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球上的氣體比液體稀薄,科學家卻發現比氣體還要稀薄的液體

在化學的世界中, 自然界有三種存在形式, 其中包括有氣體、液體、固體。 而劃分三者的區別主要就是粒子半徑。 對於氣體而言, 它的分子半徑大, 分子之間的間距大, 分子之間的力度卻很小, 因此, 氣體分子之間不受控制, 像一盤散沙。

固體卻有很大的差別。 固體的分子之間拉力大, 分子比較井然有序, 固定在一個框架內, 因此, 固體的束縛力強。 而液體是介於氣體和固體之間。

儘管如此,

如果我們以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氣體、液體和固體, 我們會發現液體很濃稠, 而氣體很稀薄。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液體的密度明顯比氣體的要大很多。 對於液體而言, 以水的密度為零界點, 絕大部分的液體密度都是比水大, 而空氣的密度都比水小。

不過,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比水的密度還要小一億倍液體分子, 其中的稀薄程度比氣體還要厲害。

這種液體是怎麼存在的?科學家發現鉀原子如果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條件下, 其自身的分子會形成一種氣體一般的散霧狀的形態, 等到分子聚集之後, 鉀原子就形成了液滴。 表面上是被稱為液滴, 但是其內部還是以氣體的形式分散在容器的各個方向。

如此罕見的現象在化學家的眼中的價值是不菲的, 不過, 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其應用到現實社會中的具體實例。 如果科學家真的將其中的技術應用到真實生活中, 必將會產生不菲的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