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聾啞騎手劉倩威“無聲送餐” 微笑服務零差評

眉山網記者 李幸 實習生 萬業星 文/圖

事情源起於杭州一網友點外賣之後接到幾個沒有聲音的來電, 都是一接通就掛斷, 當時以為是惡作劇, 所以忍不住發了脾氣, 後來才看到外賣騎手發的短信, 原來他是聾啞人。 網友對於自己當時沒有耐心感到十分自責, 所以在網上呼籲大家不要隨便指責他人。

其實在眉山, 也有這樣的“外賣小哥”。 他們和普通的騎手一樣, 平均每月要送一千單左右的外賣, 要跟上千商家和用戶打交道:出餐慢了, 要催促;送餐遲了, 要賠不是。 他們也“很特殊”, 因為他們聽不見, 說不出。

他們就是聾啞騎手。

近日, 記者找到聾啞騎手劉倩威, 通過他, 瞭解聾啞騎手的故事。

劉倩威正在取餐。

劉倩威正在送餐。

很多客戶瞭解小劉的情況,

會很快回復。

手機溝通 他用文字“無聲送餐”

近日, 記者在外賣公司總部見到了劉倩威, 他來拿公司為他和其他4名聾啞騎手準備的特殊工作牌。 只見工作牌上寫著:“您好, 我是聾啞騎手, 很高興為您服務, 這是您的外賣。 滿意請為我打5分哦。 ”

“有了新工作牌, 我們不需要再次次打字給客人解釋, 用起來很方便。 ”劉倩威很快在手機上敲下這段話。 由於小劉聽不見除了聽和說不方便, 其他條件都符合我們的要求, 公司其他區域也有招聾啞騎手, 我們樂意給聾啞人士就業的機會。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 出於安全, 每個騎手上崗前要接受培訓, 並在相關部門備案, 同時, 聾啞騎手的車和工作證也做了一定標識。

劉倩威加入外賣團隊後, 非常努力, 幹得非常出色, 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之後, 他又陸續介紹了其他4位聾啞朋友加入了外賣騎手的行列。

微笑服務 他的工作零差評

現在的外賣多是24小時服務, 所以很多騎手上班也是“三班倒”。 考慮到劉倩威的身體情況, 公司安排他只上早班, 也就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六點半, 中午休息一小時。

劉倩威給自己定的任務是每天完成40單以上, 所以, 在上班時間內完不成的, 他會主動加班。 幹騎手四個多月, 他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 感覺一點都不辛苦, 因為單子來了就是賺錢, 嘻嘻。 ”劉倩威告訴記者。

談到送餐安全的秘訣, 劉倩威表示, 一定要眼觀六路, 車速不要太快, 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我們聽力不好,

但是可以用眼睛看, 也會預判情況。 ”

語言交流不便, 怎麼跟用戶、商戶溝通送餐取餐呢?腦子靈活的劉倩威想了個辦法, 提議編輯好短信範本給客戶看。 現在, 送餐系統更加人性化, 可以自動提示顧客和商家是聾啞騎手取餐和配送, 並自動發送短信, 劉倩威省了些麻煩。

另外一個現實的問題是, 顧客和商家沒有及時回資訊怎麼辦, 劉倩威說, 這事他會找總部或者配送站的工作人員, 讓他們幫忙聯繫顧客和商家。

劉倩威的配送統計顯示, 他12月已經送了911單外賣, 平均配送時間為25分鐘, 僅有4單超時。 單量和用時超過站裡大部分人, 而且從來沒有出過交通事故, 好評率目前也保持了100%。

劉倩威說, 服務報以微笑, 提前給客人溝通清楚,就不會受到差評。至於超時,他說,有時遇到天氣不好或者中午派送量大的時候,他就會超時,但是,提前解釋之後,客人都表示理解。他說,工作至今,他還沒有跟客人產生過矛盾。

理解平等 帶給他安心與感動

劉倩威善良誠懇的服務,讓他這一年收穫不少感動。

記得有一次,他送單的客人留錯了電話,聯繫不上本人,劉倩威把餐退給了商家。之後他又接到這名客人的資訊,客人說留錯了電話,讓他重新送餐。劉倩威又取了餐重新送。當他送餐給客人時,客人十分抱歉,非要給他小費。因為沒法說話,劉倩威不好拒絕,但是他沒有收小費,將錢放到門外的箱子上,短信告訴客人後走了。

在他的記憶裡,每次客人瞭解他的情況過後,都能很快回復短信,而且用文字很詳細地表述自己的地址,讓他一目了然;聯繫不上的客人,他在找調度員協調時,調度員也是很快就幫他解決問題了。

劉倩威將客人的好評和短信都保留著,這些暖心的字眼成了他送好每一餐的動力。

“聾啞人和健全人都是平等的。”劉倩威告訴記者,這是他來這裡工作最大的感受。如今,他不僅能養活自己,貼補家用,還能每月存下一筆錢,為今後的生活考慮……幹著這樣的工作,他十分安心。

短評:尊重平等 “無聲勝有聲”

李幸

整個“無聲採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倩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他很珍惜這份工作,享受著工作給他帶來的樂趣與感動,即使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重複做同一件事,即使要比身體健全之人付出更多努力,面對更多困難,在他看來,都是可以解決的,都是快樂而有收穫的。這些身有殘疾的外賣騎手讓人感動、欽佩,因為他們自食其力、自尊自強。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感受並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

另外,劉倩威的送餐還折射了善良人們之間的溫情互動。商家和客人知道騎手的特殊情況,都十分理解,帶著尊重並樂於幫助。人與人之間,珍貴的便是這種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細心呵護的良性互動,這也是社會傳遞溫暖,和諧美好的重要基礎。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劉倩威一樣的殘疾人士,他們更希望尊重平等,不是同情施捨。所以,在眾人營造尊重平等氛圍的基礎上,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增加自信。快遞行業正是給予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而筆者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行業和部門,去接納殘疾人士,拓寬他們的就業平臺,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就業支持。說到底,這也是實實在在的扶弱扶志。

提前給客人溝通清楚,就不會受到差評。至於超時,他說,有時遇到天氣不好或者中午派送量大的時候,他就會超時,但是,提前解釋之後,客人都表示理解。他說,工作至今,他還沒有跟客人產生過矛盾。

理解平等 帶給他安心與感動

劉倩威善良誠懇的服務,讓他這一年收穫不少感動。

記得有一次,他送單的客人留錯了電話,聯繫不上本人,劉倩威把餐退給了商家。之後他又接到這名客人的資訊,客人說留錯了電話,讓他重新送餐。劉倩威又取了餐重新送。當他送餐給客人時,客人十分抱歉,非要給他小費。因為沒法說話,劉倩威不好拒絕,但是他沒有收小費,將錢放到門外的箱子上,短信告訴客人後走了。

在他的記憶裡,每次客人瞭解他的情況過後,都能很快回復短信,而且用文字很詳細地表述自己的地址,讓他一目了然;聯繫不上的客人,他在找調度員協調時,調度員也是很快就幫他解決問題了。

劉倩威將客人的好評和短信都保留著,這些暖心的字眼成了他送好每一餐的動力。

“聾啞人和健全人都是平等的。”劉倩威告訴記者,這是他來這裡工作最大的感受。如今,他不僅能養活自己,貼補家用,還能每月存下一筆錢,為今後的生活考慮……幹著這樣的工作,他十分安心。

短評:尊重平等 “無聲勝有聲”

李幸

整個“無聲採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倩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他很珍惜這份工作,享受著工作給他帶來的樂趣與感動,即使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重複做同一件事,即使要比身體健全之人付出更多努力,面對更多困難,在他看來,都是可以解決的,都是快樂而有收穫的。這些身有殘疾的外賣騎手讓人感動、欽佩,因為他們自食其力、自尊自強。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感受並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

另外,劉倩威的送餐還折射了善良人們之間的溫情互動。商家和客人知道騎手的特殊情況,都十分理解,帶著尊重並樂於幫助。人與人之間,珍貴的便是這種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細心呵護的良性互動,這也是社會傳遞溫暖,和諧美好的重要基礎。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劉倩威一樣的殘疾人士,他們更希望尊重平等,不是同情施捨。所以,在眾人營造尊重平等氛圍的基礎上,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增加自信。快遞行業正是給予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而筆者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行業和部門,去接納殘疾人士,拓寬他們的就業平臺,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就業支持。說到底,這也是實實在在的扶弱扶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