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文化建設的安徽實踐︱8個地級市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安徽是這樣做到的……

近年來, 銅陵市通過環天井湖建設, 城市變得越來越美。 水清樹綠的天井湖公園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 過仕寧攝

近日,

《一張跨越七百里的罰單》引發淮北市民熱議, 再一次引燃市民對文明創建的情結。 “22年的創城之路, 傾注了淮北人多少心血和汗水, 每個淮北人都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家住現代花園社區的張先生說。

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道路上, 淮北直面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現狀,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兩年改造拆遷棚戶區10萬套, 30多萬群眾蝸居變安居, 整治老舊社區156個、背街小巷62條, 建成公園、遊園28個, 20萬畝石質山變成“花果山”, 4000公頃採煤沉陷區變成“城中湖”,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日益增強。

和淮北一起躋身全國文明城市之列的, 還有蚌埠、宣城、安慶3個參評城市, 我省新當選數位居全國第一,

是我省歷屆全國文明城市數的總和。 合肥、馬鞍山、銅陵、蕪湖順利通過複查確認, 全省共有8個城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 當選總數位居中部第一、全國並列第三。 當塗、巢湖、天長3個縣市獲評縣級全國文明城市。

城市文明的雄壯交響, 離不開廣大市民的嘹亮歌唱。 “群眾最關心什麼、最期盼什麼, 文明創建就抓住什麼、改進什麼, 群眾是文明創建的主體。 ”安慶市大觀區市政管理處工程科科長江啟旺說。 每個月安慶宜園社區召開一次居民座談會, 及時全面瞭解群眾生活中的“痛點”, 下大力氣補齊民生“短板”。 自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來, 安慶先後實施城區167個“五化”項目, 市區33個農貿市場全部完成提標升級改造, 43個老舊社區得到整治,

128座公共廁所得到改造, 186萬平方米綠化景觀提升項目完成。

民之所望, 政之所向。 蚌埠市236個老舊社區、39個農貿市場、38條主次幹道、7個廣場公園、5條商業大街、12個重點鄉鎮完成了整治改造提升任務, 下大力氣解決老舊社區的“路不平、燈不明、水不通”等問題, 同時開展“廁所革命”, 112個人民群眾身邊的廁所得到了改造提升。

創文明城, 育文明人。 “好人在這裡聚集, 愛心由這裡傳遞, 志願從這裡出發。 ”宣城在公園、廣場、學校、社區等地設立239個“好人角”, 發揮道德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擴大“宣城好人”品牌輻射影響力, 成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路上的一抹亮色。

文明城市創建是精神文明創建的龍頭工程。 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和未成年人工作等一批市縣、單位榮登全國先進榜單。

我省精神文明建設的大豐收, 得益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好格局、好氛圍、好機制和好隊伍。

我省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已經創造性地形成了“一把手”主抓、“一條線”貫穿、“一體化”推進、“一把尺”衡量、“一竿子”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 還建立起日常曝光、後進約談、榮譽退出等動態管理制度, 完善了好人模範推評、宣傳、禮遇等工作體系, 推出了“三長制”“五賬法”“文明幫提名”等創新舉措。 全省文明創建戰線認真較真敢動真、有守有為有擔當, 特別是環衛工人披星戴月、不怕苦髒, 公安交警頂風冒雨、保駕護航, 城建城管奮戰在前、攻堅克難, 社區工作者走街串戶、排憂解難。 “我們有一支文明創建好隊伍,

他們求善求美不求名、爭苦爭累不爭功, 把文明戰線文活武練、虛功實做, 有力推動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年年進步、步步走高。 ”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 安徽日報

本期編輯 馬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