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的本質:父母的一舉一動,決定著孩子一生一世

文/涵博老師

文/涵博老師

一位母親發現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給我們留言諮詢:

“我兒子12歲, 剛進入封閉式初中生活嚴重不適應, 包括人際交往, 說沒有好朋友, 學習成績倒數十幾名, 數學成績十幾分還是周考, 現在已經害怕上數學, 經常上課遲到,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課, 也不思考, 特別懶, 這都是小學太輕鬆, 沒養成好習慣, 家庭環境是主要原因, 在家他和他爸玩遊戲, 也不運動, 都特別懶, 請問老師怎麼樣讓孩子不那麼逃避學習, 少玩遊戲, 和善於溝通?”

可以看出來, 家長發現了孩子不少問題,

而且還能點出原因, 很用心的媽媽。 其實孩子遇到的問題, 是大多數孩子都存在的:小學太輕鬆, 沒養成好習慣, 家庭教育是主要原因。

想必這位家長是知道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但卻不知道如何改變, 所以才選擇求助。

下面, 我們把她的問題進行拆解, 逐個給出答案, 這些問題雖然會不同, 但是後面會延伸出一個共性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在最後好好說一下。

1、學習方面的問題

這個孩子在學習方面有這樣幾個明顯的問題:害怕上數學課, 總遲到, 上課不注意聽, 不思考。

除了小學時的習慣問題, 也還有孩子自己的態度以及外界的影響, 比如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數學本身的知識難度等。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制定比較嚴格的改變計畫,

並且創造符合改變目的的環境, 比如做作業必須檢查, 限定幾點做完。

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是家長必須摸清楚的, 不要猜測, 而要和老師坦誠溝通, 讓老師多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 及時給自己回饋。

關於知識點的問題,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向老師提問, 因為你不能保證老師會主動幫助孩子, 更多的還是要求孩子自己主動。

2、遊戲方面的問題

這個孩子喜歡打遊戲, 根據問題的描述可以判斷原因有兩個:一是家長的習慣傳染, 二是自己的控制力不夠。

前者其實是需要重點改變的地方, 因為孩子的父親很喜歡打遊戲, 孩子自然也會玩, 所以孩子的父親必須自己做出不玩遊戲的改變。

其次是對孩子進行監督和控制, 遊戲這個東西無法讓孩子自己保證不觸碰, 家長需要做的是, 根據他的程度有的放矢, 什麼時候可以玩, 什麼時候不能玩, 能玩多久, 這些要求必須制定出來。

3、溝通方面的問題

孩子的交際問題是這位家長比較關係的另一個方面, 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孩子之所以交不到朋友, 更多的原因無非是面對新環境不適應, 心理上還比較不能接受新的朋友, 說明他之前就對自己的初中環境沒有充滿期待。

這個想法短期來看是很難改變的, 需要家長多做疏導。

當然也可以找和孩子上同一所初中且小學也是同學的朋友帶孩子出去玩,

由他來給孩子介紹朋友, 當然, 這個人父母要稍微把一下關, 最好是原來就比較熟悉的朋友。

上述辦法雖然只是點到為止, 更多的是希望家長能夠自己思考如何幫助孩子, 因為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不可能有一種通用的辦法解決所有問題。

前面說過,這三個方面其實有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家長自身。因為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言傳身教,尤其對父母來講,你的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他的一生一世,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最基本的事實。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那句話:Children see,children do。這句話儼然成了一種真理,需要每位元父母去細細琢磨,好好反思。

教育是場修行,這條路沒有捷徑,請保持努力。

不可能有一種通用的辦法解決所有問題。

前面說過,這三個方面其實有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家長自身。因為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言傳身教,尤其對父母來講,你的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他的一生一世,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最基本的事實。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那句話:Children see,children do。這句話儼然成了一種真理,需要每位元父母去細細琢磨,好好反思。

教育是場修行,這條路沒有捷徑,請保持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