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9個月,12000公里,橫跨8國,這位中國女婿從德國跑到了上海!

從德國到上海, 從歐洲到亞洲, 飛一趟都覺得辛苦, 但卻有這麼一個德國人, 花了9個月, 用雙腳跑了12000公里, 一路從德國跑到了上海!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馬庫斯, 因為工作原因, 需要經常到中國的他, 漸漸喜歡上中國文化, 還娶了位湖北宜昌的妻子, 成了中國女婿。

德國是馬庫斯的家鄉, 中國也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但在他的身邊, 卻經常會出現對兩國之間的偏見和誤解, 看到這種情況, 馬庫斯總想做點什麼。

於是, 他想到了跑步旅行。

早在年輕時, 馬庫斯就很喜歡跑步, 他曾從德國跑到過巴黎, 也曾從德國最北端的弗倫斯堡跑到最南端的阿爾卑斯山楚格峰頂。

在瞭解到絲綢之路這一中國悠久的文化後, 馬庫斯就想,

自己能否用跑步的形式, 重走絲綢之路, 促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呢?

就這樣, 熱愛跑步, 熱愛中國的馬庫斯, 萌發出了從德國跑步到中國的想法。

有了這一衝動, 在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後, 馬庫斯便立馬開始為行程做準備。

他把這次旅程稱為“文化馬拉松”,

起點定為德國漢堡, 沿絲綢之路一直向東, 穿越德國、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後進入中國, 最終抵達中國上海, 路程預計12000公里。

一切準備就緒, 3月12日這一天, 馬庫斯在德國漢堡, 出發了。

同行的, 還有他的好友維克多, 作為後援, 維克多開著一輛掛載著拖車的老爺車, 帶著營養補劑、蛋白粉等物資, 計畫一路陪伴馬庫斯完成這場旅程。

作為一個非專業長跑運動員,馬庫斯的計畫是每天跑大約40—80公里,中間穿插一些休息日,做物資的補充,參加一些沿途的文化交流活動等。

從漢堡到柏林,馬庫斯花了6天時間完成了德國的路程,並於第7天進入到了第二個國家波蘭。

在波蘭,馬庫斯迎來了跑步的第10天,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個休息日。

這一天,他參加活動,向當地人宣傳絲綢之路文化。同時,妻子也帶著1歲多的兒子坐火車,前來與他進行了短暫的相聚。

3月底,他們抵達第三個國家白俄羅斯。

在這裡,馬庫斯和維克多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招待,被他們邀請到家裡休息,一起談沿途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感慨一路走來的變化。

4月10日,兩人從白俄羅斯進入俄羅斯,開始第4個國家的征程。

在這裡,他們見識了沿途的自然風光,也奔跑於銀裝素裹的林海雪原。

在零下的晚上夜宿拖車,也受熱情的家庭邀請享受了溫暖。

還和當地的馬拉松俱樂部進行了交流,共同完成了絲綢之路長跑的一小部分,通過跑步,進行文化交流。

在遼闊廣袤的的俄羅斯,他們花了整整1個月時間,終於在5月11日,進入了第5個國家,哈薩克。

在這裡,沙漠、炙熱的陽光、各種稀奇危險的小動物……讓馬庫斯這一路都跑的很辛苦。

即便如此,碰見好奇的小朋友,他還是耐心的向他們講自己在做的事,講解什麼是絲綢之路。

在第76天,5月底,他們進入了第6個國家,烏茲別克斯坦。

在這個有著嚴重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的地方,烈日之下跑步已十分辛苦,又因為在沙漠,還要克服整日無水源、無食物的饑餓惡劣條件。

每天,馬庫斯就看著孩子和妻子照片,來鼓勵他征服這腳下漫長的距離。

在沙漠裡,這個來自德國的中國女婿,甚至還寫下了“天將降大任于凱·馬庫斯也 ,必將苦其腳趾,勞其筋骨,沙漠吃土!”的句子。

7月初,在後援隊友維克多身體狀態調整的差不多後,他們進入了第7個國家,也是進入中國前的最後一個國家,吉爾吉斯斯坦。

在這裡,他們面臨了綿延不斷的山脈馬拉松挑戰,最終,終於在7月10日,跑到了中國國境線,進入中國境內!

在中國,他跑過了新疆,跑進了絲綢之路重鎮敦煌,跑到了西安和大學生做交流,跑進了妻子的故鄉湖北。

按原計劃,他要從湖北抵達最終目的地上海,卻沒想到,在9月29日,跑了202天11000多公里後,在湖北恩施,馬庫斯在躲避一輛車時,不幸出了事故,雙腿骨折。

眼看夢想就要完成,目的地就在前方,但馬庫斯不得不接受手術,進行治療。

於是,在進行了短暫的治療後,馬庫斯和同伴維克多商量,由維克多代替他完成最後一段路程,從湖北跑到上海。馬庫斯則坐著輪椅,坐火車前往上海。

終於,在12月16日這一天,馬庫斯和維克多到達最終的目的地上海。

作為一個團隊,他們跑完了全程。

從3月到12月,歷時9個月時間,穿越8個國家,徒步跑了11000多公里。

一路上,馬庫斯總共穿爛了40餘雙鞋,經歷了俄羅斯的極寒,也經歷了中國沙漠地區的極熱,最終完成了他這絲綢之路的長跑之旅。

出發時意氣風發,到達目的地卻坐著輪椅,白髮也明顯比出發時多了許多。

但對這次文化苦旅,馬庫斯表示一點都不後悔,跑步是因為喜歡,目的是希望能向關注他的人打破許多中德兩國之間的偏見。

同時,他也希望能夠通過他的這一行動,給予年輕人以勇氣,即便在困難時刻也要堅持夢想、不要放棄。

最重要的,他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也讓他破除了此前自己對他國的一些偏見,這一點,也已經足夠。

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總有一些有著奇思妙想的人,做著我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最終,還都能折騰出個結果。

大概是因為他們堅信,很多想做的事,只要去做,總會有結果。很多想走的路,只要出發,就一定會到達。

作為一個非專業長跑運動員,馬庫斯的計畫是每天跑大約40—80公里,中間穿插一些休息日,做物資的補充,參加一些沿途的文化交流活動等。

從漢堡到柏林,馬庫斯花了6天時間完成了德國的路程,並於第7天進入到了第二個國家波蘭。

在波蘭,馬庫斯迎來了跑步的第10天,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個休息日。

這一天,他參加活動,向當地人宣傳絲綢之路文化。同時,妻子也帶著1歲多的兒子坐火車,前來與他進行了短暫的相聚。

3月底,他們抵達第三個國家白俄羅斯。

在這裡,馬庫斯和維克多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招待,被他們邀請到家裡休息,一起談沿途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感慨一路走來的變化。

4月10日,兩人從白俄羅斯進入俄羅斯,開始第4個國家的征程。

在這裡,他們見識了沿途的自然風光,也奔跑於銀裝素裹的林海雪原。

在零下的晚上夜宿拖車,也受熱情的家庭邀請享受了溫暖。

還和當地的馬拉松俱樂部進行了交流,共同完成了絲綢之路長跑的一小部分,通過跑步,進行文化交流。

在遼闊廣袤的的俄羅斯,他們花了整整1個月時間,終於在5月11日,進入了第5個國家,哈薩克。

在這裡,沙漠、炙熱的陽光、各種稀奇危險的小動物……讓馬庫斯這一路都跑的很辛苦。

即便如此,碰見好奇的小朋友,他還是耐心的向他們講自己在做的事,講解什麼是絲綢之路。

在第76天,5月底,他們進入了第6個國家,烏茲別克斯坦。

在這個有著嚴重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的地方,烈日之下跑步已十分辛苦,又因為在沙漠,還要克服整日無水源、無食物的饑餓惡劣條件。

每天,馬庫斯就看著孩子和妻子照片,來鼓勵他征服這腳下漫長的距離。

在沙漠裡,這個來自德國的中國女婿,甚至還寫下了“天將降大任于凱·馬庫斯也 ,必將苦其腳趾,勞其筋骨,沙漠吃土!”的句子。

7月初,在後援隊友維克多身體狀態調整的差不多後,他們進入了第7個國家,也是進入中國前的最後一個國家,吉爾吉斯斯坦。

在這裡,他們面臨了綿延不斷的山脈馬拉松挑戰,最終,終於在7月10日,跑到了中國國境線,進入中國境內!

在中國,他跑過了新疆,跑進了絲綢之路重鎮敦煌,跑到了西安和大學生做交流,跑進了妻子的故鄉湖北。

按原計劃,他要從湖北抵達最終目的地上海,卻沒想到,在9月29日,跑了202天11000多公里後,在湖北恩施,馬庫斯在躲避一輛車時,不幸出了事故,雙腿骨折。

眼看夢想就要完成,目的地就在前方,但馬庫斯不得不接受手術,進行治療。

於是,在進行了短暫的治療後,馬庫斯和同伴維克多商量,由維克多代替他完成最後一段路程,從湖北跑到上海。馬庫斯則坐著輪椅,坐火車前往上海。

終於,在12月16日這一天,馬庫斯和維克多到達最終的目的地上海。

作為一個團隊,他們跑完了全程。

從3月到12月,歷時9個月時間,穿越8個國家,徒步跑了11000多公里。

一路上,馬庫斯總共穿爛了40餘雙鞋,經歷了俄羅斯的極寒,也經歷了中國沙漠地區的極熱,最終完成了他這絲綢之路的長跑之旅。

出發時意氣風發,到達目的地卻坐著輪椅,白髮也明顯比出發時多了許多。

但對這次文化苦旅,馬庫斯表示一點都不後悔,跑步是因為喜歡,目的是希望能向關注他的人打破許多中德兩國之間的偏見。

同時,他也希望能夠通過他的這一行動,給予年輕人以勇氣,即便在困難時刻也要堅持夢想、不要放棄。

最重要的,他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也讓他破除了此前自己對他國的一些偏見,這一點,也已經足夠。

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總有一些有著奇思妙想的人,做著我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最終,還都能折騰出個結果。

大概是因為他們堅信,很多想做的事,只要去做,總會有結果。很多想走的路,只要出發,就一定會到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