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年堅守,一個女人撐起一個家

人窮志不窮

2008年, 在舅舅的介紹下, 蕭縣人王瑞與陳雲淩喜結連理, 陳雲淩上有81歲的奶奶、下有11歲的繼子。 “丈夫家的條件確實不好,

鄰里也都議論我何必找苦吃, 但丈夫人老實, 能過日子。 我母親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 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說到不怕苦, 王瑞認為深受母親的影響。

當年底, 王瑞和丈夫做起早點小吃生意。 頭天晚上10點多和好面, 弄好餡料, 夜裡2點多起來蒸包子, 忙活到上午10點多。 回到家, 做好午飯, 王瑞接著準備下午的小吃, 下午4點出去, 忙到晚上7點多才回家, 一天的睡眠也就兩三個小時。 “為了能讓丈夫多睡會, 我都是蒸好包子再喊他起床幫忙。 ”儘管生活如此不易, 王瑞仍不忘體貼丈夫。

窮困的家境短時間難以改變, 最難熬的日子也在王瑞心中留下了深刻記憶。 “買捆蔥, 放點辣椒面, 用油炒下, 配上饃。 ”2010年, 王瑞家實在拿不出錢來買肉, 一家四口的春節就這樣湊合了。

“雖然日子過得緊巴, 但‘窮沒根, 富沒苗’, 只要努力幹, 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王瑞默默地給自己加油打氣。

再苦再累獨自擔

早點小吃生意不景氣後, 2010年, 王瑞隨丈夫到蘇州務工, “身上帶著四五百元, 兩人坐大巴車去, 路上只花16元買了兩碗速食麵, 下車後沒有錢住旅館, 就直接住到工地上。 ”王瑞回憶道。

一個半月, 7000多元的工資, 兩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沒想到老家打電話通知王瑞他們, 奶奶生病, 兩人便急忙趕回家中照顧老人。 家有老人不遠行, 從此之後, 王瑞夫妻便在宿城跟著別人做園林綠化。

“日子過得咋樣?”爸媽在電話裡詢問女兒的生活, 王瑞總是告訴他們“還行”, 從不和爸媽抱怨日子的苦和累。

王瑞告訴記者,自從嫁到陳家,

就沒有回過娘家, “主要還是沒有錢, 也怕爸媽問起自己的家庭, 所以忍著不去。 ”往事不堪回首, 說到傷心處, 王瑞幾次落淚。

兩層小樓平地起

一心幹活掙錢, 外加省吃儉用, 2012年, 王瑞家蓋起兩層小樓, 為了節省成本, 陳雲淩承擔起家裡的內牆粉刷和地板磚鋪設。 溫馨舒適的兩層樓房, 傢俱家電基本齊全, 王瑞近十年的辛苦終於換來日子的起色。

樓房蓋好後, 王瑞才讓爸媽一起來家裡看看。 其實, 2009年, 王瑞的母親第一次來家裡, 看到實際情況與女兒口中的“還行”相差甚遠, 心裡很不是滋味, 但王瑞再三叮囑母親不要和父親說, 免得父親憂心。 “苦日子總算熬出頭, 過去的苦和累也值得了, 更沒必要說給爸媽聽。

”報喜不報憂, 是王瑞一貫的做法。

好孫媳兼好媽媽

陳雲淩的奶奶今年90歲, 逢人便誇自己的孫媳好。 嫁到陳家後, 王瑞盡心伺候奶奶, 生病時, 王瑞總是陪在床前看護, 便秘時, 王瑞想辦法幫老人排便。 老人患有慢性病, 需要吃藥維持。 “上了歲數, 老人記性不好, 避免老人重複吃藥, 我們都是每天給她分好藥。 ”王瑞伺候老人可謂無微不至。

除了悉心照顧奶奶, 王瑞還用愛溫暖了缺失母愛的繼子陳金鴻。 陳雲淩和前妻離婚時, 金鴻只有8個月, 此後由爸爸和其奶奶撫養長大。 嫁給陳雲淩後, 王瑞視金鴻如己出, 給予他無限的愛。

在學校時, 金鴻受到同學的欺負, 王瑞就到學校找老師評理。 金鴻11歲時, 在學校意外摔倒, 言語表達變得模糊,

王瑞帶他到醫院檢查治療, 也沒有好轉, 擔心繼子在校發生情況, 和丈夫商量之後, 便讓繼子待在家裡照看。 “還是這個媽對我好, 那個媽都不過問我的生活, 我喜歡這個媽。 ”採訪中, 金鴻邊段段續續地說話, 邊用幸福的眼神看著王瑞。

事蹟感動鄉鄰

“俺姨過得真不容易, 一般人很可能覺得日子太苦, 熬不住。 ”鄰居小雨來王瑞家串門, 聽到記者採訪, 忍不住誇王瑞。

“面對窮困的家庭, 她沒有選擇放棄。 日子苦不說, 她還能善待老人和孩子, 這種品質難能可貴。 ”三八街道文明辦主任、志願服務大隊長李淑俠到王瑞家走訪時, 聽她講述過往, 不禁潸然淚下。

11點30分左右, 外出栽樹的丈夫陳雲淩回到家中。 “王瑞的好, 千言萬語難以表達, 沒有她就沒有我們家現在的模樣,我把她的好全都放在心裡。”看到記者前來採訪,陳雲淩略顯愧疚地說道。

“稀飯燒好了,弄點饃,菜都準備好了,炒一下就可以吃飯了。”擔心丈夫餓了,採訪還沒結束,王瑞就忙著炒菜。王瑞說,這些年,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家照顧好,“目前衣食住行基本不用愁,我和丈夫今後的努力方向,就是使生活水準再上一個臺階。”

王瑞的事蹟感動鄉鄰,凸顯了一個女人堅毅的品格。2017年,王瑞家庭被評為三八街道“孝老愛親”家庭。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沒有她就沒有我們家現在的模樣,我把她的好全都放在心裡。”看到記者前來採訪,陳雲淩略顯愧疚地說道。

“稀飯燒好了,弄點饃,菜都準備好了,炒一下就可以吃飯了。”擔心丈夫餓了,採訪還沒結束,王瑞就忙著炒菜。王瑞說,這些年,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家照顧好,“目前衣食住行基本不用愁,我和丈夫今後的努力方向,就是使生活水準再上一個臺階。”

王瑞的事蹟感動鄉鄰,凸顯了一個女人堅毅的品格。2017年,王瑞家庭被評為三八街道“孝老愛親”家庭。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