竟,親情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無法割捨的東西。有生之年,分離的親人能團圓,是多少人盼望的幸福。

-END-

作者介紹:

李漁,互聯網從業人員。

真誠講述世間每個平凡人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帶你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