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構建政務服務生態系統 推動“高新服務”成全國性品牌

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廖勇

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 官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報告還明確指出,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因此, 破解民生熱點難點痛點, 既是人民群眾受益的過程, 也是創造新的增長點、發掘增長潛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

一直以來, 成都高新區不斷創新思路, 提高民生和政務服務水準, 讓老百姓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保障老百姓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讓居民和企業都能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構建政務服務生態系統 推動“高新服務”成全國性品牌

政務服務中心>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 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採用集中學習、分組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 深刻學習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 在此基礎上, 我們以十九大報告為指引, 提出建設‘G-ECO政務服務生態系統’的工作思路。 ”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官旭介紹,

“政務服務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相容、發展的系統, 囊括了高新區政務服務各項改革措施, 主要包含以“互聯網+”為核心打造的線上服務生態圈和以“全覆蓋”為目標打造的線下服務生態圈, 全力推動“高新服務”成為全國性品牌。

5大板塊構建線上生態圈

最終實現辦事“足不出戶”

線上生態圈包括移動互聯+政務服務、人工智慧+政務服務、雲計算+政務服務、大資料+政務服務、區塊鏈+政務服務等5個板塊, 著力解決政務服務中的效率、決策、成本、資源、誠信5大維度問題。 據瞭解, 其中移動互聯+政務服務重點推進網上從預約到評價各個環節的全領域、全流程服務改革;人工智慧+政務服務重點推進智慧化審批、服務、問答、決策、政策申報等改革;雲計算+政務服務重點推進政務系統和應用軟體的雲平臺建設等改革;大資料+政務服務重點推進四大資料庫和大資料分析系統等改革;區塊鏈+政務服務則重點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企業信用體系、證照認證等問題。

官旭介紹, 在建設線上生態圈的過程中, 政務服務中心著力從5個方面推動相關工作。 一是進行高新區“互聯網+政務服務”頂層設計;二是建立“全域政務服務平臺”;三是推動構建社區治理綜合管理平臺;四是打造政務服務呼叫中心人工智慧化平臺;五是通過網上辦事大廳、互動交流等欄目搭建政府與民眾、企業之間的互動橋樑, 增強政府資訊公開力度。

線下生態圈實現“全覆蓋”

將適時開展特色服務

線下生態圈以“全覆蓋”為目標, 包括三位一體+政務體系、三級聯動+政務體系、一站呼叫+政務體系3個線下板塊, 著力解決專業、全面、公平3大服務問題。 官旭介紹, 三位一體+政務體系重點推進一窗審批服務、園區專業服務、企業個性服務等改革;三級聯動+政務體系重點推進全域、全時、全能服務等改革;一站呼叫+政務體系重點推進呼叫資料分析、服務評價等方面改革。

“建設好線下生態圈, 首先要高規格建設新政務服務中心, 將現代前沿科技和設計理念融入其中。 ”官旭介紹, 未來將在園區、商圈、社區設立政務服務自助終端一體機, 群眾可辦理社保、計生、交通等業務;同時將把涉及居民個人的所有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下放到街道和社區, 實現基層辦事大廳“服務事項最全、辦理地點最近”目標。此外,中心還將適時開展特色政務服務,針對重點企業建立“點對點”“人對人”的VIP服務機制;對“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推出專項服務;對孤老殘弱等群眾提供上門、代辦等服務。

強化基層醫療 推動創新創業 努力建成新型城市化街道

合作街道>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合作街道在轄區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利用社區基層黨組織、院落議事會、“微黨校”等多種平臺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會,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社區、深入居民家庭。“街道將認真對照黨的十九大要求,扎實推進美麗、文明、和諧、智慧、幸福‘五個合作’的建設,努力將合作街道建設成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社會服務功能完善的新型城市化街道。”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廖勇說。

構建基層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實現居民健康全方位管理

“街道辦事處的工作直接面對居民群眾,面對老百姓,是國家各項大政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的直接執行者和貫徹者,也是黨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繫溝通的橋樑和紐帶。”在廖勇看來,做好民生服務工作的首要重點之一,就是要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準,全方位保障居民健康。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的重點在“借力”、關鍵靠“技術”。合作街道依託原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高科技搭建起“智慧健康社區服務體系”,在全省首創基層衛生醫療服務新模式,在保障居民群眾基本醫療與健康服務需求的同時,實現了居民健康全方位管理。

廖勇介紹,下一步將繼續依託“物聯網+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管理”思維,以基層衛生資訊系統改造為抓手,創新升級智慧健康社區服務平臺,通過可穿戴智慧設備應用、遠端診療技術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健康管理水準,實現“無線關懷、無限關愛”的目標,讓居民享受高品質的智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依託“合創·匯”等雙創品牌

推進就業創業政策落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合作街道將圍繞轉型升級,服務轄區經濟平穩發展,努力成為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主戰場。”廖勇說,合作街道將結合成都高新區重大產業化專案,積極做好專案促建等服務工作,並深入高校、園區、企業進行政策宣傳,提高就業創業政策普曉率,推進“一校一帶”戰略實施,促進更多高校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為滿足優質專案入駐需求,目前,合作街道已完成孵化基地擴容工程,新增二期建設面積800餘平方米,已引入優質創業專案11個,吸納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同時,打造高新技術服務超市社區特色店,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入駐、政務政策、創業輔導、投融資等一系列服務,全方位開展定制化服務。

“我們將依託‘合創·匯’等雙創品牌,做好高校雙創挑戰賽,深化創業帶動就業,促進更多優質項目落戶生根、成長。”廖勇說,下一步,合作街道將進一步打造街道級環校企創新創業圈,通過街道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合作街道創新創業聯盟”,吸引更多創新成果和優質專案落戶,助力高新區創新創業發展。

實現基層辦事大廳“服務事項最全、辦理地點最近”目標。此外,中心還將適時開展特色政務服務,針對重點企業建立“點對點”“人對人”的VIP服務機制;對“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推出專項服務;對孤老殘弱等群眾提供上門、代辦等服務。

強化基層醫療 推動創新創業 努力建成新型城市化街道

合作街道>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合作街道在轄區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利用社區基層黨組織、院落議事會、“微黨校”等多種平臺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會,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社區、深入居民家庭。“街道將認真對照黨的十九大要求,扎實推進美麗、文明、和諧、智慧、幸福‘五個合作’的建設,努力將合作街道建設成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社會服務功能完善的新型城市化街道。”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廖勇說。

構建基層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實現居民健康全方位管理

“街道辦事處的工作直接面對居民群眾,面對老百姓,是國家各項大政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的直接執行者和貫徹者,也是黨與人民群眾之間聯繫溝通的橋樑和紐帶。”在廖勇看來,做好民生服務工作的首要重點之一,就是要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準,全方位保障居民健康。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的重點在“借力”、關鍵靠“技術”。合作街道依託原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高科技搭建起“智慧健康社區服務體系”,在全省首創基層衛生醫療服務新模式,在保障居民群眾基本醫療與健康服務需求的同時,實現了居民健康全方位管理。

廖勇介紹,下一步將繼續依託“物聯網+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管理”思維,以基層衛生資訊系統改造為抓手,創新升級智慧健康社區服務平臺,通過可穿戴智慧設備應用、遠端診療技術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健康管理水準,實現“無線關懷、無限關愛”的目標,讓居民享受高品質的智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依託“合創·匯”等雙創品牌

推進就業創業政策落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合作街道將圍繞轉型升級,服務轄區經濟平穩發展,努力成為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主戰場。”廖勇說,合作街道將結合成都高新區重大產業化專案,積極做好專案促建等服務工作,並深入高校、園區、企業進行政策宣傳,提高就業創業政策普曉率,推進“一校一帶”戰略實施,促進更多高校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為滿足優質專案入駐需求,目前,合作街道已完成孵化基地擴容工程,新增二期建設面積800餘平方米,已引入優質創業專案11個,吸納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同時,打造高新技術服務超市社區特色店,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入駐、政務政策、創業輔導、投融資等一系列服務,全方位開展定制化服務。

“我們將依託‘合創·匯’等雙創品牌,做好高校雙創挑戰賽,深化創業帶動就業,促進更多優質項目落戶生根、成長。”廖勇說,下一步,合作街道將進一步打造街道級環校企創新創業圈,通過街道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合作街道創新創業聯盟”,吸引更多創新成果和優質專案落戶,助力高新區創新創業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