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新型飛機首飛成功,最大的對手是殲

近日, 中國新型L15B“獵鷹”飛機首飛成功, 標誌著“獵鷹”家族再出新成員。 相比之前的獵鷹高教機, L15B換裝了相控陣雷達, 具備更好的多用途能力, 已不僅僅是高級教練機, 而是具備作戰能力的攻擊/教練機。 此類輕型飛機一般執行對地打擊和教學任務, 偶爾可能會參與低烈度空戰。

不過恰恰是這個定位, 讓中國空軍很可能不會採購這款飛機。 因為中國空軍不需要這類輕型攻擊機。

L-15B攻擊/教練機

確實,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 空地協同是機械化戰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就對前線部隊進行了非常有效的支援作戰, 是德國陸軍突破對手防線至關重要的火力支援。 這一模式延續到冷戰, 為了對抗蘇聯龐大的裝甲集群, 美軍專門研製了A-10攻擊機, 而蘇聯也相應研製了蘇-25攻擊機, 這些都是針對近距離支援作戰而研製的機型。

不過, 空軍負責近距離支援需要調動許多資源, 一方面是空域, 另一方面還有跨軍種協調問題, 成本自然比陸軍自己解決地面問題要高。 航空近距離支援可以加大對方的防禦難度, 要搭配防空體系, 不過事實上近距離對地支援作戰的風險在所有航空作戰中是最高的, 其低空低速的特點讓作戰飛機面對著敵方火力高度密集的環境。

A-10攻擊機非常獨特

航空近距離支援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可以攜帶大尺寸彈藥, 其中有許多是精確制導彈藥。 然而, 精確制導彈藥現在可以實現小型化, 炮兵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精確制導彈藥, 打擊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 武裝直升機的出現也優化了地面部隊的火力能力, 武裝直升機是最適合執行近距離支援的平臺。 炮兵和武裝直升機的發展讓空軍執行近距離支援的需求降低, 因此現在很難在大國軍隊中看到專用的攻擊機部隊, 大部分部隊側重于將資源集中到多用途戰鬥機上, 以便在作戰飛機越來越昂貴時抱有足夠的編制規模。

制導彈藥小型化提高炮兵效率

在中國空軍, 原有強-5攻擊機現在已經基本退出一線, 殲轟-7系列、殲-10系列、蘇-30MKK和殲-16都是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 中國空軍沒有必要再發展一型輕型攻擊機來執行可有可無的近距離支援作戰,

這樣的任務完全可以通過多用途戰鬥機實現。 相反, 如果裝備L-15B, 那麼會佔用主力戰鬥機單位的編制, 減少高性能戰鬥機的採購, 反而很可能拉低總體效率。

殲-10B/C對中國空軍來說夠用了

L-15B的潛在客戶主要在發展中國家

L-15B的潛在客戶主要在發展中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