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脫貧攻堅“施工圖”出爐,未來五年計劃這樣做!

《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

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華聲線上4月8日訊(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劉小青 萬良駿) 省政府日前印發的《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4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片區縣)和11個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比照)縣全部摘帽, 全省6924個貧困村分批全部退出;同期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 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全部脫貧;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貧困戶有穩定收入來源, 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貧困村全部退出。 貧困村全面完成“12+1”任務, 即實現水、電、路、業、房、環境整治“六到農家”, 就醫、就學、養老、低保、五保、發展集體經濟“六個落實”, 基層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 貧困村退出當年, 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 村集體經濟有效發展,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本完善。

貧困縣全部摘帽。 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縣域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進一步提升,

全面解決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 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 縣域經濟發展壯大, 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貧困縣摘帽當年, 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達到8000元, 2020年達到10000元(其他年份按比例測算), 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完成率、貧困村退出率達95%以上。

■短評

以科學規劃引領脫貧攻堅

柳德新

《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 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為重點, 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基本方略, 堅持精准幫扶與區域整體開發有機結合, 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作用, 大力實施一批脫貧攻堅工程, 分類推進貧困縣脫貧攻堅,

以貧困村為單元重點突破, 逐戶逐人實現精准脫貧。

這是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工程的“施工圖”, 也是各地各部門精准扶貧的“指示牌”。

把規劃藍圖變為現實, 需要廣大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 特別是要發揮規劃引領作用、規劃指導效力和規劃統籌功能, 並以此來整合專案和資金, 提高扶貧開發的整體效益, 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施工圖”

——《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亮點聚焦

一、貧困人口脫貧計畫

2016年:脫貧110萬人(已超額完成)

2017年:脫貧150萬人(含社保兜底脫貧對象)

2018年:脫貧110萬人

2019年:脫貧75萬人

2020年:重點解決返貧人口問題

二、貧困村退出計畫

2016年:退出1053個村(已完成)

2017年:退出2500個村

2018年:退出3000個村

2019年:退出371個村

三、貧困縣摘帽計畫

2016年:2個貧困縣摘帽(已完成)

2017年:12個貧困縣摘帽

2018年:28個貧困縣摘帽

2019年:9個貧困縣摘帽

圖/李珈名

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劉小青 萬良駿

省政府日前印發《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簡稱“《規劃》”),闡述了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路徑及保障措施等,是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工程的“施工圖”。

針對“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規劃》有諸多亮點,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一、倒計時,脫貧任務分解到每年

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截至“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底,我省還有445萬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5位,貧困發生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1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廣泛分佈在全省14個市州,長株潭地區外的每個市州貧困人口均在20萬人以上,其中5個市州貧困人口在40萬人以上,51個貧困縣的貧困人口占全省總數的67.35%;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複雜,精准幫扶和精准脫貧難度很大。全省有6924個貧困村,村內生產生活條件尚未明顯改善,產業培育難度較大。51個貧困縣縣級財力普遍薄弱,基礎設施瓶頸制約依然明顯,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發展活力不強。

根據《規劃》,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總體目標為: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省6924個貧困村分批全部退出;同期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全部脫貧;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規劃》結合此前已制訂的脫貧滾動計畫,將脫貧摘帽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並可依據工作推進實際情況作年度調整。

貧困人口脫貧計畫為:2016年脫貧110萬人(已超額完成),2017年脫貧150萬人(含社保兜底脫貧對象),2018年脫貧110萬人,2019年脫貧75萬人,2020年重點解決返貧人口問題。

貧困村退出計畫為:2016年退出1053個村(已完成),2017年退出2500個村,2018年退出3000個村,2019年退出371個村。

貧困縣摘帽計畫為:2016年2個貧困縣摘帽(已完成),2017年12個貧困縣摘帽,2018年28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9個貧困縣摘帽。

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介紹,貧困發生率低於2%是貧困縣摘帽的硬性指標要求,中央要求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因此,《規劃》將我省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前至2019年,是為了預留緩衝時間,以利於對2%以內未脫貧人口和返貧人口進行幫扶,確保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二、分類施策,提出14項具體指標

“農村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複雜多樣,既有與生存環境和資源稟賦等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致貧因素,也有因病、因學、因無勞動能力、因綜合素質等與個體條件密切相關的致貧因素。”省扶貧辦副主任賀麗君說,《規劃》按照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發展產業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加強教育脫貧、推進健康扶貧、生態保護脫貧、社會保障脫貧、積極開展社會幫扶、著力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9個方面任務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規劃》從約束性和預期性兩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包括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量、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貧困村通硬化路率、貧困戶存量危房改造率、轉移就業貧困人口數量等8項。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量達80萬人,2016年-2019年每年分別計畫搬遷貧困人口16萬人(已完成)、33萬人、20萬人、11萬人。預期性指標包括貧困村農村電網覆蓋率、貧困村通寬頻比例、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因病致貧貧困人口、貧困戶中法定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比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等6項。其中,貧困村農村電網覆蓋率、貧困村通寬頻比例均要達到100%,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少於4萬元/村。

發展產業脫貧是“十三五”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規劃》提出,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精准扶貧思路,按照人均投入幫扶資金1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0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6000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1000元、社會資金1000元)的標準,因地制宜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支援1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每個貧困戶至少實施一個增收專案、掌握1-2項實用技術。力爭參與產業扶貧的70%以上貧困人口與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結成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6924個貧困村村村有特色產業基地,説明26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針對因病致貧現象,《規劃》提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對貧困人口給予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傾斜支持,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優先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檔案和健康卡,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以縣為單位,進一步核實因病致貧返貧家庭及患病人員情況,對患重大疾病、慢性病患者實行分類救治,為有需要的貧困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探索市域和省域內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

三、創新機制,創造經得起檢驗的脫貧成果

《規劃》提出,創新體制機制,分類推進貧困縣脫貧攻堅,以貧困村為單元重點突破,逐戶逐人實現精准脫貧,創造經得起檢驗的脫貧成果。

——精准脫貧管理機制。建立扶貧物件動態管理及退出機制。做好扶貧物件識別和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工作,以現有貧困人口為基礎,建設全省扶貧開發大資料平臺,形成與關聯行業部門資訊互聯、資料共用的資源平臺,實行脫貧銷號、返貧錄入,做到貧困人口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嚴格執行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退出標準、退出程式,嚴禁“數位脫貧”“假脫貧”。實行“脫貧不脫政策”,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在規定期限內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防止邊脫貧、邊返貧,鞏固脫貧成效。

——扶貧資源整合機制。落實行業部門脫貧攻堅責任,相關部門資金和專案安排要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並最大限度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縣級特別是貧困縣要以脫貧攻堅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載體,把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社會幫扶資金捆綁使用,推進規劃實施,完成脫貧任務。省級統一編制政府購買扶貧社會服務的目錄與預算,指導市縣執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動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向貧困地區延伸,實現對貧困人口金融服務全面覆蓋,滿足貧困地區各類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

——貧困群眾參與機制。通過政策宣講、典型引路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苦熬不如苦幹”的觀念和“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激發貧困群眾強烈的發展願望,增強脫貧奔小康的信心,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過上美好生活,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有機結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正確引導群眾預期,避免政府大包大攬。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村脫貧規劃編制、專案選擇和實施、資金使用管理等過程,提高項目的群眾參與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運用市場思維、市場機制、市場手段解決貧困問題,培育貧困人口的市場意識,提升他們的市場經營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

——資金項目管理機制。建立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機制,實行資金使用、專案審批、政府採購、招投標、專案管理、監管責任“六到縣”,建立縣審批、縣整合、省備案的資金專案管理機制,省級相關部門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側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和扶持精准度。建立規劃項目協同推進機制,每年匯總專案實施計畫,定期組織調度,逐年完成專案。健全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建立資金、專案動態監督管理機制和資金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

——考核評估激勵機制。把扶貧工作考核分別納入全面小康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年度績效考評範圍;認真組織對各市州、縣市區(含管理區)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行業部門扶貧責任制考核和駐村幫扶考核,推進考核向基層延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實行脫貧攻堅工作實績與單位績效考評、幹部選拔使用和評先評優掛鉤。建立脫貧成效協力廠商評估機制,邀請民主黨派和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對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績效進行協力廠商評估,增強績效評估的公信力和誠信度。

“十三五”脫貧攻堅政策

湖南日報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劉小青 萬良駿

《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加大脫貧攻堅政策支持。

——財政政策。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確保精准脫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省級財政大幅增加專項扶貧資金,省級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統籌考慮面上縣的脫貧需求;省財政通過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下放項目審批權,支持貧困縣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本地脫貧攻堅需要,積極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並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行業部門的資金專案以及重大工程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要重點用於貧困地區;各行業部門要將更多資源投向貧困村貧困戶。

——投資政策。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專案取消縣級配套和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的政策。健全社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組織承接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具體專案實施,鼓勵國有及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支援採取眾籌眾扶眾包方式,加大幫扶投入。落實扶貧公益捐贈和企業扶貧優惠政策,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盤活貧困村、貧困人口的林權、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益資源,擴大自身資本積累。

——金融政策。全面實施《湖南省金融精准扶貧規劃(2016-2020年)》,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貧困地區實際,創新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公共服務建設信貸產品和融資方式,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實現融資、支付、征信、保險、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元化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創業擔保貸款、“兩民”貼息貸款、婦女小額貸款、康復扶貧貸款,推廣涉農信用保證保險貸款等多種小額信貸產品。用好用活扶貧再貸款,優先支援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就業發展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精准扶貧特色農業保險,對51個貧困縣貧困戶和參與精准扶貧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給予保費補貼。積極穩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抵押、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等綜合農村產權抵質押方式。支持證券、保險、融資性擔保、期貨、信託、租賃等金融機構在貧困地區設立分支機搆。支援貧困地區新設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條件成熟時,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在每個貧困村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支援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主機板、創業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等進行股本融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和擔保基金,專項用於貧困戶貸款以及帶動貧困人口就業的各類扶貧經濟組織貸款風險補償。加快貧困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建設1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縣(市)、10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村、100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點。

——土地政策。支援貧困地區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將貧困地區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建設專案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省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優先保障扶貧開發用地需要,專項安排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優先保證貧困縣、貧困村。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專案、分配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計畫和補助資金時,向貧困地區傾斜,力爭實現貧困村土地整治專案全覆蓋。將易地搬遷用地全部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並向易地搬遷任務重的市州傾斜下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複墾利用,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優先安排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支援湘西地區開展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

——幹部人才政策。切實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建設。加大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地區工作的力度,加大人才區域交流,有計劃地選派後備幹部到貧困縣掛職任職。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加強貧困地區基層公務員考錄工作和有關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加大貧困地區幹部教育培訓力度。實施“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畫,建立完善政府為貧困地區購買人才公共服務制度。研究制定引導人才向基層和艱苦地區流動的激勵政策,在待遇、職稱、津貼、選拔任用等方面給予傾斜,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和改進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政策措施。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幹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鼓勵和引導人才智力向貧困地區流動。

圖/李珈名

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劉小青 萬良駿

省政府日前印發《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簡稱“《規劃》”),闡述了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路徑及保障措施等,是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工程的“施工圖”。

針對“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規劃》有諸多亮點,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一、倒計時,脫貧任務分解到每年

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截至“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底,我省還有445萬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5位,貧困發生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1個百分點;貧困人口廣泛分佈在全省14個市州,長株潭地區外的每個市州貧困人口均在20萬人以上,其中5個市州貧困人口在40萬人以上,51個貧困縣的貧困人口占全省總數的67.35%;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複雜,精准幫扶和精准脫貧難度很大。全省有6924個貧困村,村內生產生活條件尚未明顯改善,產業培育難度較大。51個貧困縣縣級財力普遍薄弱,基礎設施瓶頸制約依然明顯,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發展活力不強。

根據《規劃》,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總體目標為: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省6924個貧困村分批全部退出;同期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全部脫貧;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規劃》結合此前已制訂的脫貧滾動計畫,將脫貧摘帽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並可依據工作推進實際情況作年度調整。

貧困人口脫貧計畫為:2016年脫貧110萬人(已超額完成),2017年脫貧150萬人(含社保兜底脫貧對象),2018年脫貧110萬人,2019年脫貧75萬人,2020年重點解決返貧人口問題。

貧困村退出計畫為:2016年退出1053個村(已完成),2017年退出2500個村,2018年退出3000個村,2019年退出371個村。

貧困縣摘帽計畫為:2016年2個貧困縣摘帽(已完成),2017年12個貧困縣摘帽,2018年28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9個貧困縣摘帽。

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介紹,貧困發生率低於2%是貧困縣摘帽的硬性指標要求,中央要求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因此,《規劃》將我省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前至2019年,是為了預留緩衝時間,以利於對2%以內未脫貧人口和返貧人口進行幫扶,確保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二、分類施策,提出14項具體指標

“農村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複雜多樣,既有與生存環境和資源稟賦等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致貧因素,也有因病、因學、因無勞動能力、因綜合素質等與個體條件密切相關的致貧因素。”省扶貧辦副主任賀麗君說,《規劃》按照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發展產業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加強教育脫貧、推進健康扶貧、生態保護脫貧、社會保障脫貧、積極開展社會幫扶、著力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9個方面任務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規劃》從約束性和預期性兩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包括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量、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貧困村通硬化路率、貧困戶存量危房改造率、轉移就業貧困人口數量等8項。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量達80萬人,2016年-2019年每年分別計畫搬遷貧困人口16萬人(已完成)、33萬人、20萬人、11萬人。預期性指標包括貧困村農村電網覆蓋率、貧困村通寬頻比例、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因病致貧貧困人口、貧困戶中法定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比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等6項。其中,貧困村農村電網覆蓋率、貧困村通寬頻比例均要達到100%,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少於4萬元/村。

發展產業脫貧是“十三五”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規劃》提出,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精准扶貧思路,按照人均投入幫扶資金1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0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6000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1000元、社會資金1000元)的標準,因地制宜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支援1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每個貧困戶至少實施一個增收專案、掌握1-2項實用技術。力爭參與產業扶貧的70%以上貧困人口與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結成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6924個貧困村村村有特色產業基地,説明26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針對因病致貧現象,《規劃》提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對貧困人口給予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傾斜支持,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優先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檔案和健康卡,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以縣為單位,進一步核實因病致貧返貧家庭及患病人員情況,對患重大疾病、慢性病患者實行分類救治,為有需要的貧困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探索市域和省域內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

三、創新機制,創造經得起檢驗的脫貧成果

《規劃》提出,創新體制機制,分類推進貧困縣脫貧攻堅,以貧困村為單元重點突破,逐戶逐人實現精准脫貧,創造經得起檢驗的脫貧成果。

——精准脫貧管理機制。建立扶貧物件動態管理及退出機制。做好扶貧物件識別和建檔立卡的動態管理工作,以現有貧困人口為基礎,建設全省扶貧開發大資料平臺,形成與關聯行業部門資訊互聯、資料共用的資源平臺,實行脫貧銷號、返貧錄入,做到貧困人口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嚴格執行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退出標準、退出程式,嚴禁“數位脫貧”“假脫貧”。實行“脫貧不脫政策”,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在規定期限內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防止邊脫貧、邊返貧,鞏固脫貧成效。

——扶貧資源整合機制。落實行業部門脫貧攻堅責任,相關部門資金和專案安排要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並最大限度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縣級特別是貧困縣要以脫貧攻堅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載體,把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社會幫扶資金捆綁使用,推進規劃實施,完成脫貧任務。省級統一編制政府購買扶貧社會服務的目錄與預算,指導市縣執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動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向貧困地區延伸,實現對貧困人口金融服務全面覆蓋,滿足貧困地區各類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

——貧困群眾參與機制。通過政策宣講、典型引路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苦熬不如苦幹”的觀念和“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激發貧困群眾強烈的發展願望,增強脫貧奔小康的信心,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過上美好生活,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有機結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正確引導群眾預期,避免政府大包大攬。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村脫貧規劃編制、專案選擇和實施、資金使用管理等過程,提高項目的群眾參與度,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運用市場思維、市場機制、市場手段解決貧困問題,培育貧困人口的市場意識,提升他們的市場經營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

——資金項目管理機制。建立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機制,實行資金使用、專案審批、政府採購、招投標、專案管理、監管責任“六到縣”,建立縣審批、縣整合、省備案的資金專案管理機制,省級相關部門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側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和扶持精准度。建立規劃項目協同推進機制,每年匯總專案實施計畫,定期組織調度,逐年完成專案。健全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建立資金、專案動態監督管理機制和資金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

——考核評估激勵機制。把扶貧工作考核分別納入全面小康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年度績效考評範圍;認真組織對各市州、縣市區(含管理區)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行業部門扶貧責任制考核和駐村幫扶考核,推進考核向基層延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實行脫貧攻堅工作實績與單位績效考評、幹部選拔使用和評先評優掛鉤。建立脫貧成效協力廠商評估機制,邀請民主黨派和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對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績效進行協力廠商評估,增強績效評估的公信力和誠信度。

“十三五”脫貧攻堅政策

湖南日報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劉小青 萬良駿

《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加大脫貧攻堅政策支持。

——財政政策。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確保精准脫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省級財政大幅增加專項扶貧資金,省級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統籌考慮面上縣的脫貧需求;省財政通過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下放項目審批權,支持貧困縣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本地脫貧攻堅需要,積極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並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行業部門的資金專案以及重大工程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要重點用於貧困地區;各行業部門要將更多資源投向貧困村貧困戶。

——投資政策。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專案取消縣級配套和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的政策。健全社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組織承接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具體專案實施,鼓勵國有及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支援採取眾籌眾扶眾包方式,加大幫扶投入。落實扶貧公益捐贈和企業扶貧優惠政策,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盤活貧困村、貧困人口的林權、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益資源,擴大自身資本積累。

——金融政策。全面實施《湖南省金融精准扶貧規劃(2016-2020年)》,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貧困地區實際,創新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公共服務建設信貸產品和融資方式,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實現融資、支付、征信、保險、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元化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創業擔保貸款、“兩民”貼息貸款、婦女小額貸款、康復扶貧貸款,推廣涉農信用保證保險貸款等多種小額信貸產品。用好用活扶貧再貸款,優先支援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就業發展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精准扶貧特色農業保險,對51個貧困縣貧困戶和參與精准扶貧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給予保費補貼。積極穩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抵押、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等綜合農村產權抵質押方式。支持證券、保險、融資性擔保、期貨、信託、租賃等金融機構在貧困地區設立分支機搆。支援貧困地區新設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條件成熟時,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在每個貧困村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支援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主機板、創業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等進行股本融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和擔保基金,專項用於貧困戶貸款以及帶動貧困人口就業的各類扶貧經濟組織貸款風險補償。加快貧困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建設1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縣(市)、10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村、1000個金融精准扶貧示範點。

——土地政策。支援貧困地區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將貧困地區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建設專案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省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優先保障扶貧開發用地需要,專項安排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優先保證貧困縣、貧困村。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專案、分配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計畫和補助資金時,向貧困地區傾斜,力爭實現貧困村土地整治專案全覆蓋。將易地搬遷用地全部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並向易地搬遷任務重的市州傾斜下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複墾利用,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優先安排國土資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支援湘西地區開展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

——幹部人才政策。切實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建設。加大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地區工作的力度,加大人才區域交流,有計劃地選派後備幹部到貧困縣掛職任職。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加強貧困地區基層公務員考錄工作和有關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加大貧困地區幹部教育培訓力度。實施“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畫,建立完善政府為貧困地區購買人才公共服務制度。研究制定引導人才向基層和艱苦地區流動的激勵政策,在待遇、職稱、津貼、選拔任用等方面給予傾斜,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和改進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政策措施。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幹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鼓勵和引導人才智力向貧困地區流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