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看看舒蘭的美麗鄉村(三)

江城日報專版

白旗鎮 白旗村

裡詠歎富足 途歌唱大風

村莊名片:白旗村, 隸屬舒蘭市白旗鎮, 與鎮區融為一體。 毗鄰202國道, 303省道穿村而過, 交通四通八達。 總戶數1210戶, 人口4252人。

美麗宣言:村民生活美 綠色產業興

出門就是平坦路, 吃的是自來水, 做飯用清潔能源, 如廁有室內衛生間……這是 “標配”, 城裡人有, 白旗村人也有;家裡家外通透敞亮, 自種的綠色果蔬隨采隨吃, 空氣好噪音小自由自在……這是“高配”,

城裡人少有, 而白旗村人享有。

白旗村隸屬舒蘭市白旗鎮, 交通便捷, 沿國道202線一路北行到白旗鎮腹地即可到達。 整個村子佈局整齊, 南北長約480米, 東西長約240米。 在這個巨大的矩形空間裡, 街路橫平豎直, 把村莊切割成若干個小的矩形單元。

紅色黨建基礎穩固

白旗村頗具規模, 有3個自然屯4254人, 其中黨員83名。 他們, 是村裡最活躍的元素。

在舒蘭市確立的西部美麗鄉村示範帶上, 白旗村剛好處於中間地帶, 這樣承上啟下的地理位置, 意味著白旗村的建設必須有新意有亮點。 而有立必有破, 在建設之前, 必須讓村民做好先期準備:搬柴草垛, 拆除私建外擴圍欄, 清理房前屋後的雜物等等。 然而, 讓村民移除這些, 等於讓他們改變生活習慣乃至生活方式, 談何容易。 面對村民思想轉變慢, 行動落實難的狀況, 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 他們率先整治了自家的小環境, 給村民“打樣”。 同時分頭上門, 反復做思想工作, 講村裡的長遠發展, 環境整治的目的。 一邊耐心細緻地說服,

一邊腳踏實地地建設。

在黨員的身體力行中, 村莊的面貌在一點點改變:道路平整了, 邊溝通暢了, 花草種上了, 路燈也亮起來了。 讓村民們喜出望外的是, 村裡統一給各家各戶安裝了鐵藝圍欄, 刷上白綠兩色油漆, 既實用又美觀。

村支書付萬江身著白襯衫, 胸前佩戴著“共產黨員”徽章, 談吐沉穩謙和。 說起建設之初的事, 他自嘲說, 自己曾經被叫做“垃圾書記”。 平時走在村路上, 每當看見有垃圾, 他都會隨手撿起來, 就近扔進垃圾箱, 村民們經常看到村書記撿拾垃圾的身影, 綽號由此而來。 可是慢慢地, 嘲笑他的人少了, 模仿他的人卻多了, 而隨手扔垃圾的現象也越來越少。 就這樣, 自覺講究衛生、愛護環境在白旗村蔚然成風,

村裡的環境不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而且長效保持。

今年七一, 村裡還成立了黨員志願者協會, 由14名政治素質高、身體條件好的黨員組成。 在他們的帶動下, 無論是日常的鄉村建設, 還是防洪救火、扶困助弱、應對突發……白旗村的黨員們都能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

如果把村莊比作一棵大樹, 那麼這些黨員就是樹根, 他們根植於土壤, 為大樹的枝繁葉茂源源不斷地輸送正能量。

綠色產業蓬勃興旺

白旗村土地平整,有水田640公頃,水稻種植是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面對著高品質大米價位不斷走高的市場狀況,白旗村人認識到,只有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才能讓優勢產業帶來優勢效益。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不是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就能實現的,必須讓村民、土地等資源形成合力。對此,付萬江的頭腦裡有一張清晰的“路線圖”:建立新型農村經濟體,即公司化管理,股份制經營,農場化生產,組織村民走合作化道路。目前,村裡已經開始進行實質性操作。

白旗村有連片的大面積土地,這讓大型的農業機械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的農機合作社有拖拉機、秸稈打捆機6台/套,可謂“家大業大”。這些“大家物什”平日裡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支柱之一,下一步,它們還將用於秸稈的深加工。這在開發新能源、促進環保、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等的意義不言而喻。

白旗村還有一個讓他們十分自豪的生態農業專案:藍莓觀光採摘園。山東最大的一家藍莓加工企業踏查多地,對白旗村晝夜溫差大,土壤PH值5適中、交通便利的自然條件非常滿意,於是選址于此種植藍莓。引資100萬元,面積3萬平方米,歷時兩年建成。這一串數字,白旗村民都能脫口而出,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此勞動,也因此增收。明年,村裡的藍莓將進入採摘季。觀光、採摘、品嘗、體驗……你希望從果園得到的快樂,這裡都會給你。

多彩生活村民共用

有資深家政師說,看一個家庭的乾淨程度,主要看廚房和衛生間。平日裡,廚房煙薰火燎,衛生間藏汙納垢,兩者都能常年保持整潔,方顯主人的勤勞與本事。如果拿這個尺度來衡量白旗村,那麼它無疑彌足稱道。

早在2010年,白旗村就開始了自來水入戶工程。從最初的安裝到後來的使用,都沒用村民掏腰包,全部費用都由村集體承擔。免費用水,這是城裡人的奢望,卻是白旗村民的日常。

走進村民廚房,不要驚訝于這裡的潔淨無塵,因為村民們使用的是生物質顆粒爐具。這個名稱有點拗口的爐具其實並不複雜,它的燃料以秸稈、鋸末、稻糠等為原材料,經過粉碎、擠壓製作成型。去年以來,村裡已經有數十戶安裝了新爐具。清潔衛生、發熱量大、成本降低、有利環保……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感受到的益處越來越多。

白旗村的“廁所革命”先人一步。早在去年下半年,他們就著手進行旱廁改造,建起水沖式廁所。對於糞便,並非一沖了之,而是經過化糞池設備的出便倉、發酵倉、抽取倉後化成灰水,使之變成生物肥料。讓村民如廁方便衛生,或許只是村委會發展藍圖上的一小步,可對於村裡的家家戶戶來說,卻是提升生活幸福指數的一大步。

物質生活條件比肩城市,精神生活也有聲有色。文化廣場上的歡樂秧歌、籃球場上的生龍活虎、文化書屋裡的翰墨飄香……哪一樣,要強的白旗村人都想走在前面。

從名字上品,這是一座富有底蘊的古老村莊;從現實來看,這是一個飽含活力的美麗村莊。陽光下,我們在四處走走停停。視野中,呈“井”字形的村路條條整潔,筆直伸向遠方。金葉榆披枝展葉,大麗花明豔照人。樹影下,幾個頑童踩著單車,一路騎行一路笑。

撰稿/文紅衛

白旗村土地平整,有水田640公頃,水稻種植是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面對著高品質大米價位不斷走高的市場狀況,白旗村人認識到,只有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才能讓優勢產業帶來優勢效益。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不是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就能實現的,必須讓村民、土地等資源形成合力。對此,付萬江的頭腦裡有一張清晰的“路線圖”:建立新型農村經濟體,即公司化管理,股份制經營,農場化生產,組織村民走合作化道路。目前,村裡已經開始進行實質性操作。

白旗村有連片的大面積土地,這讓大型的農業機械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的農機合作社有拖拉機、秸稈打捆機6台/套,可謂“家大業大”。這些“大家物什”平日裡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支柱之一,下一步,它們還將用於秸稈的深加工。這在開發新能源、促進環保、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等的意義不言而喻。

白旗村還有一個讓他們十分自豪的生態農業專案:藍莓觀光採摘園。山東最大的一家藍莓加工企業踏查多地,對白旗村晝夜溫差大,土壤PH值5適中、交通便利的自然條件非常滿意,於是選址于此種植藍莓。引資100萬元,面積3萬平方米,歷時兩年建成。這一串數字,白旗村民都能脫口而出,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此勞動,也因此增收。明年,村裡的藍莓將進入採摘季。觀光、採摘、品嘗、體驗……你希望從果園得到的快樂,這裡都會給你。

多彩生活村民共用

有資深家政師說,看一個家庭的乾淨程度,主要看廚房和衛生間。平日裡,廚房煙薰火燎,衛生間藏汙納垢,兩者都能常年保持整潔,方顯主人的勤勞與本事。如果拿這個尺度來衡量白旗村,那麼它無疑彌足稱道。

早在2010年,白旗村就開始了自來水入戶工程。從最初的安裝到後來的使用,都沒用村民掏腰包,全部費用都由村集體承擔。免費用水,這是城裡人的奢望,卻是白旗村民的日常。

走進村民廚房,不要驚訝于這裡的潔淨無塵,因為村民們使用的是生物質顆粒爐具。這個名稱有點拗口的爐具其實並不複雜,它的燃料以秸稈、鋸末、稻糠等為原材料,經過粉碎、擠壓製作成型。去年以來,村裡已經有數十戶安裝了新爐具。清潔衛生、發熱量大、成本降低、有利環保……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感受到的益處越來越多。

白旗村的“廁所革命”先人一步。早在去年下半年,他們就著手進行旱廁改造,建起水沖式廁所。對於糞便,並非一沖了之,而是經過化糞池設備的出便倉、發酵倉、抽取倉後化成灰水,使之變成生物肥料。讓村民如廁方便衛生,或許只是村委會發展藍圖上的一小步,可對於村裡的家家戶戶來說,卻是提升生活幸福指數的一大步。

物質生活條件比肩城市,精神生活也有聲有色。文化廣場上的歡樂秧歌、籃球場上的生龍活虎、文化書屋裡的翰墨飄香……哪一樣,要強的白旗村人都想走在前面。

從名字上品,這是一座富有底蘊的古老村莊;從現實來看,這是一個飽含活力的美麗村莊。陽光下,我們在四處走走停停。視野中,呈“井”字形的村路條條整潔,筆直伸向遠方。金葉榆披枝展葉,大麗花明豔照人。樹影下,幾個頑童踩著單車,一路騎行一路笑。

撰稿/文紅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