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服役期5至8年 雲南第一條導盲犬的使命

一穿上導盲鞍, “胖虎”就變得嚴肅起來, 一絲不苟地工作

昆明資訊港·都市時報 記者古穆斕彭斌抽煙時, 會習慣性地用手指摩挲煙身。

他看不見, 用手控制嘴唇與煙頭的距離, 以免被燙傷。

盲人依靠眼睛之外的其他感官體會這個世界。 “探索”這樣的動作, 經常發生在彭斌身上。 因為看不見, 他將常用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手機放在客廳中電視牆左邊的組合櫃上, 煙盒放在茶几的右下角。 要用這些東西時, 彭斌走到固定位置一摸, 東西便找到了。

但“胖虎”的存在有些特別。 彭斌坐在沙發上休息時, 招呼一聲“胖虎”, 這隻身披金色毛的拉布拉多導盲犬就會搖著尾巴來到他的腳邊, 有時還會順勢趴下, 用溫暖的身體依靠在彭斌的小腿上。

彭斌家離昆明市盲啞學校走路大約需要20分鐘。 帶著導盲犬“胖虎”走了兩三回, 它便完全記住了路線

雲南第一個申領到導盲犬的盲人

昆明市盲啞學校的盲人教師彭斌準備離昆一個月。 他要到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去。 這不是他第一次獨自出遠門。 去長春大學的特殊教育學院讀書時, 彭斌就是一個人坐火車去的。 從昆明上車, 到北京下車, 再尋找前往長春的入站口,

再上火車, 坐著綠皮火車的硬板座, 晃悠30多個小時, 來到長春。 彭斌先天失明, 從未見過這個世界的模樣。 但彭斌說, 他哪裡都能去, 昆明的任何地方他都能獨自抵達, 每一條街巷他都找得到。 他可以拄著盲杖滿大街走, 能安全地過馬路, 能進商店買東西。 在他看來, 這並不是一種挑戰。 “找不到路, 張嘴問問就可以了, 沒什麼難的”。

彭斌將這種勇氣歸結於自己的性格因素。 出遠門時, 他不單一個人走, 還會帶著其他盲人朋友, 一個人跟在另一個人的身後, 拉著衣襟, 探索未知世界。 這種方式幾乎沒有出現過差錯, 只有一次, 彭斌的行李掉在了行李架上, “沒辦法啊, 看不見啊。 ”之後, 他會隨身帶一把鎖, 將行李鎖在架子上。

這次大連遠行,

彭斌要與他申領的導盲犬進行共同訓練。 有一隻名叫“胖虎”的導盲犬在大連等他。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 是國內唯一的導盲犬基地, 每年能培訓出20只左右導盲犬, 免費提供給有視力障礙的人。 可中國有1700萬視障人士, 導盲犬的數量, 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2015年12月, 彭斌在導盲犬基地的官方網站上填寫了一份申領表。 經過導盲犬基地的層層審核, 達到符合導盲犬居住環境、個人能力足以照顧導盲犬等條件後, 彭斌獲得了申領導盲犬的資格。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之前的生活中, 他從未遇到過導盲犬。 印象中,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平亞麗擁有一隻名為“lucky”的導盲犬。 這次, 彭斌去導盲犬基地與導盲犬共同訓練, 如果通過考核後,

他就會成為雲南省第一個申領到導盲犬的人。

導盲犬“胖虎”出生在大連, 在寄養家庭度過一年時間的快樂時光後, 它來到了大連導盲犬基地, 接受訓導員的專業技能訓練, 走直線、找臺階、躲避障礙……訓練結束後, “胖虎”與其他20餘隻導盲犬一起, 等待著自己的主人。 幫助也好, 陪伴也罷, 它和主人的關係將密不可分。

彭斌上課的時候,“胖虎”就靜靜地趴在教室的角落等待

共同訓練,考核完美

10年前,彭斌曾在一次活動中接觸過導盲犬,他嘗試著跟導盲犬走過一段路,“當時感覺非常好,走得很快”。接觸“胖虎”之前,在彭斌看來,導盲犬的作用只是“為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來到大連,彭斌聞到了這座濱海城市的濕咸海風。在這裡,他和“胖虎”第一次接觸。

不是所有導盲犬都能與申領人成功相認。導盲犬與申領人配合不佳的事情發生過,導盲犬培訓基地為了防止發生類似的事,要求申領人與導盲犬先要有3天的磨合期,進行雙向選擇。

“他們都很固執。”王鑫說。王鑫是導盲犬培訓基地的訓導員,負責彭斌和“胖虎”的共同訓練。王鑫說的“他們”是指盲人這個群體,而這裡的“固執”並非貶義詞。“他們的自主意識都比較強,不想麻煩別人。”

人與犬開始相互試探彼此的脾氣。彭斌叫“胖虎”,“胖虎”立即走到他的身邊;彭斌幫“胖虎”刷毛,它覺得很舒服,伸了個懶腰。幾天時間裡,“胖虎”很聽彭斌的話。彭斌由此認為自己和這只犬很有緣分。在此之前,他沒養過任何寵物,也不和動物接近。

磨合期一過,就是為期三周的共同訓練。彭斌需要通過各種語氣讓“胖虎”理解語言表達的含義。“胖虎”會適應彭斌下達的各種口令,它還會走樓梯、找空座、坐公共汽車……

導盲犬的身份要求“胖虎”絕對服從主人的指令,將它身後的主人帶入安全之地。“胖虎”有時也有小心思,它覺得彭斌不夠嚴厲時,就會犯老毛病,抽空去翻翻垃圾桶。但“胖虎”很快開始理解彭斌。彭斌有個習慣,遇到臺階時會提前停下來探路。“胖虎”熟悉彭斌的這個習慣後,距臺階有一小段距離時就停下,等彭斌探路。

大連的街道窄,公路行走訓練時,彭斌感覺到車輛就在自己的旁邊,覺得膽戰心驚。彭斌老在想“被擦到、碰到只是小意思,萬一它稍微向外多走一截,我就要被車撞飛了”。但“胖虎”走得又穩又快,彭斌一路跟隨前行,毫髮無傷。

最終考核那天,大連下雨了,糟糕的天氣讓彭斌想儘快結束這場考核。他想,“隨便它把我帶去什麼地方,跟著它走就是了”。沒想到,考核結束,彭斌與“胖虎”的配合得到了一個極優的評價。“那是到目前為止,我和‘胖虎’配合最好的一次。”

那天,訓導員王鑫知道,彭斌已經完全信賴了“胖虎”。

考核順利通過。“胖虎”成了雲南省內的第一隻導盲犬。

課間休息,許多同學都會來找“胖虎”

有導盲犬陪伴的日子,很幸福

“我很幸福。”彭斌這樣評價有了“胖虎”陪伴的自己。

擁有“胖虎”之前,彭斌最常用的是一根導盲杆。導盲杆是從童年時期就一直陪伴著他。1米多長,金屬質感,彭斌用它探索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導盲杆有很大的缺陷,它探不到前方上空的情況。彭斌常因此受傷,或是下臺階踩空而扭傷,或是因高處的懸掛物而擦傷,還有看不到移動的行人被撞傷……

年輕時,撞到人或東西,彭斌會發脾氣,怒氣衝衝地找對方理論。“他看不到我嗎?還撞我!”現在彭斌也會不開心,但他會用更理智的方式處理問題。“前幾天我撞到了路上的一棵樹”,彭斌的鼻樑和手臂上還有血痂,“樹幹長歪了,歪到人行道上,稍微不注意就撞上了。”事後,彭斌給市長熱線12345打了電話,反映了這一問題。“這不怪它(“胖虎”),它停下來了,可是我沒注意到。”

從大連返回昆明,彭斌做的第一件事,是帶著“胖虎”熟悉路線。

彭斌將“胖虎”叫到身邊,摸索著找到它,給它戴上導盲鞍。扶著導盲鞍的彭斌行走在“胖虎”的右側,先是直走,然後左轉,過馬路後再走一條林蔭小道。遇上十字路口,彭斌就仰著頭聽馬路上的聲音。紅燈時,面前的聲音比較大,綠燈時,身旁的聲音比較大。“胖虎”則蹲坐在一遍,四處張望。前方若遇到障礙物,“胖虎”會大幅度地繞行,確保主人安全。

工作狀態中的“胖虎”很認真,也很聰明,每條路走不到三次就記住了。彭斌會摸著它的腦袋,對它講“好,好,做得不錯”。如果距離上班時間還早,彭斌會帶“胖虎”去一個花園裡轉一圈,讓它跑一跑,撒個歡兒。他還專門買了一個球讓“胖虎”玩,逗它開心。

每次帶“胖虎”去學校,上課時,彭斌站在講臺上,“胖虎”就趴在教室的角落,靜靜地一動不動。下課了,盲啞學校那些有視覺、聽覺障礙的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胖虎”圍住,大聲討論:“這有一隻狗!它怎麼來這的?我也想要一隻……”

彭斌想找一個好機會,讓大家關注到視力障礙群體。2016年年底,正值昆明舉辦上合國際馬拉松比賽,彭斌報了名,準備帶著導盲犬參賽。

比賽那天,也許是彭斌的熱情帶動了“胖虎”,一人一犬配合得十分默契,順利完成了5公里的馬拉松比賽。若是彭斌能看見,他會很欣慰——這一路上,他和“胖虎”吸引來的回頭率特別高。

“這就是胖虎嗎?我要看看它!”

“很期待雲南的第二隻導盲犬”

“導盲犬對盲人的作用真的大嗎?”有人問彭斌。

雖然彭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不知道如何向別人表述。很多數字他不能清晰地列舉出來,他不知道在“胖虎”的幫助下,他躲開過多少障礙,加快了多少步伐,節省了多少時間。還有一點是常人難以領會的——“胖虎”帶來的陪伴,令他覺得不再孤單。

彭斌很快便習慣了“胖虎”的存在。不知不覺,它已經陪伴了彭斌近半年的時間。

每天早上起床後就會聽廣播。穿戴完畢,戴上一副墨鏡後,彭斌就開始給“胖虎”梳毛。它是個大個子,毛很硬,耳朵很軟,上面有一個不平整的凹凸。他招呼“胖虎”的方式有很多,“嘿!胖虎”“小傢伙”,有時還會將“胖”字的音節拖長再叫出“虎”字。無論哪種叫法,言語中都充滿了寵愛之意。

彭斌常會跟“胖虎”聊天,這是訓導員告訴彭斌的,與導盲犬溝通的方法之一。沒事時,彭斌就會對著狗聊一聊近況,講一講外出以後要做什麼事,告訴“胖虎”最近他心情不錯。彭斌的妻子劉琴麗在旁邊看著,她覺得,自從“胖虎”來了,家裡的笑聲都多了許多。

彭斌有時還會發現“胖虎”的小心思。每過兩周左右,彭斌會帶著“胖虎”去近華浦路上的一家寵物醫院洗澡。但不知怎麼回事,“胖虎”就是不願去,每次路過近華浦路時,它總想帶著彭斌兜圈子。雖是逃避,彭斌也覺得十分有趣。

朋友給彭斌打電話,相約一起聚餐。有人會關心彭斌,詢問他出行是否方便,彭斌告訴對方不用擔心,“我帶著狗”。和盲人朋友們見面,彭斌也會帶著“胖虎”,讓大家感受一下被導盲犬帶領的感覺。

出行時,彭斌會隨身帶幾本證件,“視力殘疾人證”、“導盲犬工作證”以及“昆明市動物免疫證”。有了這些,“胖虎”就可以暢通無阻。它很吸引路人的眼光,很多人想跟它親熱一下,套套近乎。每當這時,彭斌都很自豪。“它比我出名多了,走在路上,經常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呢。”

今年3月,玉溪的一位視障人士也報名申領導盲犬了。彭斌陪著訓導員王鑫,與這位玉溪的朋友見了面,進行面對面的考核。彭斌很開心,他期待雲南的第二隻導盲犬,期待有人能和他一樣體會到導盲犬帶來的快樂。

然而,導盲犬的服役期只有5至8年,“胖虎”已經接近3歲,退役後,“胖虎”將離開彭斌。“為了防止兩隻導盲犬打架,退役的導盲犬只能離開”。彭斌說,他從未想過與“胖虎”的分離。雖然還有很長時間才會面對這個問題,但彭斌已經決定,要將“胖虎”留在昆明。

彭斌上課的時候,“胖虎”就靜靜地趴在教室的角落等待

共同訓練,考核完美

10年前,彭斌曾在一次活動中接觸過導盲犬,他嘗試著跟導盲犬走過一段路,“當時感覺非常好,走得很快”。接觸“胖虎”之前,在彭斌看來,導盲犬的作用只是“為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來到大連,彭斌聞到了這座濱海城市的濕咸海風。在這裡,他和“胖虎”第一次接觸。

不是所有導盲犬都能與申領人成功相認。導盲犬與申領人配合不佳的事情發生過,導盲犬培訓基地為了防止發生類似的事,要求申領人與導盲犬先要有3天的磨合期,進行雙向選擇。

“他們都很固執。”王鑫說。王鑫是導盲犬培訓基地的訓導員,負責彭斌和“胖虎”的共同訓練。王鑫說的“他們”是指盲人這個群體,而這裡的“固執”並非貶義詞。“他們的自主意識都比較強,不想麻煩別人。”

人與犬開始相互試探彼此的脾氣。彭斌叫“胖虎”,“胖虎”立即走到他的身邊;彭斌幫“胖虎”刷毛,它覺得很舒服,伸了個懶腰。幾天時間裡,“胖虎”很聽彭斌的話。彭斌由此認為自己和這只犬很有緣分。在此之前,他沒養過任何寵物,也不和動物接近。

磨合期一過,就是為期三周的共同訓練。彭斌需要通過各種語氣讓“胖虎”理解語言表達的含義。“胖虎”會適應彭斌下達的各種口令,它還會走樓梯、找空座、坐公共汽車……

導盲犬的身份要求“胖虎”絕對服從主人的指令,將它身後的主人帶入安全之地。“胖虎”有時也有小心思,它覺得彭斌不夠嚴厲時,就會犯老毛病,抽空去翻翻垃圾桶。但“胖虎”很快開始理解彭斌。彭斌有個習慣,遇到臺階時會提前停下來探路。“胖虎”熟悉彭斌的這個習慣後,距臺階有一小段距離時就停下,等彭斌探路。

大連的街道窄,公路行走訓練時,彭斌感覺到車輛就在自己的旁邊,覺得膽戰心驚。彭斌老在想“被擦到、碰到只是小意思,萬一它稍微向外多走一截,我就要被車撞飛了”。但“胖虎”走得又穩又快,彭斌一路跟隨前行,毫髮無傷。

最終考核那天,大連下雨了,糟糕的天氣讓彭斌想儘快結束這場考核。他想,“隨便它把我帶去什麼地方,跟著它走就是了”。沒想到,考核結束,彭斌與“胖虎”的配合得到了一個極優的評價。“那是到目前為止,我和‘胖虎’配合最好的一次。”

那天,訓導員王鑫知道,彭斌已經完全信賴了“胖虎”。

考核順利通過。“胖虎”成了雲南省內的第一隻導盲犬。

課間休息,許多同學都會來找“胖虎”

有導盲犬陪伴的日子,很幸福

“我很幸福。”彭斌這樣評價有了“胖虎”陪伴的自己。

擁有“胖虎”之前,彭斌最常用的是一根導盲杆。導盲杆是從童年時期就一直陪伴著他。1米多長,金屬質感,彭斌用它探索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導盲杆有很大的缺陷,它探不到前方上空的情況。彭斌常因此受傷,或是下臺階踩空而扭傷,或是因高處的懸掛物而擦傷,還有看不到移動的行人被撞傷……

年輕時,撞到人或東西,彭斌會發脾氣,怒氣衝衝地找對方理論。“他看不到我嗎?還撞我!”現在彭斌也會不開心,但他會用更理智的方式處理問題。“前幾天我撞到了路上的一棵樹”,彭斌的鼻樑和手臂上還有血痂,“樹幹長歪了,歪到人行道上,稍微不注意就撞上了。”事後,彭斌給市長熱線12345打了電話,反映了這一問題。“這不怪它(“胖虎”),它停下來了,可是我沒注意到。”

從大連返回昆明,彭斌做的第一件事,是帶著“胖虎”熟悉路線。

彭斌將“胖虎”叫到身邊,摸索著找到它,給它戴上導盲鞍。扶著導盲鞍的彭斌行走在“胖虎”的右側,先是直走,然後左轉,過馬路後再走一條林蔭小道。遇上十字路口,彭斌就仰著頭聽馬路上的聲音。紅燈時,面前的聲音比較大,綠燈時,身旁的聲音比較大。“胖虎”則蹲坐在一遍,四處張望。前方若遇到障礙物,“胖虎”會大幅度地繞行,確保主人安全。

工作狀態中的“胖虎”很認真,也很聰明,每條路走不到三次就記住了。彭斌會摸著它的腦袋,對它講“好,好,做得不錯”。如果距離上班時間還早,彭斌會帶“胖虎”去一個花園裡轉一圈,讓它跑一跑,撒個歡兒。他還專門買了一個球讓“胖虎”玩,逗它開心。

每次帶“胖虎”去學校,上課時,彭斌站在講臺上,“胖虎”就趴在教室的角落,靜靜地一動不動。下課了,盲啞學校那些有視覺、聽覺障礙的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胖虎”圍住,大聲討論:“這有一隻狗!它怎麼來這的?我也想要一隻……”

彭斌想找一個好機會,讓大家關注到視力障礙群體。2016年年底,正值昆明舉辦上合國際馬拉松比賽,彭斌報了名,準備帶著導盲犬參賽。

比賽那天,也許是彭斌的熱情帶動了“胖虎”,一人一犬配合得十分默契,順利完成了5公里的馬拉松比賽。若是彭斌能看見,他會很欣慰——這一路上,他和“胖虎”吸引來的回頭率特別高。

“這就是胖虎嗎?我要看看它!”

“很期待雲南的第二隻導盲犬”

“導盲犬對盲人的作用真的大嗎?”有人問彭斌。

雖然彭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不知道如何向別人表述。很多數字他不能清晰地列舉出來,他不知道在“胖虎”的幫助下,他躲開過多少障礙,加快了多少步伐,節省了多少時間。還有一點是常人難以領會的——“胖虎”帶來的陪伴,令他覺得不再孤單。

彭斌很快便習慣了“胖虎”的存在。不知不覺,它已經陪伴了彭斌近半年的時間。

每天早上起床後就會聽廣播。穿戴完畢,戴上一副墨鏡後,彭斌就開始給“胖虎”梳毛。它是個大個子,毛很硬,耳朵很軟,上面有一個不平整的凹凸。他招呼“胖虎”的方式有很多,“嘿!胖虎”“小傢伙”,有時還會將“胖”字的音節拖長再叫出“虎”字。無論哪種叫法,言語中都充滿了寵愛之意。

彭斌常會跟“胖虎”聊天,這是訓導員告訴彭斌的,與導盲犬溝通的方法之一。沒事時,彭斌就會對著狗聊一聊近況,講一講外出以後要做什麼事,告訴“胖虎”最近他心情不錯。彭斌的妻子劉琴麗在旁邊看著,她覺得,自從“胖虎”來了,家裡的笑聲都多了許多。

彭斌有時還會發現“胖虎”的小心思。每過兩周左右,彭斌會帶著“胖虎”去近華浦路上的一家寵物醫院洗澡。但不知怎麼回事,“胖虎”就是不願去,每次路過近華浦路時,它總想帶著彭斌兜圈子。雖是逃避,彭斌也覺得十分有趣。

朋友給彭斌打電話,相約一起聚餐。有人會關心彭斌,詢問他出行是否方便,彭斌告訴對方不用擔心,“我帶著狗”。和盲人朋友們見面,彭斌也會帶著“胖虎”,讓大家感受一下被導盲犬帶領的感覺。

出行時,彭斌會隨身帶幾本證件,“視力殘疾人證”、“導盲犬工作證”以及“昆明市動物免疫證”。有了這些,“胖虎”就可以暢通無阻。它很吸引路人的眼光,很多人想跟它親熱一下,套套近乎。每當這時,彭斌都很自豪。“它比我出名多了,走在路上,經常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呢。”

今年3月,玉溪的一位視障人士也報名申領導盲犬了。彭斌陪著訓導員王鑫,與這位玉溪的朋友見了面,進行面對面的考核。彭斌很開心,他期待雲南的第二隻導盲犬,期待有人能和他一樣體會到導盲犬帶來的快樂。

然而,導盲犬的服役期只有5至8年,“胖虎”已經接近3歲,退役後,“胖虎”將離開彭斌。“為了防止兩隻導盲犬打架,退役的導盲犬只能離開”。彭斌說,他從未想過與“胖虎”的分離。雖然還有很長時間才會面對這個問題,但彭斌已經決定,要將“胖虎”留在昆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