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的“深情告白”

民生連著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 近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 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 要做好8項重點工作, 其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便是其中的重點之一。 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 民生問題始終關係著百姓的福祉。 習近平一往而深地關注民生問題, 飽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 在這寒風凜凜的冬季為廣大群眾送來陣陣暖意, 向人民群眾發出的“最長情的告白”。

扶貧——“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品質, 既不降低標準, 也不吊高胃口, 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准幫扶, 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 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加強考核監督。 “善為國者, 遇民如父母之愛子, 兄之愛弟, 聞其饑寒為之哀, 見其勞苦為之悲。 ”2017年, 在發表的新年賀詞中, 習近平表示:“新年之際,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 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 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從地方到中央, 40多年來, 他在扶貧工作上花費的精力最多。 扶貧工作已然成為習近平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特別是十八大後, 在習近平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的指導下,

我國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這在世界扶貧史上絕無僅有。 十九大後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 習近平依然十分關注扶貧問題, 明確指出要保證脫貧品質, 要精准發力, 扶真貧, 真扶貧, 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俗話說:“獨行快, 眾行遠”,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習近平和我們党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教育——“教育決定著人類的未來”

古人雲:“活到老, 學到老”。 學習是個人進步的定盤星,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指南針。 會議指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

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 關係到一個家庭的未來, 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 2013年4月, 習近平在給清華大學的賀信中指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 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對於教育, 習近平一向看得很重。 特別是當前, 由於教育資源不夠均衡, 教育方面仍存在的“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 家長們也感歎“做學生太苦, 當家長太累”, 孩子被繁重的課業壓迫, 少了許多學習的樂趣;而前一時間發生的“攜程托幼所”和“紅黃藍幼稚園”的虐童事件, 讓老百姓對托兒所和幼稚園充滿擔憂和質疑。 這些都是當前老百姓最關心, 也是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
習近平時刻關注著。

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

青年的就業問題, 關係到一個家庭的生存, 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安定穩定。 會議指出: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2013年5月, 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 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 ” 十八大以來, 五年中我國解決了6500多萬人就業問題、279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和880多萬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問題。 可以說, 我國就業狀況持續改善, 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亮點, 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基本的支撐作用, 維護了社會的安定穩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人社部資料顯示, 高校畢業生從明年開始要突破800萬人。 而由於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不多,

存在一個錯配的現象, 或勞動者年齡大、技能不突出等因素影響, 我國結構性的矛盾更加突出,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 這是當前就業方面最突出的問題。 同時, 當前在招聘中還存在著“甯用武大郎, 不選穆桂英”、招聘門檻限定“985”“211”高校等歧視問題, 這些問題影響著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 當前必須一一破解。

養老——“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最美夕陽紅。 辛苦了一輩子, 有個美好的晚年生活是每個老年人的心願。 2014年元旦前夕, 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時便強調:“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此次會議也指出: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按照聯合國標準,2000年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且我國老齡化速度要高於部分發達國家,但與此同時,經濟實力卻相對落後,“未富先老”成為特徵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當前,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仍較重。“民之所呼,政之所向。”養老保險體制制度的改革與完善,關乎數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對化解養老後顧之憂,保證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具有重大的作用,是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重大之舉。

醫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人這一生,誰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生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兒。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看病難、看病貴,是他們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會議指出: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2014年12月,習近平在考察江蘇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時,就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關係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要保證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首先要保障他們生病時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這是基礎,是前提。十八大後,我國在醫改領域下了不少功夫:完善醫療救助制度,促進社會辦醫,推進醫療大資料,擴大醫保支付範圍,抑制藥價虛高……條條醫改“藥方”都切中難題癥結,為的就是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人民為中心,問題是導向。會議還強調: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習近平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付諸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一項項部署直指百姓關切,讓人民群眾在不斷的改革與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關於民生,習近平的每句話語,都是一句飽含深情的告白!(文/學習大軍,2017年12月24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按照聯合國標準,2000年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且我國老齡化速度要高於部分發達國家,但與此同時,經濟實力卻相對落後,“未富先老”成為特徵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當前,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仍較重。“民之所呼,政之所向。”養老保險體制制度的改革與完善,關乎數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對化解養老後顧之憂,保證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具有重大的作用,是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重大之舉。

醫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人這一生,誰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生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兒。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看病難、看病貴,是他們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會議指出: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2014年12月,習近平在考察江蘇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時,就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關係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要保證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首先要保障他們生病時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這是基礎,是前提。十八大後,我國在醫改領域下了不少功夫:完善醫療救助制度,促進社會辦醫,推進醫療大資料,擴大醫保支付範圍,抑制藥價虛高……條條醫改“藥方”都切中難題癥結,為的就是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人民為中心,問題是導向。會議還強調: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習近平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付諸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一項項部署直指百姓關切,讓人民群眾在不斷的改革與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關於民生,習近平的每句話語,都是一句飽含深情的告白!(文/學習大軍,2017年12月24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