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轉發錦鯉有好運,你知道它們是哪國人培育出來的嗎?

北宋劉寀《落花遊魚圖》(局部)

對於城市人來說, 很熟悉錦鯉。 它們幾乎遍佈城市公園的水面, 而且絕不扭捏, 只要有一把食餌, 就會蜂擁搶奪。

這種魚, 祖先也是普通的鯉魚, 早期由中國傳入日本, 經過自然突變和漫長的人工選擇, 終於變化出斑斕的花色, 成為世界最著名、最具經濟價值的觀賞魚之一。

現代錦鯉的祖先可能是黃河鯉魚

業內人士指出, 目前國際觀賞魚界默認的觀賞魚, 即養在水族箱中的所有魚類的統稱(Aquarium fish), 包括金魚、錦鯉、熱帶魚等各種養在水族箱內的魚。 其中金魚是我國特產, 錦鯉以日本最為著名, 七彩神仙、孔雀魚、龍魚等為熱帶魚類, 以南美和東南亞最為有名。 觀賞魚是世界上僅次於貓和狗的第三大寵物, 且總數遠多於兩者。 熱帶魚類主要靠捕撈, 金魚和錦鯉則是依靠人工養殖。

錦鯉從出現到現在只有300年的歷史, 比金魚晚了700多年。

無論金魚還是錦鯉, 都是從鯉科魚類演變而來。 金魚主要的祖先是鯽魚。 至於錦鯉, 學者們認為其祖先可能是三國時期從中國傳入日本的。 因為根據現有的發現, 日本列島沒有原生鯉魚, 中國的黃河鯉魚很可能是日本錦鯉的祖先。

黃河鯉魚為古今名產。 早在三千年前《詩經》有雲“豈其食魚, 必河之鯉”, 又有“洛鯉伊魴, 貴如牛羊”之說, 為食之上品。 更重要的是, 黃河鯉還以其金鱗赤尾、體形修長的優美形態, 千百年來廣為人們喜愛, 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幾乎是家喻戶曉。 當年孔子得了一個男孩, 恰巧有人送幾尾鯉魚來, 孔子“嘉以為瑞”, 於是為兒子取名“鯉”。 春秋時越國大夫、後來成為鉅賈的範蠡竭力主張發展池塘養鯉,

認為:“蓄養三年, 其利可以至千萬, 越國當盈”。

漢代池塘養鯉已經非常發達, 成為從皇室到民間都在經營的產業。 漢中期經絲綢之路, 波斯人將鯉魚從中國帶往波斯;1150年十字軍東征, 鯉魚從波斯被帶往奧地利, 之後逐漸傳入西歐;1367年, 鯉魚傳入匈牙利;1496年傳入英國;1560年傳入普魯士, 隨即傳入瑞典;1729年傳入俄羅斯;1830年從歐洲傳入美國。

鯉魚在日本也很受尊崇, 因其生命力頑強, 被視為男子氣概的象徵, 更一度與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聯繫在一起。

由廣東漁場繁殖的錦鯉亮相2016年廣州國際園林博覽會。 王燕 攝

現代錦鯉由日本人選育成功

雖然鯉魚的養殖和觀賞鯉的出現最早都是在中國, 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錦鯉, 確實是一種“外來物種”, 是從日本傳入的。

研究者白明指出, 當代意義上的“錦鯉”一詞,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確立起來的名稱, 用來泛指所有的觀賞鯉魚。 在最早將鯉魚作為觀賞魚類的中國和隨後的日本, 曾經先後使用過金鯉、錦鯉、色鯉、花鯉、模樣鯉五個主要名稱。

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苦雨》詩雲:“絲禽藏荷香, 錦鯉繞島影”, 黃濤《成名後呈同年》雲:“雖慚錦鯉成穿額, 忝獲驪龍不寐珠”, “這是現今世界上最早的錦鯉名稱使用記錄”。 之後, “錦鯉”逐漸取代“金鯉”, 成為觀賞鯉魚的專門代稱。

但古代中國似乎並沒有繼續在觀賞鯉魚上下太大功夫, 而是全情投入了金魚的養殖和選育。 究其原因, 白明認為大約有三:一是鯉魚被視為龍的化身, 常與皇家聯繫在一起, 特別在李唐時期, 更是如此;二是宋代以後金魚演變成為一魚百樣的完美觀賞魚, 限制了人們對其他魚種選育的熱情;三是錦鯉的顏色太鮮明, 可能不太符合中國人偏重寫意抽象的審美觀。

日本錦鯉早期是怎樣產生了顏色變異的, 現在也沒有什麼資料確證。相傳在1800年左右的一個寒冷的冬天,新潟地區的某個農民掀開他在土池上的草簾檢查池中的鯉魚時發現,有的變成了淺黃色,這就是錦鯉最早的突變個體。由於這種魚與其他的魚不一樣,有點神秘感,所以最早被稱為“神魚”,後來又有人稱之為“變種鯉魚”“彩色鯉魚”“花鯉魚”等。

早期的錦鯉只是腹部有橘紅色斑紋,後來,逐漸發展到了背部、尾部和頭部,錦鯉的身體也越來越白——這被稱為“更紗”,作為錦鯉主要的發展方向加以強化,白明指出:“1889年,蘭木五助培育出了五助更紗,就是現在紅白錦鯉的原種。從那時開始,標誌著日本錦鯉真正誕生了。”

“錦鯉”這個名字,是在日本明治(1867年) 後開始流行的。最初只有2~3個品種。在1914年的大正博覽會上,已經出現了6個品種(黃寫、白寫、大正三色、阿部鯉、三色、紅白)。時至今天,其品種已大大增加,達13大類約200個品種。

1983年,中國香港蘇鍔先生將國際市場開始流行的現代錦鯉引入中國內地,與廣州市園林局花木公司合作組建了“中國(廣州)金濤企業有限公司”,在廣州興建大型錦鯉養殖場。當時公司的負責人,就是後來成為廣東省水族協會會長、錦鯉同業會會長的許品章。

按照許品章在《錦鯉在中國的發展狀況》一文中的說法,現代錦鯉第一次進入中國是在1938年,“由日本東京的松岡氏將一批認為是相當名貴的錦鯉送給當時的偽滿洲國皇帝,這是日本錦鯉第一次輸出到日本以外的地區。同年在美國三藩市的萬國博覽會上,日本特地選送了100尾錦鯉到會上展示,從而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了現代錦鯉的美姿”。

1973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將一批錦鯉作為吉祥物贈送給周恩來總理,這批錦鯉轉到北京市花木公司養殖。由於種種原因,這批錦鯉已煙消雲散。14年後的1997年,為慶祝中日兩國恢復邦交25周年,日本知名的對華友好人士平澤要作先生向中國人民贈送錦鯉108條,該批錦鯉被轉到了四川省水科所養殖。

現在也沒有什麼資料確證。相傳在1800年左右的一個寒冷的冬天,新潟地區的某個農民掀開他在土池上的草簾檢查池中的鯉魚時發現,有的變成了淺黃色,這就是錦鯉最早的突變個體。由於這種魚與其他的魚不一樣,有點神秘感,所以最早被稱為“神魚”,後來又有人稱之為“變種鯉魚”“彩色鯉魚”“花鯉魚”等。

早期的錦鯉只是腹部有橘紅色斑紋,後來,逐漸發展到了背部、尾部和頭部,錦鯉的身體也越來越白——這被稱為“更紗”,作為錦鯉主要的發展方向加以強化,白明指出:“1889年,蘭木五助培育出了五助更紗,就是現在紅白錦鯉的原種。從那時開始,標誌著日本錦鯉真正誕生了。”

“錦鯉”這個名字,是在日本明治(1867年) 後開始流行的。最初只有2~3個品種。在1914年的大正博覽會上,已經出現了6個品種(黃寫、白寫、大正三色、阿部鯉、三色、紅白)。時至今天,其品種已大大增加,達13大類約200個品種。

1983年,中國香港蘇鍔先生將國際市場開始流行的現代錦鯉引入中國內地,與廣州市園林局花木公司合作組建了“中國(廣州)金濤企業有限公司”,在廣州興建大型錦鯉養殖場。當時公司的負責人,就是後來成為廣東省水族協會會長、錦鯉同業會會長的許品章。

按照許品章在《錦鯉在中國的發展狀況》一文中的說法,現代錦鯉第一次進入中國是在1938年,“由日本東京的松岡氏將一批認為是相當名貴的錦鯉送給當時的偽滿洲國皇帝,這是日本錦鯉第一次輸出到日本以外的地區。同年在美國三藩市的萬國博覽會上,日本特地選送了100尾錦鯉到會上展示,從而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了現代錦鯉的美姿”。

1973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將一批錦鯉作為吉祥物贈送給周恩來總理,這批錦鯉轉到北京市花木公司養殖。由於種種原因,這批錦鯉已煙消雲散。14年後的1997年,為慶祝中日兩國恢復邦交25周年,日本知名的對華友好人士平澤要作先生向中國人民贈送錦鯉108條,該批錦鯉被轉到了四川省水科所養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