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注」黃石人注意!起底2017年30個謠言!你上當了嗎?

2017年已進入倒計時。 回望這一年, 各種不靠譜的謠言從未停止。 在此, 小布為您盤點出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醫療健康類、失實類謠言, 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

一、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謠言

1.市面出現廢舊塑膠袋做的紫菜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 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 說聞到一股腥臭味, 而且拉拽不開, 吃的時候嚼不碎, 判斷是廢舊的黑塑膠袋做的。

紫菜產業專家表示, 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 有的比塑膠袋還好。 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膠進行了鑒別, 認為塑膠薄膜做紫菜不靠譜。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幹紫菜, 烘烤製作幹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 塑膠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 另外, 紫菜富含蛋白質, 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 明顯不同於塑膠袋。

2.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微信朋友圈曾流傳這樣一則消息:中國遊客吃榴槤後喝牛奶, 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 引發心臟病猝死。 帖子中還說:泰國有明確規定, 食用大量榴槤後, 8小時之內不能飲奶類產品。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雷敏分析, 咖啡因主要存在於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

所以這則消息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是說不通的。 吃榴槤後8小時內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 就拿我們常吃的甜點舉例, 榴槤霜淇淋、榴槤泡芙等一系列榴槤甜品, 都是混合鮮奶油或煉乳與榴槤製作而成。 鮮奶油和煉乳又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 目前尚未有因食用這些甜點導致生命危險的案例報告。

3.有人利用塑膠製造假大米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膠扔進機器內, 通過一系列工序, 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 在微信群裡, 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 對此, 網友們驚恐萬分。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 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 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 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 根本就不是大米, 而是塑膠造粒, 也就是把塑膠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

4.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日前, “醬油致癌”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 消息稱, 國家衛生部門公佈: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 GB18186, 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 食用後會使人患上肝癌。

據新華網消息,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標準管理處工作人員明確表示, 他們從未發佈過與網傳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聞。

"GB18186" 代碼表示什麼?"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注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5.肉鬆餅是棉花做的

今年,一段聲稱“肉鬆餅裡裝的是棉花”的視頻在朋友圈中熱傳。只見一男子將某品牌肉鬆餅拿水浸泡,之後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團白色絮狀物。他稱這種絮狀物是“棉花”,並試圖用打火機點燃“棉花”。類似的視頻有多個版本,這些視頻中的所謂“檢測方法”也都是將肉鬆泡水後形成白色絮狀物,然後用撕扯或試圖點燃來證明這是“棉花”,進而聲稱:這麼多年,人們吃的都是“棉花肉鬆餅”。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機關刊《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誌社微信公號“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刊文稱: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鬆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識破!

此外,視頻中使用的“火燒”鑒別法也不靠譜。肉鬆的主要成分蛋白質是可燃物,所以被點燃是正常的,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也可以點燃,但不會有焦糊味。

6.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

有流傳甚廣的網文稱,“素食可以防治各種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從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在全民較真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

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8.一滴血就能測癌

謠言內容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在網上引發關注,文章裡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個別媒體和自媒體進而轉發稱“一滴血可測癌症”。

真相

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測癌症”的說法不嚴謹,過分誇大了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至今,全球還沒有一個血液標誌物能百分之百準確診斷腫瘤。事實上,羅永章本人也曾對此闢謠,“一滴血可測癌症”這一說法很不準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監測腫瘤”。

9.刺破足底淤血是腦溢血的救命絕招

謠言內容

網傳文章稱,在腦溢血發病的四小時之內,兩個足底必然有兩團黑色的淤血,及時用針把它刺破,把黑血放出來,可以把腦溢血的後遺症降到最低。

真相

絕大多數腦溢血患者的腳底不會出現淤血,這種“救命”方法也沒有科學依據。突發腦溢血最有效的方式是及時就醫,所謂針刺放血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10.共用單車坐墊現“艾滋針”,紮到就感染

謠言內容

5月底,網上流傳圖片稱,有人在一輛共用單車的坐墊上找到一根針,似有人故意為之。“騎車的時候請注意查看,有些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針頭上,要是被紮到你就被感染了。”

真相

首先,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離開人體環境,病毒就會很快喪失傳播的能力。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對此,共用單車企業ofo公司發表聲明:“小黃車在第一時間對謠言中涉及的城市進行核實,沒有發現任何謠言中所說的情況發生。”

三、2017年度十大失實類謠言

1.紅黃藍幼稚園事件中有軍人猥褻兒童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GB18186" 代碼表示什麼?"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注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5.肉鬆餅是棉花做的

今年,一段聲稱“肉鬆餅裡裝的是棉花”的視頻在朋友圈中熱傳。只見一男子將某品牌肉鬆餅拿水浸泡,之後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團白色絮狀物。他稱這種絮狀物是“棉花”,並試圖用打火機點燃“棉花”。類似的視頻有多個版本,這些視頻中的所謂“檢測方法”也都是將肉鬆泡水後形成白色絮狀物,然後用撕扯或試圖點燃來證明這是“棉花”,進而聲稱:這麼多年,人們吃的都是“棉花肉鬆餅”。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機關刊《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誌社微信公號“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刊文稱: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鬆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識破!

此外,視頻中使用的“火燒”鑒別法也不靠譜。肉鬆的主要成分蛋白質是可燃物,所以被點燃是正常的,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也可以點燃,但不會有焦糊味。

6.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

有流傳甚廣的網文稱,“素食可以防治各種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從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在全民較真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

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8.一滴血就能測癌

謠言內容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在網上引發關注,文章裡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個別媒體和自媒體進而轉發稱“一滴血可測癌症”。

真相

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測癌症”的說法不嚴謹,過分誇大了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至今,全球還沒有一個血液標誌物能百分之百準確診斷腫瘤。事實上,羅永章本人也曾對此闢謠,“一滴血可測癌症”這一說法很不準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監測腫瘤”。

9.刺破足底淤血是腦溢血的救命絕招

謠言內容

網傳文章稱,在腦溢血發病的四小時之內,兩個足底必然有兩團黑色的淤血,及時用針把它刺破,把黑血放出來,可以把腦溢血的後遺症降到最低。

真相

絕大多數腦溢血患者的腳底不會出現淤血,這種“救命”方法也沒有科學依據。突發腦溢血最有效的方式是及時就醫,所謂針刺放血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10.共用單車坐墊現“艾滋針”,紮到就感染

謠言內容

5月底,網上流傳圖片稱,有人在一輛共用單車的坐墊上找到一根針,似有人故意為之。“騎車的時候請注意查看,有些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針頭上,要是被紮到你就被感染了。”

真相

首先,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離開人體環境,病毒就會很快喪失傳播的能力。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對此,共用單車企業ofo公司發表聲明:“小黃車在第一時間對謠言中涉及的城市進行核實,沒有發現任何謠言中所說的情況發生。”

三、2017年度十大失實類謠言

1.紅黃藍幼稚園事件中有軍人猥褻兒童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謠言內容

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