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新聞聯播》接連點贊 武漢系列新舉措創造全國經驗

昨天,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

今天, 《人民日報》頭版推介

打造年輕人就業創新之城, 讓人才適意棲居

武漢, 接連受到央媒關注

視頻載入中...

12月22日,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湖北武漢打造年輕人就業創新之城》為題報導武漢人才工作。

12月23日, 《人民日報》頭版以《武漢 讓人才適意棲居》為題報導武漢人才工作。

《人民日報》全文:

今年新落戶大學生增長近六倍

武漢 讓人才適意棲居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宗言已簽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 來自雲南昭通的她, 選擇就業地時, 曾優先考慮“北上廣”, 不久前的一次招聘活動讓她改變了想法。

11月12日,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等一行來到華中科技大學, 與上千名高校學子面對面, 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並啟動校園巡迴招聘首場活動, 誠邀大學畢業生留武漢創業就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陳一新書記以夢想為關鍵字, 結合十九大精神和武漢的實際, 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宗言說, “武漢瞄準大學畢業生落戶、收入、住房三大關鍵點, 創新實施留才政策, 努力讓大學畢業生留漢能就業、易創業、快落戶、好安居, 讓我堅定了留在武漢發展的決心。 ”

“坐擁‘近水樓臺’, 不容錯失‘得月’先機!”立足擁有89所高校、100多萬在校大學生的科教優勢, 武漢學習貫徹十九大關於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 堅持走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深入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 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 努力打造人才高地。

如今, 這座“大學之城”昔日大學畢業生“孔雀東南飛”的尷尬正在化解——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吸收的大學畢業生超過20.5萬人,

超額完成全年18萬的目標。

“零門檻”快落戶

“真沒想到, 民警直接來企業上門服務, 戶口很快辦了下來。 ”11月29日, 標緻雪鐵龍會議上, 武漢全面總結回顧了今年的工作。

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點城市, 實現偉大城市夢想。 今年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 武漢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民主法治扎實推進、文化建設繁榮興盛、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改革開放示範引領、党建科學化水準明顯提升, “三化”大武漢建設加快向前邁出堅實步伐, 復興大武漢新征程呈現更加振奮人心的前景。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由跟跑向領跑轉變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約8%

今年來, 武漢全市經濟運行呈現“低開高走、逐季回升”態勢, 實現了發展速度與品質效益同步提升,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由跟跑向並跑再向領跑轉變。

資料預計, 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均有望達到8%, 首次高於全省發展速度;工業投資預計全年完成2380億元左右、增長12%以上, 增幅比去年提高28.4個百分點, 增速創自2015年3月以來新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 比去年提高0.1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方面, 截至目前, 武漢市今年招商引資簽約總額25063億元、是去年的6.8倍, 實際到位資金7891億元、增長41.4%, 均創歷史新高;實際利用外資92.5億美元、增長13.2%、總量規模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其中, 1-11月, 招商引資民營企業實際到位資金4010.5億元, 占總額一半以上;民間投資由去年的負增長10.3%上升為正增長6.0%, 武漢正加快成為全國新民營經濟集聚地。

系列新舉措創造全國經驗

取消ETC平均每年為群眾企業節約10多億元

一年來,武漢榮獲國內外多項殊榮,頻頻登上各類榮譽榜單。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一系列新思路,實施一系列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具有開創性、引領性的亮點工作,其中許多工作成效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會各方認可,成為全國經驗。

此次全會報告中,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規劃建設長江新城、啟動建設長江主軸、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突破性發展新民營經濟、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紅色引擎工程”,全域選拔“獅子型”幹部、“四水共治”、“網上群眾工作部”、整治“新衙門作風”和“微腐敗”、化解信訪積案等18項工作被作為經驗總結。

其中,高標準規劃建設長江新城,申報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是要為武漢未來30-50年發展奠定空間基礎。當前,武漢市已成立高效精簡的長江新城管理機構,創設“區域股份合作制”,面向國際徵集總體規劃(概念)方案和起步區城市設計方案,著力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

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突破性解決大學生落戶、住房、收入、就業四大問題,打造“最關愛大學生的友好城市”,推動武漢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預計全年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將突破30萬人。

決定明年1月1日起取消“九橋一隧一路”ETC收費,妥善處置了一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和武漢發展大局的難事要事,平均每年將為群眾、企業節約過江成本10多億元。

創立“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審批模式,集並機構“減視窗”、集並流程“減環節”、集並資訊“提效率”,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各事項辦理平均時間壓縮10.6天、精減材料0.87份,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會各方點贊。

開創“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新模式,為新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預計“三鄉”工程全年吸納社會投資160億元,新增農民收入22.12億元,對農民收入增長貢獻達到56.42%,農村土地流轉率達60%以上。

創新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打好“八個紅色”組合拳,系統集成基層党建創新,成為享譽全國的黨建品牌。其中,3200多名大學生投身“紅色物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在社區物業基本實現全覆蓋。

系列新舉措創造全國經驗

取消ETC平均每年為群眾企業節約10多億元

一年來,武漢榮獲國內外多項殊榮,頻頻登上各類榮譽榜單。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一系列新思路,實施一系列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具有開創性、引領性的亮點工作,其中許多工作成效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會各方認可,成為全國經驗。

此次全會報告中,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規劃建設長江新城、啟動建設長江主軸、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突破性發展新民營經濟、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紅色引擎工程”,全域選拔“獅子型”幹部、“四水共治”、“網上群眾工作部”、整治“新衙門作風”和“微腐敗”、化解信訪積案等18項工作被作為經驗總結。

其中,高標準規劃建設長江新城,申報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是要為武漢未來30-50年發展奠定空間基礎。當前,武漢市已成立高效精簡的長江新城管理機構,創設“區域股份合作制”,面向國際徵集總體規劃(概念)方案和起步區城市設計方案,著力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

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突破性解決大學生落戶、住房、收入、就業四大問題,打造“最關愛大學生的友好城市”,推動武漢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預計全年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將突破30萬人。

決定明年1月1日起取消“九橋一隧一路”ETC收費,妥善處置了一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和武漢發展大局的難事要事,平均每年將為群眾、企業節約過江成本10多億元。

創立“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審批模式,集並機構“減視窗”、集並流程“減環節”、集並資訊“提效率”,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各事項辦理平均時間壓縮10.6天、精減材料0.87份,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會各方點贊。

開創“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新模式,為新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預計“三鄉”工程全年吸納社會投資160億元,新增農民收入22.12億元,對農民收入增長貢獻達到56.42%,農村土地流轉率達60%以上。

創新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打好“八個紅色”組合拳,系統集成基層党建創新,成為享譽全國的黨建品牌。其中,3200多名大學生投身“紅色物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在社區物業基本實現全覆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