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腥風血雨,動物來入侵!

近年來, 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問題。 這些外來入侵者, 除了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擠壓當地物種的生存空間, 每年還至少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這些可憎的入侵者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在異國他鄉掀起風浪的?讓我們從這個團夥中選取幾個代表, 看看能不能從它們的經歷中找到這些入侵者的共性。

爬行類入侵者:緬甸蟒

緬甸蟒也叫緬甸岩蟒,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 它們的棲息地主要在緬甸所處的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 然而, 進入21世紀後, 這個家族中卻有相當一部分“公民”遠渡重洋,

在大洋彼岸的弗羅裡達安家落戶。

眾所周知, 蟒蛇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義者, 但凡遇到比自己小的生物都會來者不拒。 緬甸蟒平均體長3.7米, 是僅次於網紋蟒的亞洲第二大蛇, 正常情況下可活至少20年, 雌性成年後平均每兩年就能產下20到50枚卵。 如此能吃, 又能生的大個子外來戶, 給當地物種帶去的無疑是巨大的災難。 據統計, 在緬甸蟒大規模出現後的2003—2011年, 原本弗羅裡達地區隨處可見的野兔蹤跡全無, 浣熊、北美負鼠、白尾鹿、短尾貓的數量也急劇下降, 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浣熊減少了99.3%, 受害程度最小的短尾貓也損失了87.5%的“貓口”。 更可怕的是, 緬甸蟒的出現搶奪了原本屬於美洲獅的食物和生存空間, 使得這一瀕危物種在當地的數量進一步縮水。

甚至連人類都時不時的成為緬甸蟒攻擊的目標, 但與其他幾個受害者相比, 他們算得上自作自受。 因為這些緬甸蟒, 很多都是小時候被人類當成寵物帶過來, 隨後又被隨意丟棄的。

緬甸蟒(圖自維琪)

昆蟲類入侵者:非洲蜜蜂

如果你覺得入侵物種必須擁有緬甸蟒那樣的體型, 才能給當地造成威脅, 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小小的非洲蜜蜂同樣在美洲大陸製造了極大的恐慌。 此事要從半個多世紀以前說起。

1956年, 為了成為全球最大的蜂蜜生產基地, 巴西聖保羅政府委派科學家去找尋產蜜多的蜜蜂。 負責相關任務的科學家經過多方找尋, 最終在南非發現了符合條件且繁殖能量極強的非洲蜜蜂, 從中篩選了一批優良品種帶回巴西, 讓它們與當地的歐洲蜜蜂進行交配。

非洲蜜蜂攻擊性強, 歐洲蜜蜂則性格溫和, 蜂群的一切行動都依靠蜂王來指揮。 考慮到這些因素, 科學家給非洲蜂王的封箱上按上了帶孔的隔網板, 上面的小孔只適合體型小的歐洲雄蜂進出。

有了這層隔網板, 人們不但能獲取足夠多的蜂蜜, 還不必忍受非洲蜜蜂的暴脾氣, 甚至有可能讓非洲蜜蜂改掉換脾氣, 可謂一箭三雕。

然而, 計畫趕不上變化。 某天, 一位臨時替班的工人勤快的拿走了隔網板, 讓雜交後的非洲蜜蜂重新獲得了自由。 由於繁殖能力強, 又缺少天敵, 這些小傢伙很快席捲了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安第斯山脈的廣大地區, 它們成群行動, 攻擊沿途遇到的一切生物, 在搶佔了鳥類、蝙蝠, 以及歐洲蜜蜂的生存空間的同時, 還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 也因此得到了“殺人蜂”的綽號。

那麼, 為何跟性格溫和的歐洲蜜蜂交配後, 非洲蜜蜂的脾氣沒有變好呢?這要從兩點說起:首先,

非洲蜜蜂的幼蟲比歐洲蜜蜂幼蟲早一天出生, 因此可以首先爭取到工蜂和雄峰, 並殺死後出生的歐洲蜜蜂幼蟲;其次, 由於非洲蜜蜂的幼蟲生長快, 讓寄生蟲蜂蟎沒機會侵入自己的身體, 所以所有的蜂蟎都入侵了歐洲蜜蜂的幼蟲, 導致歐洲蜜蜂的幼蟲大量死亡。

非洲蜜蜂(網路圖)

兩栖類入侵者:蔗蟾蜍

如果說非洲蜜蜂肆虐美洲是工人的失誤,蔗蟾蜍能夠橫行澳大利亞,可就是徹底的好心辦壞事了。

蔗蟾蜍也叫海蟾蜍,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蟾蜍,成年個體體長24釐米,體重足有13公斤,棲息於夏威夷群島等每週熱帶地區,各種各樣的小蟲,體型較小的鼠類和鳥類,凡是能吞下的都在它們的菜譜之上。

上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昆士蘭政府為了對付甘蔗地裡的甲蟲,刻意將一批蔗蟾蜍請了過來,或許是考慮到澳大利亞有鱷魚和巨蜥等大型食肉動物,當地政府並不擔心蔗蟾蜍會過度氾濫。要知道,在蔗蟾蜍的老家,鱷魚就是控制它們的能手。然而,情況的發展卻恰恰不是這樣,由於繁殖能力強,這些被請來的救兵在消滅了甲蟲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打擊了當地那些無辜的物種。其中受害最深的,居然是強大的鱷魚,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蔗蟾蜍眼睛後方以及後背的腺體上能分泌一種乳白色毒液,這種毒液的毒性極強,足以殺死大型食肉動物。美洲當地的鱷魚進化出了對這種毒性的抗體不會有事;澳洲鱷魚沒抗體,病從口入的後果就是死亡。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澳大利亞的鱷魚數量已經減少了77%,蔗蟾蜍數量越多的地方,死亡的鱷魚越多。連鱷魚都不是對手,澳大利亞徹底成了蔗蟾蜍們的樂土,如今,它們已經佔領了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1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成為澳大利亞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

蔗蟾蜍(圖自維琪)

魚類入侵者:獅子魚

獅子魚學名蓑鮋,最大尺寸40釐米,原本居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海域,但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卻頻繁出現于美洲的大西洋海域。對於它們來到這裡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被遺棄的寵物,有人認為是從被颶風毀掉的水族館裡逃出來的。

初來乍到,這些外表美麗,卻身披18根毒刺的小傢伙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適應,它們大肆捕獵當地的原生魚類,侵佔它們的領地,把這裡變成了自己的樂園。

除了18根毒刺,獅子魚能夠稱霸這片海域海域三個法寶:其一,是極快的捕獵速度,獅子魚從伸長嘴巴吸住獵物,到完全收回,用時僅有24毫秒,這使得它們的捕獵效率極高;其二,獅子魚是超級大胃王,它們的胃可以自動膨脹30倍,這使得它們每天能吃下相當於自己身體6%的食物,很多時候一頓就能搞定一大群餌料魚,相當於一個75公斤的人每天吃4.5公斤食物,這使得當地餌料魚的數量減少65%;其三,跟所有影響力巨大的入侵物種一樣,獅子魚擁有超強的繁殖生育能力,它們1歲時就已經性成熟,雌性平均每隔三四天就會繁殖一次,一年可產卵200萬枚,是不折不扣的超生遊擊隊。除此之外,當地的掠食魚類,如鯊魚、石斑魚的不作為(不以它們為食物),也間接助長了獅子魚的種群擴張。

獅子魚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魚類的生存,還讓餌料魚生意變得慘澹。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沿途國家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有的訓練鯊魚,有的組織獵捕獅子魚的比賽,有的定期對某片水域的獅子魚進行捕殺,但這些卻都沒能徹底消除獅子魚的影響。

如今,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到加勒比海東南部,無論是淺海珊瑚區,還是深海珊瑚區,亦或者紅樹林和海藻叢,都已經成了獅子魚的勢力範圍,並且大有繼續南下到阿根廷北海岸的趨勢。看來,與其想著怎麼消滅,不如思考如何阻止獅子魚向新領地的擴張。

獅子魚(圖自維琪)

鳥類入侵者:歐洲八哥

歐洲八哥也叫歐洲椋鳥,棲息于歐洲以及西亞和北非地區,是雀形目椋鳥科的鳥類。如今卻在美國“屯兵”兩億以上,佔領了除夏威夷之外所有的地區,成為在美國擴張最成功的外來物種之一。

歐洲八哥(圖自維琪)

哺乳類入侵者:貓

在人類眼中可愛的貓星人,對於鳥類來說卻是絕對的魔鬼。有統計顯示,非正常死亡的鳥類中有將近一半是貓的傑作。出於貪玩的天性,很多時候貓即便是不餓,也會嘗試著跳起來抓捕飛在低處的小鳥。

會飛的鳥還算幸運,畢竟貓星人一擊致命的成功率並不高,但對於那些不會飛的小型鳥,貓的存在簡直就是夢魘了,在紐西蘭,貓導致包括國鳥幾維鳥在內的40%原生鳥滅絕,其中一種叫斯蒂芬島異鷯的鳥甚至被一隻貓滅了族。看來現實中的貓星人,威武程度一點也不比貓武士中的同伴差啊!

貓(網路圖)

非洲蜜蜂(網路圖)

兩栖類入侵者:蔗蟾蜍

如果說非洲蜜蜂肆虐美洲是工人的失誤,蔗蟾蜍能夠橫行澳大利亞,可就是徹底的好心辦壞事了。

蔗蟾蜍也叫海蟾蜍,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蟾蜍,成年個體體長24釐米,體重足有13公斤,棲息於夏威夷群島等每週熱帶地區,各種各樣的小蟲,體型較小的鼠類和鳥類,凡是能吞下的都在它們的菜譜之上。

上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昆士蘭政府為了對付甘蔗地裡的甲蟲,刻意將一批蔗蟾蜍請了過來,或許是考慮到澳大利亞有鱷魚和巨蜥等大型食肉動物,當地政府並不擔心蔗蟾蜍會過度氾濫。要知道,在蔗蟾蜍的老家,鱷魚就是控制它們的能手。然而,情況的發展卻恰恰不是這樣,由於繁殖能力強,這些被請來的救兵在消滅了甲蟲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打擊了當地那些無辜的物種。其中受害最深的,居然是強大的鱷魚,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蔗蟾蜍眼睛後方以及後背的腺體上能分泌一種乳白色毒液,這種毒液的毒性極強,足以殺死大型食肉動物。美洲當地的鱷魚進化出了對這種毒性的抗體不會有事;澳洲鱷魚沒抗體,病從口入的後果就是死亡。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澳大利亞的鱷魚數量已經減少了77%,蔗蟾蜍數量越多的地方,死亡的鱷魚越多。連鱷魚都不是對手,澳大利亞徹底成了蔗蟾蜍們的樂土,如今,它們已經佔領了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1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成為澳大利亞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

蔗蟾蜍(圖自維琪)

魚類入侵者:獅子魚

獅子魚學名蓑鮋,最大尺寸40釐米,原本居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海域,但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卻頻繁出現于美洲的大西洋海域。對於它們來到這裡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被遺棄的寵物,有人認為是從被颶風毀掉的水族館裡逃出來的。

初來乍到,這些外表美麗,卻身披18根毒刺的小傢伙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適應,它們大肆捕獵當地的原生魚類,侵佔它們的領地,把這裡變成了自己的樂園。

除了18根毒刺,獅子魚能夠稱霸這片海域海域三個法寶:其一,是極快的捕獵速度,獅子魚從伸長嘴巴吸住獵物,到完全收回,用時僅有24毫秒,這使得它們的捕獵效率極高;其二,獅子魚是超級大胃王,它們的胃可以自動膨脹30倍,這使得它們每天能吃下相當於自己身體6%的食物,很多時候一頓就能搞定一大群餌料魚,相當於一個75公斤的人每天吃4.5公斤食物,這使得當地餌料魚的數量減少65%;其三,跟所有影響力巨大的入侵物種一樣,獅子魚擁有超強的繁殖生育能力,它們1歲時就已經性成熟,雌性平均每隔三四天就會繁殖一次,一年可產卵200萬枚,是不折不扣的超生遊擊隊。除此之外,當地的掠食魚類,如鯊魚、石斑魚的不作為(不以它們為食物),也間接助長了獅子魚的種群擴張。

獅子魚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魚類的生存,還讓餌料魚生意變得慘澹。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沿途國家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有的訓練鯊魚,有的組織獵捕獅子魚的比賽,有的定期對某片水域的獅子魚進行捕殺,但這些卻都沒能徹底消除獅子魚的影響。

如今,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到加勒比海東南部,無論是淺海珊瑚區,還是深海珊瑚區,亦或者紅樹林和海藻叢,都已經成了獅子魚的勢力範圍,並且大有繼續南下到阿根廷北海岸的趨勢。看來,與其想著怎麼消滅,不如思考如何阻止獅子魚向新領地的擴張。

獅子魚(圖自維琪)

鳥類入侵者:歐洲八哥

歐洲八哥也叫歐洲椋鳥,棲息于歐洲以及西亞和北非地區,是雀形目椋鳥科的鳥類。如今卻在美國“屯兵”兩億以上,佔領了除夏威夷之外所有的地區,成為在美國擴張最成功的外來物種之一。

歐洲八哥(圖自維琪)

哺乳類入侵者:貓

在人類眼中可愛的貓星人,對於鳥類來說卻是絕對的魔鬼。有統計顯示,非正常死亡的鳥類中有將近一半是貓的傑作。出於貪玩的天性,很多時候貓即便是不餓,也會嘗試著跳起來抓捕飛在低處的小鳥。

會飛的鳥還算幸運,畢竟貓星人一擊致命的成功率並不高,但對於那些不會飛的小型鳥,貓的存在簡直就是夢魘了,在紐西蘭,貓導致包括國鳥幾維鳥在內的40%原生鳥滅絕,其中一種叫斯蒂芬島異鷯的鳥甚至被一隻貓滅了族。看來現實中的貓星人,威武程度一點也不比貓武士中的同伴差啊!

貓(網路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